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夏田氏网,传承田氏文化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栏目 - 田氏名人 - 现代名人
     
    湖北田氏兴一公后裔——中国石化高级专家田松柏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1624    添加时间:2025-1-20 16:02:59
     

    湖北田氏兴一公后裔

    中国石化高级专家田松柏


    田松柏,男,195612月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市卢市镇张毕村。系华夏田氏始祖田完108世裔孙。中共党员,从事专业分析测试,现为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室主任。教授级高工,博导。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中国石化高级专家,中国石化劳动模范,中央企业优秀归国留学人员,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78.02-1981.01中国地质大学应用化学本科,1986.09-1987.07中国科技大学分析化学助教进修班,1991.09-1994.12德国ClausthalTechnicalUniversity/理学博士研究生。

    1982.01-- 1990.08桂林工学院助教,教研室主任/讲师、副教授。          

    1995.01-1995.12德国Zeller-Gmelin润滑油公司工作。      

    1996.01至今,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课题组长/高级工程师。




    重要成果奖项

    1 《高含酸原油直接催化裂化脱酸成套工业技术的开发及工业应用》,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6,获奖年份:2009年。针对高酸原油腐蚀的特点,提出避开常减压蒸馏,直接对高酸原油进行催化裂化的新思路。参与该课题大量研究工作,并负责高酸原油评价方法建立、腐蚀机理研究等。

    2 《原油评价数据库系统》,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5,获奖年份:2007年。建立原油评价的流程,规范原油评价内容、试验方法;组织近200种原油的评价;对原油评价数据平台的框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包括将在实践中长期积累的数据之间的关联公式用于软件的编写。

    3 《高含酸原油直接催化裂化脱酸成套工业技术的开发及工业应用》,获国家能源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6,获奖年份:2010年。针对高酸原油的催化加工,参与和指导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包括催化脱酸的机理、石油酸在催化脱酸各个环节的传递和转化研究。申请相关中国专利7项,并已授权,其中4项为第一发明人。

    4 《一种加工高酸值原油的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专利优秀奖,排名第1,获奖年份:2011年。在对高酸原油腐蚀特点进行大量基础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不影响炼厂运行,不进行装置改造,直接通过催化裂化加工高含酸原油的构想,指导博士生开展相关的实验室研究,并申请了专利保护。

    5 《机动式油料质量监测系统的研制》,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1,获奖年份:2011年。对机动式战车的特殊要求进行总结,对油料测试的项目、方法以及仪器,旧油换油指标提出建议,对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关联做出贡献。

    6 《原油蒸馏工艺与工程》,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8,获奖年份:2013年。撰写原油评价一章,而且对全书的总体结构和相关内容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重要专利授权

    1 《一种加工高酸值原油的方法》,发明专利,批准时间:2008,专利号:ZL200510051243.9,排名第1  提出高酸原油不经常减压蒸馏,直接进行催化裂化,以避免石油酸对炼油装置的腐蚀的专利思想,参与了相关的试验研究。该专利已获得工业应用,并获得2011年度中国专利优秀奖。

    2 《一种烃原料催化脱酸方法》,发明专利,批准时间:2008,专利号:ZL200510087234.5,排名第1  发现氧化钙和硫酸钙在300℃左右具有降低石油烃酸值的功能,而炼厂或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飞灰和底渣含有以上活性成分。由此提出该专利思想,并获得脱酸率在90%以上的实验效果。

    3 《一种原油或馏分油中腐蚀性硫含量的测定方法》,发明专利,批准时间:2008,专利号:ZL200410048347.X,排名第1  根据铁粉与硫化合物的腐蚀产物不溶于油相的特点,过滤出腐蚀产物,测定油相反应前后硫之差,定为腐蚀性硫。由此提出专利思想和腐蚀性硫概念,独立完成相关方法的建立。已在含硫原油加工的腐蚀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4 《测定石油馏分中总活性硫的方法》,发明专利,批准时间:2005,专利号:ZL00103381.6,排名第1  根据活性硫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的特点,提出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总活性硫的专利思想和活性硫的概念,独立完成相关方法的建立。此专利可预测含硫原油加工中潜在的腐蚀情况,已被多家炼厂购买使用。

    5 《一种羧酸酯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批准时间:2008,专利号:ZL200510135226.3,排名第1  提出在酯化过程中用蒸馏柱加热器对蒸馏柱进行加热,将酯化反应生成的水以气态形式转移出反应体系,不需带水剂也能提高酯化率的专利思想。参与完成实验装置的搭建和条件优化。

    6 《一种油品脱酸催化剂及脱酸方法》,发明专利,批准时间:2009,专利号:ZL200510067864.6,排名第2  提出和参与制备了一种新的油品脱酸催化剂,包括大量IIA族金属氧化物及少量IA族金属的无机盐。使用该催化剂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脱除油品中的环烷酸,使油品的酸值显著下降。

    7 《含酸原油或馏分油的酯化降酸方法》,发明专利,批准时间:2007,专利号:ZL200410048349.9,排名第1  提出SnO或杂多酸作为含酸原油或馏分油的酯化降酸催化剂的专利思想,参与和指导相关的试验工作。该法可有效降低含酸原油或馏分油的酸值,减少加工原料对设备的腐蚀性。

    8 《石油馏分及石油产品中元素硫的示波极谱测定方法》,发明专利,批准时间:2003,专利号:ZL00123575.3,排名第1  利用元素硫能与三苯基磷反应生成三苯基膦硫化物的特点,提出了采用示波极谱法间接测定元素硫的专利思想,并建立了相关方法。此方法可对汽油、航煤等石油产品中的元素硫进行定量分析。

    9 《原油中元素硫的示波极谱测定方法》,发明专利,批准时间:2003,专利号:ZL00123574.5,排名第1  提出将原油样品和元素硫的标准溶液混合后用硫酸、甲醇和甲苯混合液的支持电解液稀释、溶解,采用标准加入法计算样品中元素硫含量的专利思想,在技术人员协助下,建立相关方法。此方法可定量测定原油中的元素硫。

    10 《测定石油馏分中硫醚含量的方法》,发明专利,批准时间:2008,专利号:ZL200410048350.1,排名第1  采用沉淀法和固相萃取法结合,同时除掉硫醇硫和制备用于硫醚分析的溶液,提高了分析效率,改善了分析结果。独立完成方法的建立。




    技术成果

    1 塔河原油采输炼一体化  组织对塔河中质、重质外输原油、凝析原油以及塔河单井原油进行全面评价,并不断跟踪分析,获得的数据和结论为中国石化塔河地区原油的开采、集中、输送以及加工提供了重要依据。

    2 中国石化石油产品DNA技术

    3 烃指纹技术在石油炼制中的应用

    4 IHCC组合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IHCC是催化加氢和催化裂化的组合技术,具有加工原料中多环芳烃的功能。提出多环芳烃的识别技术,组织技术人员建立了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为该工艺实现定向加氢和高效催化裂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5 劣质原油的加工和防腐技术  开展多项脱酸的研究工作,主要参与的催化裂化直接加工高酸原油技术已获工业应用;提出活性硫、腐蚀性硫、腐蚀性酸的概念及相应的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各种硫化合物、石油酸在高硫、高酸原油中的分布规律及腐蚀性。

    6 原油资源优化选择和利用  主持评价国内外原油近200种,主要参与中国石化原油评价数据库系统建设。数据及软件在炼厂新建、改造,新催化剂、新工艺开发以及中国石化总部的计划优化项目、炼油企业级PIMS模型中广泛使用。




    重要论文和著作

    0 《石油加工:资源、挑战及策略》,2014年,化工出版社,主编  探讨了常规、非常规原油的资源问题以及能源的补充问题,指出了石油加工行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在催化剂、工艺、添加剂等方面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 《石油加工技术热点述评》,2012年,化工出版社,主编  根据石油加工技术的进步,对2006年至2011年石油加工的多个技术热点问题进行了论述。独立完成了论文集的选题、组稿、编纲、指导、修改等方面的工作。

    2 《油品分析技术》,2011年,化工出版社,主编  基于石科院多年积累的油品分析经验,组织编写了此书。本人负责拟定提纲、审稿、统稿,并负责第126~8节)、534节)、10章以及每一章引言的编写。另外,对每一章的方法原理、项目意义等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3 《原油评价标准试验方法》,2010年,中国石化出版社,主编  基于国内外原油评价工作的调研,独立收集、整理、翻译了89种原油和石油馏分的分析方法。此书包含了目前原油评价工作所需要的几乎所有方法。

    4 《原油及加工科技进展》,2006年,中国石化出版社,主编  根据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经验,提出了石油加工中的多个热点问题。论文集的选题、组稿、编纲、指导、修改等工作都由本人独立完成,另外,也撰写了论文集的部分文章。

    5 《原油实用知识手册》,2003年,中国石化出版社,副主编  参与了该书原油评价数据的收集、审核等方面的工作,对原油知识的范围和编写内容提出多项建议。

    6 《离子色谱原理与应用》,200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第2作者  该书有两位著者。本人独立完成本书第791011章的编写。

    7 《原油中石油酸的分析与分布规律研究》,2005年,发表在《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独著  根据大量含酸原油的蒸馏和酸值的分析工作,总结石油酸在不同原油中的分布规律,为炼厂防腐措施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该文的写作及相关的实验内容由本人独立完成。

    8SomeAnalyticProblemsforCleanFuelProduction》,2002年,发表在《石油学报》,独著  对石科院当时清洁燃料的分析方法,特别是烯烃、硫含量、形态硫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对当时分析方法的标准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由本人独立完成。

    9 《石油及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方法的比较》,2002年,发表在《石油炼制与化工》,第1作者  通过调研,规定了原油和馏分油酸值的分析方法;根据长期实验室工作经验,总结了原油和馏分酸值分析的关键技术问题。该文的写作及相关的实验内容由本人独立完成。

    10 《活性硫及其在中东原油中的分布》,2000年,发表在《石油学报》,独著  对元素硫、硫醇硫、二硫化物、总活性硫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将这些方法用于中东各原油不同类型活性硫的分析,总结了中东原油不同原油活性硫的分布规律。该文的写作及相关的实验内容由本人独立完成。


    学术团体兼职

    20021月至今 中国石化原油科技情报站站长。

    20044月至今(已连续两届)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炼油分析及规格标准专业委员会 主任。田松柏教授提出活性硫、腐蚀性硫、腐蚀性酸的概念、分析方法以及在原油中的分布规律,很多方法已在炼厂获得应用。是高酸原油流化催化脱酸工艺的主要发明人和工业应用的主要参与者。近年来主持系统评价中国和主要进口原油资源近200多种,主要参与建设的中国石化原油评价数据库系统,为中国石化原油资源的优化选择和利用作出重大贡献。积极组织和参与建立包括清洁燃料以及煤液化油、费-托合成油、生物柴油、油砂沥青、油煤共炼产品等非常规资源的成套分析和评价方法。构建的分子水平认识石油平台可实现原油、馏分、渣油等所有烃物料的精细组成分析。

    2000年来发表文章120多篇(其中独著或第1作者14篇)、专著7部,另参编2部。申请企业专有技术2项、专利56件(其中27件已获专利授权,13件排名第1)。培养博士生9名、硕士生13名。

    湖北田氏兴一公宗族理事会

    2025年元月20  

    供稿:田平华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功德榜20250120】修缮田完祠捐款者名单暨功德榜20250120       

    下一条信息: 连载二十:重庆开州铁桥树林湾《田氏族谱》续谱 之《田氏族歌》《田氏宗族特征》《田氏受姓历代世系》20250120




    图片新闻
    田启元(西藏军区原副司令员)与塞西支队
    田启元(西藏军区原
    印江部分当代田氏人物简介
    印江部分当代田氏
    空政中心演员 田玲
    空政中心演员 田玲
    田水承:西安科技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田水承:西安科技大
    田起山:西河大鼓田派创始人、书法教育家
    田起山:西河大鼓田
    田水 田丰(田毓锟)
    田水 田丰(田毓锟
    热门信息
    ·  田文科:原荣成市成山镇西霞口村党支
    ·  田姓将军辑录
    ·  田启元(西藏军区原副司令员)与塞西支
    ·  田氏近现代名人录
    ·  印江部分当代田氏人物简介
    ·  田杰:中共陕西省汉中市委书记、市人
    ·  田氏名人辑录
    ·  1988年,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获得者中
    ·  田勇-中共云南省镇雄县委书记
    ·  田刚:湄潭县县委书记




    Copyright @ 2019-2020 华夏田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田氏谱务垂询:13616327059 家运   点此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13206324978@163.com   田氏家族微信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206324978          举报邮箱:mistertian@163.com 
     田氏网备案号:鲁ICP备15019233号
    田氏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