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陆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首页 - 栏目 - 田氏宗支
返回上一步

 
庹氏源田集选录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15628  添加时间:2008-2-1 23:10:03
 

一、寻根溯源

    背井离乡来两郧,身遭何难成迷云,口传纷纷无考证,后裔无根似浮萍。大用慈州为索引,湘鄂川豫溯源根,可喜统谱解迷日,还我土家正根本。

    这八句诗是我对郧地庹姓通过寻根溯源找到大用公原籍后有感而发。

  (一)寻根

    水有源,木有本,人有祖,这是千古不变的哲理。源远而流长,根深则叶茂。不忘祖先,就是不忘根本,是后人必守的原则。作为炎皇子孙,龙的传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寻根意识要生生不息。

    两郧庹姓根在哪里?古今往来从无人能肯定回答这个问题。在族人中由于文化知识结构层次的不同,对根的认识说法众说纷纭,反映各异,有说始祖大用公是四川慈州人氏,传下来的“宗本慈州”“慈州世家”便是最好的根据;也有人说始祖是从江西来的,但说不出来由;更有些无知之辈,听到别人说,他们祖先是从山西大槐树迁来的,便人云亦云,说郧地庹氏也是从大槐树来的。郧地庹姓根在哪里谁也不敢定论。有文字记载的碑文和谱书,对根的说法,也模模糊糊和臆断假设,如兰家坪庹氏祖茔大用公碑文记载大用公是四川重庆府人,自明来郧邑落业治田屋,未提慈州发祥地。将军河支系谱书上,曾将松滋和荆州免强地合二为一,说慈州是松滋之“慈”,荆州之“州”,称大用公是宦游丰利(今郧县南北峰)遂落业郧邑,经考证无实据,且与大用公来郧后蜗居郧西观音三岔沟的情景不相符。我地庹姓根在哪里,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迷,为了解开这个数百年之迷,我们曾查找有关典籍,经查慈州条目,结果是山西吉县唐时曾设慈州;河北磁县宋元明清时也曾设磁州,又称慈州;湖南慈利县元明时曾设慈利州。经分析,山西慈州与明时慈州连接不上,河北磁州也未听说与庹姓有何联系,湖南慈利州因同慈州相差一个字,所以我们也未将该地同慈州挂钩。

    为了查证两郧庹姓根在哪里,就得出访,我们通过查阅有关地图,找到湖北省内有关庹姓地名,希望能通过彼处同宗得出答案。我们采取了先近后远的调查方法,我自费曾到保康庹家大坪、随州市洪山庹家畈、宜城市岛口等地访问,以求找到一点线索,但结果都无功而返。于是我们就得向外地外省去探索,以求新的发现。我们从将军河族谱上记载的松滋庹姓大支的情况,有待查考,另在一偶然机会,在《湖南青年》杂志上发现“湖南稀姓”一文,对湘西澧水流域庹姓有较详细的介绍,为我们寻根提供了新的线索和导向。在族长道公爷的赞许委托下,同维楚弟一起,以自费旅游为名,赴湘西等地考察。路过枝江转车到松滋县,转程到八宝镇庹家桥子,拜访了宗人庹宗文、庹尚太、庹先涛等人。族谱未见到,只看到了一本《庹孝子传》,给我们的印象不深,那本书上载有松滋庹姓繁衍族史,但太玄乎,称伏羲氏时已有庹姓,庹氏祖先庹犀在黄帝时帮助轩辕氏打败了蚤尢,后世为黄河水政,正史无载,野史无传,似乎人为虚构。如几千年前已有庹姓,到如今当为大姓,但事实是庹姓至今尚为稀姓,所以说三皇五帝时已有庹姓实在荒唐,令人难以置信。由松滋到湖南澧县,直奔涔河、燕子山、马头镇等地,这里人把庹字念成船舵的“舵”音,我们找到庹文安、庹文岗等宗人,介绍我们到庹学林家找族谱。到庹学林家后,学林宗人热情接待,但不提有无谱书,经过一阵寒喧,学林问我们从哪里来的,干什么?我们始恍然大悟,这么多年来,极左思想泛滥,族谱一直是作为封资修的东西来对待的,为此上当受骗的还少吗,所以提高警惕,小心谨慎为好,我们理解他误会的心情,主动出示了工作证和离退休证。他看后高兴地说,我们是一家子。他搬来长梯在楼上暗处取出珍藏的族谱一十三卷,供我们参阅。他深有慊意地说:“几起工作队和红卫兵来要谱书,我都说早已丢失,实际上埋藏在牛圈里,他们查找不到方才算了事。你们来我误认为你们是公安局来的人,讹诈此谱。所以一直不敢承认”。这套谱书给我们受益非浅。从谱序上,我们了解到湘西庹氏家族原是田姓易庹的。田亮的后裔曾任成都太守,田熙任职永定都司,熙殁其子田虎袭爵,后准备反明起义,田虎弟田良屡谏不从,遂率妻子避祸隐居慈州(即慈利县)大梨树鸡公社,田良子田效徵改姓为庹,遂避过灭族之祸。庹效徵生四子,即国震、国太、国清、国明,后国震、国太以庹为姓,国清、国明归宗田姓。国震的后裔庹嗣甫及其子孙向澧县的涔河、燕子山、津市、安乡观音港、石门等地发展。国太的后裔守珠、守珍的子孙主要分布在慈利的江垭、石门、桑植等地。 

     由澧县经石门到慈利县的江垭镇龙台村、三双村等地,拜访了宗人庹学刚老人,说明来意后,学刚老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引导我们到五里外的老虎冲庹登泉家看族谱,内容和澧县大致相同。临别时,经学刚介绍到大庸市田坪乡尹家溪宗人庹宏炎家,我们一到他家,说明来意及学刚的介绍,宏炎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拿出在五保户藏了多年的族谱新老十三本让我们阅抄。大庸庹姓来源与澧县稍有不同,为田虎后嗣。具族谱称,田虎反明失败后,遭灭九族之诛,田虎四子各自逃难求生,其长子田宗朝、四子田宗相改姓为庹,二子田宗官、三子田宗宰继田氏香火。庹宗朝后嗣分布于大庸、桑植、永顺、鄂西、川东等地,庹宗相自大庸向容美、施南方向逃难,后子嗣不知去向。

    考察结果,我们认为湘西各县族谱大同小异,一脉相承,都是由田改庹姓的。由于年湮久远,历史封闭,互不通气,湘西各地县市的庹姓各自续谱而乱了派,幸而大庸宗人庹悲亚挺身而出,勇担道义,于民国十九年二次续谱时,把湘西、鄂西、川东等地庹姓统了谱,新编四十字循环派,求得下世的统一。

    以上各地支系的族谱来看,说法虽有异,但由田易庹有共识,有历史依据,近乎情理,于两郧庹姓支系的历史、地理、风俗人情似乎联系较紧,有进一步向纵深考证的必要。

    寻根开始,我们脑子里有个旧框框,天河兰家坪祖坟墓碑碑文说大用公是四川重庆府人氏,将军河谱上说始祖宦游丰利县而定居的,我们对始祖真名真姓深信不疑,不能开阔思路,多方面考证,所以一到各地,就查找与始祖同派的大字辈,结果是各地大字辈与我始祖年代相差少则七代,多则十三代,相似而不相符,肯定不衔接。我们又在各族谱中寻找失考的列祖列宗,求得水落石出,人史统一,准确定根,结果是守珠公三子范失考,宗朝公四子辰失考,这几人时代和子孙递传代数互相比较不相上下,我始祖有可能是失考者其中一人,但根据历史原状,地理环境分析,他们的父兄们都已渡过难关,安居乐业几代人了,再背乡离井出走,此理不通,免强定根,违背原则。寻根不着,令人失望,许多宗人安慰我们,不要灰心,多走几处,总会有收获的,并和我们一起分析研究,“宗本慈州”就是慈利州,庹大用名字是大庸县的庸字去头截腰取用字,这是隐诲纪念之意。有一宗人说,我看到一本书,名为《田大将军》,明初洪武要收编他,谈判破裂,朝庭抓起了田大将军,其后人四处逃难,你们祖人也有可能是他的后人。于是我们寄希望得到《田大将军》一书,更希望有一天找到田大将军的后人,找到我们始祖的根源。

    湘西寻根归来后向族长公爷和长辈们汇报了寻根经过,大家一致认为可以庹效徵为历史依据,查田大将军这个线索,其它处发现新线索,再作别论。但由于资料缺乏,得不到新的线索和证据,历时两年无新的进展。在我们进退维谷,傍徨无着时,湘西族人续谱开始了,他们来信来人主动和我们联系,给我们带来了喜讯,并给了我们无私的援助。通过湘西族人的帮助和考证,帮我们定了根。原来田虎就是田大将军(也叫田抚判),他有四子,即朝、官、宰、相,长子宗朝、四子宗相改姓庹,二子宗官、三子宗宰归宗姓田,宗朝、宗官、宗宰仍留大庸,四子宗相逃难到施南府后同原籍失去联系。湘西族人认为:宗相逃往湖北施南府后,一直下落不明,施南府即现在的恩施土家族自治州,现在居住在该地的庹氏多为宗朝公后嗣,而宗相后嗣不明,按庹大用的名字分析,大用二字应是将大庸的庸字去头截腰留用字而来,再根据郧地庹氏繁衍代数和大庸不相上下,则庹大用很可能就是田宗相逃往郧地后改名换姓。而郧地庹氏口头一直有宗本慈州的流传,大用公来郧始居地庹家老庄子原祖屋大门上有慈州世家的匾额,而湘西慈利县在元末明初曾设慈利州,大庸当时归慈利州管辖,当地人一般简称为慈州,湘西庹氏族谱可证。更说明庹大用是从慈利州大庸军民千户所迁移到郧阳地区的。按湘西的介绍,对我们启迪很大,按大用公名讳的偕音,宗本慈州,道出原籍,以及历史年限,递传世代,本地他地人文地理,郧西庹家老庄子旧地风貌等等,经过族中多次分析考证,认为湘西族人的分析是有理有据的,一致同意定根为湘西大庸,认定始祖庹大用为田虎田大将军的四子比较确切,这是在无新线索的情况下,定根的主要依据。

  (二)溯源

    郧阳地区庹姓的根在湘西,和大庸的宗人同根。始祖庹大用的父亲是田虎,祖田熙,长兄田宗朝,二兄田宗官,三兄田宗宰,大用公原名田宗相。再向纵深追根溯源:周武王灭商,封舜的后裔胡公满于宛丘,于是舜的后裔便在陈丰氏部落故地建立了陈国,并以国为姓。春秋中期,陈国发生了一场宫廷内乱,陈宣公特别宠爱的妃子生了个儿子叫陈宽,日后想立陈宽为国君,又碍于太子挡路,便杀了自己的太子御寇,御寇与历公之子陈完要好,陈完和颛孙逃亡到姜姓的齐国避难,在那里当了一个称之为工正的小官,改姓田,易名为田乞,以避与陈国之嫌。田乞传至五代孙田恒为齐景公大夫,田恒子田常又任悼公简公之相,田常子田磐为齐平公之相,尽委其兄弟宗人为各都邑大夫,全国地方政权尽揽在田氏一族手里。田盘之孙田和时,终于夺取姜姓齐国政权,共传八君一百八十四年,被秦吞并。北宋时有田成满从秦皇岛被封到成都任太守,住成都万花桥槐树脚。元朝时田成满后嗣田熙封为九永太司(大庸所),田熙殁后其子田虎袭父爵,反明起义失败后,四个儿子朝、官、宰、相隐姓埋名各自逃难,两郧庹姓始祖庹大用公为田虎四子田宗相改名换姓逃难到鄂西北的郧西观音镇刘家湾村三岔沟水竹园隐居后遂入籍。


、庹姓的来历和传说

  (一)庹姓始祖根源

    经前几次续谱,历史考证记载庹从田来,为南阳堂,土家族。

    据考证在北宋时,有田成满从秦皇岛被封到成都当太守,住成都万花桥槐树脚。元朝时田成满后裔田熙封为九永太司(大庸所)。明朝时被朱元璋收编任原职,明洪武年间被明收暗降。田熙死后,其两子田龙田虎在大庸袭父职,在宋家坪的横亭子修营盘时,挖得铁弓铁箭,认为天意当为王,遂招兵买马,操兵练将。当时田虎护湘西慈利州土家族首领覃后王造反,对抗朝庭,举行起义。计划三年六个月,条件成熟举义旗。由武官将军田虎开弓射箭,连发三箭,箭箭射入皇宫殿,险穿皇上咽喉,皇上拿箭来看,箭上该有田虎名讳。结果朝庭调兵遣将,剿灭覃后王(其中有童将军带兵剿灭覃后王,有大庸罗水童姓家谱记载),打了六年,终因兵微将寡,覃被剿灭,朝庭通辑田虎为寇,诛灭九族,田虎被困大庸仙人溪芭茅山粮尽弹绝,无援势穷,自刎就义。朝庭派员在大庸莫家岗挖田氏祖坟龙脉,挖了飞堂垭、樟木垭、女儿垭,称为三断其脉,说来也奇,白天挖夜又复原,连挖不断,于是民工睡在工地上,深夜见一白须老人说话,“不怕千挑万挑,只怕铜钉钉腰”,白天圆梦后,打了九根铜钉,白天钉,晚上又弹出来。一天有一个放牛牧童削桐籽树木桩栓牛绳,结果往地上一钉,无意中把龙穴钉死了,下面的黄金潭流了三年血水。龙脉才被挖断。

    田虎有四子曰宗朝、宗官、宗宰、宗相。田虎就义后,四子相继逃难,宗朝、宗相化装在大庸澧水放木排,一天,弟兄二人在河里拖木料,搜查田氏的差兵在河边问放排人姓什么?排上人答莫管他们的,只管我们拖。因水响听不清,差兵误听姓拖,应曰:“啊,你们姓拖,那你们拖字怎么写的?”宗朝公和排上人仿形造字(头带斗笠,背披蓑衣,排上二十人,人人手拿竹篙,竹篙上刻有量水深的尺寸),造出庹字,即广字头,廿字腰,尺字脚。后宗朝宗相易姓为庹,宗官宗宰姓田。宗官为大庸二家河沙树坪田姓始祖,宗宰为西德坪田姓始祖,宗朝公为大庸庹姓始祖,宗相离开大庸去容美施南后不知去向。

    宗朝公生四子:日、月、星、辰(忠义),繁衍至今,有谱记载。

    一九九五年六月大庸市宗人庹金波、庹雨初提供

  (二)赞辰公(公义)慈利庹家峪谱记

    赞辰公配刘氏,生有守珠、守珍二子,守珍奉命守五关(黑村关、北口关、尤瓜关、野鸡关、洪家关),守珠在桑植木扎口(庹家湾)垒土围城有功封为千户,称为庹老官人;守珠在慈利唐家峪转庹家塔及澧县等地。守珠生三子:庹钦、庹麒、庹麟;守珍生二子:庹简、庹范。庹范在安乡为祖,庹简生白云,有三子即景贵、景海、景芳,景贵后人迁桑植应汉塔,景海后人迁桑植庹家湾、庹家坪,景芳有三子禹树、禹广、禹拜,迁桑植廖家村。景芳出钱联合钟、向两姓奏请灭麻寮,奏报三次,皇上批准,打蟠龙寺,守狗尖山,山下有泉井(老鸦泉),突出大水浮出一木,拾回藏入庙中,不到一年贼除,地方平安,朝庭奖赏,芳公取木雕自像,叫三神天仙,后每年七月初一祭敬热闹。

    庹钦生五常,有两子:受吾、瑞吾,五常调河南南阳当指挥使,庹姓改曰南阳堂。

    此材料为大庸宗人庹金波、庹雨初提供。

                                  一九九五年六月

  (三)庹姓起源

    太始祖——效徵,字去之。生宋中叶,公为更姓时,原江西人,父为田良,祖田熙,曾祖田亮。乃周齐侯田和之弟后裔。宋微宗宣和元年己亥,公曾祖发迹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北门万里枫树土地,为蜀太守,泣任成都秩满,落业南门外长草岭大泽园槐树土地。公祖为永定都司,镇守诸夷,祖殁迁葬十二都莫家岗。伯父田虎袭爵,宣和七年己巳作乱,公父田良屡谏不从,率公母子隐居慈州(即慈利)大栗树鸡公社改姓为庹,庹者度也,度虎必败,后虎果败,而公父子独免,识者谓其有先见。公名效徵,号去之,取徵子,以存纪祀之意,此我族所由始也。

    公生四子:长国震、次国太、三国明、四国清,后国明、国清复姓田。田庹一姓称为一家由此始。

    老谱序,考证云,道光二十九年己酉岁季冬日朔日,同治九年岁在庚午葭月中

    国震子必胜,胜子世祥,祥子汝松、松子嗣甫。

    国太子必文,文子世安,安子义忠,忠子守珠守珍。 

  (四)慈利祠堂碑序(摘自慈利庹家家谱,光续三十年甲辰)

    从来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如水有源,木有本,后裔所以谨识,不忘数典而也。我族世居慈利,代有人文,宋元以前,宗谱散失,细考元初忠义公,生二子,守珠守珍,珠公生子三:钦、简、范,珍公生子三:瑜、珩、瑾。钦公系九溪卫之祖,简公系官地坪之祖,范公后嗣无考。瑜公系曹家峪之祖,珩公系董家峪之祖,瑾公系庹家峪之祖。瓜绵椒衍,子孙日繁,无论珍公一支,不能明尊卑,辨支派,即珠公以来之裔,亦恐愈久,而失其次。我等公议序,定昭穆。分明派行,虽后裔繁衍,徒移他境,犹能知本源,一世明而万士庶,不至于繁稍敢云敬宗族,不过俾后世子孙,有此考证云耳。

                  道光己酉裔孙绍安清秦氏敬造

                    摘抄于慈利江垭老虎冲家谱

    附:祖公庹守珠大人墓前对联:亘古所斯;水有源源远流长,木有本根深叶茂。木匣口虎形地世袭庹守珠大人墓,生于大元年,故于洪武年间。

    摘自澧县庹家嘴庹学林家保存的《庹氏族谱》卷二十四别文杂续15页第3行(慈利祠堂序)。

  (五)大庸庹氏谱序

    吾庹为汉稀姓,四川、广西、湖南均载入《中国人名大词典》及《续通志》、《康熙字典》、明启陆容菽《国亲记》等书甚详。他如满清题名碑识官志,各直省选举志,《万姓统谱》诸书,亦皆列有庹姓,是我姓固有显登仕服者。而各行省中,亦往有之。要非登行诸侯,呼俞命莫辨者矣。相传易田为庹,先因已有是姓,然大庸则当祖田。考《田氏族谱》,原籍成都万里桥,于宋仁宗庆历四年,承满公以太保职,奉旨镇抚叛变于武口(大庸所)后传子孙,义不臣元,祸惧族诛,遂姓为庹。又考《文献通考》,明洪武丙午二月,太祖命田光参政四川行省容美(今鹤峰州等处)军民立抚司,事二十二年,又命忠建抚司,田忠孝代父职,时其父忠建年老,乞致仕,明年忠建施南变叛,结寨于龙孔,太祖命大将军兰玉讨平之。并责忠孝抚叛无方,欲赤其族,遂更为庹。此庸庹得姓之所田。二说,未知就是,蒙胧四世祖生年回环推算都更姓在元明之交,然则吾庹族士断大庸者,实出自田氏,又当断目,宗朝公盖公墓碣犹大东郊大花园,田氏兆可证焉。性其上久远难明,且未更姓于义可阀,昔武襄不祖仁杰,时人嘉之,崇舀下拜今公相传为笑柄。夫为人之子孙者,暴扬先美必其事,可信于后也,若徒侈陈历待尊显,以为世袭光设非流传一源,是谓自诬其祖而已,引吾庹自宗朝公,后代不乏其人,有慈利(今慈利县)庹五常官南阳指挥(《万姓统谱》《康熙字典》《续统志》诸书);又有乾隆戊戌举人庹正国其人《皇朝统志》;又有庹家岗石桅椿矗立可证,其诸弟子,勋亦累累有焉,惜此易姓,以还迄五百余年。

                     中华民国十九年庚午夏历八月

                      摘抄大庸庹氏族谱首卷1页

    附:南阳堂的来由(大庸庹氏族谱序载)

    吾宗世代相传为洛阳堂,叩其来历,公取五常官河南阳指挥,故事洛阳不过为河南南阳府治之道,县安得遂,以及流赅之今,读钦定续通,知庹五常坐河南南阳卫指挥使,并无一河字,较为义的,当嗣后改南阳堂,免致盲目无据。除付刊宗谱外,以诏来者,显石印南阳堂三大朱字一百份,俾额家龛,用触而费缓。 

    作者:维金

    转自:庹氏天下http://tuoshi.anytome.com/10820418131452020051206/37.xml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庹姓始祖碑序及同源传述       

 下一条信息: 新年贺辞







首页
我的
返回
   



扫一扫 关注公众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