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陆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首页 - 栏目 - 田氏才艺
返回上一步

 
田国良:为子孙留住德州往事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5677  添加时间:2014-8-17 2:21:11
 


  今年62岁的田国良是德州造纸厂一位普通的退休职工,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家乡的热恋,使他在退休后不断努力,探究家乡的地域文化;为人处世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又使他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他要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笔,努力留住德州往事真实的记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份合格的地方文化记忆。


  ◎认真钻研乐于创新
退休以前的田国良,在工厂的办公室、新闻中心、宣传处等都工作过,是工厂里文化、宣传工作的先锋人物。“那时厂里很多文化活动都是我在做——宣传栏、黑板报、厂报、图书室……我都做过很多。”田国良说。
为了把工作做好,田国良很能独立钻研琢磨,他不但会在办厂报刻版的时候钻研字体和版面设计,还会在元宵节灯展上琢磨花灯的制作。“1984年以后,咱们市里连续好几年元宵节搞灯展,造纸厂的花灯都是他自己慢慢琢磨着做的。”田国良的家人告诉记者,“第一年做了一把火炬,第二年是一头会转圈的小牛,第三年是一条龙,往后还有济公、篱笆女人和狗……”那时的田国良为了使工厂能在灯展中拿到好名次,自己从零学起,慢慢探索,讲究创新,结果把花灯越做越漂亮,越做越专业,多次拿到市里的奖项。直到现在,老人回忆起当初做花灯的过程,和每一件花灯的构思,都会显得神采奕奕,眼神中透着兴奋。
  ◎六旬老人独闯冀南
退休后的田国良喜欢收看央视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喜欢读历史。2008年,在得知德州经济开发区要修建一条董子文化街的时候,他开始对董仲舒产生了浓厚兴趣。
董仲舒到底是哪里人?他的生平究竟如何?为什么德州和河北枣强、景县、故城等多个地方会产生董子故里之争?带着诸多疑问,田国良先是在德州本地了解专家学者和文史爱好者等的观点,然后,他又到其他号称董子故里的乡镇、村庄去寻访与董子相关的遗迹,甚至到很多不通车的地方去。他以退休工人的身份到景县找过县委顾问了解情况,也到董故庄等建有董子祠堂的地方去寻访。那时已年近花甲之年的他,经常是一早出门,独自一人跨上摩托,直到晚上才回到家。他在冀南的乡村里考察遗迹、寻访老人和地方专家、文史爱好者,不知疲倦,不畏艰苦,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回忆起那段日子,家人心中只有不放心,他自己却陶然自得,因为他得到了大量在德州找不到的第一手材料。
考察归来,田国良又查阅大量相关史书,将自己的考察成果进行沉淀,最终写出一本专门写董仲舒的书——《乡贤董仲舒》。2010年,他自费将书印出,但并不炒作或卖钱,而是将它当成与董子同样感兴趣的朋友交流的桥梁。家人说:“写这个有什么用?”田国良却乐此不疲。
  ◎用心留住德州往事
在用心研究董仲舒的同时,田国良还用笔把自己对家乡其他即将或已经随时代变迁流逝的街巷、桥梁、碑庙等文化风物记录成文,向能够把它留存下来或传播开来的人无私提供。“从小我家就住在城外不远的南七里铺,父亲就在城里工作,我经常去城里找他。我对我记忆中的这片美丽的土地怀有很深的感情。”田国良说,“很多记忆中的东西随着历史前进的车轮逐渐消失,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过程。我不能阻止社会的进步,但我对那些往事怀着深厚的感情。我要用手中的笔认认真真地把它记录下来,用文字和镜头给后人留下一份美好的记忆。”
为了保证自己手中材料的真实性,田国良经常不辞辛苦,从位于大刘庄的家中骑自行车到米市街、卢庄等地寻访老人、考察故地,寒来暑往,风雨无阻;他查阅参考大量的书籍材料,凡事都讲究有理有据,却又不会盲从权威观点。“现在主流观点都认为董仲舒生于公元前179年,同时却又承认他一生经历了汉代四代皇帝,这本身就是矛盾的。”田国良总是认真思考一些细节问题,在广泛参考史书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董仲舒的生卒年问题上是这样,在其他问题上也是如此。
2010年4月,一位名叫董玉水的八十岁老人在当时的《德州广播电视报》(现已并入《德州晚报》)上出了两副上联,向报纸的读者征集下联,田国良应征并引起了董玉水的注意。从此,他们开始密切往来,并成为了忘年交。在董玉水的介绍下,田国良加入了一个名为“运河文化研讨会”的民间组织,并很快成为了其中的主力。田国良已经凭借自己的认真和执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仍在以一颗年轻的心继续为自己的理想每天奔忙。
  □记者 王晓松 摄影报道(已载于6月16日《德州晚报》)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寻宋朝田锡资料       

 下一条信息: 石景山区田义墓







首页
我的
返回
   



扫一扫 关注公众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