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田氏族谱·第一辑》滕阳族谱世系选辑
|
||||||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8835 添加时间:2009-9-12 23:52:02 | ||||||
创修族谱序传 1-(1)创修族谱序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 九世孙 志宪 九世孙志宪顿首敬言。先茔勒珉敬宗之盛典。后世修谱收族之大端。数年来。家计繁冗。有志未逮。每一回思。不胜厚颜。幸有淑文者。余 元祖八代孙也。癸巳阳月与其兄渭。弟大哲等。率族众。为余 元祖立碑追祀后。既有修谱之举。时余游学江南。未得亲与其事。年下归家.而谱稿已告竣矣。其兄弟闻余回。捧以相质。兼请总理其事。余思责深任重。固非易赴。而敬宗之典。与此隆者。即收族之端。于此盛也。敢不日夜经心以图其事哉。然犹望其兄弟相率族众匡余不及云。
1-(2)创修族谱序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 十世孙 淑文 十世孙淑文顿首言曰。谱牒之学。自古为重。所以明宗法而崇本始。收族萃涣非细故也。余也学识浅陋。弗堪厥任。然开其端绪。以俟后人之润色。是亦义之不容诿者耳。但自始祖以来。人数繁衍。指不胜屈於此。而欲收之萃之。正恐一人之知识有限。少失检点。旋来崇韬之讥矣。爰与 启阡兄。大哲弟。斟酌再四。各辑本族。上自元祖下迨元孙。细谱世系。详注昭穆。辑成。命子象麟。抄写成册。固觉触目了然。然犹虑班辈之中名字各别。未能划一。谨编排行十字曰。 汝若承忠厚。传家始久长。使孙等按辈就班虽在远居异处。而长幼尊卑粲若列星。此余与启阡兄大哲弟所斟酌再四。不顾学识浅陋。以开其端绪者也。若夫永承弗替。以润色其间。是诚望于后人。
1-(3)创修族谱序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 琦 十世孙琦顿首言曰。敬宗睦族之道。莫大于谱。谱也者。探本穷源。分支别派。俾世次不愆。以传之万世者也。余家系出莆阪。派衍海邦。遥遥者莫能纪已。惟余始祖有可述焉。但自河北庄肇基之后。家乘久已失传。碑志又复残缺。故一下数世渺而难稽。只相传二公祖讳文用者。为余元祖之次子也。本村及西曲柏皆此祖。苗裔亲疏远近屈指可得。独余大公祖后。实未知其人数之多寡焉。辙行立谱恐有遗漏不全者。迨癸巳冬初。利见兄率族众。为 元祖立碑。稽其宗派。乃知郗山托里外。尚不止于匡山闾巷之二支也。遂与子泗淑超英侄。聚族议曰。向惟失谱。宗派几致疏漏。今世次既明。不亟谱以志之。将后之视今。不更甚於今之视昔耶。长幼皆以为然。欲共请利见兄作纂修之首。孰意其与启阡兄。大哲弟。已早建此议矣。余等得遂其志。无不乐於勤事。各辑本支。共成谱牒。虽不敢谓敦宗睦族之道。即此而是以聊示后世以重修之基云。
1-(4)创修族谱序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 象麟
十一世孙象麟顿首言曰。谱自 元祖而下。支之繁。派之盛。固挨叙无遗已。墓之南偏有坟数冢。向未知其后人寄居何所也。今幸有所闻焉。超月兄云。有一锢漏锅者。居费之同宗人也。数年前。曾面谈於刘氏旅邸。其名字不复记忆矣。犹忆道其故里。则亦河北庄也。溯其祖墓。则茔之坑北畔也。且於林内之长杨古柏。以及毁碑沉河故事在在。详明无少差谬。盖其传闻有自也。已六世矣。惜未叩其里巷耳。其外有义安者江南之萧县里也。族人处此已历年所。昔者 申兄尝至其家而止宿焉。中情拳拳。非可言喻。殆亦同宗之谊於心终不忘乎。他如泊西之田家楼。在戴家桥西南二里许。彼既以姓称庄。则族人之处此也。想亦有年矣。且其名列绅士。家称富足。倘非所本在此。何以每向族人而叩故里者之不止於 纯一兄耶。由此观之。则数处其即数冢之遗裔欤。嘻。果其裔矣。数冢之灵亦瞑目於九原矣。而终使蒿里尘封。疑若无后者。则以世远年湮。久未祭扫之故耳。夫叙谱原以传信。虽不敢以三兄之语少参疑阵。而道之云远不能约会。姑俟异日可也。若夫鲍家沟等处。振邦叔谓昔之抄传。已系其世今当纂修伊始。正不得不再为编辑以示同源共本之意。敢曰遥遥华胄。徒惹吏部之笑哉。
1-(5)创修族谱跋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 象麟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五月。十一世孙。象麟於族谱既成。顿首拜读之时。而遂有感於中曰。每见大道之中往来行人。过者过。续者续。绝不留意於其间者。诚以彼固路人也。倘属族人当不尔尔。虽然路人中岂乏族人哉。从不识面。向未闻名。即以路人视之。无足怪者。其情尚可原也。若夫素尝识面旧已闻名。而犹视若路人者。则有说东武丁公之言曰。身何始乎。始於父。始於祖。身何衍乎。衍於子。衍於孙。是一人之身。上推下推。已几几乎有五世亲尽之势。况由祖父而高曾。由高曾而始祖。其各子其子。各孙其孙者。本深源远不知凡几。由子孙而曾元而云仍。其各父其父。各祖其祖者。支分派别又不知凡几。此非路人实族人也。彼独无人心哉。何竟等族人於路人也。则以谱之不立。无以触其目。而警其心耳。夫人苟非昧心。按谱稽之。则知某祖某孙某支之留也。某祖某孙某派之遗也。而溯其本源。则皆由始祖一人之身。绵绵延延继继承承。相传以至於今者也。何至路人夫族人哉。癸巳孟冬朔吉。余父率族众。为元祖筑墓立碑追祀后。即与启仟伯。明远叔等。计及於此。各辑本支。而命余以注释校对缮写之事。余当承 命之日。夙夜祗惧不敢暇逸。故东至本县之萧家天喜二庄。又东至沂州之武家甘露二沟。并及托里等处。上自高曾祖母。下迨婶嫂侄妇。一一钞来。详注其世。且同安弟西至河北曲柏二庄。取 明远叔等所辑之支。而敬缮之。汇成一书。前后参阅校对。无讹。今而后凡登谱者。真族人非路人也。虽然犹有虑虑者何虑。夫虽皆族人不能近之。则近者渐远不能亲之。则亲者遂疏。族人也而仍路人矣。以联疏远之谓何而犹路人视之也。然必何如而后不至路人。吾族人者其几不外睦之一字使於一家之中。上而各祖其祖。各父其父。下而各子其子。各孙其孙。是能睦一家之族人也。则一家之族人睦。等而上之某吾同曾祖也。某吾同高祖也。论五服未出其外。言九族自在其中。使由敬祖父之心而推之。则以祖吾 祖者祖其 祖。以父吾 父者父其父。由爱子孙之念而广之。则以子吾子者子其子。以孙吾孙者孙其孙。是能睦本支之族人也。则本支之族人睦且自始祖以来。绵绵延延。继继承承。相传至今。子孙众多。而自始祖视之。则皆孙也。讵异由阖族而各视本支由本支而各视一家也哉。使以推已及人之心。而为设身处地之想。则以待一家者待本支。以待本支者待阖族。是能睦阖族之族人也。则阖族人之族人睦不但此也。祖兄弟各传本支在天之灵。能视为二使以睦阖族之心。推广於七族之内。彼既长也。亦尊崇之。勿相处以怠玩。彼既幼也。亦礼貌之。勿相接以轻挑。是能即一家以待七族。合七族为一家矣。从有昧心之辈。能不观感兴起而同埽於睦哉。而又何至路人吾族人者。将见远者近。而近者愈近。疏者亲。而亲者益亲。岂特闻识面而已哉。其在书曰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又曰敦叙九族。族人乎。路人乎。必有能辨之者。余也生当其时仰见族谱之成而以亲睦之雅期之。族人还以继志之举。望之后人也。谨拜手稽首敬跋。
更多资料详见《华夏田氏族谱·第一辑》
|
||||||
| ||||||
上一条信息: 《华夏田氏族谱·第一辑》郯城族谱世系 下一条信息: 《华夏田氏族谱·第一辑》卓阳族谱世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