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2月26日讯(记者 陈琛 刘云鹏 威海台 毕明玺)鲁绣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刺绣工艺,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在威海市文登区,鲁绣传承人田世科20多年专注刺绣技艺研究,赋予这一百年工艺新的特色和生命。
比起文登芸祥绣品公司副总经理的头衔,田世科更喜欢自己的另一个头衔——民间工艺大师。不过他的画却不是拿来卖的。
田世科说:“我是卖刺绣,我的画主要是为刺绣来打下基础的。”
先画画,再刺绣,是刺绣企业常规流程。以前,田世科都是先在电脑上画好,在交给机器刺绣。按说,用电脑机器省心的多,可现在却放着电脑不用,一笔一划、一针一线地全改成了手工活。田世科说,这是市场变化带来的生产变化。这几年,出口订单减少、生产成本上升,让整个中国家纺行业都遇上了寒冬。
文登芸祥绣品公司副总经理于军港介绍:“最高的时候我们的利润有20%,后来降到10%,现在已经降到1%-2%。”
文登的刺绣企业多,越来越薄的利润,让芸祥这样的龙头企业也不得不寻求出路。最终,选择了从传统鲁绣突围的办法,这个重任落到了有深厚鲁绣技艺的田世科身上。
田世科说:“现在就是说我们把这个传统的东西与绘画这种东西结合起来又变成一种文化产业,那么向文化产业方向发展。”
转型是艰难的。为了搞原始创作,光是30里外的一个小池塘,田世科就跑了20多趟,除了拍照片,每次还要带着标本回来。
画画难,把画搬到布料上变成刺绣更是难上加难。
田世科讲:“有些东西可能画上画得很漂亮,那么作为刺绣品来讲,它可能就不适宜。既要把工笔画的味道画得非常真切,而且又要把刺绣的工艺方方面面考虑到里面。”
穿针引线是精细活儿,既得细心,更要耐心,为了一个生动传神的形象,有时候田世科一坐就是一天。
陈琛介绍:“这样一根和头发一样粗细的丝线,里面其实有32支纱。那么在刺绣的时候根据不同图案的需求用手指把它劈成不一样的支数,那么最细的呢,只有一支纱,一不小心就容易断、容易打结,像这样的工作,田老师一天要做上千次。”
一丝一线、精雕细琢,虽然慢点,但在田世科看来,融入传统文化血脉的原始创新,在市场上才更有竞争力。如今,他和团队创新的花样立体绣、一彩双面绣等工艺已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多次拿到国家级大奖,1平米布的身价也涨到了20万元。眼下,一批工人已经从做床单台布转向鲁绣工艺品,大批民间绣工也在培养之中,传统鲁绣正焕发出转型活力。
田世科表示:“我们做的这个东西一是对鲁绣的传承,一个是我们企业这种外销制作,包括一些制作的加工啊,是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使企业增加了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