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白各族共知,族谱上有先人名,讳凡存谱之家,俱宜敬谨受藏,勿得亵毁。认定每年正月初三日俱要将谱请到祠堂,同各族及新书管理人查看。如有残缺损毁,各族实行议罚。迁居者指定负责查看,决不宽恕。凛之!慎之!
田氏家谱
具谱藁因流溯源谨为分枝别派,明注于后公出余赀镌刊成谱订为一编,每户执一。使知同气连枝,一体相联。俾世系不得舛错。名字无或重复,庻子子孙孙一展卷而瞭然于目。此继述之大体。不失敦睦之家风亦可见尊祖敬宗之微意焉。若欲传先世之所未传,详今日之不详,是犹有望于后之继修者矣!
书
中华民国九年岁次庚申巧月上浣十四世孙修璋谨志 (约1920年七月)
瓦窑头谱藁序
木必有本,水必有源,宁人也而可忘其祖乎?顾尊祖必敬宗,敬宗必收族。而收族必自修谱。始则族之有谱由来尚矣!谱者所以明宗,功昭祖德,正本源支派者也,后之人考世系而知终始祖上之渊源,先世之功德、亲疏远近,一目了然。其事甚美,其义最深。谱之所系其不轻而重也,较然矣!我田氏自田家窑迁居大瓦头迄今十有五世,而族尚无谱。未免憾事也!十二世孙玉坦慨然议修,十三世孙兆锐、兆吉、兆义,十四世孙修俭、修春等亦乐为赞襄。逐户采访细心检阅,疑以传疑,信以传信。惜八世祖以上无所考也!无所问也!八世祖以下户口渐繁,人丁日增。及今不修,上失祖先之名号,下而昧后人之稽。以致前无所承,后无所启。岂不为吾族之罪人乎?为兹,今年冬先为草录,然后誊真多写几本,庶家喻户俾来世之重,踵修者有所览视,是为序。
书
光绪三十一年岁次乙已腊月二十日谨志(约1905年十二月二十日)
田家村谱藁序
尝见世家之祖谱也,自一世而后支派分析瞭明,指掌蓋因代有传人,故厯厯可考,云若吾先祖与大瓦窑头自明时由胶邑田家窑迁来,传十余世尚未修谱,实大憾事也!余自壮时有志修辑,遍问父老逐户详查。有悉及高曾者,有仅知祖讳者,且有并祖讳而茫然无以应者。自一世传九世昭穆世系错乱无考,使不纂修,则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矣!余身才疏学浅既无采访终鲜勷成兼值夷人骚扰事,多烦雜以致延迟至今,而志未果。民国甲寅秋造,日本弹炬之害,将吾族祠影图损殁。余幸所录谱藁尚存。吾祖名讳因以不冺吾族兄修琳、修功、族侄公银等劝余速修,余不敢率尔从事,即于九世无所考究者乃依其影图列其世次。自十世以来得诸传闻者详序,支派采访不明者,仍列名讳以矣参考。庶不惟有以承乎?先亦且有以启乎?后谓非各族之力也欤
民国五年岁次丙辰暮十四世孙修璋谨志(约1916年)
重修族谱序
蓋闻先人之志事,后人继述之先人之训式,后人缵绳之祖德宗功子昭孙穆垂诸奕异应千百世,法必遵也。余田氏族谱先世原无,及吾父志切敦睦心专谱牒,自民国五年至民国九年肇端创修,书瘁竭力。逐户详询,细心校勘,详信阙疑,拾遗补阙,然后世次,清晰昭穆,明瞭迨至石印竣事,家授一册,俾展卷披览,一本九族之亲俨若父子兄弟萃聚一堂也。猗与休哉!然由庚申以迄今兹将今三十年矣!户口日增,人丁喻繁,东西迁移,南北流寓,今非昔比,加之时局杌桅,未瑕及此若不趁时而重修之,恐年久泯灭。难免数典忘祖之虞矣!是以民国庚申冬,兆芬祖、修俊叔,命余倡率偕同族弟公春,侄心平、宣平,孙祥光等约会两处敦睦堂族聚,共议重修谱事宜,莫不翕然响应称善爰,命余等诸人采访分工合作,同心协力共襄盛事。辛已月日爰付剞劂始克蒇,于是吾族人咸欣欣相庆曰:“先人之志事训式,今而后庻可垂诸不朽矣!”虽然谱之重修非仅至于再已也。尤愿吾族后之留意于谱者继续前人之志,每隔三旬而重修之庻永绵延瓜瓞于无替,而亦祖宗灵爽之凭式而亦各族之所赖者也。
书
民国三十年辛已中和上浣十五世孙公杰薰沐谨志(约1941年)
谱列
--谱格上下分五层,俱以横線界之。每层书几世,取其世次清也。底层名下不注提 ,起始注提 ,便观览也。乏者不提以无后也。竖線以分支派,亲兄弟不格,系同气也。伯叔兄弟皆格别,亲后也。
--坟茔先人形魄所在,根本攸关,自宜详悉志之。但年远少碑,多有失迷,兹特于所知者志之,以便后人省墓。
--命名必阅诸谱,庻不至尊卑同名。
--名列谱中宜终身不改,若任意更易,日后修谱查名不对,必至混淆。慎之!
--家礼十六岁至十九岁为长,殤设位入谱,已娶者不论中下殤皆入谱 ,自十六至十二中殤,未至十二岁下殤。
--族人里居不一,必书住某处,若流离不知其处者,书出外
--嫡书配继,书继侧室别以庻字,示不敢于嫡继并称,改适者不入谱。
--出祠之子,一名两见,生父名下注出嗣,重所生也!嗣父名下注,嗣子重为人后也。
--无子继孙,古无是礼,有近支奉养过厚兼无可取继,不得已而继孙者,则空其子之世次,嗣孙名下行庻阅者,一目了然。
--古礼一子不许两承,谱中有无可取继而承者,则书奉祀。
--标明懿行,详志烈节示后有所劝。
--族中有忤匪类不听训教者,不准入谱示后人知所惩。
--养子例,不入谱。但抚养情深,不忍遽绝附录于后,以昭敦睦庻后世追溯本源不至无据,
--谱既成,各收一册,郑重藏之!慎勿轻掷!
--谱久不修,则采访益难,诸家例多以三十年为期,吾族亦从之。以 上诸例皆有关,切要之务,凡我族人各宜谨恪奉之,慎勿视为具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