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绍兴2011年5月26日电: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浙江绍兴是当时辛亥革命爆发地之一。这几天,绍兴上虞市发现了由14位辛亥名人亲自撰文并书写的抱联,但记者在现场发现,聚集着这些抱联的那个农村祠堂如今却已经沦为一家私营企业荒废着的仓库,面临被破坏的边缘。
专家称这个发现意义特别重大
5月12日,绍兴鲁迅纪念馆前馆长、文史专家裘士雄,绍兴辛亥革命历史研究专家钱茂竹等人闻讯后前往现场考察。裘士雄看了后称:“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而绍兴又是光复会的母地,因此这个发现意义特别重大。”
这个祠堂位于上虞市小越镇田家村。发现这些抱联的时间是在5月9日。
董国光是上虞市作家协会会员,受当地政府所聘做《上虞市志》的研究工作。今天,董国光告诉记者,之前,他在研究考察中发现田家村有个老祠堂。今年5月9日,三个田氏后人田根灿、田锻、田建钧闻讯赶到上虞和董国光联系,并一同去看祠堂。
“快来看,快来看,柱子上好像有字……”偶然间,一人用手擦了擦石柱,发现了字。这引起了大家的兴趣。第二天,他们又请来几位当地文史爱好者。几人一起擦着石柱,最后他们惊喜地发现,14根柱子上写了14副对联,最长的有53个字。而且对联后都有落款,撰者都是辛亥名士,包括汤寿潜、朱福诜、朱瑞、屈映光、吴品珩等14人。
田根灿、田锻、田建钧等人从田家村一些老人那里得知,在文革中,为保护祠堂里的这些对联不被破坏,当地村民用石灰把对联全部覆盖起来,所以这批对联近半个世纪来一直埋没在石灰里。
一座祠堂连着众多辛亥革命名人
据田氏后人说,当年重修建造这座祠堂的是他们的祖辈田时霖。田时霖又是何许人?他为何能结交如此多的辛亥名士?记者今天为此翻阅了大量史料。
据田氏宗谱和上海地方史档案记载,田时霖,又名田澍林,字世泽,清同治二年(1876年)10月生,民国十四年(1925年)8月卒。他不仅是中国清末民初上海工商业巨子,有名的慈善家,更是一位爱国忧民的义士,他和许多辛亥英烈一样,投身到这场革命中,并见证了这场革命的风云变幻。
汤寿潜(1856-1917),字蜇仙,浙江萧山人。清末民初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是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1911年11月辛亥革命爆发,杭州新军起义,汤被推举为浙江军政府都督。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两月之内便光复陕、赣、桂、皖15个省市和江南大部分城镇。浙江光复时,田时霖和诸志士同心协力,翼助力保治安。11月,浙军首克金陵(南京)时,遭遇张勋等死守。新军败退镇江,四处求援。光复会决定调苏、沪、浙三军会同新军组成联军,会攻金陵。当时浙军抽派步兵、炮兵、骑兵、工兵和辎重部队3000余人,担任中路进攻的主力。可就在此时,军需军饷供应不上。田时霖马上挺身而出,帮助浙江军政府都督汤寿潜筹措军饷,组织运输,保障了前线的作战。历时一周的攻城之战终于获得全面胜利,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朱福诜(1841—1919),字桂卿,浙江海盐人,清朝进士。翰林院会试考官,荣禄大夫。朱福诜在辛亥革命后受徐世昌之邀,就任总统顾问。他在写到田时霖帮助辛亥革命这件事时就特意提到“浙军获全功转运之劳澍林为最”,可见当时田时霖作出的卓著贡献。辛亥革命成功后,汤寿潜主理浙政,辛亥领袖们力邀田时霖在新政府做官,田时霖仍不言功,不入仕,坚持实业救国。当年,汤寿潜、朱福诜、蔡元培、何琪等许多名士都为此发过感慨并撰文盛赞,浙江都督朱瑞和浙江巡按使屈映光皆分别呈准大总统,为共和成立有功人员颁奖,使田时霖两获大总统嘉禾勋章。
民国三年(1914年)正月,田家二十一世孙田时霖邀十八世孙田炳丰、二十一世孙田祈原发起修缮田家祠堂,到民国四年(1915年)10月完工。祠堂造好后,和田时霖交好的汤寿潜等一批辛亥名人纷纷撰文书联祝贺,田时霖就把这批对联刻在石柱上。“五世祥开锵凤族,千家住近伏龙山。”这副抱联就是汤寿潜对小越田氏的概括。
企业老板曾计划拆掉祠堂
如今这个祠堂被圈锁在一片废弃厂房里面。
这家企业叫浙江金盾消防器材有限公司。工厂的门卫老师傅姓孙,也是田家村人。老孙师傅告诉记者,田家祠堂以前很大,现存的也只是原来的九分之一左右。在人民公社那时大部分被拆掉了。田家祠堂原本归国家所有,20年前左右,当地房管所将这座祠堂卖给了金盾公司老板。现在,金盾公司已经搬迁到别处,此处厂房已经被荒废。田家祠堂也被临时当做仓库,堆放着一些杂物。
记者在祠堂里面看到,里面已经破败不堪,杂物乱堆,天花板破损严重。
董国光还向记者透露,当初,金盾公司老板原本想把这片老厂房连同祠堂在内全部拆掉,重新建新厂房,但据说被金盾公司老板自己的长辈劝阻。该老人称:人家宗族的祠堂你怎么好乱拆?
“有如此多的辛亥名人手迹而且保存这么完整,这是很罕见也是很难得的。” 绍兴辛亥革命历史研究专家钱茂竹认为,当地政府应该对这座祠堂加以保护和利用。
新闻链接:
据了解,除汤寿潜、朱福诜之外,其他几位辛亥名人在辛亥革命史上都作出过重大贡献。
朱瑞(1883—1916),字介人。浙江省海宁市武原镇人。曾与秋瑾等往来,先后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去安徽任督练公所参谋处提调兼测绘学堂监督。翌年回浙,任新军步队营管带,后任代理标统,驻杭州笕桥。辛亥革命暴发后他率部进城,攻占军械局。杭州光复后,任浙军援苏支队司令,率部参加光复南京战役,指挥浙军奋力夺得南京城外制高点城堡城,建有功绩。民国元年(1912)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统一军制,任陆军第六师师长。不久回浙,升为第五军军长。8月任浙江都督,翌年1月兼省民政长。民国3年6月被袁世凯封为兴武将军督理浙江军务。
屈映光(1881—1973)浙江临海人,字文六,法名法贤。早年与秋瑾、徐锡麟等人参加革命。作为浙省五代表之一,屈映光与其十六省代表共45人,选举孙中山为第一任大总统。后任浙江民政长、巡按使、都督、赞威将军等职。后继任山东省长,治河济众,敷政优优;旋任内务总长,革新庶政,故宫文物,悉赖保存;出游列国,考察政治,广播中华文化;复致力慈善事业,广拯灾黎,驰驱尽瘁。去台湾后,聘为国策顾问,避居桃园山麓,精研显密,阐教利生,修订中华大藏经,兴建五峰山南方宝生佛刹,为台湾密宗泰斗。
来源:http://finance.sina.com.cn/20110526/16109903671.shtml
浙江上虞小越镇田家村发现辛亥百年田氏祠堂
中新网杭州2011年5月25日电:浙江绍兴上虞市田家村的百年祠堂日前因为发现有汤寿潜等14位辛亥名士题写对联的抱联石柱,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关注。上虞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长王晓红今天告诉记者,文保专家们今天已经对祠堂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并对相关的文物进行初步的保护。“由于祠堂的产权是为当地一家生产消防器材的厂家所有,因此要对田家祠堂抱联石柱的进一步保护还需跟厂家协商。”
田家祠堂由上虞籍商人、辛亥时期爱国志士田时霖出资修建,1915年完工。本次发现的对联共14 副,最长的有53个字,题写者包括汤寿潜等14位辛亥名士。文革中,为保护对联不被破坏,当地村民用石灰把对联全部覆盖起来,所以这批对联一直埋没在石灰里,没能被及时发现和保护起来。今年,祠堂被私人承包用作厂房仓库,破坏十分严重。
浙江省文物局文物安全处主任科员赵汉涛告诉记者,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浙江又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对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文物保护工作十分重视。浙江省文物局得到这个情况之后,第一时间跟绍兴和上虞文物保护部门联系,了解相关情况并要求做好考察和保护工作。
据悉,包括绍兴市社科联副主席、文史专家裘士雄,绍兴师范专科学校前副校长、辛亥革命史研究专家钱茂竹等一批文史专家已在近日对田家祠堂进行考察。他们表示这批对联极具文化和历史价值,呼吁有关部门尽快保护。
王晓红表示,此次的抱联石柱受到了社会关注度很高,上虞文保部门也在努力做好保护工作。“但是因为祠堂是私有财产,进行文物保护还需要特别的过程。”
比对田氏族谱收藏的一幅祠堂平面图,记者发现现存部分只是整座祠堂的中心场所“紫荆堂”,而“紫荆堂”的面积不过是整个祠堂的九分之一。原本祠堂至少有108根这样的石柱。这个有辛亥名人对联石柱的残破仓库,能够被留存下来,已是万幸了。
来源:http://collection.sina.com.cn/yjjj/20110526/100427219.shtml
上虞田家祠堂惊现14位辛亥名人手迹(组图)
浙江在线05月09日讯 在上虞市小越镇田家村的田家祠堂内正厅的石柱上,惊现刻着14位辛亥名人撰文并书写的抱联。其中汤寿潜撰写的一副抱联单联字数达51个字,是迄今为止上虞发现的最长一副古对联。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田时霖(右一)于1909年和清政府上海道台、沪宁铁路总经理波普等在沪宁铁路通车典礼上合影.jpg
记者在祠堂内仔细辨别,发现抱联的作者一共有14位。除了3副抱联没署名外,其他分别是山阴汤寿潜、海盐朱福诜、兴武将军督理浙江军务朱瑞、按浙使者屈映光、东阳吴品珩、鄂州金华林、兰溪刘焜、会稽马立、同邑王佐、鄞县张美翊、南通张荅、绍兴何琪、二十世孙田文烈、二十一世孙田时霖。
“五世祥开锵凤族,千家住近伏龙山。”这副抱联就是汤寿潜对小越田氏的概括。据了解,小越田氏自宋景炎元年(1276年)始祖世本公由明经授上虞儒学教谕,逐居小越田家,迄今已735年。田家祠堂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田家十四孙逢年集一族之力所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五世孙西贤主持修缮,同治九年(1870年)十九世孙宝初又一次修缮。民国三年(1914年)正月,田家二十一世孙时霖邀十八世孙炳丰、二十一世祈原发起再行修缮,并建正厅后厅台门楼房7间,左右厢楼各5间,凤荫山庄7间,纱帽型戏台一座及仓房等等,到民国四年(1915年)10月完工。祠堂正厅造好不久,一直用作紫荆学校校舍。
祠堂造好后,和田时霖交好的汤寿潜等一批辛亥名人纷纷撰文书联祝贺,田时霖就把这批对联刻在石柱上。文革中,为保护对联不被破坏,当地村民用石灰把对联全部覆盖起来,所以至今这批对联还埋没在石灰里。
田时霖幼年丧父,在上海以木业起家,曾任上海震升恒木行经理、震巽木商公所董事暨副经理、绍兴七邑旅泸同乡会会长、浙绍会馆永锡堂总董、上海商会商品陈列所所长、中央信托公司董事长。田时霖热心公益,心系桑梓。在田家出资办了余上永济医院、紫荆小学、宝泽女校、宝泽幼稚园、凤荫山庄等,还赈灾救民、修曹娥江堤塘、造桥铺路,续宗谱、修祠堂。民国十四年(1925年)4月,田时霖因曹娥江塘工修筑事务,积劳成疾,劳累致死,年仅49岁。
相关阅读:
汤寿潜(1857—1917),原名震,字蛰仙,清山阴县天乐乡(今萧山临浦)人。他是近代早期维新思想家、20世纪初收回利权运动的浙江领袖、立宪运动中“张汤”并称的领袖人物、杭州光复后任第一任浙江都督、南京临时政府交通总长。是晚清民国初期的杰出人物。
朱福诜(1841—1919),字叔基,号桂卿,浙江海盐澉浦镇人,幼时聪慧好学,记忆力强,通经书、医学和佛经等,著名出版家张元济曾就读于门下。后朱福诜以拔贡入仕,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六年成庚辰科二甲七名进士,散馆授编修,历任会试同考馆、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传讲、翰林院侍读学士及河南、贵州学政等,以编书劳绩得奖二品顶戴,赏戴花翎,授资政大夫,晋荣禄大夫。辛亥革命后受徐世昌之邀,就任总统顾问,并迁居天津。著作有《畴人传》、《论学述问》、《复安室诗文集》、《医方汇编》等。
朱瑞(1883—1916),字介人。浙江省海宁市武原镇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南洋陆师学堂。光绪三十一年毕业后回浙,任浙江督练公所参谋处差遣,不久调任步队第二标执事官,协同标统蒋尊簋创设弁目学堂。曾与秋瑾等往来,先后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去安徽任督练公所参谋处提调兼测绘学堂监督。翌年回浙,任新军步队营管带,后任代理标统,驻杭州笕桥。辛亥革命暴发后率部进城,攻占军械局。杭州光复后,任浙军援苏支队司令,率部参加光复南京战役,指挥浙军奋力夺得南京城外制高点城堡城,建有功绩。民国元年(1912)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统一军制,任陆军第六师师长。不久回浙,升为第五军军长。8月任浙江都督,翌年1月兼省民政长。民国3年6月被袁世凯封为兴武将军督理浙江军务。民国五年8月病死天津。归葬于六里邵湾。
屈映光(1881—1973)浙江临海人,字文六,法名法贤。早年与秋瑾、徐锡麟等人参加革命。作为浙省五代表之一,屈映光与其十六省代表共45人,选举孙中山为第一任大总统。后任浙江民政长、巡按使、都督、赞威将军等职。后继任山东省长,治河济众,敷政优优;旋任内务总长,革新庶政,故宫文物,悉赖保存;出游列国,考察政治,广播中华文化;复致力慈善事业,广拯灾黎,驰驱尽瘁。去台湾后,聘为国策顾问,避居桃园山麓,精研显密,阐教利生,修订中华大藏经,兴建五峰山南方宝生佛刹,为台湾密宗泰斗。
吴品珩(1857—1921)字佩葱,号逸园。白坦人,后迁居吴宁镇。清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历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外务部员外郎、郎中、左参议,江西司主事,安徽按察使、布政使,浙江政务厅长等职。为政清廉,判案严明。辛亥革命后曾任浙江政务厅。回乡后关心公益事业。晚号定农,书法名于时。
王佐(1853—1931),字寄庼,上虞丰惠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恩科举人。学问、人品受人称道。蔡元培曾专程到丰惠向王求教“经学”。光绪十六年(1890),知县唐煦春主修《上虞县志》,王荐蔡任总纂,自任分纂。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丰惠经正书院开办上虞算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八县学务公所在绍兴大善寺成立,蔡任执行部长,王任纠察部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被省民政厅委任为上虞县商务分会总理。三十三年任省保路会副会长。宣统元年(1909)先后任省咨议局、清廷资政院议员。宣统三年任永嘉教谕,不久离职返乡。同年与陈春澜、朱鸿儒等在丰惠创设春泽垦牧股份有限公司,提倡实业,改良农田,振兴地方经济。为振兴教育,王佐与经亨颐多次与陈春澜会商,最终促成陈于垂暮之年出20万元巨资创办春晖中学,并出任校董事会首届董事长,擘划筹备事宜。民国二十年(1931)病逝,各届人士假县城丰惠城隍庙举行隆重追悼大会。墓葬横塘王家埠。
张美翊(1856—1924),字让三,号蹇硕,晚号蹇叟,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清末以副贡举经济特科,不赴;入其业师宁绍道薛福成幕。薛是近代史上闻名的维新派人物,张曾作为他的随员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所至之处必察风尚、考政治、问平易近情,著文以告国人。辛亥革命后尽力于处所教导事业,在宁波办学数十所,任宁波教导会长。并主动编印处所文献,编有《四明丛书》《续甬上耆旧诗》等,著有《菉绮阁诗集》。
田文烈(1853—1924),字焕亭、焕廷、焕霆。湖北汉阳新农镇人,祖籍小越田家村。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早年在袁世凯北洋督练公所任职。清宣统三年(1911)任陆军部副大臣。1913年任山东民政长。次年为河南民政长兼护理河南都督,旋为河南巡按使,署河南都督。曾出兵镇压白朗起义。1916年任河南省长。1917年起历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内务总长、署交通总长。1922年免职。著有《拙安堂诗集》。
刘焜(1867-1931),原名振书,字芷香、治襄,晚号甓园居士。兰溪市香溪厚同村人。他才华横溢,雅博宏深,是兰溪历史上最后一名进士出身的大儒。光绪二十七年(1901)乡试第一,旋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迁翰林院编修、宝录馆纂修、国史馆协修、学部图书局总纂、记名提学使。焜倾心改良,戊戌变法失败,出任北京京师大学堂教授。民国成立,历任金华军政分府兼金华县民政长、省议会副议长、省立第七中学校长、浙江巡按使公署秘书长、省警务厅厅长、国务院参议、内各部总务厅厅长等职。1931年病殁。刘焜才华横溢,文思敏捷,著有《数律天根》《中国文学统系说明》《庚子西狩丛谈》《拳龙小乘》《芷香吟草》等书。
何琪,绍郡中西学堂(绍兴市第一中学)首任监董(校长)。
来源: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11/05/09/017504908.shtml
【更多相关内容,请到论坛查看http://www.hxtian.cn/bbs/dispbbs.asp?boardid=14&id=1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