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锡生平记略
田碩儒/文
田锡(公元九四零 —— 一零零三年)字表圣,又名圣表,初名继冲后更名为锡。原京兆(今西安)人。生於后晋天福五年,卒於宋真宗咸平六年,享年六十四岁。
田锡乃雁門始祖田叔三十三世孙,唐朝高贤田游岩九世孙,良吏田仁会七世孙。先人避黄巢之乱而定居四川眉州洪雅。其曾祖父昭甫、祖父胜之均为洪雅名士。叔祖父荣之为唐左拾遗。父田振(懿),累赠封尚书左司郎中。嘉议大夫等职。
田锡幼小时即聪颖过人,在村后九龙山灵池发蒙苦读,年少时於县城西北五十里的文山中求学,今尚有洗墨池、修文井等遗址。未及而立变扬名蜀中,峨眉县令杨徽之,犍为县令宋白与其结为忘年之交,诗文唱和引为高山流水,并为其延誉。今阿吒山上田锡启蒙读书之处,被宋真宗赐为《科甲名山》。田锡读书楼遗址、乳泉等仍保存完好。
田锡三十岁后游学长安,与后为韩林学士、礼部侍郎的韩丕同在长安白鹿书院、河南嵩山太乙书院刻苦攻读。在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九七八年)便一举成名,以第二名进士榜眼及第。
田锡由榜眼入仕后,历任左拾遗、河北转运副使,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等职,在政治上以敢言直谏著称,即使被贬,仍持好言时政缺失之特性,依然秉笔直书,勤谏不讳。将“文死谏、武死战”之古训发挥致极。历仕太宗和真宗二帝。宦海沉浮二十五年以“谏”闻名,德高望重,满朝颂服。圣上常览其三十卷曰:“朕之汲黯也”。有奏疏五十二章。
咸平六年(公元一零零三年),田锡病逝,宋真宗阅其遗表后深感遗憾,对宰相李说:“田锡直臣也。朝廷少有缺失,方在思虑,锡之奏章已至矣。若此谏官不可多得,天何夺之速乎!”
范仲淹亲撰《墓志铭》曰:“呜呼田公!天下正人也。”苏东坡在《田表圣奏议序》中,称田锡为“古之遗真也”。田锡还是一位革陈推新,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学家,诗赋家,被称为宋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田锡著有《咸平集》五十卷,原卷本今已失,后为明清版本。
乾隆四十五年《钦定四库全书》总篡官纪晓岚将明人安磐所集奏议,以及诗文合为三十卷录入《四库全书》集部,今犹存。纪晓岚在《咸平集》提要中写道:
“范仲淹作墓志铭,司马光作神道碑,而苏轼序其奏议亦比之贾谊。为文操笔者皆天下伟人,则锡之生平可知也。诗文乃其余事,然亦具有典型。其气体光明磊落如其为人。固中非典忍着所得仿佛”。
田锡事迹载《宋史》卷二百九十三·列传第五十二·田锡传。
田锡的诗声律和谐,平易通俗,气势贯畅,境幽意雅,宛然如画,诗中无论是言政叙事,感人咏物,吟景抒怀,读之皆有余音萦耳,廻味清新之感。
如:“露濡虫网丝潜断,月照澄江练有光”【促织】;“十年苦思诗千首,一夕回肠事万端”【冬夕书是】;“行色迎秋清似画,别情因景化为诗”【宋安议凤】;“心随晓月经霜渚,梦与春云傍钓台”【忆梅花】等等很多佳篇妙句。本人常读并且每读不厌,自觉心清神爽,韵味萦廻,感益良多。
田锡对宋初辞赋的贡献更为杰出,他以雄伟豪放、激越典雅之气势一扫五代十国萎靡之风、革除文坛积弊,扭转文风,对后世影响深远。如《长至赋》、《春之赋》、《春色赋》、《群玉峰赋》、《人文化成天下赋》、《圣德合天地赋》、《五声听政赋》、《精新赋》、《雁阵赋》、《望京楼赋》、《倚天剑赋》等等,皆声文并茂、词义双优之作。吾每读之觉耳目清新,神情怡悦,爱不释手。
田锡逝世三十一年后(公元一零三七年),在他的家乡眉山诞生了大文豪苏轼。后世之学子更以田锡为楷模,诗书氛围浓厚,仅两宋期间眉山涌出了三苏为首的一千二百多名进士。洪雅董氏一门几十年间即出十三名进士。在中国科举史上极为罕见。诗人陆游对眉山有“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的赞美。宋真宗惊叹说:“天下好学之士皆出眉山!”
田锡刚正忠直,不趋权贵,公庭中端坐中日无懈容。慕唐朝名相魏征、李绛之为人,以忠言直谏为己任,屡建功社稷,造福民间。真乃为官者之表率,读书之人典范,田氏家族之荣耀也。
田锡卒后葬於泗洲临淮县归化乡重岗原与夫人合墓。夫人杨氏及奚氏。范仲淹亲为墓志铭。其铭文载我族谱志《典志艺文部》之【墓志碑铭】栏目。
田锡生子二,长子田渊(庆远),曾任供备库副史。次子田海(庆余),曾任大理评事、太常博士等职。生女三:长适王,次适庞、三适张。
【宋会要】景德卷:“四年四月七日,给前大理评事田庆远月俸终丧,以其谏议大夫田锡之子,优之也。锡之卒也,二子悉改官给俸。至是,母亡,复有是命”。
北宋至道二年八月十九日封田锡为户部尚书兼翰林学士的圣旨原件至今仍在,北宋田锡彩色画像原件及名丞王旦题诗赞颂并书赠田锡的原件至今仍在。皆辑与我族雁門宗系图之中珍藏。田锡像及著作《咸平集》影照及读书楼影照均见我族谱志《卷首综合部》之【彩图】栏目。
田锡及子孙为官后未回眉山居住。分迁于中原、江淮、绍兴、萧山等地。
在雁門田氏中,田锡与田弘正,田承嗣等不同支。与田真、田广、田庆分支更远。
雁門田氏麻城大芳公二十一氏孙 田碩儒 敬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