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启礼】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
|
||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4406 添加时间:2012-1-10 22:45:28 | ||
田启礼 大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这座文学圣殿里举行。 开会那天,我们早早从宾馆坐车出发。上午八时二十分,我们乘坐的大巴车缓缓停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南大门。下了车,举目仰望,一座红墙蓝瓦的传统式建筑贯入眼帘,显得是那样的庄严典雅,***同志题写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七个鎏金大字镶嵌在正门上方;低头俯视,一块花岗岩巨石屏风挡在大门前,在这块巨石的两面,雕刻着现代文学大师巴金先生的两段话,正面是:“我们有一个多么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来的杰作,它们支持我们,鼓励我们,使自己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背面是“我们的新文学是表现我国人民心灵美的丰富矿藏,是塑造青年灵魂的工厂,是培养革命战士的学校。我们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字,我们从它得到温暖,也把火种传给别人。”这字里行间,闪烁着文学光芒四射的火花,倾注着巴老的心声,也是向世人宣示着文学馆的宗旨。听同行的一位北京朋友讲,这块巨石重50吨,是山东莱州巨型花岗岩,到目前为止,是北京城最大的一块。 我们簇拥着走进大院,兴奋的神经指挥着两只眼球把目光撒向四周。文学馆外观风格别致,气派非凡。外墙上有一幅百花浮雕,各显神韵,体现出文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意境。稀疏的松柏黛绿苍翠,四周青青的草坪如同绿色的地毯,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叶圣陶、沈从文、朱自清、冰心、丁玲、艾青、赵树理十三位现代文学大师的雕像分布其间。他们神态各异,表情逼真,栩栩如生。鲁迅先生面孔上,两道横眉,一双冷眼,坚毅、冷峻的目光,像是投向敌人的锋利匕首;郭沫若张开双臂,如同飞起的凤凰;茅盾站在花草丛中,好似目视前方那片“伟岸”的白杨树,巴金老人微微驼背,正在低头沉思《家》《春》《秋》;艾青手托下巴地望着,好像正在吟叹他的诗;朱自清身着长袍,面对一方池塘,池畔开着洁白的汉白玉荷花,至今仍留恋沉湎于那《荷塘月色》的人间美境,汉白玉制作的冰心雕塑,就像他的作品那样纯洁美丽,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作家赵树理背手而行,他身后的作品人物小芹骑着毛驴,像是走在找恋人小二黑的路上。 现代文学馆正门两侧,高3.6米,宽28米的彩色玻璃镶嵌画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鲁迅《祝福》、郭沫若《女神》、茅盾《白杨礼赞》、巴金《家》、老舍《茶馆》和曹禺《原野》中的人物。走廊两边是18米长、2.8米宽的巨幅油画壁画,分成“受难者”和“反抗者”两个部分,“受难者”中有《药》、《骆驼祥子》、《边城》等名著的画面,“反抗者”中有《孔乙己》、《义勇军进行曲》等名作的场景。这些给大厅带来了迷人的色彩。 现代文学馆内部,是用“符号”说话的地方。推开门时发现,每一个大门的每一个门把上,都精雕细刻着一只苍老的手——那是文坛大师巴金先生的手模。有人说,这是一只承前启后的手,引人步入文学殿堂的手。每位与会者、参观者到此进门时,都要摸摸巴老的“手”,别样的心情油然而生。 现代文学馆从外到内,使我感受到:它是一座蕴含浓厚文学气息的标志性文学建筑,是文学之圣殿。它不仅体现了“五四”运动以来近一个世纪文学发展的脉络,而且是一百年来民族兴衰的一个侧影。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文坛泰斗巴金先生倡议建立的。巴老说,建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一件大事,比写五本、十本《创作回忆录》还重要。巴老还曾说,他是一个善于做梦的人,常梦见文学馆门口人们进进出出,醒来他就笑出声来。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巴老就拿出15万元给现代文学馆做建设铺底资金。在近20年里,他前后11次给文学馆捐书。1993年,巴老曾致信***总书记请求建立文学新馆。江总书记亲笔复信,还先后6次作重要批示,并为文学馆题写了馆名。如今耗资1.5亿元,占地1.4万平方米的现代文学馆已经落成并投入使用。它集文学博物馆、文学图书馆、文学档案馆、文学资料研究和文学交流的功能于一身。目前文学馆的馆藏十分丰富:现有藏品38万件,书籍23万册,杂志2100种,9万余册,报纸142种,手稿13824件,照片16173件,书信11600件,录音带453盘,录像带442盘,文物4380件,以中国内地、港、澳、台及海外华人作家姓名命名的文库81座,品种繁多,数量也颇为可观。巴金老人家“文学馆门口人们进进出出的”梦想已经实现了。 我们怀着朝圣般的心情走进会议厅,“激情点燃梦想,文学铸就辉煌!”“站在新的高度,立足新的起点!”“以散文的名义,我们相聚……”等设计精美的屏牌竖立在门两侧,如同盛开的玫瑰,散发着浓浓的文学芳香。 会议签到处,簇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男男女女,他们大都是业余文学爱好者,前来参加这次散文论坛及颁奖典礼的。一个接一个的挥毫弄墨,在铺平的宣纸上,龙飞凤舞般留下自己的名字,与雅致的会议厅相映生辉,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氛。 在这处处彰显文学之灵气,闪烁文学之光亮的现代文学馆多功能会议厅里,看着耳目一新的会场,聆听着一位位专家、学者、作家独有建树、激扬动人的演讲,我那颗求知若渴的心,痴迷了,陶醉了,仿佛是在文学殿堂里漫游…… 颁奖开始了,掌声阵阵。 我随着几位领奖者走上领奖台,来到一位老者面前,还没等我醒过神来,一只大手伸了过来,我慌忙把手伸过去,两只手随即握在了一起,一股暖流沿着指尖流入心底。与老者对视的一瞬间,我看见他雪白的银发,红润丰满且挂着微笑的面容,透出一丝高贵、儒雅、英气、平和。他,就是当代著名学者、鲁迅和现代文学研究专家、散文泰斗、理论家、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我仰慕已久的林非先生。我从他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奖杯和证书,那一刻,激动的心跳得更加厉害。我太幸运了!我这位土生土长、半路出家的业余文学爱好者,能站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领奖台上,接受林非先生的授奖,感到万分的荣幸。我兴奋极了,有点儿发颤的手,把那尊洁白无瑕的水晶奖杯高高举起来,感觉出一种红尘之外才有的清澈和纯净。台下相机灯光闪闪烁烁,此时,我仿佛觉得脚下那条路更长、更宽、更亮了…… 从会议厅里走出来,来到文学馆的东大门,门口那块天然巨石石洞所形成的符号——“逗号”,是文学馆的馆标,寓意没有止境。我想,中国现代文学馆在北京,在中国,在世界,如同一个美好的“逗号”,永无止境,是美好的永远。它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 |
||
| ||
上一条信息: 【田启礼】刘铁锤择婿 下一条信息: 【田爱祯】郑三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