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渠田氏家族志》总编田振华:我们为什么叫“宕渠田氏”
|
||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7829 添加时间:2021-3-5 10:16:00 | ||
有据考证,生活在今天渠县、大竹、宣汉、开江、通川、达川、万源的田氏,绝大部分系出一脉,同宗同源。南宋宁宗时,入川初祖三兄弟田邦文、武、太偕其子侄园、馆、理、鹏、铨短暂居留于渠县三汇罐凹口,即今天的三汇田家坪,后以此地为分合之计,散居于今天的达州各地—— 田园落籍于今天的通川盘石; 田馆落籍天今天的宣汉峰城; 田理落籍于今天的达川安云田家河; 田鹏落籍于今天的宣汉大成; 田铨留籍于今天的渠县三汇田家坪。 综上,我们这支田氏,在今天统称达州田氏,顺理成章。然则—— 我们的先祖落籍繁衍,于今已逾800多年,其间,子孙外迁散居于营山、广安、邻水、蓬安、平昌、巴中及陕西等地者,人不在寡,数不在细。有的支系,今天已形成当地之望门巨姓。他们跟我们,同祖同源,也是我们的血缘宗亲。因此,达州田氏之叫法局限显现,无法包罗。 行政区划,是一个动态概念。历朝历代,沿革变迁,不仅名称在变,而且区域也不固定。所以,用行政区划命名,不仅有历史局限,也一定会为子孙留患。因为,行政区划未来一定还会变。所以,用行政区划命名并不科学。
宕渠,历史上也曾是行政区划概念,但它包罗区域覆盖了今天的大川东地区,重庆的垫江以北,也都是古宕渠之治地—— 宕渠郡,汉置。辖境为宕水、渠河流域两侧广大区域,相当今巴中南江、营山、渠县以东,城口、开江、大竹以西,广安、邻水以北地区,治地5万平方公里。 宕渠一词,秦灭巴国后,前314年始现,历朝历代,这是一个地名高频词,两千余年,常用不衰。 宕渠,也是一个地理概念——石过水为宕,水所蓄为渠。 宕渠,为宕水、渠河之合称。源于陕西镇巴县,流入巴中通江县,称宕水。再汇入南江水后,称巴河。州河、巴河交汇于三汇,下至重庆合川,谓之渠河。 宕渠田氏之通称,既跳出了历史的局限,也超越了未来不可预知的变数。 我宕渠田氏,如今20万余众。根出一脉,不以州县有别论亲疏;衍生一祖,不因山河隔阻分远近。从地理概念讲,无论达州各县区,还是邻省邻市县,都是宕渠这片古老大地。通称宕渠田氏,既承载祖先的历史厚重,又启迪子孙的精神皈依。
三汇,为宕水延续之巴河、州河、渠河交汇之处,处宕渠之中,往来之要冲。上古巴地之賨(寅)人,天性劲勇,能歌善舞,活跃于此,建立賨(寅)国,都于城坝。创宕渠之文明,铸文化之底蕴。三汇之汇坪,地势开阔,土地肥沃,鱼米之乡,宜居宜作。先祖慧眼识宝,借地灵育人杰,续宕渠之神韵,谱田氏之荣昌。 三汇,作为我祖(园、馆、理、鹏、铨)入川之初留地,作为我铨祖之后嗣繁衍地,已经成为宕渠田氏之精神圣地。这一点,也必定成为我宕渠田氏之共识。
作者:田振华 宕渠田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宕渠田氏家族志》总编。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精通古汉语、古文化。曾任达州市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任,曾任新华网达州频道秦巴频道新闻部主任。
信息来源: 宕渠田氏微信公众号 供稿:田传灿
|
||
| ||
上一条信息: 中科院院士田刚:建设新型特色研究型大 下一条信息: 田绍日诗文20210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