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陆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首页 - 栏目 - 田氏名人 - 现代名人
返回上一步

 
田滋茂 田鹤仙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7780  添加时间:2007-10-2 20:48:17
 

田滋茂与田氏作品

    有道是,文如其人,字见其心。对善书法者来说,其作品之风格是个性、品格、学识、审美趣味及技巧的综合聚焦。正在广州举办的“国学书法精品展”,就让人们走进翰墨世界,品味出了一个宽厚而不失机智、自信却不骄狂的谦谦君子田滋茂。
    在飘着墨香的广州文理一堂,精致的展场四周挂满了大大小小近百件书法精品。记者有幸在这里结识了专程从北京赶来的作品主人——著名书法家田滋茂。尽管田滋茂目前还身处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的要职,但文人气质甚浓的他却随和得像一位可敬的老师。

田氏作品自成一派 

    参观田滋茂的书法展品,是一个赏心悦目的过程。古人常以大自然的变幻,誉书法艺术之奇美。这在自成一派的田氏作品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体现。他师古而不囿于古,把传统文化之神韵融于笔墨,又打破时空隔阻,让现代文明的气息流于笔尖。
    田滋茂有一幅字,写的是“风与骚”。他说,学习传统文化,不能不提到这两个字。孔子是主张“风”的代表人物,他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就是每个人都有长处或者可以学习的地方,即使是面对三个失败的人,也能从其身上吸取教训不犯错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骚”则是屈原的主张,他认为“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田滋茂感悟道,古人对学习的这种态度,至今仍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人们常说“独领风骚”,要真正做到就必须参透传统文化的真谛。难怪广东著名学者雷铎对田滋茂的作品作出这样的评价:其书法作品之美的背后,更有国学之真善在,故真善美三者俱焉。

 72米隶书长卷《道德经》

    田滋茂最为得意的作品是72米隶书长卷《道德经》。虽然在这次展览上,观众无缘见到。但从田滋茂带来的影像资料上,记者一睹了这幅历时大半年时间方完成的鸿篇巨制的真容,果然气势不凡。
为了这个作品,田滋茂可谓呕心沥血,他从去年冬天开始至今年7月间,除了上班,节假日,一律闭门谢客。今年春节期间更是连电话也不接听,过完年后打开手机,一下子蹦出260多条拜年短讯。市面上买不到几十米长的宣纸,他就专门跑到浙江订做,写坏的毛笔和用尽的黑墨不计其数。
    田滋茂说,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对《道德经》进行再创作,是因为他从《道德经》中,领悟到了能够为我们时代所用的精粹,其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流意识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于是,他从现存的18个版本中,选择了中华书局的版本,“这个版本的解释最符合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一部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经》中,讲“和”的地方不下30处,这与“和谐社会”的“和”在思想基础上不谋而合。
    不难发现,田滋茂的作品件件紧扣“弘扬中华国学,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这是一个独特的主题,以此融入书法作品并公开展出,目前在全国仅此一家。


毕生与笔墨结缘


    如今在书法界独树一帜的田滋茂,说自己这一辈子与笔墨结下了不解之缘。出生于内蒙古一个文化世家的他,伯父是当地的书法名宿。渊深的家学,使他自幼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他一入门就临摹柳公权的楷书14年,接着是临张猛龙的魏碑又过18年,后来一直对汉隶甚为痴迷,至今楷、行、隶、篆诸体皆擅。
    练过书法的人都知道,这是个“苦差”,首先要耐得住寂寞。田滋茂说,其的确不是个轻松的过程,但他更多的体味是以苦为乐。他每天清晨4时多就起床,漱洗完吃过早餐就开始动笔,写字已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还经常悬腕挥毫几个小时,腿站麻了也全然不知。
    有意思的是,田滋茂几十年如一日“闭门修炼”,却字不示人,周围许多人都不知道他写得一手好字,他的办公室更是没有任何写书法用的笔墨工具。
    田滋茂说,书法是他毕生的热爱,但并没有想过要因此成名成家。直到2005年3月,一个偶然机会,他的一幅作品被登在报刊上,从此一发而不可收,随后约稿电话连绵不断,至今已有180多幅作品在各种媒介、场合公开发表。厚积薄发的田滋茂迅速“走红”,被书法艺术界称为学养与技巧兼美的“田滋茂现象”。
    田滋茂: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摄影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自幼习帖,酷爱书法。工作之余,笔耕不辍。近年来,其书法作品在形质和神采上,已形成自己的风格,有的作品已在《美术大鉴》、《书画艺术》、《当代书画》、《求是》等百余家报刊发表,多次参加书法展。


田鹤仙瓷画鉴定

    田鹤仙(1894?1952),原名田世青,后改为田青,字鹤仙,号荒园老梅,斋名古石。浙江绍兴人。学绘瓷器,先画山水,后专攻梅花,传世之作以梅花为多。以笔者推算,1928年王琦创建“月园会”时,田鹤仙已34岁,于此之前由于是“半路出家”,即已画瓷,在当时恐难跻身于“八友”之列,应该说田氏是在其后的时日里才参加到“八友”之中一起画瓷的。但田氏很是勤奋,刻苦好学,他的月影梅花很快就得到了同行的赞许及商家的青睐。 田鹤仙的梅花陶瓷绘画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当代人们收藏的热点。

    田鹤仙生于1894年,卒于1952年,享年58岁。先画山水,后专攻梅花,传世作品以梅花为多。田氏画梅,承元朝画梅大家王冕之法,用笔简练,墨色清淡。20世纪40年代以后,创立瓷画上的“梅花弄影”技法,虬劲盘曲的树枝,衬以绰约的梅花树影。作品深厚朴茂,生意盎然,满纸留芳。 

  笔墨(料)特征 

  田鹤仙成熟时期的作品主要是梅花,赝品也以此类为多。田氏所画梅花作品以折枝梅花为多,田氏画梅的笔墨特点如下:

    一是以双勾偏锋着笔写枝干,墨色以淡、枯、渴为宜,不死勾轮廓,出笔有飞白的效果,笔法在转折变化中虚实相连,枯湿相间。笔下老枝苍古,斑驳粗壮,收笔用浓料点苔藓,并以石青相破,尽显梅树苍劲老辣的质感和精神。老干间新枝纵横,出笔利落,勃勃向上,枝丫抱体,梢欲浑全。枝丫讲究穿插造型,女口“女”字形、“丫”字形、“井”字形等传统章法运用极妙,扭曲处更是似有若无,变化之妙,极富韵致。而仿品在画枝干时不得笔墨韵味,要么勾勒太死,要么脱略过度。

    二是用圈梅法画梅朵,双勾着色,正、侧、偃、仰、背等朝向生动,圈花圆中带方,方中显圆,出笔随意,点染凝重。梅朵的布局少不寒碜,多不杂乱,姿态生动,映带有情。而模仿品要么稀疏,要么杂乱,花朵形态雷同,刻意之气很重,形神韵律相差甚远。

    三是田氏画梅多是在画面的左右下角以三七之法起笔,而且靠近画面起笔处的梅干总是虚淡,具有画意无边的意趣。而模仿品多是不知虚实,一笔到头,僵直呆滞。

    从田氏画梅花的设色来看:一是画梅干时多皴赭黄,斑驳转折之处笔重色浓,而梅枝多着淡青,冷暖相济,枝嫩梢细。二是以圈梅法勾勒花朵后,都依形填上玻璃白,再作少许晕染,薄而不淡,艳而不厚,最后以艳黑勾点花蕊,少不寒碜,吐色争妍。而模仿品设色徒有形式,不得要领。

    另外,田氏画梅花多是只画梅枝,不画背景,以“梅花弄影”技法衬以绰约的梅花树影,使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美感。而模仿品却死死抓住这一特点,故作“影子”,生硬套用“梅花弄影”法,相衬出来的梅影在笔墨的浓淡方面把握不准;而且主观用以冷色调,出笔僵硬与主画面的花枝不但没有相得益彰,而且死板局促。从整体画面来看,田氏作品梅满字多,焰红似火,开合有情,春意盎然。又无填塞之感,文雅的诗词与挺秀的书法,配以朱文小篆方印,充分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气质。而模仿品画面上的书法,在谋篇布局上总是摆布单一,难以达到田氏水准。 

    题识印款 

    田鹤仙的书法筋骨丰润,去妩媚之气,很有个性。田氏作品一般都是题写一两句诗文后,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见落款为:“荒园老梅田雀仙写于珠山”、“梅花主人在仙田青写于珠山古石斋”、“在仙田青写于珠山”、“荒园老梅田鹤仙写”、“田在仙写于珠山”等(图10)。

    常见印款为:“在仙”、“田印”。“在仙”篆书方章中的“仙”字,单人旁顶天立地,“山”字小而居下边,特具个性。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女警田爱军的“田氏追逃法” 公安部全       

 下一条信息: 《田氏谱志-雁门紫荆卷》新拟统一字派







首页
我的
返回
   



扫一扫 关注公众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