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田姓委员会参加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年会
|
||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7567 添加时间:2023-6-7 19:38:26 | ||
河南省田姓委员会参加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年会
5月27日,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2023年年会在郑州隆重举行。河南省田姓委员会田广生会长、田立华秘书长、田晓燕副会长、田明利副秘书长、田德山理事、广源集团董事长田信普宗亲参会。田立华秘书长被评为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2022年先进工作者。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党委书记林宪斋,顾问林坚,副会长石小生、卫绍生、张新斌、郑强胜、白东升、穆朝庆、陈建魁、李乔、赖谦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立新,副秘书长俞长缨、袁延胜、陈东辉、郭艳、唐金培、魏怀习、杨兵、刘广清等领导,以及110多个分支机构代表、8个团体会员单位代表近600人参加本次大会。
会议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卫绍生主持。
首先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穆朝庆做年度工作报告。工作报告中回顾了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2022年主要工作和成绩,并从五个方面对2023年度工作打算向大会做了报告。 (一)加强党建引领,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研究会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必须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研读党章、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等资料,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等。要以分支机构党支部建设为抓手,增强研究会的党建引领能力,为研究会的发展提供政治保障。2023年9月底,所有分支机构要完成党支部成立的相关申请手续,研究会党委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分支机构党支部成立事宜,做到成熟一批,研究一批,批准一批,争取所有分支机构年内完成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二)加强研究研讨,提供坚强学术支撑 文化研究是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赖以存在的基础,脱离文化研究,研究会的各项工作都没有保证。因此研究会要把文化研究作为第一要务抓起来,为此,我们将出台有关措施鼓励姓氏文化研究。各分支机构要多组织学术研讨活动,对姓氏源流、家风家训和历史名人要做系统梳理,深入研究,研究能力不足的分支机构要积极寻求外界帮助,推动研究工作上台阶。今年最为重要的一项研究工作,就是要着力抓好《河南姓氏志》的编纂工作。受疫情影响,尽管《河南姓氏志》也在稳步推进,但进展并不是很理想,各分支机构的进度参差不齐。研究会将在对各分支机构《河南姓氏志》编纂情况作深入摸底弄清各分支机构的进度,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困难的问题基础上,适时召开《河南姓氏志》编纂工作会议,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各分支机构要提高对《河南姓氏志》编纂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相互间要形成比学赶帮超,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进展缓慢的分支机构要积极想办法推动这项工作,争取迎头赶上,争取尽快完成书稿,尽快编纂出版。 (三)加强舆论宣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姓氏文化研究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河南姓氏文化故事,传播好河南姓氏声音。今年要充分发挥传统纸媒姓氏文化会刊《历史文化研究》在姓氏文化研究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对编委会组成人员和会刊栏目进行调整,增加会刊稿件的来源,各分支机构要积极向会刊提供稿件。要对姓氏文化研究会网站进行改版,增加栏目,及时更新相关内容。要发挥好老家河南家谱馆的平台作用,培训专职、专业讲解员,完善接待、管理制度等。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打铁还需自身硬。随着分支机构数量的增加,管理任务也根据艰巨,研究会必须从自身做起,研究会会长、秘书长以及各研究会副会长、副秘书长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自身本领,要统一思想,精诚团结,不断提高研究会带队伍能力,同时要根据研究会组织架构的分工,切实负起责任来,要多讲奉献,多重担当,主动作为,多重沟通,既各司其职,又分工协作,把研究会的各项工作做好。要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管理,不断完善管理办法,修订管理制度。要采取随机抽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及时了解分支机构动态,了解真情况,解决真问题。对存在问题的分支机构,要重点督查,责令限期整改。 (五)加强交流互鉴,提供坚强传播能力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要发挥姓氏文化作为沟通华人华侨社会的纽带作用,深化同华人华侨集中的重点地区,如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姓氏组织的交流,增加彼此了解,传播姓氏文化,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穆朝庆在报告中指出,“新征程扬帆起航,新使命重任在肩。”让我们携起手来,团结协作,共同推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的各项工作不断进步,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力量。
会上,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党委书记林宪斋发表重要讲话。他讲到,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姓氏文化研究会的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姓氏文化专题研究、河南姓氏志编撰、基层党组织建设等重点领域下工夫。 为了更好地推动今年工作高质量展开,林宪斋会长在讲话中指出: 一、坚持强化理论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对于姓氏文化研究会来说,这次主题教育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研究会党委和各支部都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聚焦姓氏文化问题开展高质量的调查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成果,推动全省姓氏文化研究事业高质量发展。
林宪斋会长说,第一,要在“学”字上下功夫,务求学得真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论述、重要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这次主题教育列出来一批重要书目,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论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专题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党章》等。要坚持学原文悟原理,结合姓氏文化研究工作全面深入系统学习这些重要著作,完整准确领会贯穿其中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武装头脑,准确理解把握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在学习中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第二,要在“悟”字上做文章,力争悟透精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用心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姓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慎终追远、报本反始、尊祖敬宗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聚焦姓氏文化研究,体悟“两个结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刻内涵。
第三,要在“行”字上见实效,做到知行合一。“知”,就是知识、道理、理论;“行”,就是实践、行动、践行。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学习理论就是为了用科学理论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正确指引。做到知行合一,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二、坚持传承弘扬姓氏文化精华,赓续优秀家训、家教、家风
林宪斋会长指出,家训、家教、家风是姓氏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強调“天下之本在家”的古训。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
林宪斋会长强调,第一,着力抓好《河南姓氏志》的编纂工作。《河南姓氏志》的编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几年前我们已经安排部署了这项工作。由于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影响,这项工作进展不如预期。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单姓委员会积极推进“姓氏志”的编撰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河南姓氏志•项姓志、连姓志》等已完成初稿,《河南姓氏志》何姓、姬姓、姚姓、武姓等已经成立编委会,马姓委员会以新密市为试点展开《新密马姓志》的编撰工作。这为我们下一步推进《河南姓氏志》编纂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由于这项工作特别重要,我在这里再次进行强调:姓氏志,是研究姓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承家训家教家风的重要载体,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各单姓委员会要全面落实“《河南姓氏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积极行动起来,深入调查走访,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信息,高质量完成编撰任务,成熟一批出版一批。
第二,在深化姓氏文化研究中深刻领会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姓氏是一个人的标签,也是一个家族的符号。我们要在深化姓氏文化研究中,巩固家的观念,传承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第三,把姓氏文化研究实效转化为落实“三个注重”要求的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要注重家庭。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用我们4亿多家庭、14亿多人口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要注重家教。古人说:“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要注重家风。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各单姓委员会要把本姓的好家风研究好、传承好、弘扬好。
三、坚持优化组织设置,以基层支部建设高质量促进研究会发展高质量
林宪斋会长指出,去年9月,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健全了内部组织架构,设置“五部一处”,即:组织部、宣传部、学术部、外联部、督察部、秘书处。各部门职责明确,工作思路清晰。
另外,党支部是党在社会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发挥政治核心作用。2019年,中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党委成立,目前党委机构健全,形成了党委书记、副书记、组织、宣传、纪检委员设置齐全的组织架构。三年多来,分支机构的党支部建设稳步推进,党组织全覆盖的要求正逐渐得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要加强党的建设,优化组织设置,通过推进党的建设确保研究会成员成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表率。
林宪斋会长强调,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姓氏文化是意识形态属性很强的工作,姓氏文化研究会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由于姓氏文化自身的属性,各单姓委员会同海外联系多、交流多、互动多,要时刻绷紧意识形态这条弦,在思想上、言论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牢牢把握“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的内涵,多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多做有利于祖国统一的事。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我省姓氏文化研究事业各个环节,确保姓氏文化研究的正确方向。
第二,加强分支机构支部建设。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目前,不少单姓委员会成立了党组织,并开展了党组织活动;有些单姓委员会正在积极筹备建立党组织。下一步,党委要组织力量到各单姓委员会督促指导学会的支部建设工作,确保今年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已经成立的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在姓氏文化研究乃至各个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会全部党支部都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有效发挥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是功能型党组织,不发展党员,但要开展组织活动。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功能型党组织的基本职责有六个方面。一是保证政治方向,二是团结凝聚群众,三是推动事业发展,四是建设先进文化,五是服务人才成长,六是加强自身建设。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职责,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监督研究会成员开展姓氏文化研究。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成员增强政治认同,关心关爱本姓人员,汇聚推进姓氏文化事业的正能量。要激发姓氏文化研究者的工作积极性,引导和支持分支机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承担社会责任。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姓氏文化研究事业,教育党员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要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做好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林宪斋会长最后指出,中华姓氏百家,往溯千年同血脉;大地江河九派,经行万里共源头。为了推动姓氏文化研究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将适时启动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工作,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河南姓氏志》的编撰进行专门培训。站立在中华民族的祖根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推进姓氏文化研究事业的责任和使命更加坚定。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不断把姓氏文化研究事业发扬光大!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郑强胜宣读先进个人表彰文件。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姬姓委员会秘书长姬瑞明、陈姓委员会会长陈俊良、刘姓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刘永杰、许姓委员会副秘书长许春杰、方姓委员会副会长方艳华、黄姓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士虎、张姓委员会副会长张华、冯姓委员会副会长冯松合、潘姓委员会副秘书长潘小军、高姓委员会会长助理高云星、苑氏委员会副会长苑星、孔姓委员会联谊经营交流处副处长孔凡根、杨姓委员会副秘书长杨长运、毛姓委员会副秘书长毛海根、孙姓委员会新密分会顾问孙景玉、上官姓委员会理事上官君笑、任姓委员会执行会长任华、连姓委员会副秘书长连福安、王姓委员会副会长王进良、秦姓委员会理事秦哲英、姚姓委员会副会长姚明顺、庞姓委员会秘书长庞庆泽、魏姓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魏保富、姜姓委员会秘书长姜东伟、徐姓委员会副会长徐遂成、牛姓委员会副会长牛效村、邱姓委员会副会长邱南方、校姓委员会副秘书长校志平、熊姓委员会支部书记熊美洲、薛姓委员会秘书长李继东、楚姓委员会会长楚天遂、郭姓委员会书记兼会长郭启征、白姓委员会秘书长白保营、贾姓委员会监事会主席贾国彪、靳姓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靳伟明、张良委员会副会长(新乡支部)张健华、邢姓委员会副会长邢鸿飞、彭姓委员会副秘书长彭文博、裴姓委员会副秘书长裴权亮、常姓委员会执行会长常锦舟、董姓委员会副秘书长董建民、何姓委员会副会长何广照、卢姓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卢启航、倪姓委员会会长倪天虎、马姓委员会会长马武举、焦姓委员会荣誉会长焦相山、吴姓委员会副会长吴苏桉、石姓委员会会长石国正、侯姓委员会执行会长侯彦立、朱姓委员会党支部筹备朱广义、于姓委员会副秘书长于大洋、鲁姓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鲁兴表、戴姓委员会副会长戴小平、钱姓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钱学新、袁姓委员会监事袁文选、韩姓委员会执行会长韩亚楠、申姓委员会副会长申得礼、傅姓委员会副会长傅洪山、茹姓委员会书记 茹顺兴、梅姓委员会副秘书长梅浩东、周姓委员会副秘书长周富堂、余姓委员会副会长余绪江、项姓委员会会长项锋、单姓委员会理事单斌、步姓委员会秘书长步萍、郝姓委员会理事郝新帅、樊姓委员会执行会长樊建岭、赖姓委员会副会长赖海彬、贺姓委员会副秘书长贺卫东、叶姓委员会秘书长叶万荣、程姓委员会副会长程有为、段姓委员会副秘书长段涛、骆姓委员会执行会长骆守志、田姓委员会秘书长田立华、仝姓委员会副会长仝胜利、李姓委员会副秘书长李永军、桑姓委员会禹州桑氏宗亲副会长桑松、安姓委员会副会长安家兵、武姓委员会秘书长(代)武青松、丁姓委员会执行会长丁子鑫、司马姓委员会宣传部主任司马佳俊、罗姓委员会副秘书长罗远胜、窦姓委员会名誉会长窦全安、索姓委员会常务秘书长索红江、邵姓委员会会长邵庆颜、温姓委员会秘书长温军红、梁姓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梁法泉、党姓委员会名誉会长党吉忠、蒋姓委员会常务副会长蒋中华、原姓委员会副会长原瑞清、聂姓委员会常务副会长聂绪杰、祝姓委员会会长祝晓琳、孟姓委员会新郑联络处主任孟成军、葛姓委员会秘书长葛爱峰、曾姓委员会理事长曾现付、皇甫姓委员会秘书长皇甫亚记、钟姓委员会副会长钟恩财、阮姓委员会副会长阮伟、赵姓委员会副会长赵焕臣、尹姓委员会副会长兼书记尹勇、蚩姓委员会书记蚩三海、苏姓委员会副会长苏运斗、琚姓委员会会长琚宪庆、阙姓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阙浩阳、弓姓委员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弓振东、阎姓委员会书记兼常务副会长阎河根、家谱委员会副会长黄慧子、古建筑委员会会长陈延伟、国际交流中心负责人毛景艳、濮阳县张姓研究会会长张跃进、济源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苗金钟、平顶山市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新国、郑文化研究院秘书长郑建功、周口市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徐建立、商丘市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旭、信阳根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崔信生、荥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郑锦鸿等被评为“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2022年先进工作者”。
会上,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石小生做推进《河南姓氏志》编纂工作报告。
石小生说,河南省是姓氏文化大省,在中华姓氏起源、形成的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地区,中华姓氏主要起源地绝大多数都在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其二,河南是汉晋至唐代郡望最多的地区之一。其三,河南是历代移民的主要移出地区,东晋以后的历次移民都是由中原向南方各地迁徙。这些都是河南开展姓氏文化活动的先天优势。所以,姓氏文化、根亲文化已经成为河南省文化建设的主要工作之一。省委领导就曾经多次明确提出:“进一步巩固并充分发挥河南根亲文化优势,增强海内外华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巩固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文化基础发挥了独特作用”。而流行的“老家河南”的广告语正是基于河南是中华姓氏主要起源地史实的精准表述。
石小生说,现在,我们要下好姓氏文化这盘大棋,做好这项工作,就需要有一部系统、详实、准确、科学,并且方便查验的史料储备的《河南姓氏志》,供各级政府参阅,供宗亲们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现在,全国各地研究姓氏文化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文化现象,这一点上我们河南是起步最早的,二三十年以前河南就有一批姓氏文化专家,例如大家熟悉的王大良、刘翔南、谢均祥、杨静琦等人以及后来各个姓氏委员会的一些专家例如姬姓委员会的姬传东等人都已经撰写了大量的姓氏文化专著、文章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和河南省委统战部也组织专家编著了《中华姓氏,河南寻根》的四大卷图文并茂的姓氏专著,这些都为我们今天编写《河南姓氏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尽管我们已经有了这些成绩,但从现在已经出版和正在启动的各地《姓氏志》编写情况来看,作为姓氏文化大省和中华姓氏主要起源地和郡望地的河南已经明显落后了。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出版的《姓氏志》我知道的已经有:《福建姓氏志》、《厦门姓氏志》、《福州姓氏志》、《政和县姓氏志》(福建);《峡江县姓氏志》(江西);《鄂州市姓氏志》、《黄梅县姓氏志》(湖北);《威海姓氏志》(山东);《忠县姓氏志》、《永春县姓氏志》(重庆);《德化县姓氏志》(江西);《安徽孙氏志》等。但我们河南目前好像还没有一部《姓氏志》出版,明显滞后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五个战略定位之一的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要求,所以,在三年疫情结束之后,再次启动《河南姓氏志》的编纂工作是迫在眉睫之事。当然,福建等省市率先编出的这些成果,对我们既是鞭策,也是动力。林会长2020年在《河南姓氏志》的启动会议上讲得“受福建省的启发,我们有必要编纂《河南姓氏志》,有资源编出《河南姓氏志》,也有实力编好《河南姓氏志》”,这就是我们的信念和底气。 对于如何编好《河南姓氏志》,石小生提出四点要求:1,编写必须全面。古人云:“一邑之典章文物,皆系于志”,就是要求在这次《河南姓氏志》的编纂中,要把目前所能见到的所有文字记载,除了明显的不实之处,都应该收入进去,让读者一书在手就可以尽览所有史书记载。当然,全面不是堆砌,不是庞杂,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去伪存真,去芜存菁,不让我们这次编写的《河南姓氏志》有遗漏之憾。2,编写必须系统,就是要科学制定体例,坚持“横分纵写”,横不缺项,纵不断线。3,编写一定要客观。志书客观记录当代、传承历史是地方志发挥的最基本的功能和作用。对有争议的问题应该客观看待,不能仅凭主编的观点来写,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一说为主,一说为辅都可以。总之,要以客观的史实编写志书,不能以个人的观点代替一切。志书就是因其“秉笔直书”、述而不论、存真求实的原则精神而具有材料真实性的特点,成为一方土地上最广泛、最真实、最权威的“信史”的。4,编写必须体现权威。志书最重要一个原则就是官修与专家审定,不是个人著述。志书从古到今体现的就不是编者个人的意志而是众手成志,是政府和大多数民众的认知,必须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历史积累起来的世界观、社会观和人生观。起到以志为鉴、启迪后人的作用。 石小生强调,我们编写《河南姓氏志》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为指导;2、必须求实存真;3、必须坚持民族平等,维护祖国统一,这在记述本姓历史涉及少数民族以及涉及海外、港澳台的问题时一定要慎重,要斟字酌句,千万不能马虎;4、必须符合志书体例,保证志书全面质量。只有坚持这些原则,《河南姓氏志》才能真正编纂成一部权威的志书。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党委委员卫绍生做推进分支机构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报告。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新斌做宣传工作报告。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白东升做外联工作报告。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穆朝庆做监察部工作报告。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立新做换届大会推迟说明,并由大会表决通过。
下午,举行了分支机构交流会议。会议由李立新秘书长主持。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杨姓委员会会长杨海中发言。他讲到,30年来,杨姓委员会坚持以法办会,在国家有关社会群团组织政策、法规指导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传承先祖美德,坚持发奋实干,在深入开展姓氏文化研究的同时,努力做好对外文化交流与联谊等方面的工作。目前,已经成为姓氏文化研究战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二十大报告指出,文化工作者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精髓”。30年来,杨姓委员会坚持以文化研究为主职主业,努力开拓,在长期研究姓氏文化的基础上,将杨姓文化的精神标识概括为廉洁从政的四知精神、国家统一的天下观念、满门忠烈的家国情怀;将代表性人物归纳为古代的“一帝三公”和现当代的“三将军一英雄”。由于这一提炼既简洁又通俗,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普及作用。 杨海中说,这次会议很重要,会后,我们将从四个方面认真传达贯彻。一是要继续牢牢把握发展方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坚持抓好研究工作,努力出精品,出力作,争取打造出有特色的研究品牌。三是改进作风,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坚持抓“关键少数”,强化理事会成员思想建设,加强党支部工作。我相信,在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指导下,只要我们牢记使命,不负韶华,以最有特色,最多成果为目标,认真借鉴兄弟委员会的经验,踏踏实实做工作,杨姓文化研究就一定会继续蓬勃向前,取得新的荣光。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梁姓委员会名誉会长梁先卿发言。他在发言中谈到梁姓委员会近期工作计划,一是做好梁姓委员会会员代表及成立大会的筹备工作,二是做好河南省梁姓志的编纂工作,三是做好奖学助学的工作,四是做好奖励优秀人才和优秀家庭的工作。同时欢迎和鼓励所有梁姓家人积极参与梁姓委员会的工作。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连姓委员会会长连三才发言。他讲到,我们这一级组织承担着弘扬祖德、教育当代、传承后世的历史重任,只有搞好文化研究传承,才能使我们组织机能产生一定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为此,我们连姓委员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文化研究工作摆在了首位。2019年12 月,连姓委员会在郑州成功举办了“连氏历史名人连标廉政思想研究会”。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穆朝庆、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立新的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探索先贤精神内涵,紧扣时代脉搏提升文化价值”的做法,并就如何撰写姓氏文化研究学术论文进行了专题辅导,激励各基层研究会深度挖掘各地丰厚遗产,为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做出更多有价值的工作。连氏文化研究伊始,就很注重各种史料的搜集。作为连氏旺郡的许昌禹州,在以连殿卿为代表的连氏文化探索研究人士,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以详实的史料、丰富的文图,出版了《河南连姓大记事》,并于2013年、2015年先后续编《连氏通谱》第二卷、第三卷,成为河南连氏研究的百科全书,填补了河南省连氏文化研究的空白。连姓委员会积极倡导各地市挖掘先贤文化遗产,追思先贤美德功绩,让优良品质在社会文明建设中激励后人效仿学习,使列为先贤留给我们优秀文化遗产得以发扬光大。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茹姓委员会会长茹炳勤发言。他讲到,在《华夏茹氏通谱》编纂出版之后,茹姓委员会并没有停步不前,而是自加压力,不断探索挖掘姓氏文化,讲好姓氏故事。一是在家谱的基础上,组织人员编纂出版了《茹艺菁华》一书,对茹姓名人的文学作品、书画作品、摄影作品、姓氏源流进行了挖掘整理,不断丰富姓氏文化内涵,不断增强茹氏宗亲的文化自信。二是发挥茹氏文化骨干作用,深入挖掘地方姓氏文化,茹顺兴等人先后组织编纂了《义马金石集》对义马市范围内的姓氏源流、墓碑墓志、先贤达人、宗祠建设进行了系统整理,抢救性地完成了编纂任务。与此同时,我和顺兴宗亲,又参与了《义马家风故事》编纂工作,该书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维度,讲述了义马各个姓氏的优秀家风故事。两部著作的问世,已作为义马市党员干部的读本进行传播,受到义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在三门峡地区产生了强烈反应。三是发挥茹氏文化的孵化带动作用,协助渑池侯氏编纂《渑池石盆侯氏宗谱》,参与筹划的首发式,确保了侯氏家谱节俭高效热烈隆重,受到当地侯氏宗亲和其他姓氏的高度赞誉。
茹炳勤说,今后我们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按照河南省姓氏志领导小组的安排,在六月底前把茹氏家谱资料报送上去。二是紧紧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大局,发挥姓氏文化的作用,在洛阳市建立柔然茹氏历史文化博物馆,为文旅融合做出更大贡献。三是发挥茹氏精英示范带头作用,创办更多经济实体,助力经济转型发展,带领茹氏宗亲,艰苦奋斗,创新创业,增加更多的物质财富,实现共同富裕。四是按照文化研究会章程做好茹氏文化研究会的换届选举工作,补充更多新鲜血液,让茹姓文化研究会更加充满活力,实现茹姓文化研究会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蚩姓委员会会长蚩中山发言。他在发言中讲到,过去一年,在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关心领导下,在各位专家老师的支持指导下,蚩姓专委会精诚团结、群策群力,办成了市级非遗“蚩尤传说”初审这件大事,举办了重立蚩姓家族墓地碑,暨春季祭祀蚩尤活动这件幸事,完成了“中华蚩姓志”编撰这件难事,办好了向蚩姓学子发放家族奖学金这件实事。
对于2023年重点工作谋划,蚩中山说,今年是蚩姓委员会成立的第二年,也是蚩姓委员会接续发展、再创佳绩的关键之年,蚩姓委员会将在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引领下,紧密团结蚩姓家人,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推动蚩姓文化研究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为全省姓氏文化研究工作贡献“蚩姓”力量。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启动“蚩氏先祖”的墓冢修缮和重立祖辈活动;(二)整合文献,完善资料,启动省级“蚩尤传说”的申遗工作,做好国家级“蚩尤传说”的申遗准备工作;(三)积极配合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开展蚩姓研究工作,推进“中华蚩姓志”出版工作;(四)集众智汇众力,奋力实现蚩尤文化研究成果新突破。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祝姓委员会会长祝晓琳发言。她从四个方面向大会做了心得分享。首先是,先谋后动是基础。协会工作不仅靠热情,更需要统筹与规划,尤其要有长远的发展战略。其次是,文化溯源要先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特点和成因的研究。因此各单姓委员会的文化溯源工作很重要,因为寻根问祖是中国人的天然文化属性,找到自己先祖的根脉就能清晰地了解自己姓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此,2022年7月3日我们举行了“祝融与中华祝姓起源研讨会”,得到了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等有关专家和学者支持,并将有关论文汇编出版了《历史文化研究》祝融论文集。第三是,姓氏特色能点睛。每个姓氏都会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和代表人物,每个单行委员会在组建时也都会有自己团队的组成优势(比如专家优势、行业资源等),因此在分支机构发展过程中要扬长避短,通过活动和项目来突出特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祝姓委员会就高度重视社会公益事业,坚持家风家教教育,关心乡村教育振兴。第四是,虚心取经要出行。委员会能办好要懂得学习借鉴,多和兄弟委员会之间走动,学习他们的经验和好方法,有助于良性发展。2022年7月6日我受邀参加阎姓成立大会,2023年3月12日我参加了孟姓成立大会,3月19日参加了熊姓年会,4月2日参加了新乡祝楼的贺谱及祭祖大典,4月22日祝姓代表团一行9人参加了黄帝拜祖大典,5月22日参加了林氏比干公3115周年拜祖活动,这些活动让我们有机会走出去,学习他们的办会经验,尤其是开阔了发展思路,例如孟姓在家风家教传承上我们有契合点,熊姓的展览馆让我颇受启发,林氏的比干宗庙筹建值得借鉴等。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马姓委员会会长马武举发言。他说,五年来,马姓委员会在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领导下,坚持“融入国家战略,讲好马姓故事”的工作方针。姓氏文化研究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也是我们的中心任务,马姓委员会成立,就编写了《马姓文化研究大纲》,指导委员会开展研究工作:一是抓调研,广泛收集马姓文化资料,为马姓文化研究打好基础;二是抓普及,大力宣传姓氏文化知识。利用会刊、简报、网站、微信群、会议等形式,每日一篇,大力宣传普及姓氏文化知识,让大家了解姓氏文化、熟悉姓氏文化、热爱姓氏文化;三是抓提高,破解若干重点研究课题。2021年,马姓委员会以建设“中华马姓馆”为契机,广泛收集马姓文化资料,掀起了一个学习、研究姓氏文化的高潮。并带头阅读了《中国姓氏文化》等十八部著作,达140万字,撰写了十几篇文章,撰写了近两万字的《马姓源流新探》一文,对马姓的起源与发展、马姓的郡望与堂号、马姓与历代经济社会发展、河南马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探讨,力求中华马姓馆能够反映马姓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向社会和公众介绍了一个多姿多彩的马姓氏族。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邢姓委员会会长邢永杰发言,他向大会主要汇报了邢姓委员会在慈善公益等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毛景艳发言,她向大会简要介绍了国际交流中心成立十年做过的一些成绩和探索。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姚姓委员会副会长姚召伟发言。他讲到,我会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不动摇,坚持文化创新不动摇,坚持团结奋进不动摇,团结引领河南46万姚姓宗亲,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积极开展姚姓文化研究,在学术探讨、源流调查、祖迹保护、祭祀先祖、宗亲联谊、续修族谱、扶贫济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高度评价,截止2019年,我会已经“连续五年”荣获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先进单位称号。
姚召伟说,17年来,我会坚持一年至少召开一次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活动,一年出版一本反映研究成果和活动的会刊。多年来我会联合中国唐史学会和地方政府,已成功举办全国性的大型的高端学术研讨会4次;先后编辑、出版专著《大唐贤相姚崇》《姚崇研究辑存》《姚崇的故事》《大唐贤相姚崇墓园》和论文集《姚崇研究文集》1-3辑;编辑印发《河南姚姓与姚崇文化》会刊15期。与中共三门峡市纪委和陕州区纪委联合拍摄《姚崇家训》专题片,并在中纪委网站播出;与河南省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合作,拍摄《河南历史名人博览人物篇——姚崇》电视专题片;协助建立三门峡市陕州姚崇故里纪念馆,被三门峡市委宣传部和市社科联命名为社科普及基地。举办纪念大唐贤相姚崇大型书画展4次。先贤姚崇的担当奋斗、变革创新、廉洁节俭、勤政为民、科学务实的理政敬业精神和家风家训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继承发扬。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姬姓委员会名誉会长姬传东发言,他代表姬姓委员会向大会汇报编纂《河南姓氏志姬姓卷》的做法和体会。
姬传东说,我们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有组织地研究姓氏文化、姬姓文化已经20多年,先后编著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姬姓史话》(荣获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首批姓氏文化成果奖);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帝后裔五千姓》(被誉为“大型姓氏文化工具书”);由白山出版社出版的《元圣周公》;由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周公后裔姓氏大全)(被誉为“从新角度研究周公的力作”);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解读周公》(荣获河南省科普规划项目二等奖);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元圣周公颂辑注》;由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的姓氏文化》;由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研究周公之道 弘扬礼乐文明》等书籍,《老姬讲姓氏文化故事》被搬上互联网和很多微信群。召开过四届全国姬姓文化暨周公思想文化研讨大会和很多中小型会议,精心建设、布置河南家谱馆姬姓文史馆。不少宗亲到过全国绝大部分姬姓聚居地和姬姓遗存之处,我的足迹遍及28个省份的数百个姬姓较多的县、乡、村。坚持10多年编印39期《血脉》报;坚持五年开发文创姬姓文化挂历、台历、春联、灯笼。多年的积累,为我们编纂《河南姓氏志•姬姓卷》奠定了许多资料的基础。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吴姓委员会会长吴天玺发言。她讲到,多年来吴姓委员会积极开展文化研究活动。到2023年5月份为止,吴姓委员会已经完成了四个宗祠修缮、一个发谱仪式、两个续谱工作,并获得两个省级文保单位和一个文旅项目。2023年已经近半,吴姓委员会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带领广大吴家人开创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贡献。
周口市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戴俊贤发言。他讲到,周口的淮阳区古称宛丘,是伏羲“正姓氏、制嫁娶”的地方(刘翔南《中华姓氏概述》),距今有五、六千年的历史。自伏羲“正姓氏”以后,中华姓氏开始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化过程。在周口及河南产生了许多的姓氏,传播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为此有了“万姓同源,根在周口”之说。研究和弘扬姓氏文化,服务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为周口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2002年周口成立了市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2004年周口举办了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周口市委统战对姓氏历史文化研究工作一直十分重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尤其是2019年周口市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换届以来,从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到分管的常务副部长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在关键时刻召集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排除不利因素,提出工作要求,指明发展方向,保证了姓氏文化研究工作的健康发展。今年5月10日,在召开全市姓氏历史文化研究工作会议时,首次以周口市委统战部、周口市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名义表彰先进县市区研究会、专姓工作委员会和优秀文章作者、优秀会刊会报、优秀专著,充分体现了周口市委、周口市委统战部对姓氏文化研究工作的重视,产生了良好的激励和鞭策作用。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经常对周口的工作进行指导,各位会长深入周口调研考察,并将研究论文交给《周口姓氏》刊物发表,对周口予以高度关心和大力支持,有力推动了周口姓氏文化研究工作的开展。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牛姓委员会会长牛保平发言,他在发言中对牛姓委员会主要工作成绩进行了汇报。他说,牛姓委员会号召全国牛氏族人,在开封尉氏金被岗村十八打锅牛二世祖牛超的墓地原址修建了川祖墓园。2020年2月基本建成,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牛氏族人关注,不断慕名前来祭拜;2020年3月底牛姓委员会在尉氏县城召开了年会。在金被岗川祖墓园举行了隆重的祭祖大典,将红木雕刻的牛姓始祖牛父像供奉现场,举行了对锅仪式;2021年筹资在河南省档案馆新馆家谱馆建立了中华牛氏展馆。牛姓委展馆举办了隆重的揭牌仪式和牛氏历史文化研究活动40周年庆祝活动;平顶山花山村在白龟山水库旁,新修建了牛皋墓和建军祠。平顶山市政府把该地确定为历史文化教育基地。牛姓委受邀参与了论证和修建,并为祠堂刻制了匾额;鲁山县近期举行了首届牛皋文化学术研讨会,牛姓委员会都组织了牛姓代表参加;近期举办了牛姓委2023年年会和文保单位、红色教育基地和中华牛氏历史文化博物馆揭牌仪式。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方姓委员会会长方思文发言,他向大会汇报了方姓建设祠堂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贾姓委员会执行会长贾国瑞发言,他从六个方面对贾姓委员会在今后的重点工作进行了汇报。1、坚决做到依法、规范办会。坚持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领导下依法办会,坚持规范使用机构名称,做到不夸大使用机构名称,不使用所谓的世界、中国、中华等未经合法批准的名称。2、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贾姓委员会本届理事会已经是超期服役,换届工作迫在眉睫,我们计划精心筹划,在年内圆满完成换届工作。3、积极推动9卷本、近500万字的《中华贾姓通史》的出版发行工作,争取明年上半年内完成,并且确保出成经得起检验的史书精品。同时,以通史为依托,遵照省研会的要求,完成《河南姓氏志•贾姓卷》的编纂任务。4、恢复举办我会发起的大型姓氏文化项目——贾谊文化节暨中华贾姓拜祖大典的举办,并争取同时举行《中华贾姓通史》的首发式。5、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领导和指导下,继续推进贾姓文化专著及贾姓谱牒的研究、编修、出版工作,恢复编辑出版因疫情暂停的《贾姓文化》期刊,使其作为贾姓文化研究的主阵地继续发挥其重要的助力和作用。6、继续做好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布置的各项工作,依法依规、服从命令、遵从指导、虚心学习,坚持做好贯彻和执行工作,争做分支机构的优秀一员。
贾国瑞说,我们坚信,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体分支机构一定会努力、团结、进取,创造各自姓氏的辉煌成绩,也一定能够为河南全省的姓氏文化研究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熊姓委员会会长熊国清发言。他讲到,做好弘扬优良家风,充分挖掘历代沉淀流传下来的优秀族规族训、家风家教、谱系接续、创办会刊,开展“扶危济困、帮一助学”活动等各项熊氏文化活动。1、继续加大和完善河南熊氏文史馆建设及各项熊氏文化建设;2、完成河南姓氏志的编撰工作;3、以楚文化为依托,拟打造信阳楚文化园;4、持续完善委员会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分区逐级工作网络。
熊国清说,河南熊氏文化,作为深厚中原文化和灿烂荊楚文明的一部分,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相信有了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正确领导,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广大熊氏族人的共同努力,悠久灿烂的楚熊文化一定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长魏怀习发言。他讲到,在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坚强领导和具体指导下,在各级领导的的关怀和支持下,我们坚持以“老家河南、根在中原”为展示主题,以“突出教育、资料汇聚、观众至上”为指导原则,为做好姓氏文化和家谱文化的展陈、收藏,传承、发展,特别是为家谱收藏、整理,查阅、寻根,编修、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优质的服务。目前收藏有1000多个姓氏、2万多部、20多万册全国各地家谱。老家河南家谱档案展是河南省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重要成果,是“寻根河南·读懂中国”的一个靓丽品牌,致力于普及家谱知识,讲好家族故事,展示文化精髓,传承华夏文明。将打造成为:黄河文化地标工程;中华文化展示平台;姓氏寻根谒祖平台;家谱收藏编修中心;谱牒文化培训中心;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各类学校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王姓委员会执行会长王宗哲发言。他在发言中讲到,商丘是商祖王亥祖地。商丘每两年有一届华商国际文化节,是国台办、国侨办、省政府主办,商丘市政府承办的大会,规格很高,影响力也很大。若能把王亥与王氏,王氏研究会连系在一起,就可以和华商节结合,就可以趁势,不仅宣传弘扬了王氏文化,依靠当地政府,发动全球王氏宗亲侨领,回来恳亲拜祖、投资兴业、助推地方经济。于是,在去年8月由省社科院与商丘市委市政府主办,王姓委员会协办的《王亥与中华王姓源流学术研讨会》在省社科院大楼上成功举办。省政协王全书主席、社科院阮金泉书记、王承哲院长、商丘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亲自到会,会议开的很成功、反响很大,确定了王亥是我们子姓王氏远祖,从而也成功的把我们的“世王大会”与商丘华商国际文化节有机结合,确定为商丘华商国际文化节重要议程。并建议大家高度重视学术研讨会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姓氏文化、根亲文化研究的前提与保障。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于姓委员会秘书长于松伟发言。他在发言中讲到,2017年元月,于姓委员会成立,对河南于姓人而言,堪称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因为于姓文化研究有了“一扇属于自己的窗”。
于松伟说,新时代的于姓委员会,明确了这些社会功能:1.学术交流;2.文化研究;3.信息交流;4.招商引资;5.寻根问祖;6.沟通海内外于姓华人华侨关系;7.集合家族力量修复家族文化遗产;8.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编辑、出版、宣传家族文化期刊;9.收集、发现、保护民间收藏的祖谱和有关家族文化书籍等文献资料;10.扶助困难宗亲、资助贫穷学子、设立奖学金;11.发现、推荐、奖励高端人才;12.推广优秀家族文化研究成果;13.加强同国外宗亲团体和家族文化研究工作者联系等功能。于姓委员会旨在贯彻落实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工作要求,推动“培根铸魂”工程建设,传承弘扬于姓文化,持续做好于姓文化研究交流,凸显于姓文化符号。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秦姓委员会执行会长秦文生发言。他在发言中讲到,河南省秦姓委员会成立于2013年3月。秦姓委员会成立后工作的定位就是文化研究、联谊、互帮互助、发展经济。要做好这些工作,需要通过寻根来加强家族内部凝聚力。秦姓委员会会员大都对家风传承比较重视,我们在成立后统一发布了河南省秦氏家规、家训。焦作理事联络处非常重视家风教育,为明朝始祖秦好古三子七孙立碑10座。南阳、安阳等地修建祠堂和文化园3座。我们还组织了河南安阳内黄颛顼、帝喾二帝拜祖仪式,目前已集体祭拜九届。在二帝陵举办祭祖仪式,我们邀请了全国秦氏代表参加,对接家谱,寻根联谊,参观扁鹊庙、羑里城、殷墟遗址等,通过对对祖先的认同来传播河南根亲文化,通过祭祖来加强家族内亲人的团结和凝聚力。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鲁姓委员会会长鲁占盈发言。他讲到,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领导下,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鲁姓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文化研究为主要导向,结合各地鲁姓宗亲做好联谊、帮扶、公益等各项工作。2022年以来,鲁姓委员会始终保持以激情饱满的状态对各地家谱进行多次走访、查阅、研究,特别是对于新乡、开封、郑州(中牟、荥阳等)、许昌(长葛)等地家谱进行了多轮的分析研判,最终确认以上地区的迁徙及支脉同属1381年随周定王封藩定居于开封祥符的先人,后繁衍至今。因年代久远,经历战乱等原因,家谱没有很好地保存传续,导致中间信息断代断层,经过鲁姓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鲁兴表带领鲁广群副会长、鲁照阳副秘书长等资深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新乡、郑州(中牟、荥阳)等地家谱的结合及续修工作已取到阶段性成果,电子版本已基本成型,该套家谱将记录近3万人的谱系传承。在鲁姓委员会的指导下,各地修建祠堂、家谱续修工作如火如荼,其中平顶山汝阳县新修祠堂一处,许昌市井灵镇续修家谱一套,以及开封等地也在陆续开展工作中。
鲁占盈说,在二十大引领的开局之年,鲁姓委员会在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正确指导下,会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力量,助推乡村振兴。同时也会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把中华民族的文脉、血脉养护好,使中华民族枝繁叶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苏姓委员会会长苏克俊发言,他向大会简要的介绍了苏姓委员会的基本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下午6时许,在与会代表热烈的掌声中,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2023年年会胜利闭幕。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本次年会的召开及时有效的将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各项政策向各分支机构进行传达,在今后的发展中,为各分支机构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号角,为河南姓氏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各分支机构和团体会员单位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加强自身建设,凝聚发展共识,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为实现“两个确保”奋斗目标,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力量。
来源:中华百家姓起源故事(本篇图文由印象河南网采编部创作/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供稿:田广生
|
||
| ||
上一条信息: 河南省田姓委员会会长田广生携数字经济 下一条信息: 田仁刚《田祐恭全传》首发连载4 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