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打白湖村田氏家史
|
||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6302 添加时间:2011-2-11 10:40:14 | ||
田氏家史 家史梗概 我的祖先,原籍山东省小云南大榆对子村,清朝顺治八年移民来到东北。当时弟兄三人,即:田大汉、田二汉、田三汉。一路上,户挑行囊爬山涉水,身后由陆军保护。路过三海关时,田三汉掉队失踪,不知去向。大汉、二汉到了东北落户于古襄平(辽阳)城南打白湖村务农为生,打白湖村是个半丘陵区,荒山秃岭人烟稀少,面对这一贫如洗的家境,哥俩开始了垦荒种地的生活,大汉因身强体壮,庄稼院落里是个“打头”好手(打:是 的意思),时而也靠找活、打短工增加收入。时间久了,人人皆知,于是乎土地较多的十几户人家,便都来定“打活”年诏,有一年春节前就有十二家来订年诏,都拿现钱,再三推辞不成,十二家的年诏钱积起来为数不小,大汉心想:“明年我给谁家做工呢?还得和大家商量”。春节过了,他准备了一些美酒佳肴,把十二个东家均请到家里来,开怀畅饮,当洒兴正浓时,大汉席地而起说:“你们十二家的年诏,我给谁家做呢?都做,又做不过来,为此大家讨论讨论吧!”相互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肯说,这时,大汉站起:“今年我谁家的活也不做了”。这笔钱算是我借的,借期一年,到年底我本利还清,如果还不清我按顺序给你们扛活,这笔钱我用它买地种地,你们看行吗?话音刚落,掌声四起,一致同意。 这一年大汉起早贪黑,适时下种,多铲多趟,经心侍弄,再加上风调雨顺,秋后获得了大丰收的田家哥俩将十二家的债钱本利还清之后,日子好过了,在打白湖安家立业,一晃就是几十年。儿子:有仓、有库,也已成家立业,到了孙子“启”字辈,大汉已儿孙满堂,家业兴旺。但岁月不饶人,生老病死自然规律,先祖下世,遗体葬于打白湖。后人田登科、田登弟二康熙五十五年迁到辽阳城西兵马屯。二汉的后代迁到城西小北河沟子沿落户,我是大汉的后代,至田国义、田国斌,日子过得好到了鼎盛时期,土地巨增将近四百垧,住宅三所皆是深宅大院,真是远近有名,富贵融融。请让我用诗一首加以说明: 土地四佰垧, 住宅小瓦房。 出门驶车马, 进院见牛羊。 鸡鸭鹅满院, 周围是高墙。 穿的是长袍, 吃的是米粮。 平时生活好, 年节更排场。 除夕明通宵, 爆竹一罗筐。 至田尚清、尚来、尚勤、尚俭、尚壤弟兄五人分居,号称“五大门”,我的高祖田尚俭艰苦守业,生活其乐融融,家产尚能保存。至“永”字辈、“富”字辈,时值清朝末期,政府腐败无能,农村萧条灾害连年,战乱时发。俗话说的好“国富民强”,国贫家也难强,差的是寸草皆无,强的是仅能糊口度日,曾祖父田永恩,祖父田富荣是个读书人,庄稼活是外行,曾祖为了让大儿子读书,将土地卖掉,仅剩下了十五垧,祖父排行老大,老二田富华,老三田富贵,祖父成家后,艰苦守业,勤俭一生,但也挽救不了衰局。我的父亲田德寿,弟兄二人,伯父田德录,两兄弟分居另过。但都是庄稼人勤劳本份,齐心协力重建家园,仍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已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家又分得了土地,生活从此好了起来了,我们弟兄五人,二弟田广荣、三弟田广庆、四弟田广振、五弟田广哲,已逐渐成家立业,于一九五一年分家另过,今年我已七十九岁了,有四个儿子,大儿田景尉、二儿田景凡、三儿田景纯、四儿田景明。皆处毛泽东时代,生尖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受中国共产党培养和教育,在稳中有降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着,先后有三个儿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共建社会主义中国,都过着拥有现代化家庭设施的康乐生活。儿子又有儿子。即我有七个孙子:田庆国、田庆民、田庆宝、田庆武、田庆久、田庆阳、田庆学,四个曾孙,现已四世同堂。我虽已风烛残年,享尽了人间的天伦之乐,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了勉励后代,特理出家史梗概,奉献后裔。
口述:田广余。整理:田秀清(侄女) 1989年12月23日 2004年7月17日重新整理 感谢宗亲通过tianqb2345@sina.com邮箱邮来资料共享!参与讨论,请点击此处进论坛。 |
||
| ||
上一条信息: 田福谦:道光辛丑进士、任陕西西乡县知 下一条信息: 在田家院找酿醋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