欢迎访问华夏田氏网,传承田氏文化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栏目 - 田氏族谱
     
    江苏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内容实录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12053    添加时间:2013-11-21 22:19:00
     

    江苏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内容实录

     田宗龙(云飞)编注

        护封文字:田氏宗谱 雁门郡
       古镇朦胧 紫荆堂

       前勒口: 封面设计 宗龙(云飞)
       封面题字 作山(寿南)

       封面: 田氏宗谱 上编 原谱
       公元六八一年——一九二二年 唐高宗开耀(辛巳)元年——民国十一年 
       公元一九九八年仲春月 复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江苏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01.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江苏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02.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插图一:断塔晴霞——朦胧十景之一
       朦胧古塔近影 为成摄
       古塔简介(录自阜宁县志) 在治西南朦胧镇净慧寺前,寺为唐武德三年(公元六二〇年)建,塔当同时兴建。相传塔下有井,昔有王者避兵井中,适蜘蛛网井口,得免于难,乃为塔覆之,然不可考矣。
      插图二: 萧寺晨钟——朦胧十景之一
       田氏家庵——朦胧三官殿图 作群绘
      插图三:祠堂全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江苏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03.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江苏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04.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江苏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05.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四:迁姑苏第一世祖 游岩公遗像
       赞曰
           公之隐居 箕山泰山 公之道貌 鹤发童颜
    膏肓泉石 超出尘寰 烟霞自乐 名利无关

      插图五:迁姑苏第九世祖 智者公遗像
       赞曰
          智者此名 不愧此称 天资颖悟 性质聪明
          诗书立志 笔墨居心 美于字赋 工于诗文
         才通万卷 学富五经 谦谦君子 矫矫不群

       插图六:迁姑苏第十七世祖 化雅公遗像
         赞曰
          化雅生平 勇志太甚 韬略胸罗 惜未重任
          遇敌多功 见放被谮 意传子孙 难得庇荫
        插图七: 迁淮(朦胧)第一世祖 慕孔公遗像
          赞曰
           钦佩慕孔兮 辞职称贤 由苏迁淮兮 一线相延
           择仁而处兮 戛粮河边 无志行伍兮 广种福田
          贻谋惟善兮 世泽绵绵
        插图八:迁淮(朦胧)第二世祖 鹏万公遗像
         赞曰
           鹏万传定 子孙昌盛 能修其身 克养其性
           度己以绳 与物无竞 乐道躬耕 居易诶命
          兼以孝友 施于有政 我赞以词 人之彦圣

        插图九:迁淮(朦胧)第二世祖 晋堂公遗像
          赞曰
           晋堂公多才兮 学富无车 老而弥笃兮 人愧不如
           烟霞遗风兮 湖村隐居 无志功名兮 闭门著书
           美哉遗训兮 六经之余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江苏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06.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江苏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07.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江苏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08.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江苏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09.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江苏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10.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江苏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11.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十: 晋堂公之家训
         耕也养身 读也明理
         农恒为农 士恒为士
         庸德庸言 大纲大纪
        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
        衣无求鲜 食无求旨
        和以待人 正以处己
        为善去恶 有进无止
        子子孙孙 永绥福祉 
      插图十一:
        荆花永茂 雁门长存
       十九世孙 宗匡拜题
      插图十二:

        续新谱承前 传老谱追本 溯源启后

          第十九世裔孙云飞氏宗龙题

      插图十三:

        扬我祖宗美德 爱我射水中华
           第二十世裔孙 八五龄 作山题

      插图十四:

         根深叶茂 源远流长
           裔孙海程题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江苏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12.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江苏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13.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江苏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14.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江苏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15.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江苏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16.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编写说明

       一、本谱是原谱和新谱的合订本,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1922年(民国十一年)前的豫从氏原谱(即老谱);下编为1996年(丙子)续编的新谱。原谱是新谱的基础,新谱是原谱的延续,两编合一,便成为一本完整的总谱。

      二、本谱从始祖游岩公起,由三原迁苏州徙朦胧而来,已相传四十一代;自唐高宗年间到今天,已上下一千三百余年矣。此谱乃我田氏一部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昭穆有序、脉络分明的家族发展史,资料非常宝贵。

      三、原谱中的所列纲目,如谱叙、世系、谱记(考实)、阙疑说、遗像、家训和世序字排等,都基本保持原谱(手抄本)内容,只是根据纂要条章“对于先人实事,前所缺略者,则当补之,前所讹者,亦宜正之”的精神,略加修正、补充和注释,并将竖写本改为横排版而已。原先加载先人名讳后面的公字,也删繁就简、少用或不用。在原谱中增加朦胧古塔(近影)和田氏宗祠、田氏家庵(三官殿)的字样,以反映我田氏发祥地——古镇朦胧的历史旧貌。

       四、谱中所载的生卒年月日,民国以前以各个朝代的年号、干支纪年;民国以后以公元纪年;不论过去和现在都以农历纪月、日。

      五、新谱从姑苏相传总第第三十四即朦胧第十七世”观“字班向下续起,上与原谱第十六世”本“字班衔接,仍按原来四大门头、分别编号登记,最后汇成总谱。因此,凡查阅新谱者,必须先从本门头支系第十七世祖(”观“字班或与”观“字同辈)的编号、由上而下、一代一代按照同一编号进行查阅,便能一目了然。
    新谱登记截止时间基本为1997年二月六日,即农历丙子年除夕。

      六、新谱体现新的时代精神,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生男生女都是后代。男入谱、女也入谱。新谱中一律书名不书公。凡从原籍外迁者,或已查明落籍外地者 ,在其世系或谱记(名行)后面详细住址,以便今后考查、联系。

      七、由于宗谱长期未修,在本氏族中已经出现失联失考、脱节断线问题,给修谱采访登记工作带来莫大困难,因而资料搜集有多有少,记录有详有略,此乃客观形成,并非修谱人着意为之也。

      八、对于失考待查世系,已知门、房者,则按原门房进行登记;不知门房者,则登记于谱后。待查明后 ,下次修谱时再重新联接。在收族归宗的同时,对某些支系的家谱进行实事求是的考实,根据真实资料误者正之,缺者补之,使之更加充实和完善。

      九、新谱资料来自各门(包括分支)修谱小组,经过多次上下、核对、校正,几经修改,几易其稿,并由各组签名盖章而后才正式编纂定稿付梓。

       一、谱叙

       1、田氏宗谱原叙
        传家不可以无法,立法莫先于叙谱。谱叙而后散者聚、疏者亲,穆穆雍雍,伦序乃以不紊。吾田氏散处朦胧,相传来自姑苏,支派已分,四门昭穆,现列十世,未有谱系。自高、曾而上,无以溯徽音,由堂、从而外,莫能辨自出。世代渐远而情义日疏,后期之人,将秦越相视,族叔鸣佩有惧心焉。甲午公祭,偕族兄国持、敬周、益学、堂兄梦五、与二兄趾仁,皆命景作谱。景曰:此义举也,此重任也。昔景父与叔,曾以为责大兄赓南公。兄缘始祖以下,世系无考,卒未成两大人志。景也何知,敢妄纂叙。族叔与诸兄强之再四,景于是访诸四门,求其可考者集而叙之,以成是谱。并列款则数事,使后世以后所遵循。虽未能上溯本源,犹得以下联涣散。幸我宗人正其讹舛,补其缺略,详明而后更定之。其为同宗利也大矣!景日望之。
             乾隆四十三年岁次戊戌季春月 裔孙景麟豫从氏谨识

    译文:
       传承家业不可以没有规矩,设立家规最好不过撰写家谱。家谱修好了才能实现失散的族人集聚在一起、疏远的家人亲密起来,和睦和谐,伦理次序才会不会紊乱。
       我们田氏人家散居于盐城阜宁古镇朦胧,相传祖先来自苏州,支脉已逐渐蔓开,所分的四门宗族,现已有十代,但是没有相关的谱系记录。在高祖、曾祖之前,无法追溯到先人的美德故事,堂房亲戚的关系,也不能有所辨识。随着时间代数的推移,宗族间的情义逐渐疏远,将来的后代,甚至可能产生如同古时秦越两国仇恨般的关系,因此,族叔田鸣佩就十分惧怕此情况的发生。
       乾隆甲午年即公元1774年家族集体祭祀的时候,族兄田国持、田敬周、田益学,堂兄田石麟(字梦五),二哥田振麟(字趾仁),都委托我来做撰谱的事情。我认为这件事件是非常崇高的事情,也是非常重大的责任。我的父亲与叔叔,也曾把这件事情委托大哥田祥麟(字赓南)。我大哥因为始祖之后,找不到任何世系传承的资料,所以不能完成前辈予以的重任。我也知道这个情况,不敢轻易承担这个家谱的事情。
       在族叔和诸多兄弟们的一再要求之下,我所以拜访田氏四门支脉,把可以考证到的资料收集并进行表述,最后形成了这本家谱。另外罗列了一些家族条款规章,使得我们的后代能相应有所遵循。虽然不能追溯到宗族本源,但是可以连接到后续的家族关系。
       希望我们宗族的人能够纠正其中一些错误的地方,补上所缺的信息,明确内容后进行更改更新,这就是为宗族谋了大利益。我因此为之期盼。
                 公元1778年农历三月 裔孙田景麟(字豫从)郑重记叙

      2、宗谱重修记
       昔余之成是谱也,固一时勉于众议。然自七世以上,能于闸沟得禹书五叔残缺遗稿,参之各门所有家乘,亦未敢妄自纂叙。是以伦序、称名,不无失次重犯之弊。三十年来,愚心犹耿耿焉。兹重修是谱,仍经予手,虽稍改正,奈见闻未广,究难免依样画葫芦之诮。惟冀族众自今以后,于子孙命名,务照谱中轮派之字,以免诸失。倘仍私心自用,不遵字行,一经察出,其人父子终身不得与祭。慎之勉之,毋贻后悔。
    嘉庆二年仲春月上浣 豫从氏再识
       编注:按豫从氏之谱记所载:公生于雍正癸卯元年(1723年),殁于乾隆辛亥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记》发表于嘉庆丁巳二年(1797年),此时公已逝世六周年矣,因此,此记事公之遗作,还是他人代作,原谱未见说明,故作疑问志之。

    译文:
       以前我的一大成就就是完成宗谱的事情,本来这就是当时受大家的勉励而成的。然而七世祖以上的情况,是来自从闸沟田五叔田万贡(字禹书)那里得到的残缺的遗稿,并参考田家各门所有家谱,也不敢自己擅自编纂。因此家谱中的次序、姓名,多少有一点弄错次序、重复错误之处。三十年以来,我心里仍然为此耿耿于怀。自从重修这个家谱以来,虽然稍有改正,但是无奈的是自己的见闻还不是很广,到底难免犯照葫芦画瓢的笑话。
       唯一希望的是家族的所有人从今以后,关于子孙的起名,务必要按照家谱中安排好的字辈来执行,以免发生次序的失误。如果仍然出于私心自其他名字,不遵照字辈字行,一旦查出来,其父子终身不得参与宗族的祭祀。
       请对此谨慎并尽量遵照,不要留下后悔的事情。
                          公元1797年农月三月上旬 田景麟再次记写

      3、续修宗谱叙
       尝观古人之合族属也,必曰同姓从宗。夫姓有正有庶,其正姓别于上,庶戚单于下,犹必系以正姓而弗别,然后一本之谊昭。至于宗、则有异,其出自大宗者,则从乎大宗;出自小宗者,则从乎小宗。宗法立,而后族属有所统。第①历年久远、支派繁多,苟非有谱以叙之,不惟无以别吾宗,又何以别同姓之非吾宗。若是则族谱之所系,不甚重哉?吾田氏宗谱,不幸以兵燹失传。乾隆戊戌年岁,族祖豫从公始创为之。由十世以后,修十世以前。代远年湮,诚觉其难为力也。而乃不惮辛勤,旁搜通族,博访各门,始见禹书公残缺遗稿,知四门之中,传已逾十。自晋堂公以下,大宗小宗,世系昭穆,莫不源源本本,次序秩然。俾吾族一披图而各知宗派,一按籍共识尊卑,谓非豫从公纂修之力,不至此顾。或者谓谱中所叙无一二显达,以增家乘光者;不知,此自有故。玿生虽晚,犹记诸父老远述祖考之家训,曰:吾祖生前“明”,遭时不辰,遂自姑苏远徙,隐于朦胧镇之戛粮河滨。其耕也为养生,而非为谋利;其读也为明理,而非为梯荣。故聪听彝训者,每为盛世之良士、良民,不愿为仕途之长官、显宦,尝有身列痒序,非不可秉铎专诚,一司教职,乃袛为经师而不为人师,诚以祖训之未敢忘也。玿亦仰法前人,谨遵遗训,明经之外,别无他求焉。然此姑勿具论。特②豫从公谱成之后,自丁巳以洎癸丑③,时历五纪,代更数传,班行之字将终,藩衍之势日盛,倘因偱不复纂入,恐散无反纪,不依然若始事之难为力乎?!今族众谋兴是役,长者命玿复修之,玿何敢辞。数年来将告成,复命缀班行之字,因不揣冒昧,谨编十字曰:“大、振、宜、家、业、宏、开、继、绪、时”。爰④记其事以序云。
                 同治三年岁次甲子春正月 上浣 裔孙本玿谨叙

       编注: ①第、②特,作但字揭解。③洎,读计,作至或及字解。自丁巳以洎癸丑,即从明洪武十年(1377年)到清咸丰三年(1863年),其间为486年。④爰,读元,作乃或于是解。

    译文:
       曾经看到先前大家族特点都是拥有着同样的姓氏,遵从着共同的祖先。宗姓的传承分直系和旁系,直系在上,旁系在下。但是仍然以直系的正统来区分一切不同的地方,用家谱的记载来明晰区分。至于宗姓的区别,出于大宗的,就随之,处于小宗的,就也相应随之。家族的法规立了之后,后代的行为规矩都会有所归属。但由于年代久远,支派繁衍,如果没有家谱来记叙,那么就很难与其他支派区分自己的直系祖宗,更别提跟其他同姓的人区分祖宗。如果这就是族谱的责任,那么真的责任重大。
       我田家宗谱,不幸由于战乱失传了,但是我们的祖辈田景麟(字豫从)1778年为之再次始创。在十代人以后,修之前十代的家谱,年代久远,实在令人感觉到很难啊。但是他不辞辛苦,从整个家族中搜索信息,到各支脉人家拜访,才幸运的得到闸沟田万贡(字禹书)处残缺的遗留家谱,知道了四门支脉中,已经有十多代了。从迁到盐城朦胧的二世祖田晋堂之后,大小宗支,世系情况,没有不原原本本,清清楚楚。使得我们现在能够一看图谱就知道各宗族支派,一看书就知道大小尊卑情况。可以说不是田景麟的编撰贡献,我们就不能这样知道的明明白白了。
       可能有人说我们家谱中没有什么显达的人,好替家族增光,但是你有所不知,其中是有缘故的。我虽然生的比较晚,但是仍然记得祖辈所叙述的家族情况:我们先祖生在明朝之前,遇时不济,所以从苏州远迁而隐逸到射水边的朦胧这一地方。先祖们耕地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谋利;读书是为了明晓道理,而不是为了攀援禄位。所以那些明于听取先祖教诲的,都成为盛世之下的贤能之士、安分守己之人,而不愿在仕途上成为达官显贵,虽然曾经有人读过官学,不是不可以以此专职教职,于是只作为经书之师,而不为人之师(此句读不懂,翻译的不通,待求证),实属是没有违背祖先的训导。我也因此效仿先祖,谨遵先祖的教训,通晓经书之外,别无他求了。
       然而这些就不具体说了,自从田景麟完成家谱,谱中从1377年到1863年,就经历了近五百年,子孙代数众多,班行字数也将用尽,随着家族繁衍的繁荣之势,如果对此不继续加以编撰,恐怕因此字辈散乱,不这样做的话就像开始时的艰难(此句读不懂,翻译的不通,待求证)。如今家族众人谋取兴盛之时,长辈叫我重新修谱,我岂敢辞却呢,数年里来新谱即将大功告成,又让我续编班行字辈,我就不辞冒昧编写十字:“大、振、宜、家、业、宏、开、继、绪、时”。于是记叙这些事情作为序言。
                    1864年正月上旬 田本玿(字美斯,号昆圃)郑重记叙

      4、重订宗谱记
       士生三代下,慕古人之敬宗收族也,得其旨而发明之。建祠之外,莫要于修谱。盖建立宗祠所以序左昭右穆之次;纂修宗谱,所以详水源木本之由。我田氏自晋堂公始住朦胧,其时即欲建祠修谱,然有志而未逮也。嘉庆乙亥茂溪公始建宗祠,峻峰公岁修之。每年轮祭,少长咸集,敬宗也而收族著焉矣。乾隆戊戌豫从公始创宗谱。吾父昆圃公续修之。分其支派,世系昭然。收族也而敬宗寓焉矣,噫!谱岂易言修哉?忆先考自执笔以来,嘉言善行,采访多年;始得分门别派,缕晰条分,展卷时,皆能考究本源详明班次,夫岂小补云乎哉?呜呼!先考年近八旬,未尝一日释卷,溯厥生平,迄无遗憾;所未竟者,惟家乘尚亏一篑耳。今族众复以是役,委上校订。上谫陋菲才,曷堪胜任。然先考有未遂之志,敢不竞竞从事,勉为厘订乎!细披黄卷,先人之手泽犹存;坐拥青毡,后世之心传勿替。凛曾氏追远之言,数先德了如指掌;考老泉族谱之记,俾继起敬以服膺。十数世宗支和传荆抱,五百年之世系盛比瓜绵。斯谱也,可以承先,可以信后。后之睹斯谱者,孝悌之心油然而生,岂非敬宗收族之要务哉?尤冀族望诸公搜罗,以匡不逮。不特上之厚望也,亦即我族共幸也夫!
                     时逢 同治五年仲春月上浣之日 裔孙观上谨识

    译文:
       一个人作为第三代时,就会羡慕古人敬重祖宗以统一族众的情况,了解这一宗旨之后,就会对宗族进行明晰梳理的工作。在建宗族祠堂之外,就数修家谱的事了。为了梳理好上下辈次,建了祠堂;为了详细明晰家世脉络,纂修了家谱。
       我田家自田晋堂开始住在朦胧之时,当时就要建祠堂修家谱,但是有此想法却没有完成。1815年田茂溪始建了祠堂,田峻峰当年进行了修缮。每年全体家族人员进行轮流祭祀,老少都因此聚集,敬重祖宗统一家族的目的可以说达到了。 1778年田景麟(字豫从)始创了家谱,我父亲田本玿(字美斯,号昆圃)继续进行了修缮,通过梳理家族支派,世系的情况因此十分明晰。实现了统一家族又敬重祖宗的目的,哎,家谱难道是非常好修的吗?回想起父亲自执笔以来,好言好行,采访各家多年,才将家谱分门别派的事情梳理的非常清楚,当展开家谱时,就能详细了解到家族本源和辈份排行,这个难道是小小修补工作吗?诶呀,父亲年近八十岁,没有一天不做此家谱的梳理,追溯他的生平,始终没有什么遗憾的,未能完成的,唯一就是家谱之事有所遗憾。如今家族众人再次以此事委托我来做校订之事。我才学疏浅,怎么能承担起这个重任呢。考虑到父亲将此作为未竟的事业,我岂敢不小心谨慎的从事,尽力而为呢。
       细看已发黄的家谱,先人的遗墨历历在目,坐拥这一家传的珍贵之物,深觉后世之人应该永远遵守,不要改弃。所追述的先祖言语,使得我们对先祖品德了如指掌,所考证的先祖谱记,使得我们后代衷心信服、铭记在心。几十代的宗族传承了紫荆堂的良好品德,五百年的世系导致了田氏家族的子孙昌盛。这个家谱,可以承前,又可以启后。后代一看到这个家谱,孝敬父母、敬爱兄长之心就会油然而生。难道这不就是敬重祖宗统一族众的要务吗?更加希望族中的人再加信息收罗,以补全不足的地方。这一举动,既可以不辜负我的厚望,也是我们家族共同的幸事。
                      时逢1866年农历三月上旬 裔孙田观上郑重记叙

      5、修理宗谱说 
       昔韩昌黎曰:“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圣而不继”。则有作之必宜有述也明矣。吾田氏族谱,自豫从公始一创为,又重修之;经昆圃公父子续修校订,非不厘然可观。然豫从公创修之始,不过得禹书公残缺遗编,为之纲举目张耳。其犹及史之阙文也固宜。及昆圃公父子虽有叙说,而所载仅河头一门。即河头一门,尚缺一支,未全半壁。想其时或有志未逮,姑留以待将来;或经稿散佚,湮没于他方,均未可知。噫!谱固若是之难臻美备哉。今余小子何知;若彰与继,则吾岂敢,亦不过守先人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已。考吾族之有四门也,其始不过一朦胧耳。故淮东田氏之族,动曰朦胧者,则以吾祖由姑苏而迁淮海,实始朦胧。递传至风驰诸公,乃分西滩、闸沟、河头三门,其实即以鹏、聚、成、九诸公而分四支也。原河头之祖,系居祭墩、沙墩,因方驰公(即良宠)又复合葬于河头,其留处沙墩、散居本城与在河头者相应,所以仍归于河头门也。一门如此,余门可类推矣。再考世系,迁淮之祖,曩以雄公(晋堂)为始,及参他本,则以慕孔公为始,非相背谬,实相发明也。盖雄公为慕孔公之孙、田淮诸公之兄,鹏万公之子,聚万诸公是其叔父,名驰诸公是其犹子(注:犹子指侄儿)。故分之见偏合之见全耳。至溯厥渊源,由化雅公以上,直接游岩公,凡十七世,谅必有所本,足以垂裕后昆,不然,天下之叙谱者多矣。圣贤才智,富贵功名,莫断相承,以明世胄 。何独吾族,自隐逸游岩公始,而历数不绝哉?且夫功名富贵亦何尝之有?有三公之后降为皂隶者矣?有匹夫而为公侯将相者矣;惟纲常伦纪斯须不可去,身历千秋而不改。故吾族向有百万之称,其实或即鹏万之传讹,未足为异也。大夫守令之官、科第军营之选,谱中或偶志及,已隔前朝未足为奇也。以言乎文,则维章公自盐而贡,祥麟公拨阜而留,载明学录,后之讲诗书者可取法焉。以言乎武,则承恩公举于乙亥,载明志乘,前之由行伍升者可想象焉。总之,皇天阴骘之权,未可尽委之,人爵所贵于先人遗训是遵是行。如耕者、富之本也,读者,贵之源也,耕读明堂,将于是乎。在而究之,耕为养身,非为谋利;读为明理,非为梯荣。故好为学者,族每有人;愿学隐君子者,亦世不乏人。烟霞泉石之风,不外名教从容之乐,岂所语于穷达之两途哉?得斯意也,以晋堂公为迁淮之祖也可,以慕孔公为迁淮之祖也亦可,即以游岩公为迁苏以上之祖也亦无不可。新本旧本可合观焉。是所望于后之来者。爰为之论,云云。
             时在 民国十年秋九月重阳后一日 第十七世裔孙绍周氏观邦谨识

    译文:
       唐朝诗人韩愈曾在《与于襄阳书》一文中说过:“如果没有前辈的引荐,布衣才士即便满腹经纶也难以出头;而如果没有后辈的传承宣扬,一个人即便功业鼎盛一时也会湮没无闻。” (原文圣应为盛)。所以家族的作为最好有所记述才能使后人明晓。我们田氏族谱,自田景麟(字豫从)创立并经过修订后,又有田本玿(字美斯,号昆圃) 父子继续编修校订,条理相当分明。然而自田景麟开始编纂时,就是根据田万贡(字禹书) 藏有的残缺家谱而进行仔细的纲目修订,因此难免就像史书中有所脱漏存疑的地方。到了田本玿父子编订时,虽然有所补续,但是所记载仅是河头一门的情况。这一门的记载还尚缺很多,不及整体的一半。想起来可能是编者当时有尽力之心,但无力完成,只能留给将来续补,也可能是书稿出现了遗失的情况,散落他地,都不得而知了。
        诶!家谱如果确实如此那就真的很难做到完美无缺了。如今我们后人怎么懂呢,如果加以补续并发扬光大,我怎么敢轻易承担呢,就算承担也不过是按照先人的要求,并待后来的有学之士加以考证。据我考证,我们田氏的四门就起始于朦胧这一地方。所以淮水之东的田氏人家,有经常提到起始于朦胧的,其实就是我们先祖从苏州迁到淮水后定居朦胧的族群。传到田风驰(字良宝)后,才分为西滩、闸沟、河头三门,其实早就在田鹏万、田聚万、田成万、田九万这四位二世祖兄弟时,就分为了四个支脉。在河头一门的先祖,其实早先居住在祭墩、沙墩的,因为田风驰逝后葬在河头这一地方,留在沙墩的、散居本地的一直与河头的先祖有着联系,所以仍然可以归属在河头一门。一门都是如此这样复杂,其他门头更可以如此类推了。再来考证世系情况,迁淮水之祖,以前有以田雄(字俊飞,号晋堂)为始祖,参看其他版本,有以田慕孔(字程天)为始祖,不是彼此违背错误,而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田雄是田慕孔的孙子、田淮等人的兄长,田鹏万的儿子,田聚万等人是他的叔父,田名驰等人是他的侄子。所以这种支脉分合的观念非常明显。追溯家族渊源,由田化雅(田慕孔的父亲)上溯到田游岩共有十七世,推想肯定有所表述的家谱,好为后世子孙留下功业的记录,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天底下写家谱的人就多的不得了。圣贤才智的故事、富贵功名的过去,都不会断了承续,且影响后世子弟。为什么就是我们家族,自从著名的隐士田游岩开始就连绵不绝?况且功名富贵的事情都没有过?难道是三位高官先祖之后被降为了低贱的小吏了吗? 那些成为公侯将相的,不可缺失的就是纲常伦纪 ,而且经千年而不变。称我们族群有百万之多,其实可能是田鹏万那代的误传吧,不足以惊讶。高官武将的田氏族人,家谱中偶有提及,已隔了数代,也不足为奇了。说到文的方面,田维章从盐商升为科举贡生,田祥麟当地做到八品教学之职,后辈读书之人皆可以向之效法。谈到武的方面,田承恩1875年科举入仕,在家谱中都有记载,在军队行伍中晋升的人之多更可以想象了。
        总之,皇天有荫庇子民的权利,不可能都照顾到方方面面,能加官进爵的完全在与遵循先人的训导。从事耕种的,是为富的本源,读书进修的,是富贵的本源,耕种读书明晓事理,就是这个道理。再进一步来说,耕种是为了养身修神,不是为了谋取利益;读书是为了明晓事理,不是为了攀援富贵。所以,好学之人,家族里都常常有之;心仪读书又非常隐逸低调的,也不乏其人。田游岩先生所尊崇的以烟霞泉石为乐的隐逸之风,是不张扬的从容洒脱之乐,岂能是人们简单认为的非富即贵吗?懂得其深意后,以田雄(字俊飞,号晋堂)为迁到淮水的始祖也好,以田慕孔(字程天)为始祖也罢,以田游岩为迁到苏州的始祖也无不可。新旧版本家谱可以放在一起参考。所望的就是后来之人进行明证吧。就这样为序论吧。
                1921年10月10日 第十七世裔孙田绍周字观邦郑重记叙

      6、田氏公谱叙
       尝闻古有族谱年谱之说,无所谓公谱也。兹何独以公谱名者?则以人之于谱,每多私为奇货,秘而不宣,不知作者苦心,原为公道而设。昔人所以比谱于史也,即或略乎上代,偏于本门、亦属情非得已,偶然之事,未尝为私己也。奈何有狭而不广哉?吾田氏族谱,虽未得源源本本,然由豫从公至观上公及田骥公,无不留心于是,著有成绩。即先伯雨湘公亦尝于此竞竞,昔有志未逮,遗稿散在小子畅处居多。近二年间,畅与绍周叔恒相往来,共阅编帙,每思袭故而更新,幸札失而求诸野,乃得迁淮之祖所由来,及迁淮以上之作所由自,与夫四门正附之所由分,意禹书公之遗编残缺或即在此欤,是未可知也。而已较前更精确乎有据矣。于是缺者补之,误者正之,竟成为统一之谱纸焉。惟是吾族丁口日繁,通共合修固难于为力,即分门各修亦恐未得真诠,叙之不得其法,杂乱无章,无从下手。爰不私秘,不辞劳费,誊一善本,以便四门摹仿。其取法也不至太高,亦不至太卑,不至太烦,亦不至太简,俾人一见了然,易从而易行。如立定根株,便于再安枝叶,庶几其有济乎。故先序例,次图注,由慕孔公以上起至班排划一之字止,脉络分明,四门均在其内。将来以下接续,四门共修可也。各修各门亦可也。分之则见偏,合之则见全。公而不失为私,私而不离乎公。其于敬宗收族之义,谅不无小补焉。因名之曰公谱云。
                       民国十一年仲冬月上浣 裔孙仰和氏其畅谨撰

    译文:
       曾经听说一直有族谱年谱的说法,没有所说的公谱。 这是为何独独叫公谱呢?则是因为有些人把家谱具有私有,秘而不宣,让大家难以知道编纂之人的苦心,其实这本就是为大家而做的家谱。过去人们把家谱与国史相提并论,即使略去之前的代数,或重点表述本门情况,也是属于情非得已,少数为之,不曾是自私的行为。对因狭隘而不广阔的作法怎么办呢?
       我田家族谱,虽然没有完全做到源源本本,但是从田豫从到田观上到田骥,都对此非常留心倾注,而产生了一些成绩。伯父田雨湘也曾经对此小心谨慎对待,可惜有此心而没有实现,其有不少遗稿散落在我田其畅这里。这两年间,我与叔父田绍周一直有所往来,一起阅读这些卷册,每次要沿袭已有资料做后续更新,都庆幸在家族中找到线索,才知道迁到淮水先祖的由来,才知道迁淮先祖以上所述情况资料的出处,才知道朦胧分为四门的历史,可能这就是田禹书一直保留残缺遗编的的意义吧。不过为了较之前编纂的家谱更加精确有据,我对所缺的进行补充,对错误的进行校正,竟然最后也完成了。
       考虑到我们族群人数日益繁盛,联合起来共修家谱确实比较为难,即使各门自行修订也恐怕不能做的全面,叙述也不一定能统一格式,而导致杂乱无章、无从下手。于是就需要作者不以此为私秘,不辞辛劳,形成一个善本,方便四门复制。效法的标准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不要太繁琐,也不要太简单,要使人一目了然,容易应从执行。就像固定好了树根后,非常便于修建枝叶,大概这样可以了吧。所以先编排了辈份次序,后做了图谱的注释,从田慕孔到字辈统一的后代,都非常脉络分明,四门的情况也都在里面。将来要做续写,四门可以共修,也可以各门各修。分开来看容易偏颇,合起来看就全面了。这种为公的事业也算得上是为了私,为私又兼顾到了公。这对于敬重祖先统一家族来说,推想多少有一些帮助。因此将这个家谱起名叫公仆。
                   1922年11曰上旬 裔孙田其畅(字仰和)郑重记叙

      7、收录河头门田舍支谱原谱序文

       序(一)
        我田氏者,姑苏之旧族也。自朱明定鼎,企圣公以元末指挥使,弃富贵、偕妻子、隐于射湖之滨,即朦胧镇而居焉。公既啸傲烟霞,公之子承天公亦克成父志,率诸弟耕食凿饮不图仕进,当此播迁之余,苟安集焉为幸已多,谱牒之修曾不遑计,迨后丁族繁昌,支分派别,有转移者,有他徙者,有迁而又迁者,有远而愈远者,东西南北,恒经年不获一聚。企圣公以上世系传闻未及,概付阙如,是诚一大憾事也。虽然,孔子殷人也,其世系独宗微子,虽典册煌煌,足资考证,亦且略而不必备书。况兵燹摧残,沧桑更变,先型失坠,考核无从,必欲牵合而远溯之,是犹闵氏托子骞之裔,崇韬拜汾阳之墓也,不将为识者讥乎?然则,我汝云公书遗本支之世系,即断自初迁以企圣公为第一世祖。一发千钧,允堪实录已前。清光绪初年,先君席珍、正名二公,首倡修谱之议,为采集之,为编次之,由企圣公以上则仍从缺略,由企圣公以下於本支世系,次序秩然,录稿成册,未及付梓,而二公一先一后,遽舍此而长辞,汉、海固同受遗命也,惜驽骀之质,不克负荷,一因循间三十余年矣。丙辰冬始招同志者磋商其事,以陈君玉相、邻谊兼戚谊为之载笔。其有未尽合者正之,其有未载入者增之,阅一寒暑而告成。是役也、我两人亦供为子职而已,非敢他有所望也。其有所望者,惟后之哲者起而续之,毋似我两人迟而又迟也。则幸甚!
                  民国六年岁次丁巳冬月 十四世裔孙观汉、观海敬
      序注:

        观汉、观海应是十七世孙,请阅后面编注。
        承(程)天公,即第二世祖鹏万公 。

    译文:
         我田氏族群是原苏州的名门旧族,自从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田慕孔(字企圣)以元朝末年指挥使的身份,抛弃富贵、偕同妻儿,迁徙隐逸于射水湖边,即在苏北朦胧镇开始居住了。田慕孔仿效先祖田游岩放歌长啸、傲然自得,以山水林泉,烟雾云霞为好,逍遥自在。其儿子田鹏万(字程天)也谨遵父志,率领诸多弟兄们耕作乐业,不图为官之途。
    在北迁播散子孙之时,能够全家暂且安定集聚已非常庆幸了,编修家谱的事情就不曾有空纂写,等到人丁兴旺,各门支脉分出,有些族人外迁至东南西北,常很多年不能实现家族的大集聚。田慕孔以上世系代数的传闻都不是很全面,确实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但是想想孔子作为春秋时期之人,他的世系就是独子独宗,虽然记录他的书籍浩瀚之多,有很多资料足以考证,也在其先祖世系方面不甚详细,没有记载。况且我田氏家谱饱受战火摧残,沧桑巨变,原先的篇章都不知道什么样子了,考证核实都无法进行,如果对先祖的来源进行牵强附会,就像姓闵的人家以孔子高徒七十二贤人之一闵子骞为先祖,后唐郭崇韬祭拜汾阳王郭子仪墓攀附名贵的故事一样,不正是让懂行的人笑话吗?
       清朝光绪初年,田席珍、田正名两位先人,首先倡导修谱的提议,并为之采集信息、编纂次序,田慕孔以上的信息但仍然还是残缺不全,田慕孔以下的各支脉世系都非常详细,也誊录成稿,但没有大量印刷,可惜的是两位先人一前一后都突然与世长辞了,我俩即田观汉、田观海虽然一同受到先人的遗命,可惜自己能力有限,不能承载重托,一编就是三十余年。1916年冬天我们开始召集同有此志向的人共同商量此事,最后决定以好邻居兼亲戚陈玉相为之代笔。其中有不正确的地方都进行了修正,漏写的地方都进行了增添,经历了一个寒暑才完工。我们两个人也算做到了子孙应尽的义务,没有其他所期望的。如果说有何期望,唯一的就是希望后代中的学识之士继续进行编纂,不要像我们两人一直推迟做之,这就是很庆幸的事情了。
                   1917年农历11月 十四世裔孙田观汉、田观海

       序(二)
        深山董氏曰:先祖有善而不知,是曰不明,知而不传,是曰不仁,此谱纸所由作也。吾峰胡氏曰:谱一不作,则喜不庆,忧不吊,不以至亲相视如路人者,鲜则甚矣。谱之有关于世教也大矣。敝里田氏者,元末指挥使企圣公一支派也。自公由苏迁阜,阅七世有汝云公者,随父寄居清邑,当此流离琐尾,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不有记载遗厥子孙,嗣是而后,安识句须之本于风、晋公之本于姬也。乃公虽迹托乡萍,犹情深木本,书企圣公以下本支之世系,命其子元甫公藏之,殆所谓一发之微,千钧系之矣。元甫公言旋邦族创业庙湾。历数传,而席珍、正名二公复因流溯源,纂录成册,虽未及付梓,与世长辞,而守先待后之功,不亦伟欤!今席珍公之哲嗣步银君、正名公之哲嗣汇川君,本继志述事之心,以敬宗收族。于整顿祭产、创置祠基之暇,殷殷然以修谱为己任。余不敏,辱承委托、秉笔之余、因慨想夫今之士君子,即素称有为者,类皆竞声华而务远,至本根之地每漠然而不加之意焉。若二君之培植本根,非性天笃厚者、能之乎?语云:子孙贤、族将大。田氏将大,其如持左券乎!稿甫脱,故谨据事实而为之序云。
                        民国六年岁次丁巳嘉平月 玉相陈为金敬撰

    译文:
       深山的董氏说:先祖有善行而不知晓,可以说是不明智;知道了而不进行流传,可以说是不仁义,这就是编修家谱的缘由吧。吾峰的胡氏说:家谱如果不编修,就像有喜事不进行庆贺,有丧事不吊唁,会导致至亲之人因不知道谱系关系形同路人。所以家谱的事情是有关于家世教化的大事啊。
       我们这里的田氏人家,是元朝末年指挥使田企圣的一个支派。自从田企圣从苏州迁徙到盐城阜宁这里,知道之后七代事情的是田汝云,他随父亲后来寄居淮安,从此家谱之事流离失踪,可以说是前面见不到古人之事,后面见不到承续之人的情况,又怎么能知道本源呢。田汝云虽然寄居他乡,但是仍然钟情家族本源世系的事情,书写了田企圣之后的世系情况,并且让他的儿子田元甫收藏起来,这个大概就是一件细微之事,用了千钧的力气吧。田云甫讲述了族群于庙湾创始的事情,历经数代流传,而到了田席珍、田正名两位先生又加以追根溯源,编撰成册,但是没等到付之印刷,就与世长辞了,这种守先待后的功劳,真的很伟大。
       如今田席珍的后代田步银、田正名的后代田汇川,本着传承先祖遗志记叙家事之心,以实现敬重先祖统一家族。在整顿祭祀产业、创建设置祠堂基础之余,认认真真的以修谱为自己的任务。我并非聪明之人,不好意思接受了他们的委托,在执笔之余,就想到如今的士君子,即使说是有了作为名气,都倾心于名声和更远的事务,对家族本源的事情并不重视,而这两位先生用心家族本源的作为,不是那种天性笃厚就都能做得到的。可以说子孙贤达,家族就可以壮大。有这些后人的用心编撰,田氏家族的壮大,就如同胜券在握。谱稿刚刚完工,因此就根据这些事实作了这篇序文。
                        1917年农历12月 陈玉相(字为金)敬撰

      序(三)
        余不善文,有同学友人陈君玉相,为田氏纂修家谱主笔,稿既脱、索余序,余勉就其事实而言曰:夫家之有谱,犹县之志,国之有史,所以传言而不欲传疑者也。每见世之修谱者,旁搜远览辄将前代之爵秩显然者,无论亲疏,罗为同本,藉增家乘之光。识者讥之,不足取信于当时,尚望释疑于后世耶?考田氏出自青齐,由孟尝君田文而下,代有伟人,非不可以备载,但流传失实,考核难凭,放笔直书,恐贻挂漏,曷若不事牵合,凡一切有疑待决者,尽付阙,如是诚得谱之真面目。余阅之,不禁击节三叹也。惟有元末指挥使企圣公避世弃官归隐,由苏迁阜,肇基射湖之滨,即今之朦胧镇也,瓜绵椒衍,历历可稽,因奉之为始祖。数传后,汝云公随父寄居清邑,笔耕墨种,殚志诗书,虽值流离,不忘根本,书企圣公以下本之世系,命其子元甫公藏之。而田氏之宗派,赖以不紊。元甫公复由清迁阜,创业庙湾,卜宅于范公堤畔,名之曰田家舍。子孙繁衍,世守耕读,绵绵延延,其族乃大,是又兹谱之正宗也。清季席珍、正名二公,不忘祖德,殷殷然以谱事为己任,惜乎有志未逮。其哲嗣步银、汇川仰承其志,而辑成之,则上可以告慰祖宗之灵,下可以垂子孙之训。至别派分支,有条有绪,足以信今传后者,一字在所必严。秉笔之余、真不啻晋之乘、鲁之春秋也夫。余佩之深,是为序。
                      民国六年岁次丁巳冬月 海程邓大鹏谨撰


    译文:
       我不善于撰文,同学兼友人陈玉相作主笔为田氏家族编撰家谱,文稿刚完成,就向我索要序文,我就勉强根据事实做相关言说:家族有宗谱,就像县乡有地方志,国家有国史,是用来传递历代信息而非传递疑惑。经常看到修谱的人,到处搜索前代的显达人物,无论关系远近,都归到同一家族之中,以增添家族的名气。知道的人都对此表示讥笑,既然不足取信于当下,又怎么能对后世的人解释疑惑的地方呢?
       经过考证田氏家族最早出自山东齐国,从孟尝君田文之后,历代都有伟人出现,不是不可以这样记载,但是流传已失实,考证又没有相关凭据,放笔直书,就恐怕有所遗漏,如果又有不能符合事实的,凡是一切有疑问待解决的,都做了留白,这样才能算是家谱的实际情况。我看到了这个家谱,禁不住用指节敲桌面并多次感叹。元朝末年指挥使田企圣为避乱世而弃官归隐,从苏州到盐城阜宁,开始在射阳湖边落脚,这就是今天的朦胧镇,经过历代繁衍生息,并且每代都可以考证,田企圣也被奉为朦胧田氏始祖。
       经过数代以后,田汝云随其父亲到淮阴寄居,他一直勤于笔墨,志在诗书,虽然处于流离,但是未曾忘记田氏根基,撰写了田企圣以后的历代情况,并命他的儿子田元甫收藏好。因此田氏的宗派情况,才没有紊乱。后来田元甫由淮阴回到阜宁庙湾,建宅在范公堤的边上,称之为田家舍。其后代日益繁盛,世代耕种读书,家族逐渐壮大,并将此家谱作为正宗宗谱。
       清朝田席珍、田正名两位先生不忘先祖德行,仍然以家谱的事情为己任,可惜有此志向一直未能实现。他们的后代田步银、田汇川尊承他的心志,完成了家谱的编辑,可以说上可以告慰祖宗,下可以留下对后代子孙的训诫。家谱所记载的别派分支都非常有条不紊,足够可以让后者信服,每个字都非常严谨。在写文之余,感觉该家谱真不异于晋国与鲁国的国史,我深深为之佩服,就以此文为序吧。
                       1917年 农历11月 邓大鹏字海程郑重记叙


       附:关于对田舍支谱遗误处的补、正说明
        1、承(程)天公名鹏万,是朦胧田氏弟一世祖慕孔公(字企圣)之长子,后为西滩长门之嫡祖。鹏万公兄弟四人,次名聚万,闸沟二门嫡祖;三名成万,河头三门嫡祖;四名九万,朦胧四门嫡祖。
        2、汝云公是田舍田氏家乘中第七世祖,乃慕孔公之第七世孙,成万公之第六世孙,由此证明田舍之田氏是朦胧田氏河头三门的一个支系,且属大宗。
        3、据河头三门门谱所载:汝云无嗣,入继汝霆之长子进高为子(汝云与汝霆是嫡叔伯兄弟),进高生永顺,永顺生正贻;正贻因兵乱出外(山阳—金淮安),未考。田舍家乘从汝云至元甫之间就缺少三代。由于缺此三代,便把汝云与元甫原来是曾祖父与曾孙的关系,变成了父子关系;由于缺此三世,田舍家乘中的世数,比朦胧田氏宗谱少了三代,把第十七世的“观”字辈,提到了第十四世。
        三门嫡祖是成万公,不是鹏万公。成万公之子名田离,不是田雄。
    按“缺则补之,误则正之”的原则,我们根据确凿无讹的资料,进行补充和修正。从汝云下、元甫上,补上了进高、永顺、正贻三世,这样与朦胧四大门世数世序完全相符。把汝云以上之第二世与第三世的鹏万、田雄改为成万、田离,这样与河头三门世系完全一致。
        4、“正贻出外去山阳未考”,山阳县即淮安县,“元甫复由清和北乡旋归阜宁庙湾”,清和县即淮阴县,北乡意在淮阴之北。清和北乡(见田舍家乘)与山阳(见河头门谱)地理相近。
        5、河头门第九世为“永”字班,田舍支系第九世祖为永顺,由于世系失考,世序混乱,到了第十三世又出现“永”字班,我们为了尊重历史,又能先后有别,把后面“永”字,以歇音“允”字来区别。如永丰改为“允”丰等。
        6、席珍公名田儒,正名公名田顺,属第十六世。观汉字步银,乃儒公之第四子;观海字汇川,乃顺公之长子。步银、汇川二公各继父志,最终于民国六年完成修谱大事。原田舍《田氏宗谱》应作为历史资料,继续由田舍支系妥为保存。

                           【新谱修委 田宗龙(云飞)编注】

    ++++++++++++++++++++++++++++++++++++++++++++++++

    江苏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

    http://www.hxtian.cn/News/News_View.asp?NewsID=4587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湖南麻阳迁出表,四川寻亲可以找       

    下一条信息: 商丘市姓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召开




    图片新闻
    几张田氏家谱(族谱、宗谱)照片
    几张田氏家谱(族谱
    黔南田氏世系总图
    黔南田氏世系总图
    《田氏谱志·雁门紫荆卷》再版选登
    《田氏谱志·雁门紫
    田宗显系田氏宗室排列表(成都)
    田宗显系田氏宗室
    湖北黄冈蕲春县田桥青草坪村田氏宗谱
    湖北黄冈蕲春县田
    南京高淳《淳溪田氏宗谱》
    南京高淳《淳溪田
    热门信息
    ·  华夏田氏各地族谱班辈(部分)汇总
    ·  田氏家谱及字辈
    ·  陕西地区收藏的家谱目录
    ·  田姓-宗谱
    ·  田氏各地族谱字辈汇总~田云强2021.6
    ·  田氏族谱
    ·  几张田氏家谱(族谱、宗谱)照片
    ·  广东普宁市高埔镇大道营村及南营村开
    ·  山东菏泽巨野县紫荆堂田凌汉公支系《
    ·  广东普宁市高埔镇大道营村及南营村开




    Copyright @ 2019-2020 华夏田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田氏谱务垂询:13616327059 家运   点此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13206324978@163.com   田氏家族微信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206324978          举报邮箱:mistertian@163.com 
     田氏网备案号:鲁ICP备15019233号
    田氏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