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陆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首页 - 栏目 - 田氏动态
返回上一步

 
祝贺田伟、田志刚进入“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7012  添加时间:2017-9-25 22:31:56
 
田伟 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田伟,男,1959年生,现任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脊柱外科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美国骨科学会(AAOS)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全国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会长,北京市九届政协委员。
2017年0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个人概况
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北京大学医学部)。1994年获日本国立弘前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7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建脊柱外科。2001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约克大学研修行政管理。田伟同时还担任全国青联常委;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委、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委员;全国残联康复学会损伤委员会副会长。
1983年-1989年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
1989年 日本国立弘前大学深造,1994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1994年-1995年日本国立弘前大学医学部整形外科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5年 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
1997年 创建脊柱外科,任脊柱外科主任;
2003年至今 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医学理念
治病先从大方向说,应该有科学观念,应该用科学手段来治疗,但不是得什么病都能治好,因为科学也有局限性,不能因为病难治而放弃科学观念,去拜佛去找巫医造成很大损失。
从脊柱外科来讲,不能简单地将手术与按摩对立起来。有的病人需保守治疗,有些人需手术这都要科学判断。按摩对一部分病会起到减轻作用甚至有效。但不等于所有病人都可按摩,有些是明显禁忌的,如椎管内压迫,严重的椎间盘突出,严重的颈椎病、椎管狭窄都不适合按摩。
很多人都知道缺钙,并将所有的骨病与缺钙相联系。其实骨质疏松首先是一种骨质退化,一方面由遗传基因决定,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胃肠吸收下降,运动能力下降。还有一些骨病并不是骨质疏松,但也是退化的另一种表现,有些人基因不好,骨质很易变坏。但遗传基因好的人也会因软骨磨损变硬变薄及龟裂,出现慢性炎症状态,长出骨刺造成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如病变在脊柱除了疼痛还会压迫神经。所以老年人的关节及脊柱外科疾病并不是单一的缺钙。
“西医外科大夫一定要开刀”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其实通过保守治疗、服药、卧床、牵引等60—70%的脊柱外科病人能好。另外一部分病人病情严重保守效果不好,而手术更能达到良好效果就应选择手术这种有效的治疗与科学的方法。很多病人认为手术风险很大,其实保守也有风险,如保守过程中也会有病情加重的严重后果,按摩、牵引都会有风险,就连服药(包括中药)过程也会有副作用的风险。而现代脊柱外科手术方法已明显减少了手术风险。
 
 
医疗前沿
既往的脊柱外科手术是大切口的,血肉模糊之中,将整个椎板掀开,在锤子、钳子的来回“探究”之中查找病灶。
田伟作为中国脊柱外科的创新实践者,率先从日本带回了现代脊柱外科新理念,术前精确诊断,精确定位,使用没有痛苦的全身麻醉;率先运用纤维外科专用放大镜与光导纤维专用头灯;率先将微型磨钻磨削技术大量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率先在复杂手术中运用计算机导航技术,使手术操作精确到0.2、0.5毫米,并同时应用血液回吸收装置,术中基本不用输血,大大降地了手术风险,造福患者。
田伟最新开展的治疗疑难脊柱疾病的复杂的手术有:颈椎人工间盘置换;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胸腔镜下胸椎、腰椎减压手术;上胸椎经后路脊髓全周减压治疗韧带骨化症等。
 
医技特长
擅长上颈锥的不稳定手术治疗,脊柱侧弯的矫正;擅长于各种脊柱微创手术,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疾患,脊柱的外伤骨折的治疗,脊柱韧带骨化症的治疗和椎管内肿瘤的治疗;擅长于采用微创及镜下手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颈、胸、腰椎外伤骨折、韧带骨化症的治疗。
 
现任职务
北京医学会副会长
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脊柱外科主任
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候任主委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髓脊柱学组副组长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
香港骨科医学院荣誉院士
《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编委
《中华医学杂志》编委
《实用骨科杂志》编委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常务编委
《中华骨科杂志》编委
《中华外科杂志》编委
 
个人荣誉
曾获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2003年荣获全国优秀院长称号 、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奖、北京市突供专家、第五届中国医师奖、北京市十大健康卫士、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和奖励。
2016年10月21日,获得2016年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论文专著
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担任《积水潭骨科教程》、《积水潭实用骨科学》、《骨科学》主编和十余部著作的副主编或编委,获国家专利1项。
 
任免信息
2017年9月,拟列入北京市委管理。
 
 
 
田志刚 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田志刚,男,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1956年10月11日出生,山东莱州人。 1983年获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学士学位,1985年获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免疫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卫生部白求恩医科大学免疫学博士学位。
 
个人履历
田志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免疫学研究所所长。
1982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
1985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获免疫学硕士学位,
1989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获免疫学博士学位。
1993年开始多次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
2000年以来通讯作者在PNAS (2篇)、Hepatology(6篇)、J Heptol (3篇)、J Immunol (6篇)等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中文论文200余篇。国际会议或机构作学术报告或主持20余次。所带毕业博士硕士生共53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专家,国家名词(免疫学)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分会会长,中国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英文会刊执行主编,《中国免疫学杂志》副主编,《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副主编。
曾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山东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肿瘤免疫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科研成果
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发表论文250余篇,英文刊物发表论文23篇,17篇收入SCI。
在国内最先(1989年)综合系统地引入肿瘤生物治疗学。
1989年创建国内第一家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机构(山东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并发起创建"中国免疫学会肿瘤生物治疗分会"并任副主任委员。建成国家卫生部批准的首批"细胞治疗实验室",探索出三套肿瘤生物治疗方案并应用于临床。先后研制四类10余种单抗和PCR试剂盒。
自1990年起开展基因工程药物研究,先后研制了IL-2、IL-6、IL-10、IL-12、IL-15、IL-18、SCF、leptin等重组产品,部分转让中试工艺。
生命科学学院和医学中心田志刚教授课题组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Wayne Yokoyama院士合作,发现一群肝脏特有的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并阐明该NK细胞具备其它常规NK细胞不具备的免疫记忆功能。该研究成果由我校博士后彭慧、博士生姜晓君和陈永琳历时6年完成,为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于2013年4月出版的《临床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个人荣誉
1996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专家
2001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
200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04国家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07国家教育部和国家基金委“天然免疫”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
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名称”介导肝脏损伤与再生的天然免疫识别及其调控机制“。
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位)
2016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天然杀伤(NK)细胞的基础生物学特性、相关生物治疗技术与重组产品及其用于治疗重大疾病(癌症、传染病、自身免疫病、器官与骨髓移植)的应用基础研究。

信息来源:田军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2017年重阳节第二届隋黔中太守田宗       

 下一条信息: 田玥入选新一期中国女排集训名单







首页
我的
返回
   



扫一扫 关注公众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