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续修《归德田氏家乘》之《序(一、二)》
|
||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6692 添加时间:2010-11-17 20:27:05 | ||
序
当今太平盛世,吾族重修《归德田氏家乘》,族人推我作序。虽难承此任,但不敢违命推辞。 归德田氏先人德甫一世,至吾已二十二代矣,但吾对族史知之甚少,加之学识浅陋,实难成章。为对先祖恭尊;为与今日族人共勉;为给后世子孙留下笔墨之记,特袒露吾胸肺之言为序。 重修《归德田氏家乘》,乃本族之幸事。此举可承接原“家乘”之文本,使《归德田氏家乘》承上启下拓展延续,记述本族发展之变化,详录族内大事之由来,选定家族辈分之用字,丰富宗族乃至社会之文化等。吾还以为,更应借此怀念先祖,追溯辉煌,凝铸人心,筹谋未来,共商发展、兴族之大计。 先祖德甫居田老家已六百余载,田氏家族人丁兴旺,遵纲守规,忠孝传家;互爱互敬,精诚团结,举族盛事;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建功立业。为国尽忠、为家尽孝、为民奉献者层出不穷,成豫东一名门望族。田珍、田雨金等文武名人,皇王圣旨有名,《归德田氏家乘》有记。但自明、清之后。如珍公、雨金公等先祖,功成名就、感召后人之显赫者,不多见耳。此间,显得田氏家族虽众生济济而人杰寥寥,此乃吾田氏后生愧疚之处也。 现代社会,不论务工务农,不论经商贸易,不论从事科教或从政为“官”,若无文化,则寸步难行,国内国外皆如此耳;借此呼吁:全族要高瞻远瞩,育人成才。尽管田氏各家贫富各异,且时常有变,但勿忘送子女入学读书。不可目光短浅,放任自流。以防误各家之大事,误本族之大事。学生应不负长辈之望,刻苦努力,勤奋学习;用功钻研,广学博识;修身养性,洁身自好;锐意创新,敢为人先。立宏图大业之志,铸万丈高楼之基,造渡河跨海之舟,创先辈未创之业,求索读书求知之精华,探究为人做事之真谛。使田氏后生人才辈出,为田氏家族光宗耀祖,为中华民族谱写华章。 遵纪守法,诚信至上,为古今中外做人之道,生存之本。古有苍天在上,王命至尊;今有依法治国,法德并举。全族均依法而为,依德而行,诚信待人,礼让为先。皆如此,非但族内团结和睦,且与外姓公众亦能和平共处,互帮互助,与国、与民、与邻、与己皆有大益无疑。 勤劳致富,克勤克俭,孝义孝道,尊老爱幼;行善积德,抑恶扬善,乃中华民族之美德也,族内应立章成文,发扬光大。田氏各家各户,不仅要言行于表,更要铭记于心,再施之于行,且要自觉长久坚守。自成好门风、好家风,创下文明之家,走出文明之路。人代代繁衍,理辈辈相传,吾族皆应弘扬祖辈精神,再创惊天之伟业,再建动地之丰功,使族史更加灿烂辉煌。 重修《归德田氏家乘》,族内一呼百应,理事会尽职尽责,辛勤劳作。定能使新修《归德田氏家乘》成为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闪闪发光之珠。 吾离原籍在外,且公务在身,不能与族人同甘共苦“修乘”,实为憾事,深表歉意。 借此序,对关心、支持重修《归德田氏家乘》及参于修编者致敬、致谢。
商丘市教育局局长兼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南田楼二十二世孙启义顿首谒拜 公元二零零三年三月初六日
注:摘录于《归德田氏家乘》2004年版(卷首 序4—6页)。
续修《归德田氏家乘》序
笔者握笔顿首,向列祖列宗鞠躬,向历次修谱之先人、名人鞠躬。理事会让我作序,我自愧不才,不敢妄为,有失众望,然而盛情难却,诚望先人赋我灵感。 家谱乃我国传统文化。我认为国家如人之身躯,民族如人之骨骼,千家万户如人之血肉细胞,三者关系密不可分。《史记》记载国家兴衰;省、府、县三志记载一方人文风情;《家谱》记载家族渊源及人丁发展。 家谱自古种类颇多。尝闻:“帝王之家记《本纪》;王侯之家记《世家》;公卿大夫记《家乘》;五品以下记《家谱》,等级之分也。”天下各族编纂家谱都择名人入谱,一是为家谱正名,二是荣耀家族。 家谱是孝道,是对父母之怀念。圣人云:“身受之父母,焉不敬乎?”古人云:“鸦雀反哺,羔羊跪乳,孝也。”续修家谱如同立石碑,书写神位,或珍藏像片一样,其目的是让子孙知父母,识先祖,晓根源。家谱比像片、神位保留时间更长。 旧谱云:“吾田氏家族渊源有虞氏。”据考先人掌管天下阱田,世代相袭,以官为姓也。周初封地在齐国北部。公元前四零四年,先人田和代齐称王,史称田齐太公。齐太公首废奴隶制,实行封建制,为中国历史大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其孙齐桓公葵丘立盟,称霸诸侯传颂千古。 汉高祖九年,田氏被迁关中。人口迅速发展,遍及黄河内外、大江南北、伟人辈出。一九九四年全国人口普查时,科学院博士杜少甫依据人口顺序,在全国一万一千九百九十三姓中编排一百大姓,田姓占五十八位。而在宋代《百家姓》中仅占一百五十六位。 吾归德田氏祖居山西省泽州府高平县。先人德甫之祖讳:滋。元惠宗时大梁府尹。德甫幼年随父迁居开封之浚仪。明洪武四年即一三七一年,先人德甫与夫人岳氏复迁归德府城东三十里,男耕女桑生息为家(今田老家)。故有“一迁大梁,复迁郡东”和“先汴后宋”之说。先人初迁带有旧谱。旧谱云:“河北德州、山东曹县、江南凤阳、昆山,乃我族嫡系近亲。”然而兵荒马乱、年深久远,旧谱失落、遥隔山川、路途迢迢,失去联系,今已不详,各自为家。在此吾族遥祝他们世代昌盛。 我族东迁宋土已逾六百三十五年。族人世代辛勤耕作,以劳为本,忠厚传家。重视教育,文风昌盛,伟人辈出。《家乘》云:“书香始于进而盛于珍。”进乃五世祖,珍乃八世祖。珍祖聪明好学,发愤读书。从文举、县令累升御史、巡按、大理寺左丞、少卿、南京通政使。其间“输银赈灾民”和“政以清为本”名扬天下;循良第一,廷尉之良,千古传颂。以后泰州知州作泽祖,知县榈祖,举人、秀才枚不胜举。发愤读书乃族人之光荣传统。居官清正,报效国家乃田氏祖训及风范。 《家乘》乃田氏先人总户籍、总档案。据载《家乘》手稿始于珍祖,泰昌元年(1621)养病期间。成谱于泰州公作泽,康熙甲子年(1684),今已三百八十四年。吾田氏族人现有人口两万余,各支和睦相处,相亲相敬,遍及虞、商、宁、夏、永、亳,商丘望族也。 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故《家乘》规定每三十年重修家谱,上承下接,代代不乱,支支可考。依次类推第七次续修应在一九四五年,其时日寇中原,外患内乱,民不聊生。再至一九七五年视修谱为封、资、修,无人敢提。直至一九八四年政策略宽,族伯宜墉、宜景及绪增祖不畏风险,四处奔忙,呕心沥血一年有余。将中断六十九年《田氏家乘》再次重修,功不可没,令我尊敬。 然而,人无全人,物无两美。此谱深受“生产队”影响,“一队一章”,删节过多,门支不清,异议颇多。 此次续修《家乘》,虽不满三十年,乃非常时期。从民国四年至今已有九十年,许多老人相继过世,许多祖父,曾祖父已经失讳,若再过十年,二十年。四百年之《归德田氏家乘》中间断层脱节。成为无法查阅的一本废纸,还有何用。我们何颜去见先人,永远愧于后世子孙。 今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歌乐盛世,正值复修御祭坟,族人再次发起续修《家乘》,乃承先人之遗志,应族人之呼声,两事并举,人心所向也。此次修谱之宗旨,以民国四年版本为基准,一九八四年版本为参考,实事求是,正视历史,有错必纠,勇于革新,与时俱进。废除男尊女卑、妇女入谱,男女平等;废嫡、庶、义之分,田氏族人一律平等;废封建等级制度,农工、商宦一律平等;田氏族人不论居住远近一律平等;田氏族人分长幼、不分贫富,分行业、不分贵贱。 衷心希望我族名人、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出谋献策,提供资料,把我族《家乘》修成可供历史查阅的家族宝典,可供珍藏的传家之宝。 然而,理事会与我们几人学识浅薄,孤陋寡闻,难免不妥之处,诚望我族后世伟人校正再续。对帮助我们推敲、斟酌的兄弟们。谨以此文表示感谢。 参与修谱,大公无私,光明磊落,若《归德田氏家乘》正确不误,代代相传,即我心愿,久后归土,黄泉心安。
二零零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说明:文中所述:“吾田氏族人现有人口两万余”是2003年续谱时入谱男性的粗略统计数(不到三万),实际人数多于此。后至2003年底定稿排版前入谱男性统计约三万余,男女约六万左右;若加上因当时“非典”病流行,国家控制人员流动,稍远的亳州及当时未能通知到位导致未能入谱的人数,总人口当时就超六万余。 |
||
| ||
上一条信息: 2004年续修《归德田氏家乘》之《跋 下一条信息: 2004年续修《归德田氏家乘》之《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