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陆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首页 - 栏目 - 田氏才艺
返回上一步

 
田林生编撰《田氏春秋》选录十五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6755  添加时间:2016-7-21 14:34:15
 
102、贵州思州田氏土司概述
 
岑巩县注溪镇衙院村,这是一个典型的思州风格的村寨,门对龙江河,依山而居,全村姓田,其户口簿上的族别是土家族,但是找不到相关的土家族服饰,语言是通俗易懂的思州方言。所以在交谈过程中,不存在语言的差别。
    当追溯家族的历史时,这里的田姓显得非常自豪,因为他们是当年思州土司的后裔,明代最后的思州土司田琛是他们的直系祖先。
    田氏土司第一代先祖,记载为田宗显,田宗显的籍贯,资料中为陕西雁门郡,现在在岑巩田家的神榜上,田家的郡望为雁门堂。
    应该说,思州真正的有案可查的历史人物,应该是田佑恭。在目前我们看到的万历本《黔记》大事记卷上里面,是这样记载这件事的。
    徽宗:丁亥,大观元年,番部长田佑恭入朝,后加注释:佑恭即思州田氏祖。
    在这里,田佑恭成了田氏先祖,这种身份在正史上,显然更可信一些。
    田佑恭是典型的“南人”血统,依照现在的民族成分划分,应该是“土家族”。北宋大观元年(1107),思州蕃部长田祐恭内附。
    宋徽宗显然对来自西南田佑恭的归诚大为满意,政和八年(1118),田祐恭授封为思州刺史,建思州治、始有印信,领务川、邛水、安夷、思邛4县。由于田祐恭屡次率“思黔土兵”为宋王朝“平叛”效力,立下大功,被封为少师思国公保安蕃部、奉宁军承宣使和知思州军民事,加贵州防御使。
    田景贤是思州田氏中一位重要的人物,至元十四年(1277),田景贤被授予思州军民宣抚使,隶属于湖广行省。田景贤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他把思州的统治中心搬迁到清江城(现岑巩县思旸镇)。田景贤把目光落在了这里,建立起新的军事基地。之后,果然势态如同自己所料,他的黑色蛮兵顺利地拿下南方,兵锋直指广西。
    宋末元初,是田氏势力大发展的时期,领地大大扩展,星罗棋布,犬牙交错,东至今湖南省湘西广大地区,南达今广西桂林之北,西到今贵阳一带,北抵今四川重庆边缘,领镇远府、务川县及蛮夷长官司六十六个,在今岑巩、玉屏、万山、镇远、三穗、天柱、湖南省新晃一带曾设台蓬若(峨)洞住溪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黄道溪长官司、野鸡坪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平溪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
    兴盛往往是衰败的开始。当田氏土司辉煌的时刻,分裂也出现了。田氏分家,昔日的田氏领土一分为二。至正二十五年(1365)六月初二,朱元璋平陈有谅,略地湖南,思南宣慰使田仁智谴都事杨琛纳土归附,朱元璋以其率先来归,仍授思南宣慰使。是年七月初九日,思州宣抚使田仁厚谴都事林宪、万户张思泉纳款,于是,朱元璋命改思州宣抚司为思州镇西等处(一载思南州镇西等处)宣慰司,以田仁厚为宣慰使。从此,思州田氏正式分为思州、思南两部。
    思州土司的彻底没落是在明代初年。明永乐九年(1411),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构怨结仇互相残杀,战事不停,且屡不接受朝廷禁令,明成祖朱棣为了“不可令遗孽(田氏)重踵为乱”,并达到在其领地建郡县的目的,决定解决田氏两家(思州、思南)的争端,命镇远侯顾成率兵5万执田琛送京师。永乐十年(1412),田琛被朝廷革罢、伏诛。同年三月初五日晨,以灭伦罪执田宗鼎。永乐十一年(1413)三日,乃废思州、思南二宣慰司,把二田领地分置为八府:思州宣慰司地置思州、黎平、石阡、新化(今锦屏现地)4府;思南宣慰司地置思南、镇远、铜仁、乌罗(今松桃县地)4府。八个府均由朝廷派流官直接治理。府下仍设长官司(土司),形成“土流并治”的局面。
    田琛的轻率带来的后果是巨大的。田氏家族在思州的统治不复存在,之后,田氏家族部分没有被捕的人员摘下了“高贵家族”的桂冠,为了逃避朝廷的追捕和社会的歧视,他们隐藏了显赫的家族身份,隐蔽在普通的人群中,直到明帝国的灭亡。明代末年,田氏土司家族的直系后裔田惟栋把家从田家院迁移回故地,这块地方应该是原来田氏土司的私有庄园,它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叫衙院——意思就是衙门大院,能够叫这个名字的,与田氏宣慰使的记忆有关。土地依旧,而田氏的威严已经荡然无存,田氏家族只能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回忆祖上那显赫的辉煌。
思州土司
思州土司,苗语称ghueb lel(怪莱、官莱),意为田官人(ghueb意为官,lel为苗族姓氏,对应汉族姓氏为田彭陈等,是苗族较早汉化的一支),为思州田氏在乌江流域黔中地区所建的土司政权,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开皇二年(582),田宗显为黔中刺史,止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 统治时间长达831年之久。元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镇远州知州田茂安降于四川明玉珍,置思南道都元帅府,田氏分离为思南、思州(岑巩)两部。至此,思南、思州田氏宣慰司为贵州四大土司中的两大土司,思南、思州(今岑巩)分别成为黔东北和黔东的两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改土归流的直接发生地,为贵州建省奠定了地域基础。
思州田氏土司是黔中历史上最著名的土司之一,世袭千年,领地幅员辽阔,史学素有“思播田杨,两广岑黄”的称誉。“思播田杨”,其意思为思州乃田氏土司的天下,播州乃杨氏土司的天下。
中文名思州军民宣抚司
外文名ghueb lel(苗文)
    体封建领主制
统治中心思州(岑巩)
    属汉—苗、土家
统治时间公元582年到公元1413年
    氏田
初代土司田宗显
末代土司田琛
目录
1田氏起源
2内乱灭族
3子孙后人
4族属争议
 
1田氏起源
 
田氏政权在乌江流域黔中地区的统治可以追溯到隋朝,开皇二年(582),田宗显为黔中刺史,止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 统治时间长达831年之久。开皇二年(582),乌江下游的彭水(黔中)包括今黔东北一带,处于湖广、四川交界的“两不管“的地方,山峦起伏,地势险峻,交通极为不便,历史上称之为“蛮夷之地”,加之,“夷苗屡叛”,人民生活贫困并难以安宁。为了黔中“蛮夷之地”的治理,隋朝皇帝苦于无计可施。此时,大臣苏威保荐田宗显为黔中刺史。田宗显与子田惟康(田世康)到任一年多,黔中大治,政通人和。隋文帝大悦,于是封田宗显为国公节度使。后来,白莲教金头和尚任则天举行农民起义,朝廷再次调遣田宗显前往征伐。战争胜利后,田宗显奉命管理黔中一带,接着,又被加封为宣慰荣禄节度使金龙护国公,子孙世袭。由此,田氏确立了对乌江流域的黔中包括黔东北地区的统治地位。
唐初太宗统治时,二世田惟康世袭为黔州刺史,因为平叛有功,又加封为黔潭二州节度使。三世田阳明平“贼”有功,授都督府大总管一职。四世田克昌能以恩威服夷,接受义军兵马使。经过田氏十多代人的努力,乌江流域的下游的治理已见成效。但今贵州境内的广大地区,虽然均为黔中田氏政权所管辖,然而,天高皇帝远,鞭长莫及,人民生活仍贫困而不能安宁。直到宋代大观元年(1107),田宗显十四世孙蕃部长田祐恭入朝内附,愿为王民,始建思州治。田氏政权重心已经开始从黔中的彭水移到黔中的务川,据史料记载:思州之名始于唐代,唐武德年间,有因务川当牂牁要道而设务州的记载,属于羁縻州。贞观中,又以思邛水之名改为思州。又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思州辖有务川、思王、思邛三县,设址务川。政和八年(1118)以其地置思州,领务川、邛水、安夷3县。宣和元年(1119),田祐恭以镇压贵州境内少数民族有功,加封贵州防御使(贵州之名始于此),赠封为少师思国公。宣和四年(1122),废州县,改务川县为城,邛水、安夷2县为堡,属黔州。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复置思州和务川、邛水、安夷3县,为羁縻州,州治务川,仍属黔州。至此,黔东及黔东北才得到有效治理。
之后,无论是羁縻或经治思州,都是田氏为知州,田氏世为思州守。进入元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推行土司制度,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思州田谨贤以地归附,乃置万户府。后改置思州军民宣抚司,隶湖广行省。元至正间,田氏族属镇远州知州田茂安,始分据其地以献农民起义首领的明玉珍,创设思南道都元帅府,其慰徙治都坪,而思州分为二矣。元顺帝至二十五年(1365),元思南宣慰使田仁智归附,朱元璋仍置思南宣慰司,田仁智仍为宣慰使;朱元璋改思州宣抚使为思南镇西等处宣慰使司,以田仁厚为宣慰使。下辖务川县、镇远府及十四州、五十二长官司。其地域“以今之地域观之,大致东起湖南永顺、保靖,西迄贵州务川、凤冈、施秉一线,北达四川酉阳,南至黔南荔波、从江,几乎占有贵州的三分之二兼及湘西之一部,地域辽阔,远远超出唐宋时代的思州(1)”。元代是思州田氏地方政权管辖范围最宽、级别最高的大土司,难怪明初朱元璋在建立明王朝初期还说:“两广覃黄,思播田杨”,即指思州田氏、播州(今遵义)杨氏,势力之大也、强也。思州宣抚使在元代就分为思南宣慰使和思州宣抚司,故民国《贵州通志》卷6前事志曰:思州“自龙泉坪徒宣抚司治清江郡,因此称为思州,而改称故思州为思南”。可见,元至元时期(1264~1294年)思州田氏政权就一分为二了,其中一部分已迁入今思南。明代,思南宣慰司辖有水德江、蛮夷、沿河佑溪、思印江、朗溪、镇远溪洞金容金答、施秉、偏桥、邛水十五洞(团乐、得民、晓爱、陂带、邛水五长官司)、臻剖六洞横陂等处、铜仁、省溪、提溪、大万山、乌罗、平头著可、溶江芝子坪等17个长官司,加上思州宣慰司的地方,就相当于今天的岑巩、玉屏、石阡、凤冈、黎平、锦屏、从江、榕江、德江、沿河、印江、施秉、三穗、镇远、铜仁、江口、万山、松桃等县和重庆酉阳部分地方。这些地方与四川、湖广相邻,地处要冲,自元代以来,为湖广通往云南的驿道干线所经,有水陆通往四川、湖广,又是川盐入黔孔道之一,流寓以四川、陕西、湖广、江西为多,经济较为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战略价值。
至此,思南、思州田氏宣慰司为贵州四大土司中的两大土司,思南、思州(今岑巩)分别成为黔东北和黔东的两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改土归流的直接发生地,其辖大片土地也为贵州建省奠定了地域基础[1] 。
田氏土司自战国至汉至周,均是黔中地或思州之地的一大望族。[2]
从《太平御览》的记载知:“涪陵蛮时,有冉氏,何氏、田氏。聚落最盛,大者万户,小者千户.....太和十七年(493),蛮帅田益宗率部曲四千户内附。”面对蛮夷地,土地之宽广,人烟稀少的黔中,能拥有四千户的民众,确实不易,这足以说明田氏系望族,拥有很大一片疆域。
北周保定四年(564),涪陵蛮帅田思鹤以地内附周,建德三年(574)改奉州为黔州。”
《沿河县志》载:“随文帝开皇二年(582),田宗显为黔中刺史。”
又根据民国《沿河县志》引《田氏宗谱》载:“随文帝开皇二年(582),黔中夷苗屡叛,大臣苏威保奏(田)宗显为黔中刺史,同子惟康赴任年余,黔中大治,文帝诰封为国公节度使之职。旋陕西天鹅山白莲教金头和尚为乱,调宗显往征,兵至天鹅山与贼战,贼败奔四川、成都。宗显追至,贼复败走渝城朝天门,潜往小河,追及复战,贼又败。兵至漆地安营,访贼至石马,问往民何地,民以石马即庸州答之,宗显详观地形,山环水抱,下居焉。迨贼授首,奉命镇管黔中思州十八堡,沿治四十八渡。旋加封为宣慰荣禄节度使金龙护国公,子孙世袭宣慰职,军民两管。”
依据《元史》、《明史》、《贵州通志》、《思州府志》、《思南府志》、《镇远府志》、《沿河县志》、《铜仁市志》、《岑巩县志》、《田氏雁门堂记》等史料记载:
元至正二十五年七月初七(1365年7月27日),授思州军民宣抚使兼湖广行省左丞,以武功靖乱,加朝烈大夫,管古州八万军民事的田仁厚,派遣都事林宪、万户张思泉首先纳款,随即将田氏世守的二府、十县、三十四州(长官司)地方图册献纳明朝朱元璋。
2内乱灭族
 
思州田氏原为一部,元末分为思州、思南两部,嫡房据思州。由于二十三世三房田茂安(二房田茂忠子夭亡已绝,茂安承袭)将长房辖地(如务川、思王、思邛等)割献夏明玉珍,接着归顺明王朝朱元璋。长房二十四世田仁厚心甚不服,遂造成两家仇杀不息。到二十六世田琛(长房)与二十七世田宗鼎(三房)连续几代人相互残杀不止,朝廷乘机改土归流,派顾成擒二田送京师伏诛。[3]
明武洪二十八年(1395),赠怀远将军;
明永乐八年(1410),田宗鼎袭思南宣慰使;
明永乐八年(1410)田宗鼎与思南宣慰副使黄禧构怨,奏讦累年。朝廷以田氏世守其地,又先归诚,曲为保全。
明永乐九年(1411),思南宣慰使田宗鼎又与思州宣慰使田琛为争夺朱砂矿井发生战争,朝廷知晓后屡禁不止。田琛与湖南辰州知府黄禧(黄与田宗鼎结怨多年,朝廷改黄禧任湖南辰州知府)联合兵攻思南。田宗鼎闻之携家眷出走,田琛杀其田宗鼎之弟,随即挖田宗鼎之祖坟并戳田宗鼎的母尸,尽掠人货财物。朝廷据田宗鼎投诉,累敕田琛、黄禧赴京自辩,都抗拒不去。
明成祖朱棣以田氏飞扬跋扈,屡不接受朝廷的禁令,为“不何令田氏遗孽复踵为乱”,以达到地置郡县、改土归流的目的,便果断地采取军事行动来解决二田氏争端,予田琛“构煽旁州,屠戮善良,抗拒朝命”的罪名,命镇远侯顾成率官兵五万讨伐,先后擒田琛、黄禧至京师。为救田琛,田琛之妻冉氏与部属合谋,扇动和唆使台罗(峨)诸寨苗普亮作乱。明成祖朱棣大怒,于明永乐十年(1412)将田琛革职,斩首。
没过多久,因田宗鼎在数日前于京师时,因与田琛互揭祖母罪,“宗鼎言,因发祖母杨氏阴事,谓与(黄)禧奸,造祸本。杨氏亦发宗鼎缢杀亲母,渎乱人伦事。”朝廷便以灭伦罪为由,于明永乐十年(1412)三月初五日时将田宗鼎杀掉,并没收家产。相传执宗鼎之日,锦衣旗校数人,以辰时至,当即执以登舟下蜀。次日,有都指挥一员,领兵籍其财物,毁其宫室。
当时,宗鼎禁民居不得瓦屋,不得种稻,虽有学校,人才不得科贡。属官俱以喜怒予夺生杀之,日刑数人于香炉滩,今其水底见有血色如花状,俗名香炉滩开花,则必有覆溺者。呜呼!徽文皇之英断,则此邦何由见天日也。
永乐十一年二月初二日(1413年3月3日)废思州宣慰司、思南宣慰司,以思州之地置思州、黎平、新化、石阡四府,以思南之地置思南、镇远、铜仁、乌罗四府,设贵州布政使总辖,设流官,贵州行省由此始。倘若思州、思南二田氏和睦相处,中国历史上是否出现“贵州”一省这是很难说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断改善,社会必将愈来愈进步,土司最终会被迫消亡在历史的烟尘中。
3子孙后人
 
田琛被诛,家产被籍没,子孙逃散,潜隐他乡(如木召、白土坪等地,相传隐住木召田氏改为刘姓,列为思州宣慰司副使刘贵的后裔),衙院遭劫而沦为废墟。二百余年后,清初田维栋(长房后裔一支)巧计编传一个金鸭子的神话故事,遮人耳目,借机回归故里衙院。康熙年间田仁统考中武举人而步入仕途,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乾隆年间建成15座规模宏大、雄伟堂皇、具有苗族特色的“庭院”,仿衙门宅第而建,又继称“衙院”(包括“后院”和“马院”)。清咸丰年间,衙院惨遭兵燹,战火吞没了14座印子,只有一座占地800多平方米的印子完整地幸存了下来。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土匪猖獗,民不聊生。衙院人口锐减。
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寨只有21户,85人,瓦屋16幢,茅草房5栋。几度兴衰几度春秋,衙院终于获得新的生命。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勤奋的苗族人在14座大印子的废墟上重建起鳞次栉比的大瓦房及砖木结构房屋,正房35幢,厢房6幢。如今的衙院,人才辈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4族属争议
 
根据思州田氏族谱记载,田氏土司的祖先田宗显为隋朝时期入南疆的汉族,但经过在思州的数代生活之后,思州田氏已被当地少数民族习俗所影响。由于思州故地的田氏族人被分别划进了汉、苗、土家和仡佬,造成了思州土司的族属问题争议不断。
如果按照父系传承来看,思州土司应是汉族无疑。但是思州土司后人的生活习惯中保留着大量的少数民族风俗,因此有学者认为这种情况思州土司也有可能是少数民族汉化所致,族谱可能存在攀附之嫌。
在东部苗族的巫经中经常提到“怪来”(田官人)和“怪卡”(杨官人),即思州田氏和播州杨氏。苗族学者认为,在东部苗族七大人口最多的姓氏吴、杨、龙、田、廖、石、麻中,田、杨二姓最先归化,被封建王朝封为土司,以苗制苗。其后代必须“读汉书,习汉礼”,这样有部分就渐渐的同化为熟苗了,
此外,由于黔东地区划分出了大量土家族,因此有土家族学者提出思州土司土家族说的观点,但由于黔东地区土家族已汉化,并没有保留土家语和土家族风俗,所以此说法并不能拿出有力的证据。
 
103、湖南凤凰田氏宗祠概述
    湖南凤凰田氏宗祠,明清两个朝代都曾修建。明代在旧厅城西门外修建,名为田家祠堂,实为田氏家庙,正殿三间,头门三间,左右厢房六间,后因兵焚将庙毁坏。乾隆六十年,苗民攻城,与官兵在此厮杀,将庙境践为平地,故名为祠堂坪。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太子太傅果勇侯杨芳任镇竿镇总兵,精于堪与,田家族中贡生田景星,千总田大榜等,请其觅地建祠,旋看至老营哨喜鹊坡,侯云此地善,建祠最宜,并业主也田姓。因议价购买,择期与修,正殿三间,左右厢房各三间。
    清咸丰十年(1860年),田兴恕任贵州提督,巡抚,钦差大臣,毅然有敬宗收族之心,捐廉银数千两,以族人田宗贤管理,重修田氏宗祠,将地面扩大改造,竖正殿三间,中有天池,立有石牌坊,雕塑龙凤故事,中间嵌有时刻《忠孝传家坊额记》。
    宗祠气魄宏博,三间右厢房以旧料加以改换。正殿左右修厨房三间,司香灯者卧室一间,厨房后面余地,修仓屋三间,右手修回廊一间,过厢房下手余地,阔开修客厅三间,厨房一间,天井右修“五福”“六顺”两门,中正面对。天井修有戏台,下修头二门两进,每进三间。二门外修塑石象一对,头门外修雕石狮一对。二门横额书有颜体”田氏宗祠“金字,竖立“钦差大臣”冲天匾额,左右一联为“巡抚部院”,“提督军门”,蓝色彩漆金粉,显赫辉煌。
    田家祠堂,占地二千多平方米,正殿系用台梁式与穿斗组合结构,硬山顶,高20米,深20米,殿柱基石为坐鼓型基石,山墙为尤拱背式,正殿前为青石阶,戏台为六角飞檐式建筑,歇山顶,饰如意斗拱,高15米,宽10米,进深20米,左右有次间,以方砖铺砌地面。
    祠堂里梁柱枋基座,工艺精湛,精雕细刻,金粉彩绘,画栋雕梁,造型豪华端庄,雄伟壮观,富有浓厚世代民族特色,具有较高的文化史料价值。
    湖南凤凰田氏宗祠是县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04、广东梅岭千年田氏古村落
梅岭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据《大田县志》记载:唐开元二年(714年) 田本盛从河南固始县迁到大田定居,屈指数来已有1298年之久。
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应有千年传承的古迹记忆。我以为走进村,四处都能看见唐、宋、元、明、清和民国等不同时期的古建筑,古老残缺的灰瓦青砖高墙,在丛生草芥中仍难掩曾经的华贵风采;蜿蜒的青石小路,被村民们踏得光亮如镜;在千年古树群的簇拥下古民居雕龙画凤,窗花多姿多彩,更显历史的沧桑;木制堂匾雕版、巨大的实木房梁、精美的雕花石柱、幽幽的门厅、高高的门槛,气派相当的古建筑民居古色古香。然而,没有。我没有见到田一俊的“尚书第”,我没有见到田顼、田琯的“故居”……见到的是先祖开垦出了依旧在耕种的千年梯田,见到的一代传一代,一代更比一代兴旺的子孙……虽不见“尚书第”,却能见“清廉汤”;虽不见“田琯故居”,却能见“簸箕圳”;虽不见“田顼故居”,却能闻说“孝廉先生”口碑……“清清澈澈的梅林之水,养育了他们的政德。三田为政,皆注重清廉”(引用颜重良语)。
    《田氏族谱》记载,我祖给这尚未有名的地方,取名为梅岭,号岭柄。梅岭现已改为梅林,许多田氏居住的地方,都叫“梅岭”,可能我们大田祖先给这尚未有名的地方,取名为梅岭,或许是对原来居住的怀念。古老地名负载着先祖先迁徙的“信息”,是人类氏族迁徙的基因库。地名语词承载了这个古老地理实体的历史与文化,一个古老地名的消失,就失去了对它所指代的地理实体文化内涵的载体功能。
发展才是硬道理。千年古村落不但要有千年的历史文明,更要有面向未来的现代文明。愿作为省级示范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梅岭,展开新的画卷。
 
105、四川阆中田家大院概述
  坐落在阆中古城五庙街的田家大院,在古城众多的古民宅中,规模和式样应该说不很起眼,然而,这座始建于清朝年间的民宅,却见证了阆中几百年的历史沧桑。
  田家大院为何姓“田”?去年阆中籍人田懋清所写《三代为国献丹心》一文,为此揭秘。田懋清为新中国成立后空军航空大学较早的学员,后辗转到东北师范大学任教,退休后在东北居住至今。
  据其介绍,他们的祖先是元朝时入住阆中的,如今阆中蟠龙山上还留有其先祖“镇威将军田懿”之墓。“田家大院”原本不叫此名,后由其先祖购置后才更为此名。
  田懋清的祖父田雨躬,少时在成都求学,青年时期投身革命,在成都和一批热血青年共创启智画报等刊物,后因不满清政府的专制统治,积极投入四川的“保路运动”,充当冲锋陷阵的排头兵。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后,袁世凯窃取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田雨躬因不忍目睹袁世凯窃国称帝的丑剧,积极挺身反袁,成为当年革新派在四川的代表人物之一。
  1913年,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国会中的领袖人物宋教仁,田雨躬也被人出卖。四川总督赵尔丰抓住田雨躬后,进行严刑拷打,后命令将其杀害。田雨躬被砍成八块,血肉横飞。当时成都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中,田雨躬被害现场十分惨烈,无人敢去收尸。几天后,田家人才悄悄前往认领了田雨躬的尸体。
 
  田雨躬一生养有几个子女,其中的田华卿为田懋清的父亲。田雨躬牺牲后,田华卿在阆中高中毕业后,于1933年考上北平大学。大学毕业后,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与兄弟投资兴办了重庆电办公司、华西公司、川江航运公司、大星贸易公司以及纱厂等,还开办了面向东南亚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公司。
 
  1949年,胡子昂经香港赴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政协会议,其在重庆的全家,受到田华卿的保护照顾。此间,田华卿接受中共地下党的嘱托,做国民党上层人士的工作,为阻止国民党反动派撤退时对重庆的破坏,做出了特殊贡献。

声明:本连载资料,是编者田林生宗亲授权华夏田氏网发布,未经作者田林生及华夏田氏网许可,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责任。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田世荣著《大明棋王》(连载十六)长篇       

 下一条信息: 田林生编撰《田氏春秋》选录十六







首页
我的
返回
   



扫一扫 关注公众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