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陆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首页 - 栏目 - 田氏才艺
返回上一步

 
​​他(田蕙)从大明来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7984  添加时间:2021-4-18 11:41:58
 

田蕙从大明来

  

/赵平




     蕙,意喻品性高雅,蕙前加一个田字,瞬间便有了旷远深幽之气。

     世有田蕙,应州人。 应州,今山西省应县。史书中,零零星星,时有田蕙的记载。

岁月早已篡改了许多,幸有文字,就算隔着四百多年的尘埃,依然可以让我们跨过时间的深渊,看见一个人。田蕙,字应芳,号绎斋,生于明朝嘉靖十四(1535)年,卒于明万历三十八(1610)年,他生命的起落竟与明朝在位最久性格也足够奇葩的两位皇帝紧紧关联在了一起。在那个波澜壮阔又让人压抑的时代,他能以一个儒家知识分子的坚定信仰完成着他的自我修行,着实不易。

嘉靖四十年(1561),田蕙在乡试中中举。万历二年(1574)年,田蕙中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三甲第78名,赐同进士出身。那一年,田蕙39岁,比起张居正22岁中进士是晚了些,但比起孙承宗41岁中进士,还是早了两年。那时,他一定在心里描画了许多的蓝图,迫不及待一一献给他所热爱的王朝。其实,那一刻,在紫禁城的高墙红门里,张居正也正在为他与他所辅佐的万历时代勾画着一副辽阔锦绣的帝国河山。刚刚以高明老成的政治手段将高拱排挤回乡,再没有人能阻挡得了张居正大展拳脚。

公元1574年,在浩瀚的中国史上是无关紧要的,可是在田蕙,应该也有张居正的生命中,值得被记下。

田蕙儿时就在母亲的口授提抱中便能读懂小学、大学等书,长大些更是非常用功。母亲对他们的教育一直严厉,如若犯错一定严令改过,否则便会用木棍笞打。她还教导孩子们要兄友弟恭,互相帮助,一定会万事有成。母亲俞氏是俞瓒(俞瓒:正德年任沧州学下,升顺天府教授)之女,少时颇读女训,她有着自己严格的道德规范,相夫教子,贤良淑德。

父亲田维鲁,少时也聪明好学,游学于长安城中。他擅长诗词的解读和创作,春诗作被长安学官郡博士赏识和推荐,他与增生、附生、廪生、例生一同考诗科,也不相上下,后来参加乡试,轻易就中了举人,先为廪食生,后为礼部贡生。他为人友善,与人交往和而谦,教导他的三个儿子行走坐卧皆有大家子弟风范。田家的家风在当时很受人们赞许,每每出去,人们不用问就知是田家的孩子。回到故乡不久,父亲就去世了。那一年,是嘉靖三十年(1551),母亲则在五年前就撒手人寰。临终时,他紧紧握着田蕙的手,老泪纵横,“能成就我的大志,光宗耀祖的责任就落在了你的肩上,你当自勉。”那年,田蕙16岁。所以他日夜攻读,时刻谨记父母的教诲,生怕为他们蒙了羞。

大哥田蘭,郡庠生,二哥田芹,郡庠生,州同知,为人和善。履职间对农业、水利、税收等工作颇有作为,奈何中年早逝。

“桑干河水金城西,春到风光夹岸低。似雨疑烟看不足,征人回首故乡迷。”四百多年后,我们断然无法看到那个当初站在故乡桑干河畔的田蕙究竟是什么样子,他留给后人的唯有一副红色官服的画像,清瘦的脸庞,黑色髯须,像极了戏曲中正气凛然的中年须生。

才与德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好的家风是生长这一切最好的土壤。田蕙的家族,可以先从田小虎说起。大明初建,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设立了一个特殊机构,名为“拱卫司”,也就是后来改置的锦衣卫。主要职能是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当然影视剧中的锦衣卫与历史上真实的形象还是有出入的。当时,田小虎因为人品端正又力大勇猛而被招入大内,后来提升武官,到了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由太子朱高炽在那里坐阵,所以南京还有六部与亲卫师,名为龙江左卫。等到朱高炽登基后曾有意把都城迁回南京,怎奈无福消受皇帝的命,在位十个月就驾崩了。到了宣德年间,尽管明宣宗还是把南京当成正式国都对待,但实际地位也是在慢慢下降。

因为职位可以世袭,宣德年间,田家传到田伯用,因他为人豪爽,武功超众在南京龙江左卫任指挥使。可是,生活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中寻求着某种稳定,后来,田伯用奉命从南京迁到雁门关外的应州,加入了戍边的正规军,镇守雁门。

对于古时候争战频繁的应州来说,早已融入了太多从不同的地方而来不同面孔不同姓氏的人,因为战争,因为生存他们不得不停下奔波的脚步,把那个曾经是别人故乡的地方变成自己的故乡。张王李赵,带着各自血统的独立性在一片共同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田姓一族就这样在应州大地开始谱写着他们的悲喜荣辱。

田伯用生田庆甫,庆甫又生田旺,旺生田增广,增广生田盛,盛生田天泽,天泽生田维鲁,维鲁生田蕙。田增广时,田家已脱离行武,以买卖生意为业。他的儿子田盛也是从小聪明好学,虽考中了州庠生,取得了秀才资格,但还是以做生意安身立命。

    田盛,风流倜傥,为人慷慨。弘治年间,有平阳府(山西临汾)粮长一行十数人带着三百两税上京,路过应州,住在田盛的客栈。其中有一位粮长因为路上困乏又喝多了酒,把装税金的袋子枕着就睡着了。那个炕头紧挨着一个谷仓,粮长睡熟未觉,税金袋子就慢慢滑落到了谷仓里。第二天,一行人匆忙赶路也没想起税金来,等到了官衙交金时才发现袋子丢了,那位粮长欲寻短见,大家就帮他借了银两先交了差。而田盛在他们走后清扫客房时就发现了袋子,知道定是粮长所遗,他急忙去追,但追了一段还是没有赶上。回家后就把那袋子放到柜中封存起来。过了一段时间,这些人又来住店,看到田盛,说起了上次来时那件伤心的事情。田盛笑了笑说,你那银子丢在了我家谷里,随后把装税金的袋子取出来交给。粮长对田盛感激不尽,从装金袋子取出一半赠送,可是田盛拒绝了他的赠金。粮长便在应州的道观设醮三天为田盛祈福。知州薛敬之知道这事后,还赐了一块《尚义还金》匾,表扬他的高尚德行。三年后,田盛的两个儿子,田天泽,田天济同时乡试中了举,三子田天禄生意巨富。田天泽,就是田蕙祖父。

精神世界闪耀的光芒,中国人给予了崇高的地位。就连托尔斯泰都说:“如果一切皆善,就一切皆美。”

朱元璋少年时,父母兄长因为穷困与瘟疫而死,可是死之后不仅买不起棺材,就连一处埋葬的地方都没有,他与二哥去求之前干活的地主,希望看在他们一家多年为地主种地的情份上能赐一小块薄地,好让死去的亲人入土为安。可是地主不仅没有同情他们,还将他们赶了出去。这个十几岁的孩子感觉到的只有绝望与悲伤,乡邻刘继祖听说了此事,问他:“怎么有事你不找我呢?一块薄地还是有的。”后来,朱元璋每每忆起此事,依然心痛难捱,他说:“死者无阴宅之难,吁,艰哉。”所以当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虽刘继祖已不在人世,但为了报恩,追封刘继祖为义惠候,且“世袭罔替。意味着刘继祖的子孙世代可以承袭这样的富贵。

管鲍之交在春秋的历史上一直谓为美谈,鲍叔牙处处为管仲考虑,即使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得少拿得多,面对手下人的不高兴,鲍叔牙说那是我让他拿多的,而当管仲带兵打仗总是躲在后面,逃跑时却总在最前面时,鲍叔牙又说管仲那是家有老母,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老母。更重要的是在公子小白回国当上齐恒公的时候,鲍叔牙并不妒贤嫉能,反而力荐国君让管仲做相国,自己甘心退其次。鲍叔牙之美德,横亘中华历史,仿佛一道闪亮的光,照耀在幽暗的人生隧道中。鲍叔牙死后,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

田氏一族,从武到商,再到耕读传家,却同样一直秉承善德,故而万历皇帝在封赠田蕙祖父母的诰命中说:“清廉雅有家风,孤介殊无俗韻。”谓其父田维鲁:“飞英序,通籍南宫,操履无亏,义方有训。尔子亢宗畅誉,雅志可酬已!”

隆庆六年(1572),明穆宗驾崩,十岁的朱翊钧登基,为明神宗,年号万历。然而因为年幼,朝堂基本由李太后、内阁首辅张居正、司礼监太监冯保组成的“铁三角”把持,当然,同时也打开了“万历新政”的窗口,朝堂焕然一新,经济状况也大为改善。乘着这股改革的春风,公元1574的田蕙以进士科入仕陕西蒲城县令。在任上,如同他的祖父一样,刚直不阿,爱民如子。

土地和赋役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洪武初年,太祖确立了整套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为全国乡村规划了一张蓝图。他打击官僚乡绅,没收家产田地,然后把土地重新分配。加之建国以来大批的移民屯田开荒,使全国形成了一个以自耕农为基础的农业社会。在财政制度上,按面积征收田赋,按累进税的原则分派,家资越是丰厚,负担也愈重,但是这些赋税并不入国库,而是直接用来供应军人,军人不再发军饷,从而形成了地方性的自给自足。交税者与纳税者如同被关在一个封闭的空间进行着特定的循环,久而久之,便与中央政府几近脱轨,很多人获是了上下其手的机会。二百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些富户早已被新的富户代替,这些新的富户多数属于官僚、士绅或在学生员,自然也不用承担役的责任,于是地主勋贵兼并土地弄虚作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穷人连贫瘠的土地也没有几分还要成斗成石地纳粮,赋税之苦,苦不堪言。

万历元年(公元1573),蒲城县的乡民不堪重负,聚众申诉到了朝廷,皇帝命都察院的巡按御使和省里的巡抚配合调查。田蕙就这样被任职蒲城。

他先是借鉴了之前两任知县的做法,以及分析了萧吕二公的改革弊端,再走访乡民听取意见 ,根据土地的平、坡、肥、瘠、背阴、向阳之不同,在旧赋的基础上加减。西乡加了二千多石,总额至三千多石,东西乡邻村互种土地的,依户口的归属加减。同时革除了无地按户征粮的旧法,减征税粮371石多,呈报各级衙门剔除,把所增隐瞒耕地的税粮256石多强制各户照纳,宜阳、下马开粮赋偏重,各减400石,由四乡均摊。改革后,东乡纳20496石,南乡纳18631石,西乡纳20690石,北乡纳17738石。万历四年(1576)十一月申请两院批准备案,十二月开始征收,民众都积极交纳,此后,把这些立碑为记,就成为了当地田赋的基数。

被重税所逼过的蒲城民众心怀感恩,庆幸遇到了如此大德大仁大智的父母官。田蕙想的是,父亲临终前说的那句话。父之大志,不就是学以致用,以策论治国,为民谋福吗?

在蒲城,至今还传诵着许多田蕙的故事。

有一年秋天,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一边哭泣一边来到县衙门口,然后大声击鼓。县衙小吏通报之后将她带到了大堂。田蕙先让她诉清缘由。她说丈夫常年在外做生意,公婆也早已下世,家中只有小姑子陪伴着她。头天傍晚她去邻居家推碾子准备口粮,可是回来的时候却听到了小姑子大喊救命,她急忙往进家跑,在大门口时撞到一个人,拦阻不成,那个跑掉了。等进家,小姑子脖子上插了一把剪刀已经死了。

很明显凶手应该是门口碰到那人,但是却因为天黑没有看清长相。田蕙又问明了许多细节,知道这妇女家养了一条狗,而那男子跑时狗也没叫,便料定那是熟人。再后来,田蕙假意审狗,将凶手因为好奇心而引到县衙观审。最终将罪犯绳之以法。

还有一件事说的是万历四年(公元1576),陕西遭大旱,盗贼四起。时任时陕西巡抚刘光国书房的宝剑与如意竟不翼而飞,他勃然大怒,下令在西安城内外严密搜索,但是不仅盗贼没有抓住,十天之内知府室内又出现了失盗情况。刘光国越想越害怕,就召集西安府所属州县商讨对策。众人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先有陕西府右参议参议建议加派城防严守禁城,其次加强府内防盗机关,最后百姓出城一律接受身份及物品检查。这样严防死守可以说是布下了天罗地网,然而半年过去了,失盗事件屡屡发生,搞得人心惶惶,百姓苦不堪言。巡抚大人只好再次召集各州县官员谋求良策。许多官员都拿出了自己的方案,但巡抚大人都不太满意,最后把目光转到田蕙身上,对他说:“田蕙,你一向足智多谋,刚才你一直沉默不语,难道你有什么良策不成?”没想到田蕙给出的良策竟是将各衙署内外增派的兵员裁减,将金库大锁以及存放宝物的箱子的锁通通打开,而城内安排武功高强的巡逻队员着便装暗地巡逻。不出几日,那盗贼果然落网。究其原因,原来这位神偷已有二十多年的偷盗经验,再严密的防守对于他来说都不值一提,然而这次这样的情况实在让他措手不及,而正在他本能的惊讶反应,思想松懈的那一刻,事先安排好的巡逻队员将他擒获。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不管朝廷的君君臣臣如何斗争,算计,他知道他最真实的存在就是亲人遵从祖辈留下的贤德善,为自己为他们的家族积攒更多的明净。

万历十五年(1587),他又建县城四门楼各一,东城上增置文昌、青龙诸楼。

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这样开头: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纵是气候有点反常……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但是,就在这一年的岁暮,被皇帝称为“迂戆”,被老百姓称为“青天”而被官员同僚又怕又恨的海瑞死了。从此,世间再无海瑞,可是就算海瑞是万人的偶像,又有几人愿做海瑞?

五年前,万历十年(1582)的时候,张居正也去世了,“张居正不在人间,使我们这个庞大的帝国失去重心,步伐不稳。”黄仁宇先生这样说。

在帝国的摇摇晃晃中,是屈从还是超越?与这些醒目而伟大的人物同生一个时代,潜入田蕙内心深处的光泽与能量都将成全他“田蕙式”的气场。

孙丕杨说,田蕙是过去关中地区第一贤良县令。而田蕙说:“我在蒲城县的政绩,怎能与我的祖父天泽在耀州的万分之一相比。”

操守与风骨,顺着不息的血脉一代代传承下来。

祖父田天泽初出任时,为河北定兴县县令。他上任没几个月,就有流贼攻城,而定兴县城向来城墙塌陷,毫无城防。田天泽就急令全城军民修城,制造盔甲,并组织会射箭的人负责守城,并用滚烫的水向攻城的贼人猛浇,最终将流贼打败。全城老百姓感念他的恩德,要为其修建生祠,而田天泽断然拒绝,不久,他升任广西所辖的上林苑左监丞,又过了两年,升为陕西耀州知州。

如果,你是在特定的范畴内为老百姓谋福利做善事,那你已是一个好父母官,然而超越常规与体制,但凡百姓有难,必然顶风而上,甚至舍了身家性命的人,必是大贤与大德。

正德十三年(1517),也就是田天泽到任第二年,早已不甘于在京城内听政的明武宗以整肃边境为名,亲统六师到了大同,九月过黄河到了偏关,十月又到了榆林,那时恰逢着了他的生日。陕西各级官员都忙着前往榆林筹办祝贺。这时候,太监就以置办万岁节生日物品为由向地方官员索贿。筹备圣驾的费用可不是数千金便能了事,其它县的做法是向民间借贷,最后再从百姓中谋利用以偿还。但是田天泽一来料定武宗不会前来,所以所供物品简单,坚决不像太监行贿。

田天泽有雄才大略,遇事冷静分析不假,可是万一武宗到了耀州呢?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这样的罪会让他没命的。如果不是一个心装万民,怀揣仁德的人,怎么会做到?

田天泽是有信仰的,这样的信仰,是孤独的,也是浩大的。所以当时权势熏天的大宦官刘瑾听说了他的才能与名望想要收他于门下时,田天泽断然拒绝。

田蕙也是有信仰的。祖父就是他的榜样。

因为政绩卓著,田蕙后被升为户部四川司主事、通政使司左参议、通议大夫、通政使司通政使。年近花甲的田蕙“惟是出入王命,宣下情而达上德”。

万历十四年(1586),万历最宠爱的郑贵妃为他生下了福王朱常洵,一心想立这个儿子为太子的万历皇帝就这样拉开了与朝臣们漫长的国本之争。就在这激烈而复杂的斗争中,引发了一系列的并发症,最终,皇帝以近三十年不上朝对反对他的大臣们做着最愚蠢而又最无奈的抗争,为晚明的政治埋下了太多隐患。而因为这一事件,有四位内阁首辅被逼退,其中就有田蕙的同乡王家屏。

王家屏,是田蕙的儿女亲家。

嘉靖时代的大礼仪之争,壬寅宫变,梃击案,到了万历时代,因为立太子更是闹得沸沸扬扬。王家屏性格耿直,他迎风而上,终坚持自己的立场。有一个叫雒于仁的人给万历皇帝上过一封《酒色财气四箴疏》,说皇上是酒鬼色鬼。万历自然非常震怒,准备要治他的罪。这时候,王家屏为了营救雒于仁而以自己失职为由恳求万历由他来替雒于仁伏罪,同时说:善养生者,不以无疾而弃攻砭之方;善养心者,不以无过而厌箴规之语……于仁之四箴,以规皇上,则为妄试之医;以备养生,未必非延历之术也皇帝虽然还是不高兴,但最终放了雒于仁。                          

气场相近的人,自然就走得近。包括孙丕杨。

孙丕杨说:田家的后代子孙也不乏君子大丈夫,人才济济,多而善良。孙丕扬是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历任应天府尹、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大理寺卿、户部右侍郎,诏拜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他不仅在田蕙蒲州任上与之有过长谈,而在其升任后也常有来往,孙丕扬更是为其祖父田天泽作有《循吏田公传》。

“田蕙,弹劾勋贵,凛然不阿。”《清.应州志》上这样记载。

“性刚直不阿,为忌者所中。”《清.大同府志》上这样记载。

在靠近帝国的中心触摸着帝国真实的每一次心跳,风云突变时自然最容易做那被央及的池鱼。做为通议大夫、通政使的田蕙唯有不肯同流合污,才能浑浊的时代独善其身。

从田蕙任职蒲城知县开始,祖父母承恩朝廷诰命一次,父母承恩敕命两次,诰命两次,他与妻子承恩敕命两次,诰命一次。

在封建社会,对于官员本人或亲属实行封赠制度,并可以推恩祖考,以激励官员。封赠就是朝廷赐与爵位,对存世的叫封,对逝去的叫赠,对五品以上的官员赠与爵位叫诰封,其文告叫诰命,对五品以下官员赐与爵位文千则叫敕命。

田维鲁因子而贵,加赠至通议太夫、通政使司通政使,在九泉之下,应该含笑了。万历二十七年(1599)田蕙将父母改葬至应州东圣水塘。

也在这一年,田蕙与应州知州王有容从公元1595年开始合修的《应州志》出版传世,而这也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应州志》了。

“余以邦人,乃不克守大夫志,而曰以遗后来?倘后来者又复然,州遂不志乎?《重修应州志序》中,田蕙这样说。

晚年的田蕙,已无法在万历怠政,朝廷昏昏然中继续施展他的抱负,而他那样的孤高,也势必受到排挤。他告老回乡后,闭门谢客,督促农事,鼓励读书。

在应州悠远的时空中,田蕙多有驻足。《应州重修南关记》《应州重建北极真武庙记》《应州重建大觉寺碑记》《重修佛宫寺释迦塔记》等等,诸如“塞上层峦渐夕阳,汉人胡马共沙场。谁知一抹天边锦,枕甲尤堪醉百觞。”(《边耀夕照》)再比如“叆叇朝云入望遥,城南山色霁晴霄。轻笼几片芙蓉翠,万木森森暑尽消。”(《南山晓云》)

在那个不能用言语述尽的朝代,田蕙并不能施展自己的全部才华,但他努力做着最好的自己。叶落归根,在故乡的田园山水中洗尽岁月的疲惫,二两清风,一缕尘念,一杯酒,一个人,一生的故事,就这样,他在故乡应州寻找着内心的慰藉。或者,田蕙时常会想起父亲,祖父,曾祖父,想起他们安立于世的那些思想与行为,甚至,还会想起更久远的先祖们。

其实,提之更早,田蕙的族源可追溯到舜的时代。周武王灭商之后,为继前贤,派人四处寻觅三皇五帝之后,结果找到了东虞舜的后裔妫满,将妫满封在了陈,他就是陈国第一任国君陈胡公。到了陈宣公二十一年(前672)的时候,陈宣公的庞姬生了一个儿子叫陈款,宣公就想废长立幼,杀掉太子御寇。自古废长立幼引起朝堂动荡的例子比比皆是。此时,与御寇相交甚密的陈完(陈宣公之兄陈厉公之子)因怕祸及自身,就逃向了齐国。几百年后,公元前386年,田完的后代田和取齐而代之,被周天子正式册命为齐候。在历史上,齐威王与齐宣王也留下过许多精彩的故事。

历史的钟摆总没有停歇,春秋闭幕,战国谢场,王朝的更迭中,每一个人也在完成着不断的自我重塑。秦始皇统一六国,田氏族人有一支向南迁移,现山东枣庄有田完祖祠。血缘与姓氏是一种符号,不管在大地上以多么庞大的形式蔓延,最终,都会依靠那个符号找到共同的根。田蕙祖上便是从这里分散的一支。

原应州的田氏后人现很多分布在应县的圣水塘、北曹山、西贾庄、赤堡、新堡、前堡、东辉耀、南马庄、怀仁田家坊等。

跨越六百多年的时光,田氏家族伴随着明王朝起起落落,在明清的历史上留下了一截自己的身影,将自己的气息融入到历史的血液,想想,是多么幸运。

万历三十八(1610)年,76岁的田蕙卒于故乡应州。万历皇帝遣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敦显忠前去吊唁祭奠。他在敕书中说:因你性情资质操行恰当……驳斥邪见惟求中庸,才有乞归故乡的请求,高洁无染之心益坚。”田蕙的一生就这样盖了棺,定了论。在史书中,并没有留下过多关于田蕙如何驳斥邪见的事情,历史从来是吝啬于笔墨的,然而历史之笔又是重如千斤的。这些字,已够后人用很久很久的时间去研读了。

田蕙被葬在应县大临河乡圣水塘村西1.5公里处。

当年,孙丕扬说过“田氏之大,吾知其未艾也已。”他盛赞田氏先人品行贤良,而其后代富贵多赖先人积德行善。德与善,在我们中华文明中,何曾不是一道光,照耀着几千年的历史时空。

每一位后辈都会是将来的祖先,一辈一辈承接着一个家族的理念树立起自身的高度,而字辈谱也是宗亲之间连接的一条精神纽带,让一个家族更有亲和力、凝聚力,时刻记得先祖好的德行,不忘传承。现今的田蕙后人们已无法找寻到祖先当年的记载,但将他们的字辈谱从田伯用后22代又开始编制,建、宗、立、业、明、维、治、家、国、仁、财、源、华、盛、荗、光、耀、永、政、权。每一个字,都是一种密码。

随着我的搁笔,往事的风被慢慢收拢,那个从大明而来的人亦被妥帖于历史之中。但是,历史终被无数人无数次翻阅。

所以,某一日,你定会看到那个一袭红袍,清瘦的脸,黑色髯须,头戴黑色乌纱帽的人。他叫田蕙,应州人。应州,今天山西省应县。

    蕙,意喻品性高雅,蕙前加一个田字,瞬间便有了旷远深幽之气。

他弹劾勋贵,凛然不阿。


参考文献:

《明史》

《万历十五年》

《大同府志》

《明.应州志》

《清.应州志》

《清蒲城县志》

《明耀州志》

《应县志》

供稿:田传灿 田生树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田歌诗文《萍踪泊韵:七律十五篇(一辑       

 下一条信息: 河南田姓委员会收到的资金和展品名单暨







首页
我的
返回
   



扫一扫 关注公众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