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陆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首页 - 栏目 - 田氏宗支
返回上一步

 
田新华为《田氏世族与容美土司》一书撰文之《田氏文化》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7762  添加时间:2018-5-10 21:41:20
 
田氏文化

 

卷一  田氏春秋
 

 

田姓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为中国人口多的 46 个姓氏之一,总人数约 700 万人,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六位。田姓图腾 

 

 

 

一、田氏起源

 

华夏田氏始祖,可以追溯到中国远古神话传说时代,即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时代。 
在距今约4700 年前,今河南新郑有个龙图腾的国家叫有熊,君主名为少典氏,是伏羲和女娲的直系第七十七帝,他有两个夫人,分别是任姒和附宝。任姒和附宝是亲姐妹,同为硚氏之女。 
附宝是位圣贤之人,因求子心切,经常为此祈天求神,卜辞问卦。有一天在郊野外,附宝正向苍天祈祷,突然电闪雷鸣,全身麻木,眼花缭乱,自此便有了身孕。附宝孕 24个月,天空出现五彩祥云,百鸟朝凤,二月二戊子日,附宝在沮水河畔的降龙峡生下一子,名轩辕,即黄帝。从此,民间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对黄帝的出生和成长过程,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说的:“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成而聪慧。”大意是说,他几个月就能口说话,七、八岁时,就有大人风度,十二、三岁就有大智慧。 
据大量史籍和出土文物证实,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制天干地支等,奠定中华,肇造文明,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为历代帝王将相及海内外华人拜祭。在中国,对田氏起源和受姓主流的说法当是陈完奔齐食采于田邑,以田为氏,而称黄帝为田氏始祖,是因为黄帝与陈完之间有十分清楚的家族世系——黄帝生二子:长子少昊(又名玄嚣),次子昌意;昌意生一子:颛顼(又名乾荒);颛顼生六子:穷蝉、鲧曾、古蜀王、魍魉、称、梼杭;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桥中;桥中生瞽叟;瞽叟生二子:长子舜,次子象。因舜居住于妫水之边,故以妫为姓;舜生商均。 
自商均起至其第三十二世孙,即陈国始祖遏父(亦称虞阏父或阏父),是商末周初的制陶专家,官名陶正。 
遏父之子妫满,为陈国首任国君,史称陈胡公。陈胡公生二子:长子陈申公,次子陈相公; 
 自陈申公至陈完的直系世系为:陈申公——陈寿公——陈慎公——陈幽公——陈赘公——陈武公——陈平公——陈文公——陈桓公——陈厉公——陈完 
陈完奔齐后易名田完,谥号敬仲,为田姓得姓始祖,其八世孙田和取代姜氏齐国建立田氏齐国,史称“田氏代齐”。 
除“陈完奔齐”以田为姓外,历史上对田姓起源还有多种说法且属史实,但相互之间不存在家族依从关系。 
起源一:出自西周时期的官吏田仆,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田仆是专职负责管理君王所行道路的官吏。周王朝是在灭殷商王朝的基础上建立的奴隶制国家,而殷商是以土德立国,因此在周武王以三年之久的时间,镇压了纣王之子武庚叛乱以后,周王朝天子所行之路就不再同于士爵大夫和平民百姓的所行之路了,而是专用木板铺设的道路,称田路,取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木克土”之意,防止殷商旧族再行造反。负责管理和改造田路的田仆,官职级别为大夫,下属有上士12 人,史(相当于记录员)1 人,丞相 1 人,徒(即工人)1 人,是当时很重要的官职,隶属于夏官府司管辖。典籍《周礼·夏官》记载称:“田仆,掌驭田路,田路,木路也。”在田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田仆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田氏。 
起源二:出自西周时期的官吏田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田正,亦称田畯、田稷、田官,是西周时期由辅政召公所设置的官位,是专事管理农耕田地的官吏,主要负责管理井田之公亩部分,也就是王室所食之田。高长官称田正,由王室贵族担当,下辖各区域分派有田官,每一田官下设有中士 2 人,史 1 人,丞 1 人,徒 4 人,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据记载,田官又称田稷,“社稷”一词就是同此而来,社,即地方府治或宗庙,稷,乃可供官民取食之土地。史籍《左传》记载:“田畯,田大夫也;田稷,田正也,稷为田官之长。”到了东周时期,各诸候大国竟相效仿设有类似的官职,但名称皆为“大司田”,《管子·小匡篇》记载:“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为大司田。”在田正、田稷、田畯、田官和大司田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氏者,如田正氏、田稷氏、田畯氏、田官氏等等,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田氏。 
起源三: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鲁国之邑许田,属于以居住之邑名称为氏。许田,是春秋时期周王朝设置在鲁国境内的一个专门用地,由周公旦所规定用来祭祀、朝拜周王之时,各诸侯国君和百官们住宿和举行大典之地。“许”,赋也,愿也;“田”,祭祀、朝拜、典礼之地也。《左传·隐公八年》记载:“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祈易许田。许田,鲁国朝宿之邑”。“许田”之称一直沿用到两晋时期,故旧居民子孙取许田之“田”为氏。 
起源四: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虢国之邑桑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桑田,是两周时期虢国之邑,因盛产桑蚕和丝纺织业发达而著称,位置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东北部地区,《左传·僖公二年》记载:“虢公败戎于桑田。桑田,虢地。”虢国是两周时期的重要诸侯国,此地居民以桑田为姓,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田氏。 
起源五: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晋国都城新田。《左传·成公六年》记载:“晋迁于新田。”周简王二年(公元前 584 年)农历四月,晋景公将晋国都城迁至新田(今山西候马西北),晋国自此在新田立都传位十三世,历时 216 年。在晋都新田居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新田氏,后逐渐简化为单姓田氏,世代相传至今。 
除如上所述外,田氏还有许多起源说法,如少数民族追崇汉族改变姓氏,等等,此不一一详述。 

 

二、陈完奔齐

 

尽管田氏起源纷呈复杂,但一直以来,华夏田氏族人都以陈完奔齐、以田为姓而为田姓得姓始祖。 
陈完奔齐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这一史实(见《史记》卷四十六《陈敬仲完世家》)。 
周威烈王时的公元前 707 年,陈国(周王朝的诸侯国)国君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出生了,正值周太史(有说周太史为姜子牙,但考证不实,姜子牙生于约前 1156 年,卒于前 1017 年,陈完出生时其已辞世 300 多年)途径陈国,陈厉公请他用《周易》为新出生的儿子算卦以求祸福凶吉,得到的卦象是“观卦变否卦”,周太史解释卦象说:“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而在国乎?非在其身,在其子孙,若在国,必姜姓。姜姓,四岳之后,物莫能两盛,陈衰,此其昌乎?”用现代汉语来表述周太史的这段文字,大意是:“这卦象预示的是能看到国家的荣光,适合于做天子之宾,他大概会取代陈国而自己据有国家吧?不是在陈国,大概会是在别的国家吧?这事不会发生在他本人之世,大概会是在姜姓国家。因为姜姓是太岳的后代,事物不可能在两个方面都同时充分发展,大概要等到陈国衰亡,他的后代就昌盛了。”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载:“初,懿氏(陈国大夫),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日‘吉’,是谓‘凤凰于蜚,和鸣铿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意思是鲁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 672 年)初,陈国大夫懿氏有意把女儿嫁给陈完(敬仲),事前要占卜吉凶,他的妻子占了“吉”,卦辞是:凤凰双双飞翔,鸣叫应和,响亮清脆,妫姓的后人,将在姜姓之国蕃育昌盛,五代以后必将发达,地位与正卿并驾齐驱,八代以后,无人能与之相比。 
 周太史和懿氏对陈完的占卜一语成谶,若干年后,事实一一得到了应验。公元前 699 年,陈厉公病逝,其弟妫林即位,是为陈庄公;公元前 693 年,陈庄公卒,其弟杵臼即位,史称陈宣公。 
陈宣公生性多疑,残暴。公元前672 年,陈宣公欲立宠妃之子妫款为太子,就杀掉了原来的太子御寇。由于御寇生前一直与陈完要好,且来往频繁,陈完因此担心祸及己身,于是逃亡投奔到了齐国。 
齐桓公姜小白(史称姜齐桓公,“田氏代齐”后有田齐桓公,即田午,故齐国历史上两个齐桓公。)接纳了陈完,并看中了陈完的贤德和才华,有请他做卿之意,陈完说:“羁旅之臣幸得免负檐,君之惠也,不敢当高位。”意即:“我作为寄居在外之臣,能有幸不做劳苦之役,就是您给我的恩惠了,我不敢担任高官。”齐桓公于是赐田邑与他,并封为工正(即管理工匠的官)。因“陈”、“田”在古汉语中同音,陈完逐以齐桓公所赐之田为氏,易名田完,自此,田完被誉为华夏田氏族人得姓始祖,几千年来,田氏族人对其无不奉之祭之。 
陈完奔齐改称田完后,至秦统一六国历传十六世,其世系为: 
陈完——田孟夷(田稚)——田孟庄(田涽)——田文子(田须无)——田桓子(田无宇)——田武子(田)、田喜子(田乞)、田昭子(田昭)田书、田亶——陈瑾、田成子(田恒)、子士、简子宣子、穆子、廩邱子、芒子、惠子 
田成子(田恒)——田襄子(田盘)——田庄子——田悼子(田利)、齐太公(田和)——齐废公(田剡)、齐桓公(田午) 
齐废公(田剡)——孺僖(田喜) 
齐桓公(田午)——齐威王(田因齐,亦称田婴齐)——齐宣王(田辟疆)、郊师(田师)、靖郭君(田婴) 
齐宣王(田辟疆)——齐闵王(田地)——齐襄王(田法章)——齐王建(田建,亦称齐共王,为齐国后一位君王)。 

 

三、田氏代齐

 

田氏在齐国立足后,虽贵为公族,但并未得到重用。 
自(姜)齐桓公起,齐国的政权先后由国氏、高氏、崔氏、庆氏掌管和控制,这四大家族都是齐国公族,即姜氏的后人。姬姓的后代、鲍氏和妫姓的田氏后代,虽然也是贵族,但根本没有掌握政权。 
公元前 545 年,田氏的第四世孙田桓子(田无宇)得宠后,联合当时的大族鲍氏、栾氏和高氏,铲除了掌权的庆氏。不久,田桓子又联合鲍氏削弱了栾氏和高氏的势力。自此,田氏在齐国势力大增,权倾朝野。 
当时,贫富两极分化,严重不均,老百姓的生活自不必说,就连王公贵族也分等级,许多王侯、王孙没有俸禄,田桓子就把自己的田地分给他们,对于老弱病残和家境贫寒的百姓,田桓子则按月给他们米粟。这些善举使田桓子赢得了大部分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的拥戴。 
田桓子的儿子田僖子比他父亲更善于拉拢人,那时,当政的齐景公终日吃喝玩乐,不问百姓死活。田僖子趁机大行仁善,用大斗向百姓借出粮食,然后用小斗回收,一时间,“齐王民归如流水”。齐景公倒行逆施把百姓都逼到了田氏的地盘,增强了田氏家族的势力。 
齐景公死之后,田僖子联合大臣驱逐了国氏和高氏,拥立公子阳生当上齐国国君,即齐悼公。田僖子凭借拥立有功,自封为相,自此,田氏始进入齐国高层,并掌握政权,为田氏取代姜氏齐国奠定了基础。 
齐简公即位后。任用田禧子的儿子田桓为左相,大夫阚止为右相。左右相之间相互猜疑,彼此嫉恨。阚止暗里恿齐简公驱逐田氏,田桓知道了此事,就先发制人,率领军队攻入王宫,发动宫廷政变,齐简公被吓得逃出宫外。政变之后,田桓立齐简公的弟弟姜桀为齐国国君,即齐平公。田桓效仿他的父亲,也自封为相,并大规模的诛杀了反对自己的姜姓王公贵族,不断扩大自己的封邑,从而独揽了齐国的政权。 
此后,田氏一直把持着齐国的朝政,而国君则成了一个傀儡。公元前 386 年,田桓的四世孙田和废了在位的齐康公,自立为诸侯,将齐康公放逐到海上,以一城之邑的税赋让其享用衣食,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这就是第一任田氏齐侯。不久,周安王下诏,正式承认田和为诸侯,并允许沿用齐国国号。 
对田氏逐步取代姜齐政权,《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 
周安王十一年,庚寅(公元前 391 年),初,田和迁齐康公于海上,使城一邑,以奉其先祀,十六年,乙未(公元前 386 年),初命齐大夫田和为诸侯,十七年,丙申(公元前 385 年),齐太公薨,子桓公午(田午)立;二十三年,壬寅(公元前 379 年),齐康公薨,无子,田氏遂并齐而有之,是岁,齐桓公(田午)亦薨,子威王因齐(田因齐)立。 
自田氏统治齐国以后,特殊的政治地位给田氏家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和空间,为后来田氏族人“塞满天下”打下了质和量的基础。 
田氏代齐后,传至田完第十六世齐王建(田建),是为齐共王(公元前 264——前 221 年在位)。 
公元前 221 年,强大的秦国在吞并了其他五国后,攻入齐国都城临淄,齐王建降秦,秦国将齐王建迁至共(今河南辉县),并放逐到松柏林中,终活活饿死。至此,自公元前1045 年姜子牙受封立国,初为春秋五霸枭雄,继为战国七雄巨头的齐国,在中国历史上存在 800 多年(其中田姓实际统治达 300多年)后,宣告灭亡。 
纵观齐国兴亡沉浮的历史,依然是否极泰来,盛极而衰的必然结果。对田氏家族在齐国立足、发展、兴旺和没落的历史,司马迁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是这样总结的:“田氏避难,奔与大姜。始辞旅羁,终然凤凰。物莫两盛,五代其昌。二君比犯,三晋争强。和始擅命,威遂称王。祭急燕赵,弟列康庄。秦假东帝,莒立法章。王建失国,松柏苍苍。” 

 

四、遍布天下

 

秦统一六国后,齐国田氏的王公贵族及平民百姓或避难逃亡,或被发配充军而四散各地,史籍及后来各时期的《田氏族谱》均以“齐为秦所并,子孙四散”一笔带过,但可以想象,这背后有说不尽的凄惨与悲壮,同时也透露了田姓族人始广泛分布的信息。 
在中国历史上,秦王朝虽然因统一六国、统一量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而彪炳史册,但残暴的统治手段激发了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很快便被推向灭亡,公元前 202 年,昙花一现的秦王朝覆灭后,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 
西汉初年,刘邦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分化、削弱聚居各地的大族势力,防止人民群众造反,采纳大臣娄敬的建议,“徙齐、楚大族昭氏、景氏、屈氏、氏、田氏五姓于关中,与利田宅。”史称“强迁大姓入秦”。相关史籍记载,“诸田徙阳陵,后分北平”。阳陵在今陕西咸阳市东一带,古称京兆。田姓族人在京兆经过漫长的发展后,又分迁到北平(今河北、北京)一带。 
考古发现,北魏时,田姓已在新疆出现,新疆吐鲁番曾出土两通《田氏墓表》,一通是永平元年(公元 508 年)墓表,铭文为:“交河郡镇西府兵曹参军,但旻天不吊,享年六十有四,田氏之墓表”。另一通是建昌五年(公元 516 年)墓表,铭文为:“镇西府曹参军田绍贤,但旻天不吊,春秋刑有九,寝疾卒,田氏之墓表”。学界人士认为,上述新疆田氏系京兆田氏为官于此,并就此落籍繁衍子孙。 
至隋,京兆田氏已发展成强宗大姓,分布遍及咸阳、宝鸡、西安地区,自隋及唐,又因迁徙或奉命为官落籍地,如田宗显及我祖田玘等。 
清光绪时田崇寿所撰《田氏受姓源流考》一文认为,京兆田姓乃汉时五百壮士之首田横后人,称“娄敬言秦中地饶民少,请迁齐楚六国之后及豪杰名录,垦肥田,居住关中,帝从其言,我田氏遂于是岁十一月,徙至关中焉,大抵关中者,为田横之后。”对于刘邦选择迁徙田横一支及其子孙的理由,田崇寿认为:“何则,田广被擒,诸侯俱已服从,唯田横至死不屈,且有义名,恐其生变,故有此徙。” 
田横(?——公元前 202 年),秦末群雄之一,原为齐国王公贵族,田完后裔,在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田横与田儋、田荣亦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据齐地为王,欲恢复齐国。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田横不肯称臣于汉,率五百部属逃往海岛,刘邦派人招抚,田横被迫乘船出海赴洛阳接受招安,在途中距洛阳三十里地的首阳山刎颈自杀。海岛五百部属闻田横死,亦全部自杀。后人为了纪念田横及五百壮士。将该海岛命名为田横岛。 
历史上,京兆田氏文治武功,人才辈出,如汉太尉武安侯田蚡、大鸿胪田广明、大司农田延农等。据《三辅决录·田凤》记载:田凤为汉尚书郎、容仪端庄,气度不凡,每入朝事之后,汉灵帝都目送他很远,并在朝柱上写下“堂堂乎张,京兆田郎”,表示对田凤的叹服。 
另有《续齐谐记·三荆同株》载:“京兆田真兄弟三人(田真、田广、田庆),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均,唯堂前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翌日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前之,大愕,谓诸弟曰:‘树木同株,闻将分斫,故憔悴,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田姓家族因这个故事而有紫荆堂,考凡紫荆堂田氏均为真广庆后裔。 
据《资治通鉴》载:“隋主有吞江南之志,故置黔中于南边,使潜为经略。”隋文帝于皇元年(公元 581 年)登基后,以金头和尚为首的邪教组织白领教(有误传为白莲教),在夔州(今重庆及鄂西一带)作乱,隋臣苏威保荐陕西京兆府河州军民千户使田宗显(公元 562634 年,号辉华,字辉先)为黔中太守,平息邪教之乱,隋文帝准援,582 年,田宗显率陕西、山西、陇西“张杨邵安李、何冉谢朱覃”十大强宗旺族共数万汉族将士,越秦岭和大巴山,创建宜昌以上三峡、清江流域黔中军事政权,署治于清江一带,田宗显立意以姓氏之田为首、十大姓为中心的“思”字署名,即思州。思州乃施州前身,后易名恩施。史载,田宗显与十大姓经过七年艰苦卓绝的征战,不仅斩杀了金头和尚,平定了邪教之乱,而且统治了清江以北的鄂西、湘西和渝东地区,史籍称田宗显“黔中太守,知黔州事,任久未近,民夷率服,兹土大治,有太平尽属乐”,足见一派政通人和的景象。 
田宗显妻配张氏、生二子,长子田惟康,次子田惟善。后田宗显疆拓土,迁署治于贵州务川,统治湘鄂西及重庆、贵州地区,成为事实上的西南土司,其子孙遍及湘西、恩施、重庆及贵州。田宗显卒于唐太宗贞观七年(公元 634 年),葬于贵州沿河。 
至北宋末年,田宗显第十四世孙田佑恭授思州(贵州)刺史,领修思州《田氏族谱》,被御赐“思南第一家”匾牌,并赐十字宗派,后诸多田姓纷纷效仿,字派以五字一句,十字一行,称“十字系”,田佑恭由此被后人奉为田姓“十字系”山鼻祖。 
公元 806 年初,西川剑南节度使刘辟求统三州遭唐宪宗断然拒绝,刘辟公然叛唐,发兵进攻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并俘获梓州节度使李康。是年正月二十三日,唐宪宗李纯命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共同出兵讨伐刘辟,授陕西京兆府亨山县田玘为招讨使,同兄田朝、弟田宦参加讨伐刘辟的战争。凯旋后,田玘奉命东下,落籍巴邑马跑水龙桥坪(今湖北省巴东县茶店子镇),子孙创了九代屋场,义门村和容美土司等根祖文化之地,后裔遍及鄂西及渝东等地区。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包括田氏在内的许多姓氏因躲避兵祸而四散分布。“王莽之乱”时期,田完第二十五世孙田大自山东临淄迁江西吉安,至田贵生三子:田万州、田万川、田万三;田万州迁云南,田万川迁湖南沅陵,世代经商发迹后,于明溪口建十牌楼。传至明代田通六生田云星、田云从、田云月、田云明、田云亮、田云风、田云满等九子。当时,朝廷在沅陵征皇木,因官吏残暴,交易严苛,田云星九兄弟踢打县令,并私卖皇木,朝廷欲出兵攻打十牌楼,诛杀田氏九兄弟。时已近年关,兄弟商议将一头黄牛宰杀,于腊月二十八提前团圆,尔后将牛角分为九节,按大小依次对应,人手一节各自逃命,约定日后凭牛角相认,世称九节牛角田。九节牛角田族人现全国大都有分布,并有腊月二十八过年的习俗。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战争、瘟疫、自然灾害和国家战略建设考虑,历经了若干次政府性移民,如明朝“洪武大移民”,清朝“湖广填四川”以及建国以后的丹江口大移民、三峡大移民等。上述几次移民,田姓是其中大的姓氏之一,经过长期繁衍和播迁,形成了广泛并交叉分布的格局,从而达到了“遍布天下”的规模。 

 

五、田氏堂号

 

田氏家族,有近五十个家堂庙号,以“雁门堂”和“紫荆堂”的族人居多。 
相传战国末期,秦始皇吞灭六国统一了天下,为防天下大族造反,于是下旨将一些姓氏大族迁移他方,其中田姓被赶到山西雁门郡一带居住。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 763 ),有卢龙人田承嗣诏敕为魏、博、德、沧、赢五州都防使,封为雁门郡王。其后代始传五世均为唐朝战将,威名远扬。古诗赞云: 
群峰耸立雁门,夷雨胡风袭碧岩。鼙鼓一声边塞震,莫云田氏无将才。 
因居住在雁门郡的田姓居多,属名门望族,故《百家姓》中田姓以此地为家堂庙号,称“雁门堂”。 
魏晋南北朝时,祖居陕西京兆临潼县三田村的田真、田庆、田广兄弟登科。长兄田真居朝为官,大弟田庆为兰田县知县,二弟田广任北京城镇定府镇定县知县,兄弟虽各处为官,但祖业存在,合住一堂,家庭和睦,祖爱孙敬,享不尽的天伦之乐。田府庭外有一株紫荆树,树大一围,郁茂常。每年春暖时节盛紫荆花,花红似火,鲜艳夺目,给庭府增添了无限的欢快喜悦。祖公见儿孙满堂,人丁兴旺,故立言:今后一家人要像庭外紫荆树一样,兴旺昌盛,红红火火,大树不死,不准分家。但是也有不听教诲的,田广之妻郭氏不贤德,想单吃独食,欲分财各炊自立。故每日使女仆将热洗脸水泼于树下,久而久之,紫荆树枯萎了,一家老小见状大惊,究其根源,原是郭氏所为。为严家教,祖公命将郭氏休走。后紫荆树不受热水烫根慢慢的又枝叶茂盛,复活如初了。“花树荆枝重友爱,枯后复茂振家声”。经过此一事,紫荆树不死,成了家和的象征。祖公即以“和气致祥”作为传家之鉴,世人则喻称紫荆花为“兄弟花”。这个故事后来由南朝梁人吴均记入《续齐谐记》:“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将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燃。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木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后人有诗述云: 
庭前紫荆花一簇,聚时欢欣分时忧。且将友爱枯荣事,留与后辈作典模。 
为了严守祖训,田氏家族又把紫荆树也作为家堂庙号,传教后世,以垂子孙,故称为“紫荆堂”。 

 

六、田分他姓

 

在中国的百家姓中,有些姓氏是由田姓改演而来的。 
薛姓:齐威王时,田婴始掌权并立下显赫功劳,齐威王准备将薛地封给田婴。楚威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怒,欲发兵攻打齐国。迫于楚国的压力,齐威王打算放这次分封。 
公孙用对田婴说:“这次分封是否成功不在齐国,而在楚国,我去说服楚王,让他准你得到分封。”田婴说:“好吧,这事就托付给你了。” 
公孙用见到楚威王,对楚威王说:“鲁、宋都依附楚国,但是齐国不会依附楚国,你喜欢鲁、宋弱小的好处,难道就不忌恨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把薛封给田婴,正是在削弱齐国的势力,你就不要阻止了。”楚威王听了十分高兴地说:“好啊!”这样,齐国将薛封给了田婴。 
田婴受封后被称为薛公。田婴死后,谥号靖郭君,其子田文继承薛地,称孟尝君。田文去世后,诸子无能,乱作一团,后薛地被齐、魏消灭,秦时,置薛地为薛郡。 
汉朝时,孟尝君的孙子田国、田陵迁于竹邑(今安徽宿州),改田氏为薛氏。 
庹姓:北宋徽宗时,原齐国诸侯田和之弟的第三十八代孙田熙,为四川成都太守,其兄田虎本来袭爵在朝为官,却谋反朝廷,家人曾多次规劝,仍不听从,结果谋反失败,田虎被诛灭九族,其侄儿田良(田熙之子)为避杀身之祸,已提前易名为效微,与母亲及其家人从四川成都迁至湖南慈利附近(疑为澧县),并改田姓为庹姓。庹者度也,度虎必败之意。时间当在公元 1121 年前后(北宋徽宗时代)。由此看来,庹姓始于田良,占籍于湖南慈利,为庹姓始祖。 
田良更名为庹效微后,共生四子:庹国震、庹国泰、庹国明、庹国清。庹国明后复姓田。庹姓分布于湖北随州、宣恩、来凤及湖南张家界一带。 
王姓:田氏齐国被秦所灭后,王室裔孙为避祸纷纷改名易姓,分散各地。不久,项羽起兵反秦,封田建(齐王建)的孙子田安为济北王,至刘邦兴汉,失国丢爵。汉文帝、景帝年间,田安子孙居于东平陵(济南)。裔孙田贺(王贺),字翁孺,为汉武帝(公元前 141—公元前 87 年在位)绣衣御史。期间,魏郡灾荒,饥民为盗者万余人,朝廷派田贺前去镇压为盗饥民,而田贺却十分同情饥民,怜而纵之,其他参加镇压的御史则斩杀了万余饥民,于是田贺因奉使不称职而遭罢黜。 
田贺仰天长叹:“吾闻活千人者封子孙,吾所活者万余人,后世其将兴乎?”田贺后因与东平陵终氏有怨,遂迁至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委栗里,为三老(古时掌管教化的乡官),深受魏郡人敬重。田贺一系迁居元城后,因是从前齐国王室的后裔,时人称之为“王家”,遂改田为王,称为王氏,故田贺为元城王氏之得姓始祖。创立新朝的王莽即系田贺曾孙。 
孙姓:田完五世孙田常、田书,田书很有军事才干,因领兵伐莒(今山东莒县)有功,齐景公在乐安(今山东高青)封给他一块采地,并赐姓孙氏。因此,田书又被称为孙书。孙书是乐安孙氏之祖。孙书的儿子孙凭,孙凭之子孙武(战国著名军事家),此一孙姓所以显赫,主要得益于兵家之圣孙武、孙膑、孙权,故孙姓后来以“乐安”为堂号。近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即田书后裔。
  
【本文系作者湖北省巴东县田新华为《田氏世族与容美土司》一书撰文之一】
 
供稿:田新华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田开榜墓志铭       

 下一条信息: 田完文化研究会召开《田氏文化》图书编







首页
我的
返回
   



扫一扫 关注公众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