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陆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首页 - 栏目 - 田氏名人 - 现代名人
返回上一步

 
田忠辉:中文系教授、系副主任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4567  添加时间:2011-2-1 20:17:53
 

    田忠辉 祖籍山东巨野,黑龙江北安市人。1984年入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师从李春青,获北师大文艺学博士学位,1988年参加工作,2002年晋升教授职称。
  现居广州,为广东商学院中文系教授、系副主任、80后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师资指导委员会委员;社会兼职中国小说学会理事、广东省美学学会理事、广东省古代文论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目前主要致力于80后90后文学、网络文化和审美行为研究。
  曾参与和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资助项目:“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研究”(1992)、“教师职业美学研究”(2002)、“二十世纪古代文论研究”(2004)、“80后文学与网络互动关系研究”(2007)、“80后网络写作对中国文学观念的拉动研究”(2008)。
  在《文艺争鸣》、《小说评论》等刊物发表文章60多篇,主要论文有:《文学理论反思与文化诗学走向》、《文艺学反思与文化诗学走向》、《谈谈文化诗学的几个问题》、《商业时代话语的诗意与反诗意》、《博客,80后与文学的出路》、《文化视野中的“80后”文学反思》、《“80后”文学的代际权利与社会权力》、《从文学“80后”到文化“80后”》、《网络语境下:“80后”写作对中国文学观念的拉动》。
  1997年、1999年两次获得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获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1997年9月10日获黑龙江省 “师范教育优秀教师”称号。
  2009年9月10日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主要讲授文学原理、儒家文化、大学生美学素养等课程;以读书、教书为乐,授课重思考而富于感性,注重启发和培养学生兴趣,待人温和,喜“孔颜之乐”,亦喜“曾点之乐”。
  散文《青一湖》是其得意之作。


  青一湖

  我所在的学校有一个湖,名字叫做“沁湖”,同学们偏爱称她“青一湖”。
  青一湖是一泓浅浅的水,没有显赫的声名,但是,对于那些把大学生活留在这里的人来说,青一湖就是他的青春符号,是嵌在岁月链条上的彩色珍珠,闪映着过往的时光。即便在遥远的未来,在一个和青一湖山水迢迢的所在,那满湖的润泽、柔软和星辉,那关于母校的记忆,也足够每一位游子温暖漫漫长路了。
  三水校区坐落在佛山市的森林公园之中,青一湖处在校区的东南方,荡漾在教师公寓和实验楼之间,如同隐世的才子,安静、平和、自得其乐。湖的右侧是一条窄窄的水泥路,通向学校的东门。那湖水曾经被淘干过半年,于是在露出的湖底就长出很多芦苇,再次蓄水后,湖边的芦苇就没有消失,萋萋的、略带苍黄,微风拂过,有着寥落的美好。在时间的漫步中,有水鸟在湖上落户,开始的时候只有一、两只,后来是三、五只,现在大概有二十、三十只的样子吧,她们在水面上游弋,有时像箭一样,迅捷地掠过湖面。
  青一湖静静地迎接着岁月的明亮与阴晦,在她左侧的校道上,年轻人并不总是匆匆忙忙,他们偶尔会因了青春的萌动而兴奋,偶尔会因了爱情的失落而阴郁,湖水仿佛是青春的相册,色彩缤纷地记录着他们的阴晴圆缺,风一样的岁月,花一样的喜乐。
  这本相册中同样记录着我的喜乐。
  三年前,我从冰雪的北国,来到北回归线之南,是青一湖给了我安宁和适意。我格外地喜欢青一湖这个名字,她音调婉转,寓意缠绵,其中似乎隐隐地藏着无尽的爱意。每当深秋和初冬季节,青一湖边绿树葱茏,空气清新,岭南的幽静、清朗与纯粹的平和,似乎暗示着生命的美妙只有了散步和读书。这里是我工作的地方,有我与学生们读书的声音。我最喜欢在濒临青一湖的实验楼上课,偶尔有小鸟光临我的课堂,在教室后面空着的桌子上,蹦蹦跳跳,旁若无人的样子,有时歪着小脑袋,像是在细心地听课,让我无尽的欢喜。
  三水的学生都是大学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轻、稚气,有着清澈的眼神,在他们一生中最美好、透明、诗意的时光里,我能和他们一起在三水的青一湖畔度过,这是我的荣幸和快乐。我常想,一、二年级的学生,如果能够寂寞地读一两年书,也许会比过早地介入喧嚣和浮躁要好很多吧?无论做什么事,适得其时最好,在该读书的时候读书,在该实践的时候实践。正如农耕时代的田园生活,那时候的人们会按照自然的节奏生存,春天了,就去播种,夏天了,就去耕耘,秋天了,就去收获,冬天呢?我想冬天该是跳舞唱歌的时节吧,他们怀念、他们讲故事、他们安排盛大的节日、他们会结婚、他们会走亲访友、他们会恣意的欢笑。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他们也许是慵懒的,但是他们无疑是幸福的,他们知道生命的真谛,那么自然的知道:生命不仅是用来工作的,生命还是用来享受的。在工作和享受之间,他们按照自然的秩序找到了恰当的节奏,知道自然是有规律的,因此有足够的耐心,能够等待,不会急躁、焦虑、不会匆匆忙忙。
  幸运的是,在三水的青一湖畔,我有了做农夫的机会,在那里,我领着学生们读书,仿佛是一些农耕时代的人们,在冬天里慢慢地享受我们的节日。2009年深秋,在三水图书馆明亮的灯光下,我们读《论语》,聆听千年前圣人的素馨温润,外面青一湖微波荡漾,伴随那群围坐在一起的人,我们读书、讨论,温和的笑。我想,微笑的不仅是我们,因为我们不仅是今天的存在,在我们的经典被书写出来的那一刻就注定,我们的生命是延续的、我们的文化也是延续的,给与我们生命和血脉的先人如同一棵大树,历经风雨摧折,却枝叶不死,如同一条河流,可以坚韧地涓涓不息。我们为自己是这棵树的一片叶子而欢欣,我们为自己是这条河流的一滴水珠而晶莹。
  我以为,教书先生要有农夫的心情和技术,才会教好书;那种工业化的生产,只能传输知识,培养格式化的标准产品,这样的教育结果,人就变成了记忆机器,这不是完美的教育。完美的教育应当把教育看作生命地传承与对话,像农夫和庄稼的关系,有热爱、有珍惜、有汗水、有无微不至的关注。每一个学生都是活泼的生命、有着各自的色彩,在走入校园那一刻,当他们把自己的理想、憧憬和愿望交到你手中的时候,他们的眼神是清澈的、他们的期待是热切的、他们的生命是渴望成长的。而我们,要做一个好的农夫,青春是有灵气和神性的,面对这样美好的生命,需当敬畏我们的位置:教师是一种可以交付心灵的生活。
  青一湖安逸地躺在那里,我在图书馆带着学生们读书,读美学、读文学、读先人的经典,学生们慢慢地宁静下来,他们像是庄稼苗,开始懂得生命是有节奏的、枝叶是要一点一点生长的,生命和季节是对应的,现在是观察、读书和思想的时刻。他们渐渐懂得了这一刻,他们的眼睛开始有了光彩:体察着另一种生活,这是一种身心合一的生活,这种生活是如此的惬意,伴随朗朗的书声和灯光下泛黄的纸笺,大地仿佛进入了夜晚,青一湖上繁星点点,映印着静默深处生命的光华与灿烂。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田作勤:革命烈士       

 下一条信息: 田忠林: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主任







首页
我的
返回
   



扫一扫 关注公众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