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陆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首页 - 栏目 - 田氏才艺
返回上一步

 
田氏代齐的历史背景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6103  添加时间:2010-8-15 15:45:51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襄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 “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周王室自身实力的削弱

  西周盛时,以镐京、东都为中心,王室有直接管辖的王畿方约千里的土地。所有渭、径、河、洛地带都是周的王畿。西边的关中平原,以镐京为中心,是周人兴起的根据地,称为“宗周”;东面的河洛地带,以东都王城为中心,是保卫宗周和镇抚东方的重镇,称为“成周”。东西连成一片,长达千里以上,王畿以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成为控制全国的基地。平王东迁以后,西土为秦国所有,王畿还有约方六百里。后来有的赐给立功诸侯,有的被诸侯侵夺,有的被戎族占据,有的封给王族、公卿大夫作采邑,最后所余无几。天子局处在成周约方一二百里的一隅之地,地盘还在一天天缩小。

  西周盛时,王室设置了庞大的军旅。用于宿卫宗周的有六师,称为“西六师”;在成周镇慑东方诸侯的有八师,称为“成周八师”,共14师达14万人以上。这就是周王朝维持“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武力基础。诸侯国大国一般不超过三军,小国只有一军,诸侯国的军队周王都能调遣。平王东迁以后,王室只能有三军、二军甚至不足一军了。

王室地位的变化

  西周盛时,周王对诸侯拥有很大的权威。各封国的诸侯要定期朝见周王,报告封国内的情况,听取周王及其辅佐的指令;如临时发生重大事故,还要及时向周王报告。他们都必须向周王贡献本封国的产物和周王需要的东西。他们有保卫王室的义务,包括为周王提供作战的军队。对周王的死丧、嫁娶、巡游,他们也要尽特定的义务。如果他们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收回或削减他们的爵禄,可以废除和另立国君,甚至灭掉他们。如康王时,晋侯建造的宫殿过分宏美了,就受到周王的谴责。共王曾灭掉封在密须故地的密国。夷王曾朝会诸侯,烹死齐哀公。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可能出现大国争霸的斗争。

  诸侯定期的朝聘贡献(古代国与国之间遣使访问叫聘,诸侯在非朝觐述职之年,就派卿大夫聘周)是王室的重要收入,王室东迁以后失去了这个重要收入。按照鲁史《春秋》所记,242年里鲁君朝王仅三次,鲁大夫聘周仅四次。鲁是周公的后代,与王室最亲近,朝贡几乎全废,其他诸侯的朝贡自然不会比鲁多一些。与此相反,天子却经常向诸侯进行聘问,周桓王在位二十多年,五聘于鲁。东周天子地小贡少,在经济上不得不依附于强大诸侯。过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平王东迁后,诸侯根本不听天子的命令,政令征战自诸侯出,霸主实际上取得政治上的最高地位,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也不得不依附于强大诸侯。   

田氏代齐

  春秋初年,陈国发生内乱,公子完逃往齐国。齐桓公任命他为工正(官名,掌管百工和官营手工业),这是陈氏在齐国立足的开始。陈氏即田氏,古代 “陈”“田”同音通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田氏得到齐国国君的宠信,与公室关系非常密切。春秋中叶以后,由于齐国奴隶和平民反对奴隶主、反对公室的斗争广泛开展,旧制度的崩溃和公室的灭亡已成必然的趋势。田氏适应形势的发展,走向背离公室的道路,形成了以田氏为首的新兴地主集团,同以国君为首的奴隶主贵族集团展开了长期的斗争。田氏家族用减轻剥削的办法,如把粮食借给民众,用大斗借出,小斗收进,以此争取民众,收揽人心,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武装斗争,齐国十余家大贵族——国氏、高氏、奕氏、鲍氏、弦氏、晏氏等,陆续为田氏并灭。到公元前476年,“齐国之政皆归田常”,田氏完全控制了齐国的政权。公元前391年,田和把齐国最后一个国君迁到海上,给他一城之地,田和占有齐国。公元前387年,田和向魏侯及楚、卫使者“求为诸侯”,魏武侯代他向周安王和诸侯提出这一要求,周安王答应了。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承认田氏为齐侯,沿用齐国号,变姜氏的齐国为田氏的齐国。这即所谓“田氏代齐”。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更为频繁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期更激烈、更频繁、规模也更大。各大国都拥有雄厚的武装力量,秦楚两国各有步兵百万,车千乘,骑万匹;赵、齐、燕各有步兵数十万;韩国兵力最弱,也有步兵三十万。作战时常常动员兵力数十万。一次战役,被斩首的士兵常达数万甚至数十万。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晋兵力估计不过二万,楚兵力估计不过四万。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魏国动用“十万之军”。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大破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公元前 260年长平之战,秦竟活埋所俘赵军四十多万。各国军队人数的增多,虽与人口增加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士兵的主要成分由贵族奴隶主和“国人”改变为农民,作战时所有适龄农民都有可能被强迫编入军队。

  春秋时作战都用兵车,战败一方的车阵一乱,就很难整顿,所以几次大战都是一天之内分胜负。战国时步兵、骑兵成为主要兵种,野战和包围战代替了车阵作战,战争也“旷日持久”,有时长达三年五年。

    为了防备敌人的进攻,各国边境修筑了大规模的防御工程,其中比较长的称为长城。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永兴厚的兴衰史       

 下一条信息: 田廷山:国土部地灾应急中心副主任







首页
我的
返回
   



扫一扫 关注公众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