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拓荒者,在一块荒地上种下了期货这颗种子,并使之生根发芽;他也是一个标签,
透过这个标签,我们可以看清中国期货业的发展历史
“我们俩第一个合同就决定三个月以后我卖给你一个东西,今天我们就把价格定下来,就这么简单,这就是期货。”对于中国期货的拓荒者田源来说,他给期货的定义简单明了。
1954年,田源生于河南开封,16岁时下乡插队,20岁时参军入伍,21岁时他作为工农兵大学生,被部队推荐进入武汉大学经济系。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考试。在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中,田源以优异的成绩胜出。研究生毕业后,他留校任教,成了武汉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29岁的时候,田源被调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
1988年起,田源主持了中国期货市场的试点准备工作,1992年,他组建中国国际期货(博客,微博)经纪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同时也是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中国第一位期货博士,是中国最早研究和推动期货市场发展的人士。
拓荒中国期货界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部主任的田源就开始进行了期货市场的研究,并提出了建立期货市场的设想。1986年,田源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考察团成员访问美国,深入地考察了美国期货市场。从美国考察回来后,田源就将期货市场研究列入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重点课题,并上报国务院领导。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体改委联合组建了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田源担任组长。1990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8部委报告,启动了中国第一个期货市场的试点工作,这标志着中国期货业的诞生(同年10月,郑州商品交易所宣告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家期货交易市场试点)。
从1990年6月至12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选派,田源再次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学习,并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进行访问研究,而后者才是他此行的重要目的。此前,田源已经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成立的中国期货市场工作小组组长。
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进行访问研究时,田源的办公室就在交易所的38楼。“在那里,我每天都可以与期货市场进行最近距离的接触,同时也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董事、会员、管理人员进行了大量接触,有些甚至建立起深厚的个人关系。通过他们,我了解到中国的期货市场是他们迫切想要开发的,因为中国是非常有潜力的。”由此,田源萌生了创办中国第一家带“中国”字头、能够代表中国参与国际、国内期货市场的经纪公司的想法。
1991年年底田源回国后,被调入国家物资部,担任对外经济合作司司长。那一年他38岁。带着强烈的愿望,他找来自己的5位朋友,其中两位原来在中南海工作,另外3位在商业部和物资部工作。田源对他们讲了自己的想法之后,6人一拍即合,随即开始着手准备工作。
想要申请一个带“中国”字头的公司何其难,更何况还是期货公司这样一个新鲜事物。于是6个人开始分头向商业部、物资部、经贸办、工商局、外管局等若干相关单位进行游说,与此同时又找来14家公司作为股东。
1992年11月11日,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下发文件,同意成立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这个过程真是很困难,不过有梦想再加上我们的努力,最终还是实现了。”田源说。
同年12月7日,中期公司领取了国家工商局颁发的第一张国内期货公司营业执照,田源担任公司董事长。12月28日,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期成为国内首家大型股份制期货经纪公司,中期公司总部位于北京,下设北京、上海、深圳、大连、沈阳、武汉、郑州等7个分公司,并在其他中心城市和重要经济城市设立25家营业部。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人大副委员长田纪云为中期题词:“发展期货贸易,参与国际竞争”。
成长中的中期
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成立后,迅速成长为中国期货界的龙头。而为什么中期公司能有这样的成功?在田源看来有三个重大原因:
其一,中期有一批在期货市场锤炼超过12年的人才,他们大多在国外接受过系统的期货培训,又在国内的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始终在中期的发展中起到核心作用;
其二,中期一直视信誉为生命。田源举例说中期曾经有一个失败的投资项目,为此每年要付给银行二三千万的利息,曾有人劝说田源不如把这笔账甩给银行,但田源始终坚持信誉是企业的生命,尤其是金融企业,所以这个项目投资10年来从未欠过银行一分钱,即使在中期最困难的时候;
其三,中期所提倡的“三信五精神”的企业文化,即“相信期货、相信中期、相信自己”的三信和“诚实守信合规的从业精神、止于至善的客户服务精神、战胜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公司利益至上的主人精神、主动自觉的企业家精神”。
凭借着这些核心竞争力,中期公司在成立后迅速扩张,在全国设立了18家公司和代表处,几乎占领了所有的战略要地。公司职工也从最初的6个人发展到2000人。
中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最终成为国内外深具影响力的中国期货公司,这个过程让田源引以为傲:“就像一个孩子的成长,你看着他从孕育到出生,到长大,最后上了清华大学”。
失败成就亚布力
既然是孩子的成长,总要经历些曲折:期货原本就是高风险行业,在管理经验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中期不断地缺乏经验的扩张实际上是快速地积累风险,留下了隐患,再加上国家开始对期货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在1994年至1999年的6年时间中,中期的18家公司关闭了11家,2000名员工淘汰了1500人,亏损近上亿元。
尤其是在1995年对田源来说,他出现了一次重大的投资失败。
这就要先说说亚布力,这是俄语“果木园”的意思,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在这里成功举办,亚布力一夜成名。而更让亚布力名声大噪的是2001年之后每年一次的中国企业家论坛,因为这个论坛是参照瑞士达沃斯模式设计和组织的,因此也有人将它称为中国的达沃斯论坛,而这也正是论坛的首倡者、大会主席田源最初的设想。
不过可能没有人想到,今天的亚布力其实是源自田源一次失败的投资。“我最大的失误就是在中期开始赚钱的时候,没有控制投资的欲望,使公司的发展走了很多的弯路。”
1995年,亚冬会举办在即,可亚布力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成样子,应黑龙江省政府之邀,时任中国国际期货公司董事长的田源在这里投入了大笔资金。但事与愿违,投资至今近10年,亚布力项目并没有实现盈利。“当时中期的资本金只有3000万元,而在这个项目就投入了3个亿,这使中期财务面临巨大压力。”
3个亿的投资,使中期背负了每年高达2000多万元的利息包袱。如何盘活这里的资产,把亚布力“搅”热,就成了田源不能不面对的问题。曾应邀出席达沃斯论坛的田源正是从中受到启发,才要在亚布力也办一个中国的达沃斯论坛。
不过,这个失败的投资如今已能让田源找到些许安慰,因为这项投资,亚布力成就了三件事。第一,支持了亚冬会,并被评为当年亚洲最佳体育场所;第二,亚布力是中国第一个旅游滑雪场;第三,诞生了“中国企业家论坛”。
“虽然从公司经营角度看,亚布力是我们的一个大包袱,但是从社会角度看,它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对于这次失败,田源如此评价。
其实在1995年,中国期货业还有一件重磅的事情:国债期货市场327违规事件发生,当时号称证券之王的管金生锒铛入狱,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而从1995年至1997年,胶合板、郑州绿豆、苏州红小豆、海南天然橡胶等商品期货品种又连续发生投机操纵事件。国家开始对期货市场大力整顿。
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高昂的代价,不得不让田源认识到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与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这一条是期货业的生命线,在世界上,因发生重大风险而破产的期货公司比比皆是。风险夺走公司所有的利润,所有的资本金和公司的未来。”
之后,田源在中期北京公司的门口设计了一块风险台地,由凹凸不平的石头铺成,用意就在于提醒中期员工天天注意控制风险。
发展中的中国期货
“我对中国期货业的自信,始于对国外期货业的观察研究,期货是一个在国外已经发展了上百年,并且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成熟行业。我相信中国也需要这样一个风险管理行业,暂时的困难并不会影响长远的发展。”对于中国的期货业,田源一直如此坚信。
田源头上曾经有很多耀眼的头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价格组组长、北美物产集团董事长、中国诚通集团董事长。但是,所有与期货无关的头衔现在都已经从他头上卸去,他只是想“以3至5年的时间去做精、做大中国期货业”。
2000年,中国期货市场整顿结束,整顿之后的期市又面临着规范发展的大好时机,2002年期市成交金额从整顿之后最低的1.6万亿元恢复增长至3.95万亿元,2003年达到10万亿元,2004年仅上半年就达到8.47万亿元。在田源看来,他和所有期货同业的努力下,主要品种如铜、铝、小麦、大豆等为国民经济保驾护航的本来作用已经实现,其他品种的抵御风险作用也正在逐步发挥。“期货业是中国金融行业中最先经过规范整顿,进入稳定发展轨道的行业”,田源说。
说到期市服务国民经济风险防御体系的作用,田源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做出解释。中国创造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奇迹,经济的增长使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变量,中国影响世界经济的时代已经开始。全球经济已进入以金融为主导的时期,这就要求中国应同时建立风险转移管理机制——风险防御体系。
那时候,从产业链条来看,中国的策略是,在原材料生产、进出口量大的上游,要建立起定价中心;在进行产品制造的中游,要提高质量,扩大产能;在产品全球销售的下游,要提升谈判能力,提高产品价格,争取在全球贸易中建立起低买高卖的国家商业模型,改变以往低卖高买的被动局面,提高“世界工厂”的附加值。这应该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而期货市场对这种战略的形成非常重要,显然当时国家已经看到了期货市场的这一重要作用,而之后陆续有关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期货新品种上市交易就是明证。
面对中国期市的大发展,田源的心情仍不轻松,作为中国期货业协会首任会长,他身上还背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在当时,中国期市还有很多问题:法制不健全,无法与国际接轨;品种太少;专业期货人才紧缺;期货经纪公司没有享受到国民待遇,很难参与国际竞争……而这些问题在一朝一夕并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有人评价田源说,他是一位拓荒者,在一块荒地上种下了期货这颗种子,并使之生根发芽;也有人说,他是一个标签,透过这个标签,我们可以看清中国期货的发展历史。
“这个行业的创立跟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我第一次接触期货到现在,没有其他行业比期货行业更精彩。”田源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