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后
经过两月之余的努力,编排校正工作已近尾声,即将付诸印刷。吾等内心万分激动,不禁笔述数语,附于书后。
披阅《归德府志》、《商丘县志》、《虞城县志》,捧读《归德田氏家乘》旧谱,吾田氏乃归德名门望族,文武各列,履历载册,赫然于目,枚不胜举,而现世族人虽芸芸众生,却人才寥寥,此为吾等后世子孙所愧疚者。
当今社会,无论在乡务农,在外经商、在任从政,无文则寸步难行。万望族人谨记:“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无论生活贫富,地位高低,切不可轻率让孩子辍学无读,耽搁学业,延误前程。“树茂千枝源于根,楼高万丈平地起。”科技兴国、教育先行,为人父母应尽职尽责,教育子女要以先辈为楷模,努力向上,学有所成,兴吾国家之邦,扬吾族门之风,耀吾宗族之辉。
吾田氏家祠、始祖墓、御祭坟,已年久失修。文革期间,御祭坟又惨遭破坏。现今社会安定,人民丰衣足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吾族宗亲视之,无不为之心恸。二零零二年秋,在南田楼田启义鼎力相助下,田老家田启芳、御祭坟田科章等族人率众倡议,复修“御祭坟”,得到社会各界人士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二零零三年,吾地遭遇春旱、秋涝之灾,夏粮欠收,秋粮所获无几。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古迹,宏扬民族正气,也为树吾先人之风,育示于后人,众族人一呼百应,踊跃捐资,场面壮观,让人热血沸腾。二零零二年冬、二零零三年春,罕逢“非典”肆虐,众族人克服重重困难,续谱事宜从未间歇。二零零三年秋末,欣逢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在郑州召开,世界客属文化中心于郑州奠基建设,为本次续乘送来一缕清风。可谓:寻根谒祖,认族归宗,缅怀先贤,追溯求源之风气,乃人之所向,势之所趋。
吾《归德田氏家乘》自珍祖首创以来,已续编八次,上溯有虞氏,下迄当今,渊源悠久,有乘可考,世系井然有序,一目了然。民国四年版本,历经磨难,完好无缺,当属吾田氏家族之幸,实受吾先祖荫德之庇。幸有田倒楼田景章,勤于用心,详阅旧谱十余载,方能将世系上下承接,以完“八四”《家乘》未了之愿,始有本次之续修。可谓:“阅旧谱废寝忘食,家乘历历在目,先贤之举;究门支呕心沥血,世系了如指掌,当世所为。”又得田老家田海章热心于谱事,率领族人续修家乘,为族事不辞劳苦,公而忘私,奔波于族人之间,方得续修之成功。可谓:“心胸阔纳大海,有风无浪,舟行万里;行为正遵旧章,无绳有准,名垂千秋。”另有俊章、兴章等众族人,同心协力,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功彰绩显,做出特有的贡献。
望族人能发扬吃苦耐劳,节俭尚本,遵纲守纪,忠孝传家,尊老爱幼,好善乐施,精诚团结,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之风尚,开拓进取,励精图治,勤奋耕耘,发奋图强,创伟业而宏大志,以增吾家族之辉,承吾先祖之志,扬吾宗族之气。希族人睦后世以相亲,进退有节,长幼有序,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相亲相助,凝千家万户于一体,以慰吾先祖在天之灵,而不违续修《家乘》之要义耶。
由于资金欠缺,急待出书,昼排夜校,赶时印刷,不能推敲细论,斟酌深究,实出无奈,只能超常规加速运作编排,加之吾等学识浅陋,阅历不深,经验不足及供稿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原因,吾等乃心有余而力不足,深感遗憾。错误及不尽人意之处定所难免。万望族人批评指正和谅解。希后世有识族人,能重续再更,正误补漏,固本趋精,以完善吾族《归德田氏家乘》,是吾等之所愿也。借此,对关心和支持续修《归德田氏家乘》的众族人及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
最后,遥祝曹县、德州、凤阳、昆山、广陵、高平、浚仪等同根另枝嫡系族人,世世繁荣,代代昌盛!
李庄乡随楼村十九世孙绪科沐手谨书
二零零四年闰二月初六日
注:摘录于《归德田氏家乘》2004年版(卷十六艺文69—71页).
附:2004年续修《家乘》时,由于我住地离启动续修的田老家稍远,加之外出经商等原因,在续修家乘的中后期我才有幸加入续谱团体、进入理事会;受理事会重托,主要负责后期的文章整编、书版编排、繁体转简、断句加标、文字校正等。因资金和时间的紧迫,编排室的三台电脑,满负荷地打字编排工作,用时三月有余;而真正需要大量时间的校正工作只能在白天排版后夜间熬夜校对。当时实出无奈,只能尽心尽力而已,错误在所难免;在家谱告竣后的几年里,遂对家谱中文字(特别是古谱之内容)、个别分支衔接等校正多遍,力求无误,妥善存于室中,以待交与下届续修执笔者,得以更加完善吾族之家谱。
值得一提的是——与海章、景章在一起进行编排工作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至今让人难忘:嗖嗖的寒风吹送着鬓发斑斑的海章,眼含泪花而神色坚毅的铮铮话语:“资金紧张,我就是卖光我家中的粮食,也要把家谱出好!不能愧对祖先和族人!!”;一丝不苟、拖着病身日夜工作的景章,认真严肃的真诚话语:“细心细心再细心,尽心尽心再尽心,世系相接是大事,一丁点也不能马虎!我就是拼出这把老骨头也不能辜负族人对我的信任和重托,一定尽力把家谱修好!”……
不想再写下去了,不然会流泪.....祝愿我们田氏家族文武标榜、万代永昌!
2010年11月16日绪科写于工作之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