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生编撰《田氏春秋》选录五
|
||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5376 添加时间:2016-7-9 12:57:16 | ||
74、田氏家族姓氏分布
田氏最初发源地是今山东省境。自秦国吞并齐国后,田姓最初是向西、北之地迁播。汉初,田氏贵族,曾先后裂地称王,但不久均被灭掉。为了清除各地反叛势力,维护汉朝统治,汉高祖强迁关东豪族于关中的阳陵(今属陕西),田氏贵族也就不得不迁入此地。
再后,田氏族人又有迁徙至北平(相当今河北、天津一带)。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这段时间里,田姓的郡望又有信都(今属河北)、范阳(今属河北)、颖川(今属河南)、汝阴(今属安徽)、并州(今属山西)、易州(今属河北)、汾州(今属山西)、衮州(今属山东)等地。可见,汉至隋唐之际,田姓已基本上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宋时,田氏南迁繁衍于今福建、广东等地。据有关资料所载,田希圣为田氏闽、粤始祖,原居浙江杭州,4传至田衍,移居福建宁化,2传至滋茅,徙居福建长丁;芝英迁广东兴宁。田滋茅子松岗,于宋末迁广东海阳,后徙达埔,为大埔开基始祖。明清之际,田姓便播及大江南北广大区域。总之,从历史上看,田姓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公元前三九一年,田完之八世孙田和把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君,史称田和代齐。可见田姓是以齐国首都山东临淄为发祥地,从这一时期活跃于政坛的田姓人来分析,田姓在先秦时期已分布于今山西、河南、北京、湖北等地。传到田和重孙时,齐国为秦所灭,齐王田建被迁于共(今河南辉县),其他田姓开始向西、北之地逃难。不久秦末起义军四起,田姓家族闻风而动,有八人裂地称王,煊赫一时,但不久均纷纷跨台。
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之言,强迁关东豪族于关中的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诸田亦在强迁之列,后发展成为京兆一带望族,后来,田姓各族又迁徙至北平(今河北满城北)。从汉代开始,今川、鄂、湘、黔交界一带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中已有不少田姓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田姓避乱南迁,可以说田姓已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亦有迁山西太原、宁夏固原、天津等地。
唐代宗时,有田承嗣被封为雁门郡王而落籍当地。宋代以前,田姓主要在中国的北部和中部播迁。河南田姓的开基始祖是宋代的田瑜,颍川汝阴田姓开基祖为虢州团练使田令芳。此际,田姓开始有迁今福建、广东者,田希圣为闽、粤始祖,原居浙江杭州,四传至田衍,移居福建宁化,田衍孙田滋茅,于宋末徙居福建长汀,滋茅子松岗迁广东海阳(今潮安),后徙大埔,为大埔开基始祖。
传至田文长时,兄弟五人俱移广东程乡(今梅县),文长次子法聪、三子法盛移居广东惠来。明清之际,田姓已播及大江南北广大区域,从清代中叶开始,闽粤田姓陆续有人迁至台湾,进而移居海外者。如今,田姓在全国分布广泛,以河南、四川、山东、河北等省为多,上述四省田姓约占全国汉族田姓人口的43%。
田姓的源头可追至河南周口的淮阳,但田姓得姓之地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因此田姓最初的播迁应该是由山东开始。自“田氏代齐”之后,田姓进入了第一个发展壮大时期,田氏齐国共传八王,子孙繁衍不可胜数。自秦统一全国后,齐国田姓王族星散各地,这是田姓的第一次大规模迁徙。秦朝末年,田氏王族后裔趁农民起义之势而起,狄(今天的山东省临沂)人田儋自立为齐王参与了秦朝末年的战争。汉朝初年,汉高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强行将关东豪族迁至关中的阳陵(今陕西省境内),此事在《汉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山东地区的田姓豪族因之迁入此地。之后有一些田姓人迁至北平(今天的河北省满城北)。西汉今文易学的开创者田何是淄川(今属山东省淄博市)人,后来迁至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田姓人这一时期主要的传播地域在北方。在南方的少数民族的田姓在西汉时已开始见诸史籍,《后汉书》、《晋书》、《华阳国志》等史书都记载有田姓的少数民族首领。北魏时,田姓已在新疆出现,现有出土于吐鲁番的北魏时期的两通“田氏墓表”为证,一通是永平元年(公元508年),上有铭文“交河郡镇西府兵曹参军,但旻天不吊,享年六十有四。字元初,田氏之墓表。”另一通是建昌五年(公元516年),上有铭文“镇西府兵曹参军绍贤,但旻天不吊,春秋刑有九,寝疾卒。田氏之墓表。”唐朝时,田姓人生活的范围更广,千唐志斋博物馆收藏的“南海郡番禺县主薄樊君夫人田氏墓志铭并序”说明,在唐朝时,广东省已经有田姓人在那里生活。宋朝时,田姓人在南方繁衍的范围就更大了,据有关资料所载,原来居住在浙江杭州的田希圣是闽、粤的田姓始祖,这支田姓的后裔后来分别迁徙到福建宁化、长汀,广东兴宁、海阳和达埔等地。
宋朝时田兰生进入海南为官,他的儿子田天池中举后,任琼山令尹,父子二人都在琼山定居。南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年——1130年),河南开封府陈留县田家庄的一支田姓人随驾南迁,经过长途跋涉,在天乐乡定居(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欢潭村),现欢潭村80%的人口为田姓。这一支田姓后来又出了许多名人,如明朝南京云南道监察御史田麟、清朝时有成都知县田轩来和台湾大学教授、鸟类专家田曾垲等,这一支田姓人也随着这些外出的人迁往了祖国各地。萧山区域厢镇道源桥也有一支田姓,是南宋绍兴年间中进土留正的后裔,留正曾于绍兴隐居,其后裔留伯成、留贵和于明朝洪武初年从绍兴迁至萧山道源桥。雁门的一支田姓人也于这一时期随驾南渡,定居于今天的浙江省永康市地区。
明朝初年,由于连年战乱,北方许多地区田地荒芜,人烟断绝,明朝政府遂将其他地区的人迁往这些地区,形成了一次人口流动的高峰,田姓人也随之进行了大规模的播迁。据清光绪二十八年修的邯郸《田氏族谱》记载,邯郸的这一支田姓的原籍是山西平阳的洪洞县,于明朝永乐年间迁至邯郸。
明朝不仅北方有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南方也经常根据官方的安排进行迁徙。现在湖南西部有一个水田寨,田姓是村中的大姓,原来在黔东铜仁所管辖的白水下寨,其开基始祖于明朝万历年间奉官府之命举家东迁至水田。
明崇桢年间,江西筷子巷(今南昌市内)的田氏三兄弟居家迁至今天的湖北省黄陂,这支田姓后来出了一位科学泰斗一田长霖。
清朝,许多满族的姓氏都改为汉姓,满族姓氏中的“田佳氏”改为“田姓”,满族的田姓随着满族全国政权的获得而迁往各地,沈阳、呼和浩特的许多田姓人就是“田佳氏”的后裔。在19世纪初,田姓人迁到了中国的北疆,哈尔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田家烧锅”就是迁来的田姓人创办的。
提及南方的人口迁徙,广东省南雄的珠玑巷不能不涉及,南雄珠玑巷被称为“七百年前桑梓乡”,现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百多个姓氏都与它有紧密的关系,许多人到这里来寻根问祖,珠玑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唐宋以来南迁的许多人都曾把它当作驻足之地,然后经此向其他地区迁徙,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县的县志记载:“田氏之族……其先世居广东南雄珠玑巷,后转徙广西至武宣县属之七星村,清顺治间分支至泥陂村。”
清朝,有许多田姓人迁徙到了台湾,据台湾《屏东县志》记载:“今琉球乡碧云寺之前身,称观音亭,即为田深氏于乾隆元年(公元一七三六年)所倡建,今上福村之田姓,多为其后裔云。” 乾隆八年,有福建的田姓人台湾苗栗二堡通霄庄开垦。
清朝时,田姓人也开始迁居海外,特别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便漂洋过海,谋生异国。这些海外华人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就以血缘、地缘和业缘等作为纽带,建立了许多华人社团。旅菲华人中的田、胡、姚、虞、陈五姓于1908年成立了妫堂总会。
二战以后,迁往国外的华人比以往有所增加,如泰国巴坤猜“大埔”商行的东主田姓夫妇就是二战后粤东梅州山区县大埔的移民。现在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强,田姓人在世界范围内的播迁也越来越广泛。
家族的迁徙是造成姓氏分布广泛的重要原因。造成家族迁徙流动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是:
1、战争 兵荒马乱之时,为了躲避战乱,不少人只得扶老携幼,离乡背境,逃亡他乡,生息繁衍。如秦末、汉末、隋末、元末……,是造成人口大量外流的主要原因。
2、灾荒 水、旱、虫灾是造成人口外逃的重要原因。
3、充军 各种罪犯不少人被送往边疆或未开发之地从事劳动改造,他们的子孙也就在那里生存下来。这也是家族流入异乡的一个原因。
4、官迁 西汉初年,为了发展关中经济和防止大族作乱,把山东大量人口迁入关中。元末明初湘楚之地人口锐减,明初将江西等地人口大量迁入这一带。重大工程(长城、大运河等等)的移民搬迁和劳工的征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5、封官 在外做官的人,许多人不能回原籍,就在当地安家落户。他们的子孙也就留住客乡,生根发展。
6、求学 许多学子学成之后没有反籍,他们客往他乡,其子孙也就在那里发展。
7、经商 外出经商,也是家族迁徙的原因之一。
8、务工 当今,农村人口大量外出打工,不少人事业有成,他们就在居住地发展事业,这更是今后家族迁徙的重要原因。各个时期田氏家族都有不同的迁徙发展。
9、闯关东
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田氏在齐国政治地位的提高,人口也大量增多。据史载,田常曾挑选许多身材高大的女子作他的妻妾,生有儿子70多人。因此,田氏宗族成员多妻多妾,多儿多女是可能的。故战国时期是田氏宗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秦汉时是田氏先民,大显身手、施展才华;远离故土,建功立业的辉煌时期。秦统一六国后,下令将东方六国贵族豪强迁往关中发展经济,稳定社会,齐王田氏也不例外。他们从山东迁到陕西及其周边地区。楚汉战争后,汉高祖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曾多次由政府组织人口迁徙。齐王田氏后代先是从鲁国大地迁往关中地区,后来又有一部分迁到北方燕赵大地。这时,田氏先民已遍及华北、华东、中原和西北地区。在新的土地上,他们愤发图强、奋力开拓,建立了丰功伟绩。这是田氏宗族演变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开始由齐鲁大地走向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在广阔的大地上建立家园。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政府下令把居住在关西的居民迁往关东,南方的人口迁往北方,田氏先民也在其中。因此,田氏先民在这一时期已遍及东北、华北、华东、西北、中南和华南的大部分地区。
隋唐时期,田氏先民为了躲避灾荒或者逃避战乱,或者服从封建王朝的安排,继续向全国各地迁移。例如,隋炀帝杨广下令富商大户迁居东京,田姓大户也在其中。唐高宗下令河南及淮河南岸征募四万多人驻守东北,田姓先民也在其中。唐熹宗逃往四川,北宋名臣田锡的先辈也随之逃难四川,定居当地。这时,田氏先民已分布在全国的绝大部分地区。
宋元时期,有的地区在战乱或灾荒之后,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经济停滞;另一方面,有的地区却人口过于稠密,人多地少,受人口的压力,障碍了经济的发展。政府实行有计划的迁民。不少田氏先民在封建政府干预下被迁往新的地区,因而田姓先民在这一时期,在全国的分布更加广泛。
明清时期,是田氏族民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特别是近代,田姓人群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分布相当广泛。例如,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北京、天津、河北、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四川、浙江、云南、贵州,还有福建、台湾均有田氏人群居住。还有的甚至移居海外。
民国时期也不例外。
今天,由于我国政治地位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国际交往频繁,人员的迁流更加广泛,我田氏子民也必然有更大的迁流,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从总体上看,田氏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汉时,田氏子孙繁衍,广布于各地。据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9)云:田:“魏议郎畴,字子泰,二十四世孙璟,唐郑州司马,生承嗣”。又有望出平凉、京兆、雁门、太原、天水、信都者。有东汉益州掾田恭,屯田长史田风立、田汜,袁绍谋士田丰,晋罗尚督护田佐,后蜀尚书田褒,西凉西郡太守田昂,昂兄子承爱、南凉博士祭酒田元冲,北周雁门公田弘。
河南田氏,有寿安田瑜,宋右谏议大夫。子齐卿、真卿、汉卿、彦卿、辅卿。福昌田晋,扬州刺史,子供奉官谧,谧子国子博士祐兴,祐兴子光禄卿棐,棐子阌乡簿伸。
淄州田氏,邹平田敏,官太子少傅。子殿中丞章与大中大夫宗显。宗显子奉议郎纲及照。纲子畴,畴子文明。照子迪功郎俊民,俊民子进士延庆。
范阳田氏,永兴军节度使田重进,子六宅使守信、合门祗候守吉。守信子殿直保和及保正。
颍川汝阴田氏,田令方官虢州团练使,子郢州团练使钦祚。钦祚子合门祗候承诲、崇仪副使承说。承诲子合门祗候绍忠。又有田令孜,官唐神策军中尉。
并州太原田氏,田景咸官左骁卫上将军,子供奉官汉明。
易州田氏,田纪子成象,成象子后唐泰州牧行方。
汾州田氏,田绍斌官宋康州团练使,子守信,合门祗候。
兖州瑕丘田氏,田昭度官唐水部员外郎,子殿中丞谷,谷子太常博士权。
还有汉昌永侯田广明,郑人。朝城人田真、田庆、田广兄弟。蒙狱吏田甲。鲁相田叔。砀县人田王孙。博士淄川人田何,治易经,后徙杜陵。东汉上党太守田邑,冯翊人。陈留人田盛。尚书郎田凤。魏并州刺史田豫,雍奴人。晋并州勇士田兰。前赵将军田嵩。北周三公中郎将田僧亮。高平人田弦,襄州刺史。隋广州总管田式,冯翊人,子田信官仪同。平凉长城人田仁恭,官右武卫大将军,子德懋,平原郡公。唐渝州刺史田洄。南宫人田神功,官汴宋节度使,封信都郡王。三原人田游岩,崇文阁学士。田畴二十四世孙田璟,其孙田承嗣,于唐末五代时,为魏博节度使,为藩镇割据之一。田氏自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割据四世,凡四十九年。后又有田弘正、田布父子相继十余年。
自汉迁居杜陵的,直到宋代成为大族,如《太平寰宇记》(卷25)记雍州京兆郡八大姓便有田氏,在今陕西西安市南。
75、田氏姓氏图腾概述
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里,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
姓氏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越早的古文字越是象形,因而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现中华民族的浓缩形成史。
田姓以田正官职为氏族的族称。田正主管田地禾苗。田是苗的简体,田又同于猫,田正是养猫来消灭田里的田鼠的官员。
田姓是远古帝王虞舜的后代。西周初年,虞舜的裔孙胡公满被封于陈(今河南淮阳)。逢内乱,储君奔齐国。齐桓公封他一块形似田字的地。由于陈、田读音不分,久之变成了田。
图腾是原始时代的人们的保护神。图腾作为崇拜对象,主要的不在他的自然形象本身,而在于它所体现的血缘关系。图腾崇拜的意义也就在于确认氏族成员在血缘上的统一性。
田氏图腾,田姓以田正官职为氏族的族称。田正主管田地禾苗,炎帝、神农、三苗都设有田正,所以以田为姓。田是苗的简体字。苗又等同于猫,田正是养猫来消灭田里的田鼠的官员。胡公满十一世孙子完食采于田邑为田氏。井田农夫,或井田之受封之爵。为耕而富足之族。始祖:田完。
图腾产生的背景:
一般认为是产生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在母系社会阶段,生产力低下,人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繁衍,他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采集和渔猎。人们还不能独立的支配自然力,对自然界充满幻想和憧憬。他们对人类生殖繁衍的缘由也不清楚,以为自生的繁衍是图腾动植物作用的结果。到父系氏族时,生产力逐步提高,人们也逐渐形成了独立意识,从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否定了自己同动植物的亲属关系。此时,图腾信仰也就接近尾声了!
但在历史中,图腾信仰并未完全销声匿迹,他还在文化、艺术、生理等方面产生着影响。
一、初生阶段,这时起,图腾对象与自然形态极为相似。
鼎盛阶段
二、鼎盛阶段。这时期,生产力发展,想象力提高,同时,祖先意识加强,形成了“兽的拟人化”。初民把图腾对象赋予了人的部分特征,图腾形象开始达到半人半兽的图腾圣物。
祖先崇拜
图腾的基本特征:
1、每个氏族都有图腾。
2、认为本氏族的祖先与氏族图腾有血缘关系或某种特殊关系。
3、图腾具有某种神秘力量。
4、图腾崇拜有些禁忌。禁止同氏族成员结婚;禁杀图腾物。这是最重要的两种禁忌。
5、同一图腾的部落成员是一个整体。
图腾即族徽,是一个群体的标志。由一个图腾,人们可以推理出一个族群的神话、历史记录、习俗等。图腾崇拜的对象也极为广泛,由动植物、非生物及自然现象,包括生产、生活工具等等。图腾是最原始的文化载体,特别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可以直观的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他又是象形文字的雏形。
象形文字是利用图形来表达所要记载的内容和意思。对所表达的对象,用简约古朴的艺术线条勾画表达特定物体的外形特征。象形文字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产生的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从岩画、陶文、甲骨文、金鼎文逐渐演化而成方块字,一直承传不息。
76、华夏田氏考
炎黄为天下共祖。
黄帝九世孙舜,舜三十四世孙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陈姓始。妫满就是陈满,武王外孙。公元前672年,陈满十二世孙陈完,避陈乱逃齐,改姓田,田姓始。
田姓族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谦谦君子,卑以自牧。田完后人以大斗出小斗进善待民众,名声大振。田完、田稚、田泯、田须无、田无宇、田开、田乞先后为姜齐大臣;田常、田盘、田白、田婴、田文、田和等先后为姜齐、田齐相国;田和、田午、田因、田辟疆、田地、田法章、田建分别为田齐国君。
公元前221年,田齐灭亡,田姓族人纷纷逃奔他乡。田姓族人累遭秦、汉、唐、明诸朝迁遣,很多人隐姓埋名,蛰居他乡,于是乎田姓族人遍布中国之东西南北。自秦至明,世系紊乱不整矣。
现在,鲁、冀、豫、晋、陕、京、津、湘、鄂、皖、苏、吉、辽、黑、甘、蒙、浙、闽、川、渝、滇、台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大量田氏人群定居;满、蒙古、回、壮、白、水、侗、彝、苗、瑶、佤、朝鲜、哈尼、土家、布衣、仡佬、拉祜等十七个少数民族中,均有大量田氏人群。
普天之下田氏一祖,率土之滨田姓同源。由于官迁和自迁频仍,虽手足形同陌路者,良可悲也。自公元前672年至2006年,田氏断代为:
一、 黄帝至田完共五十三代;
二、 田完至滕阳二十二代孙;
(一)田完至田和二十八点六岁一代;
(二)田和至田建二十三点六岁一代;
(三)洪武八年至滕阳二十二代,二十八点六岁一代;
(四)田建至洪武八年共六十代;
(五)田完至滕阳二十二代共一百代。
三、结论:
(一)田完至滕阳二十二代共一百代;
(二)黄帝至滕阳二十二代共一百五十二代;
(三)由结论(一)推知:
滕阳十六世厚为田完祖九十四代;
滕阳十七世传为田完祖九十五代;
滕阳十八世家为田完祖九十六代;
(四)各地亦可从田完至滕阳二十二代为一百代和黄帝至滕阳二十二代为一百五十二代的关系中,正确判定自己在田完后的具体世代数和黄帝后的具体世代数。
声明:本连载资料,是编者田林生宗亲授权华夏田氏网发布,
未经作者田林生及华夏田氏网许可,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责任。 |
||
| ||
上一条信息: 田世荣著《大明棋王》(连载七)长篇象 下一条信息: 田林生编撰《田氏春秋》选录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