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陆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首页 - 栏目 - 田氏名人 - 古代名人
返回上一步

 
清刑部侍郎:田雯【德州田氏名人略述之二】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9050  添加时间:2010-11-3 20:48:09
 

    田雯,字纶霞,又字紫纶,号山姜,晚号蒙斋,济南府德州人(今德州市德城区新湖街道办事处吕家街人)。官至户部左侍郎,世称田侍郎。田雯生于寒士之家,其父田绪宗曾在桑园镇(现划入河北省吴桥县)设馆教读。明崇祯八年(1635)田雯出生于桑园镇,十四年(1641)随父返德。田雯自幼聪明灵利,不苟言笑,智力超群。十六岁时考取秀才,二十六岁乡试中举,康熙三年(1664)考中进士,康熙五年(1666)任内阁中书,次年扈从康熙驾幸南苑,康熙十九年(1680)升江南学政。由于他在北京居官期间,政绩显著,官声甚好,“天子闻公名,召见瀛台(今北京中南海)者三”,三次康熙皇帝召见。

  康熙二十三年(1684)田雯被补授为湖北督粮道,康熙二十六年(1687)补授江南巡抚。次年(1688),奉旨调任贵州巡抚。他在贵州期间,提出了重文轻武,息兵励耕主张,使贵州农工商各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及至康熙三十年(1691),他离开贵州时,“黔民泣送者百里不绝”,“争聚资筑建‘山姜别业祠’”,以示纪念。康熙三十二年(1693),田雯被召还京师为刑部右侍郎,翌年转左侍郎。三十八年(1699)迁户部左侍郎。四十一年(1702),乞假归里,回到了德州。四十三年(1704)田雯因病卒世。“大葬于阳谷店(今德州市德城区杨胡店村)南原之赐阡。”田雯居官职任心强,政绩卓著,关心民疾,兴利除弊,受到人们的敬仰。其居官从政的一生,也是著述的一生。他学识广博,著述丰富,《古欢堂集》十二卷、《黔书》上下二卷、《长河志籍考》十卷、《幼学编》四卷和《诗传全体备义》等。乾隆三十七年(1772)收入《四库全书》,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德州安德田氏:一方大员、一代文宗——田雯

     田雯(公元1635-1704年)字纶霞,一字子纶,又字紫纶,号山姜,晚号蒙斋,清初德州(今德州市德城区吕家街)人。

    学而优则仕

    田雯生于一个诗书传家,世代官宦的大户之家。高祖田三戒,进士,户部云南司主事,承德郎。祖田实栗,刑部左侍郎。父田绪宗,进士,刑部左侍郎(加一级)。田雯自幼天资聪颖,从母教读,五岁背诵《孝经》。后赴河北吴桥县桑园镇父亲教馆读书,七岁返回德州,继续苦读,博览经史子集,尤攻文学、诗词等,深得要旨。十二岁吟诗为文,出口成章,为当时名士所称赞。十六岁“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遂试第一,补州诸生”,考取秀才。25岁乡试中举。29岁中殿试二甲第四名进士。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31岁时,被授予内秘书院办事中书舍人(从七品),从此踏上仕途。由于**论资排辈及党朋为奸等恶习,田雯在熬过了7年仰视他人“眉棱胜气”的尴尬岁月之后,时来运转,于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39岁时升为户部福建司主事(正六品),次年为户部云南司员外郎(从五品),再次年云南司员外郎加一级(正四品)。两年后,升任工部营缮司郎中,圆满完成监督通惠河大通桥漕运事务,康熙帝三次于瀛台召见。此间,虽然连连升迁,“十载为郎”,但手无实权,雄才难展,颇有抑郁不伸,“乞归不得”之慨叹。
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田雯46岁时,被提升为江南学政,主持一方政事,才渐展雄才伟略。康熙二十三年,被委任为湖广、湖北督粮道布政使司参议,政绩卓著,之后于康熙二十五年接连擢升光禄寺少卿、大理寺丞、鸿胪寺卿。翌年四月,巡抚江宁(从二品),成为清朝总理粮储、提督军务的地方大员。赴任前,康熙帝赐鞍马,“赐宴于瀛台,命内大臣陪宴”,风光无限。一年后,调贵州巡抚,兴教化,抚蛮夷,深得民望。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升刑部右侍郎(正二品),三十八年迁户部右侍郎,后户部左侍郎。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正月,因病致仕归里。是年十月,康熙帝南巡路经德州,驻跸田雯家中的“山姜书屋”,并手书“寒绿堂”匾额赐之。田雯晚年在家读书著述,颐享天年,于康熙四十三年病逝,大葬于阳谷店(今德州市德城区杨胡店村)南原之赐阡,享年70岁。


 
     官则福子民

    田雯耿介正直,且聪慧机敏,任事谨严,从权练达,一生从政,既不负圣命,又不孚民望,政绩卓著,垂范后世。 

    田雯十分重视教育,注意培养人才,教化民风。初为江南学政,到任后即修复毁坏的书院,制定了15条教育条例,并亲自到各地讲学,渐渐树立起良好的学风。尤其每临按试,他都轻车简从,“从二骡、二仆随之,戒有司勿供张,自市蔬菜,脱粟以食,远近称之。”因此,淮安、扬州一带人称“田圣人”。巡抚贵州时,当地刚遭吴三桂叛乱战祸,千疮百孔,民不聊生。更兼少数民族聚居,蛮夷刁顽,骚乱屡屡发生。两广总督力主会剿镇压,田雯则说“制苗之法,犯则制之,否则防之而已,无庸动众劳民。”在黔五年,除整肃吏治、奖励农桑外,努力发展文化教育,以图教化蛮夷。他主持重修甲秀楼、武乡候(诸葛亮)祠和王文成(王守仁)祠。对几成废墟的龙场书院修葺一新,购置经史、诗文数百卷,集诸子讲学其中。他自己也亲自到各处讲学和检查督办,使“苗荒”子弟进学有所、入学有教。“因有翰林之选,且有诗人之彦”,文化落后的贵州得以诗书流播,民风清朗,农桑繁茂。贵州人民对田雯的仁义德政与教化之功充满感激之情,在他返乡为母守孝时,“泣送者百里不绝”,并“聚资”为他建造“山姜别业”祠,以示纪念。

    体恤民情,敢于为民请命,这对于封建官吏是难能可贵的。但是田雯做到了。康熙二十六年,巡抚江宁。当时阴雨连绵,稻谷腐烂,田陌汪洋,米价上涨,百姓苦不堪言。田雯视察后,向朝廷具奏五大疏请,据实报告实情,请求减免江宁贡米,停止当地购粮。康熙帝准其所请,使江宁灾民得以度过灾荒。又请动用国库钱财疏浚运河,并减赋税,免铜课,都一一得到朝廷批准。水旱为患,民多疾病,田雯多方筹措,并拿出个人积蓄,在城内设置两所病坊,派遣医生悬壶济世,救民于倒悬。为此,苏州人民感激涕零,敬若神明,立“长生位”于虎丘山寺,以示敬仰与怀念。之后,他沐风栉雨,踏勘长江下流河道,几经斟酌,提出“用清刷浊”治理方案,20年后得以付诸实施,使两岸水患减少,鱼肥稻香,人民受益匪浅。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封建社会居官为宦的生动写照。但是,田雯为政期间,虽然身为清廷大员,权倾一方,都做到了清正廉明,并极力整肃吏治,惩处贪污腐败,从制度、法规上堵塞漏洞,维护朝廷的政治清明及社会稳定。50岁时,他以两湖督粮道布政使司参议督粮湖北,10日内筹办荆州兵粮6万石。当时粮库监守自盗、存整扣零、沿途克扣、索贿受贿等弊端防不胜防,征、存、运困难重重。田雯到任,明察暗访,历数弊端。然后定规章,明法纪,一切陋习陈规全部予以革除。他增设易知单,规定递交公文即可验收放行。抽查运载粮米,预查册内新船,实行抽签制度,缉拿和惩办盗粮强贼。一系列法规与措施,使索贿舞弊等事近绝,粮道畅通,漕运及时,“上益才”,得到皇帝的称赞。


    诗文传千秋

    田雯从政期间,勤于诗文,笔耕不辍。致仕还乡后,专心著书立说。由于他“天资高迈”、“才雄笔下”,文学造诣颇深,又足迹遍南北,理政多蛮荒,阅历广泛,洞察民情,所以著作宏富,诗词文论俱全,且士、农、工、商无所不包,天文地理、人情、掌故无不涉猎,连缀成清初社会多姿多彩的风情画。主要著作有《古欢堂诗集》15卷、《古欢堂文集》12卷、《长河志籍考》10卷、《黔书》2卷、《幼学篇》4卷、《诗传全体备义》8卷,皆入《四库全书》。另外,还著有《楚储米议》、《观水杂记》、《游太室、桐柏山、少林寺、司空园记》、《宝泉记》、《黔苗记》和《苗俗记》等。

    田雯诗歌自成一家,成为清朝诗坛十子之一,与王士祯齐名。现存《古欢堂诗集》刊行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收录了他自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至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间的作品1000多首。其中有记事、记游、咏物、怀古、酬答、题赠等。田雯的诗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清朝的社会现实生活。如《淘金谣》:“淘金户,户户无宁居。背上都卢,西走巴渝……苛政十倍,横索官钱。先卖黄犊,后鬻儿女!”还有《送马谣》、《种瓜词》、《槐火驿火灾谣》等。今天读来,仍使人嗅到烽火连天、羽箭飞蝗的硝烟气息;看到如狼似虎的酷吏“鞭棰在手、戟髯怒张”,对人民横征暴敛的凶恶嘴脸;听到劳苦大众身背苛捐杂税,卖儿鬻女的呜咽鸣啼!在这些诗章里,田雯对暴政和压迫给予无情揭露和鞭挞,对劳动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后期一些寄情山水、咏物抒怀、友情酬答之作表现了作者对祖国高山大河、一草一木的深切热爱之情。如《泊舟吴门寄汪苕文》:“渺渺太湖水,遥遥光福山。梅花一万树,窈窕非人间。思与尧峰叟,扁舟数往还。烟峦七十二,坐啸听潺湲。”歌颂了祖国山河的美丽,充满了天人合一的向往之情。

    就其艺术特色而言,田雯的诗歌构思精巧,大胆标新立异,风格亦雄浑豪迈,纵横跌宕,瑰丽多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他:“雯则天资高迈,记诵亦博, 负其纵横排奡之气,欲以奇丽驾士祯上。故诗文皆组织繁富,锻炼刻苦,不肯规规作常语。”卢见曾谓之“举凡随物写形,缘情叙事,无不顿挫开阖,名臻其胜,间出一奇,则如夏云之突兀,怪松之礓砢,未易名状。”田诗之所以形成“无所不包,千变万化”的风格,原因在于他“取百家之长”。在诗歌学习和创作中,他提出“沿波溯源,舍筏登岸”的主张,即广泛涉猎,博采众长,扩大视野,丰富题材。他反对推唐抑宋的观点和学风,认为宋诗源于唐诗,学习宋诗可最后达到准确把握唐诗奥妙的目的。他“原本少陵”,继而“五言逼真谢、鲍;七言全仿杜、韩”,兼习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诸名家,甚至汉魏、六朝诗文无所不读,才造就了他自成一家的大手笔。

    《黔书》和《长河志籍考》是田雯的史志著作。《黔书》凡76篇,附以逸闻插图等。记载了贵州的史事、民族、人物、物产、名胜、风情等。比贵州为“如玉在璞,如珠在澜,如马之伏枥”,终有一天会“濯磨而腾之踔之”,改变了人们把贵州视为“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不毛之地”的看法。后人评述,此书既“记之备详,有资于治”,又“文采斐然”,“笔力颇称奇伟”。《长河志籍考》记述了德州九河故道的变迁、历代治所兴废、地理、历史、古迹名胜、俗俚民情、人物特产等。作者旁征博引,谈古论今,夹叙夹议,活现了德州当时的社会风貌。二书皆收入《四库全书》。田雯的考据学等专著多部,也是清代学术界的“先声典范”。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田肇丽:清朝户部江南司郎中【德州田氏       

 下一条信息: 丽水知县田绪宗及妻张氏【德州田氏名人







首页
我的
返回
   



扫一扫 关注公众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