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夏田氏网,传承田氏文化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栏目 - 田氏才艺
     
    传承和弘扬家训家风重大历史意义有哪些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7281    添加时间:2018-8-3 14:13:00
     

     

    传承和弘扬家训家风重大历史意义有哪些?
     
    稷下书院 田其文
     
    家训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训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训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家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我看了很多革命烈士留给子女的遗言,谆谆嘱托,殷殷希望,十分感人。
    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训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礼记·大学》中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
    《第一届全国家庭文明代表大会》
                            —— 习近平
    自古家训家风乃齐家之首要,自《尚书》周公诰训,至民国名门望族家规,绵延数千年,与中国文化相得益彰,自天子至庶民,无不依此修身传家。比较有代表性的朱熹的《朱子家训》与堪称其羽翼的朱柏庐《治家格言》(亦称《朱子家训》),两篇原文317506823字,是古代家训的必读版本。
     
    一、家训家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始终,历史意义重大!
    1. 中国文化的四个坐标时期: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家训,又称为家戒、庭训、庭诰、家范、家规……,是中国古代实施家庭教育的成熟文体;是指古代家庭或家庭内部长辈对晚辈的训示、教戒;是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置业的教诲;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底线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风的内容包含上辈人对自己人生经验的总结和对后人的期望,规范家人行为、处理家庭事物,以此教育后人。最早可上溯到《尚书》、《易经》、《诗经》等先秦经典,《易经·文言》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尚书》中周公训示子侄,《康诰》、《无逸》等篇开了帝王家训先河。
    2. 孔子有“庭训”(《论语·季氏篇》),孟子有“孟母断机杼”(《韩诗外传》);汉代汉高祖到东汉马援、郑玄、诸葛亮……皆有成文家训。至魏晋南北朝(成书隋朝初年),颜回的第36世孙颜之推,写出后世尊为古今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七卷二十篇)已成熟而完整。蕴含人文之理、治家之要、为人处世之道、修身养心之术、品节风度之韵,治学立身之智、家庭关系之情……使得家训家风成为一个家族教育子女的完整体系,包括立身处世的所有要素,不仅有道还有傍身技与术、巨细兼备。唐代狄仁杰《家范》更是开篇以《易经·家人卦》卦辞、《诗经·思齐》篇《大学》、《孝经》为序言。
    3. 北宋张载题家训“六有——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题于壁上,一生以此为座右铭。北宋五子之最邵雍先生的《戒子孙》文曰:“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谓也;不善也者,凶之谓也。”
    司马光亦有《温公家范》十卷,以历史故事阐明事理。
     
    二、两部《朱子家训》背景:
    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群体里——
    人懂得尊重自己,说明他不苟且,
    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人懂得尊重别人,说明他不霸道,
    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人懂得尊重自然,说明他不掠夺,
    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之智。
    ——稷下书院田其文
    一个家庭乃至家族,民族,不能成为这样一个群体,是没有未来的。这个“永续之智”何来?
    1. 南宋朱熹夫子的《朱子家训》,有别于以往洋洋洒洒的家训,将自古家训中最根本、最精髓的思想哲理化,使之成为更纯粹的“训”义,以简御繁,推陈出新,仅区区317字,更便于记诵和传播,从形式到内容具有更广的“普世”价值。作为理学大家,他权衡以往家训利弊得失,比如辑司马光《家范》中的大量故事编成《小学》(分内外篇十一卷);把传统家训中的行为规范细节抽出,编成《童蒙须知》(分衣冠、语言、洒扫、读书、杂细等五卷);把涉及“礼”的部分单独编纂成《朱子家礼》(分成通理、冠礼、婚丧祭礼五卷)。
    2.到明清时期,先有王阳明家书、后有曾国藩家训。曾国藩的家道教育无疑是成功的,其兄弟子侄、亲朋好友、门生故旧都受到他的广泛影响。由于家风淳朴奋进,家训世代相传,影响深远,故曾氏后裔人才辈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特别多,不少人留学欧美或日本等国,其中博士、硕士、学士和获得院士、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多达百余人,实属罕见。
    3. 明末清初,朱子后人朱柏庐《治家格言》,506字,涉及修身齐家治国之道,文字优美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可谓《朱子家训》的延展和阐发,将其哲理予以形象化,互为纲目,堪称羽翼,因而迅速成为影响力十分巨大的家训。陕西韩城党家村,700年历史绵延不绝,村中书院就镌有“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之励句。电影《无问西东》中沈母让沈光耀背诵的家训正是此句!而所背第二句则是《颜氏家训·勉学第八》“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故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
     
    三、家训家风与事业兴衰相始终。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欲论人者必先自论;
    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吕氏春秋·季春纪·审己》
    日本企业家训——“社是”,即家训,对日本的影响极大。日本企业之所以屹立于世界长寿企业之巅,是与其家训密不可分的。如300年和式点心西尾八桥的家训——“荫德积”,直接来自《司马光家训》名句“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中,以子孙长久之计”。“约公元769年,日本学者吉备真备参考《颜氏家训》,著《私教类聚》五十卷,开启日本家训先声。此后,家训成为日本儿童启蒙教材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细分为武士家训、商人家训、日本女训等等。
    而令人痛惜的是,中国在进入近代后,世代家训家风弃之殆尽,精神家园日渐荒芜。殊不知中日最重要的分水岭,正是日本对中国经典朝野上下的全国性推广。
     
    四、家训家风与个人进德修业相始终。
    《礼记·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没有哪一句家训家风,不是来自于先贤对于“宗经”的心得,对于“涉世”的躬行,对于“守先”的担当,对于“待后”的悲心。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家训家风,使得父母与子女之间形成因身教而带来的稳定人格。《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名相谢安的教子理念——身教。天下没有天生的父母,在家训家风断代的今天,做父母更成为一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终生成长之路。我们谈论家庭中的各种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多少家庭在这一层几乎已至水火不容之地!是否要回头,追根溯源,回到传统文化的智慧中来?不是我们要弘扬家训,而是需要家训家风来拯救我们的衰微。
    五、我们讨论家训家风时,到底在讨论什么?
    1.是在谈论文化,因为它是最大的生产力。
    切忌用功利之心读家训,以为家族内部秘而不宣的训示,定有绝招。刘邦留给儿子的遗书就非常简练,告诫好好读书,本分做人。很多治家格言,经常出现“诗书传家”的训辞,甚至刻为匾额。古人早就明白“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真正的传家宝不是权力和金钱,而是文化。只有文化才能持续,才能让家族传承昌盛。读书才能明事理,懂得知止而安。一个家族延续与否,关键在于子孙能否成才,而成才之路在于学习。
    2.是在讨论传统,这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
    “中国者,聪明睿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艺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战国策·赵策》)
    德国的雅斯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曾说:
    “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当这个世界被遗忘的时候,野蛮状态总是重现。”
    3.是在讨论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雅斯贝尔斯)。“本立而道生”,教育之本在于“修己安人”,在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4.是在讨论传承。
    传承和继承的区别:
    传承是有法脉和智慧的,而继承未必有!
    我们需要的是传承与弘扬。
    ——稷下书院田其文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写道:“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听来不寒而栗。
    犹太人第二圣经《塔木德》卷首语写道:“如果我们不为自己努力,我们靠谁?如果我们只为自己努力,我们成了什么?如果我们现在还不明白,我们什么时候才明白?”
    是的,停下来,等一等你的灵魂。
     
    - END -
    田其文 汉族,山东菏泽巨野田凌汉公19世孙,齐鲁中医世家,师从田志成田汝生田丛豁先生,稷下书院发起人人,稷下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导师、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上医明方(北京)中医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御丰堂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青岛恒星姓氏文化学院客座研究员,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筋骨养护分会常务理事,伤寒杂病论学术传承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医世家传承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茶人联谊会常务理事,华夏田完文化研究会北京联络处主任,中华姓氏文化大讲堂发起人,志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粹、志在传承和弘扬天下优秀田姓文化,力行中华优秀中医养生传统文化生民教育。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田凌汉公19世孙:
    紫荆堂:田其文
              2018.7.1书于京华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思州田氏历代诏敕录       

    下一条信息: 田氏祭祖通用新文




    图片新闻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田普和许世友的老照片
    田普和许世友的老
    田慧中和他的“田氏脊柱骨刀”
    田慧中和他的“田
    田维华《贵州建制史新论》出版
    田维华《贵州建制
    【祭文】壬辰年华夏田氏祭祖祭文
    【祭文】壬辰年华
    郓城田氏返故土拜祖敬拜始祖仪式:田绪科宣读《拜祖文》
    郓城田氏返故土拜
    热门信息
    ·  《冯谖客孟尝君》原文、注释及译文
    ·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赏析
    ·  最新最全田姓名字
    ·  田氏香火神龛对联选录
    ·  田纪云:我是怎样步入中南海的
    ·  中国趣姓及人数最多和最少三个姓氏
    ·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  田氏 “紫荆堂”“三田哭荆”的来历
    ·  从副总理(田纪云)故居所想到的
    ·  国艺书画馆:田氏家族及其作品欣赏




    Copyright @ 2019-2020 华夏田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田氏谱务垂询:13616327059 家运   点此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13206324978@163.com   田氏家族微信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206324978          举报邮箱:mistertian@163.com 
     田氏网备案号:鲁ICP备15019233号
    田氏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