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陆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首页 - 栏目 - 田氏才艺
返回上一步

 
【田俊(彦甫)】孟良崮遊记(十)--(十二)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4276  添加时间:2013-11-13 22:23:21
 
(十)
 
      枪声,是张灵甫自戕呢?还是遭他人射杀?七十年过去了,至今尚无定论。不过这已不在本文话题范围之内。继续登顶。   
 
      峰回路转,跟前的景点指示牌显示;我现在的位置距崮顶300m整。不愁走了!
 
      走进一段东西街,叫“沂蒙风情街”。街口的大屏幕上,反复连续的播映着《沂蒙山区歌舞表演大荟萃》的EVD。优美的舞姿和唱腔使游客们心情愉悦、忘记了路途的疲劳。
 
      这里两边的长廊宽敞明亮,那些沿途的零星摊点、亭榭所出售的物品在这里都有陈列,而且更加丰富多彩。更有很上档次的茶馆酒肆给予了游客们非常热情的招待。
 
      出风情街西口,标牌显示距崮顶100M,要冲刺啦!大家不约而同的加快了脚步。
 
      这是一段缓坡,我抖擞精神,“文明棍”点着三米多宽的石阶,蹭蹭蹭!拾级而上。
 
      至中途,右转面北。东侧的岩壁上豁然写着“击毙张灵甫处”。下方一个石洞。洞口有两位中年妇女把守。收取进洞参观费每人五元。看我年纪偏大,免票。说是轻易没见我这岁数的人上来过。我很感激,道谢、进洞。
 
       洞内光线略暗,陈列着张灵甫生前的一些生活用品、办公用品、以及蒋介石颁发给他的委任状;张最后给南京发报的电文、给家属写下的诀别书、还有张自小跟家人的照片、蜡像;各个阶段的军旅照片、当前出版发行的《张灵甫传》等书籍······
 
      洞不很大,约四五米宽、七八米长的样子。很快看完就出来了。
 
      我在洞口略一停留,两位把门的妇女热情的递过来一把马扎、邀我坐下休息一会,顺便拉开了家常。原来她俩是山下田家庄的,一位娘家姓田、一位婆家姓田。
 
      我很惊喜!比起“他乡遇故知”更为激动!因为更近了一层、是“它乡遇本家”了啊!(待续)
 
(十一)
 
      据我田氏山东省沂水县湖埠西谱系记载:前清初年,我湖埠西田氏二世二公讳康乐适蒙阴县孟良崮山前,安家立业、创建田家庄。繁衍至今、人丁兴旺;乡里载誉、遐迩闻名,早已成当地望族。其十四世族人田鸿来、田鸿川等,乃族中精英威望者。与祖庄老家湖埠西族人多有来往。我这次孟良崮之遊,其实预先早有安排:下山后就去拜会田鸿来族弟。
 
      终于登顶了!大家都舒了一口气,简直就像登上泰山天街一样的愉快。抬头仰望纪念碑:三把银亮的巨长刺刀模型紧箍在一起,傲指青天、直刺苍穹!其造型的构思是:红色碑基代表红色政权领导下的沂蒙大地;三支刺刀正中最长者代表当时我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左右两支刺刀分别代表当时地方武装沂蒙纵队;和沂蒙山区的民兵。此三元一体的武装力量紧密结合、协同作战,更有广大的沂蒙山区的人民群众作为坚强后盾,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一九八四年十月,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为纪念碑亲笔题名:《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八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碑高36m、是孟良崮的标志性建筑。山高碑更高,怪不得在二十里外的《岸堤》镇上能看到它。
 
      纪念碑左后方(即东北隅)修建了一座观望台。凭栏向远、凌空环顾、一览众山小!秋色迷人、金风习习,顿感心旷神怡、大有飘飘欲仙之感!
 
      向东望去,随着山势弯弯曲曲、高高低低、在林海中时隐时现、绵延看不到尽头。是什么呢?原来在沿崮顶后山的悬崖峭壁上全竖起高高的、密密麻麻的铁丝网栅栏。它的作用:一是出于安全考虑、遊客万一失足、会被栅栏阻挡保护、终止继续坠落避免危险。二是对于后山的有害动物譬如狼、有阻止翻越崖壁侵入前山的作用。我心里很后怕,暗自庆幸头一次来的那天,在山半腰的时候便毅然返回了,没有太固执继续攀登。
 
      从铁丝网网眼望去,山后比山前更为险恶。阴翳蔽日、沟壑幽深,似乎隐隐透出一股阴森的杀气。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曾经做过战场的背景而导致的心理作用吧?(待续)
 
(十二)
 
      纪念碑的西南隅,遍地野草黄花,鹰翱雁掠、鸟唱虫鸣,好一个秋色十足的天然乐园!
 
      其西边缘上,突兀悬探着一块大青石、叫《霸王石》。我们形容石头大,叫“千斤巨石”,我观此石、何止万斤!它悬着的大半截身子恰如泰山上的拱北石。(亦叫探海石、日观石)它的上方,用人工透糳的三根大铁桩粗如街边的灯杆。桩上系的大铁索比大渡河上的又粗了好几倍。一环扣一环、约有三十米的样子。铁链的东头牢牢地固定在崮顶巨型的地环上。传说霸王力大无穷、恨地无环,现在有了、尽管来拽吧!
 
      再回到纪念碑的正前下方,留个影作为“到此一游”的纪念吧。
 
      条件很具备;服务很周到。更有一匹高骏的枣红大马,巨尾长鬃、鞍辔齐全,专供游客骑照。
 
      游客很多自带相机的,一伙伙一帮帮、咔嚓!咔嚓!声响不绝于耳。一陈姓专业摄影师和我攀谈起来。我说:陈田不分!咱们的老祖宗原本都是陈姓一家啊!······
 
      这位陈姓老师听后大喜!他以前并不知情这段历史。说:既然是一家子,不要客气!实实在在的骑上我的马子,免费留影!然后咱俩再合个影!作为留念!跟前的游客们一齐起着哄。我看陈老师心意诚恳、态度执着,推辞不如从命、我拽着缰绳向马镫上踏。马微微一动、我便摇晃的受不了,幸亏陈老师和两位游客一齐托着,我这才跨上了雕鞍。这辈子头一回骑骑马,架势和表情都很不自然。常言道人是衣裳马是鞍,像我这把年纪的老头子,本来就不修边幅,骑上这匹骏马,越发显得寒碜。
 
      不料想除了摄影师之外,另有游客们的好几部机子对着我一齐咔嚓!说是:白胡子老汉骑红马、谁留照片谁大发!哈哈!我成了财神爷啦!
 
      互留电话号码、握别陈老师;又走回洞口道别二位大嫂,准备下山了。
 
      其时十六点。付十元,坐游览车下山。一路想着此行的收获,天气很好、所遇到的人全都对我好,心里美滋滋的。(完)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田丰:河南省第一至三届政协鱼原副主席       

 下一条信息: 田有明找我家这支族人(重庆壁山县)







首页
我的
返回
   



扫一扫 关注公众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