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夏田氏网,传承田氏文化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栏目 - 田氏宗支
     
    田老家村的“三古”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10855    添加时间:2018-1-9 9:34:18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田老家村的“三古”
     
    田启礼
     
       在辽阔的豫东大地上,一座座村落如同一颗颗棋子,疏疏密密。村子规模大小不一,户家人数多少不等,建村时间长短不同,村民姓氏迥异,但皆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平台办事处田老家村的“三古”——古村、古树、古祠,即是这个村的特征与亮点。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田老家村地理位置:
     
        ——古村。田老家算得上是一座古老的村庄。据《归德田氏家乘》记载: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迁商始祖德甫携夫人岳氏,从大梁(今开封)浚义迁至归德府东30里柳河集(今陈集)东南3里建家焉,即是现在的田老家村,距今已650余年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归德田氏发源地—田老家村
     
       翻阅家谱中的文字记载,仿佛穿越了历史时空,步入了岁月的深处。归德田氏始祖德甫自开封迁商,在田老家这片厚土上建庄安家,植桑种麻,以农为本,忠孝传家,一代一代繁衍生息,过着自然、平淡的生活,延续着归德田氏家族的香火。
       白驹过隙,日光如梭,转眼数百年过去,田老家已由当年一户人家繁衍二十多代、发展成为一千多人的大村。俗话说,树大分叉,随着人口的增加,家族不断壮大,分支也愈来愈多。一些族人从祖居地迁徙到他处,另开基业,形成新的分支和新的宗族。在田老家周边及河南商丘、虞城、山东郓城、梁山、安徽亳州、砀山等地,近二百个村庄较为集中地居住着归德田氏族人,约五万余。他们大都是在不同时期,从田老家和临近的田氏村庄迁徙到其他地方去的。这些田氏族人一脉相承,“根”都在田老家。可以说,田老家是归德田氏名副其实的“老家”。归德田氏实为中州名门望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归德田氏始祖—德甫公圣像
     
       田老家,不仅从时间概念上说是一个古老的村落,另有一个更加耀眼、也是值得田氏族人骄傲与自豪的,是村里出了一位叫田珍的名人。使田老家更让人高看几分。
       据《归德府志》、《商丘县志》、《虞城县志》和《归德田氏家乘》等史料记载,田珍,归德田氏八世祖,生于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2月19日,字子聘,号待溪,虞城县(现隶属商丘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田老家村人。兄弟四人为最幼,堂兄弟中排行老八,田氏后世子孙惯称“八爷”。他年幼时父母早亡,跟从长兄成人。他天资聪颖,刻苦好学,遵母遗训,发奋读书,19岁中秀才,26岁中归德府文举,39岁中明万历庚戍进士。曾任山东省冠县县令、山东道监察御史、两浙盐政、大理寺丞、南京通政使司通政使。他为官清廉,忠君爱民,卒后赠封南京通政使工部右侍郎,钦赐祭葬,入府、县两学乡祠崇祀。崇正四年皇帝《圣旨》这样评价田珍:“……丰标峻整,学识沉泓。枫陛披丹,董策文横香柳汁,竹符保赤,宓琴韵远绕桃云。持赐玺书,擢居绣斧,屹雄姿于鹤立霜飞。白简回天,凛劲操于骢驰星映。皂囊肃雪,遂使西江澄月,尤称浙水清风。晋棘寺而明允克昭,畀银台而翼为愈屡,迨督储而辛勤于夙夜,乃厘奸洞烛于秋毫。尽瘁饮冰,匪躬之节……”这般殊荣,数百年来让归德田氏族人引以为豪。田老家村也因此远近闻名。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御祭坟,即田珍墓
        ——古树。现在田老家村里生长着一棵古老的皂角树。说它古老,如今村里没有谁能说得清它的年龄,从村里流传下来的传说去推算,少说也得六百岁,几乎与村庄同龄。这棵古老的皂角树,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见证着田老家村及归德田氏家族的发展和变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田老家村中的古皂角树
     
       皂角树长在两家院落之间的胡同里。粗壮的树干两丈有余,直立挺拔。硕大的树冠,枝繁叶茂,像一把撑开的大伞,遮天蔽日,几乎将两户人家房屋间的空间全部覆盖起来。往南伸出的枝条,遮盖在一栋房顶上,红瓦映着绿叶,相映生辉,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在粗壮茂盛的树枝间,夹杂着几根早已死亡而且干枯的老树桠,并没有人去砍伐。它的存在,更加显示出它的古老和神秘。站在树下,像是进了原始森林,让人有一种古老沧桑、幽静阴森的感觉。树身的东面,从树根往上不远处,有一条长长的埂痕,像人体刚刚愈合的伤口。再往上,有一个上下近一米长、约二十公分宽的树洞。洞的周边泛着青色的树皮曲卷着往里长,如同健美运动员秀出的肌肉疙瘩。尚未愈合的树洞,好似一张大口,向人们诉说着它的古老和沧桑。
       走进田老家,说起皂角树,上到八、九十岁的老人,下至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都能讲几句有关皂角树的传奇故事。相传,当初田老家刚建庄不久,在村的西北角,距所建房屋不过三百米的地方,先人栽上一棵皂角树,非常的茂盛,每年结出很多皂角果,村里人用它洗涤衣裳,去汗渍污垢效果极佳。在没有肥皂、洗衣粉、洗洁精等洗涤品的时代,皂角就成了上等的洗涤佳品。但没有人敢到树上采摘皂角,只是等它成熟后,自然脱落坠地,才捡起来使用。为什么呢?这里有一个传说故事。在很久以前,村子里一户人家的孩子,爬上树摘了几个皂角果拿回家。不多久,就生病了。有人说是得罪了树上的神仙,才让他得病惩罚他的。自那以后,村里再没有人敢摘皂角果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说起那个树洞到底是怎么来的,也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据说,那时这棵皂角树很旺盛,树干高,树冠大,夏天是人们乘凉的好地方。有一年盛夏的一天,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紧接着瀑雨如注。随着一道刺眼的白光闪过之后,从天空中传来“咔嚓”的响雷声,震得庄里土坯墙都往下掉土渣。等雨后,庄里人怀着恐惧的心情,出来巡看,才发现这棵皂角树的树干中间被烧了一个大洞,显然是下雨时被响雷击的。庄里人都说是龙抓的,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在庄里传开了。到底是那一年,现在谁也说不清,只是一代一代传了下来,一传就是几百年。据现在七、八十岁的人讲,不仅他们从小在树洞里玩耍,捉迷藏,他们的父辈、祖父年幼时也都在树洞里玩过。由此看来,这个树洞少说也得有三百年。
       古老的皂角树忍受着腹部巨大的创伤,度过一个个风雨如磐的岁月。娇嫩的枝条长大、变老、枯死,又有新的嫩枝从树桠上长出来,反反复复,一茬茬延续着生命,一圈圈扩展着年轮,如今已成合抱之木、参天大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历史的时针转到2013年5月4日。这一天,山东郓城、梁山等地归德田氏族亲,返故土田老家认亲拜祖。六百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六百载的骨肉分离得以团圆。据山东郓城《田氏家谱》记载:归德田氏始祖之孙、山东郓城田氏一世祖如滋,自归德府田老家迁居山东郓城建田家庄,距今约600年。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六百年间未曾与田老家族人联系,骨肉同胞,各在一方。后经河南商丘、山东郓城两地族人联系,查阅史料,进行考证,于2012年春,适逢万物复苏、大地回暖之时,两地田氏族人紧紧“拥抱”在了一起。转眼五年过去了。或许是商丘、郓城两地田氏族亲团聚之因,或许是历史的、自然的巧合,从那一年阳春起,这棵皂角树又重新焕发生机。枯朽数百年的树洞长出新“肉”,斑驳的树身长出新皮,枯焦的枝梢发出新芽,这一切的一切,足以表明:枯树逢春,根深叶茂,田氏家族,繁荣昌盛。
       ——古祠。在田老家村的东北角,有一处古式建筑,大门、拜殿、东西厢房、大殿、东西配殿等一应俱全。整个建筑群,红墙黛瓦,重檐翘角,五脊六兽,丹柱擎梁,斗拱排立,雕梁画栋,流光溢彩,恢宏壮观。这就是归德田氏先祠,乃为归德田氏祠堂、家庙也。因它历史悠久,亦称“古祠”。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归德田氏先祠大门
     
        据《归德田氏家乘》记载:田氏先祠,由九世祖国永公创建于清康熙年间。从筹资、选址、备料、兴建,到竣工完成,历时十五个年头,实属不易。于乙丑上元日,具威仪肃衣冠,鼓乐导送各捧主入祠,始祖德甫公、南京通政诰赠工部右侍郎田珍及名宦卿贤等先祖皆入神位。祠堂有大殿、拜殿、门楼三门相照,东西廊坊均有五脊六兽,鸡鱼鲎马,铁旗云雁,雕梁画柱,巧夺天工,实为归德府中家庙之一绝。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归德田氏先祠拜殿
     
       历史沧桑,风云变化,田家祠堂三百三十多年间,先后遭受兵火匪患,荒年水灾;历经土改时期的扒庙,“文革”中的“破四旧”,先后拆除门楼、拜殿和东西廊坊。时至1992年仅存大殿三间,且危在旦夕。此时,田氏族人自愿筹资对大殿进行了简修。遗憾的是没有恢复整个祠堂当初的规模原貌。
       自2014年春至2017年底,近四年的时间里,归德田氏族人再次组织起来,筹集资金,制定方案,设计图纸,实施重建田氏先祠工程。先后筹资数百万元,修缮了三间大殿,新建了六间配殿,重建了门楼三间、拜殿五间、东西厢房十间。整体规模大于旧祠。同时,还恭塑了始祖德甫公、八世祖田珍公铜像。整个祠堂庄严肃穆,富丽堂皇,成为中州名祠。这是田氏后世子孙诚尽孝心,光宗耀祖的壮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归德田氏先祠大殿
     
       祠堂的修建,使田氏古祠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也为田老家村增添了光彩。田氏族人到此烧香拜祖者络绎不绝,周边村庄的外姓人前去参观游览者从未间断。古老的祠堂,不仅是田老家村及周边地区的一个新的旅游景点,也是教育世人尊宗敬祖、善行孝道的场所。从文化层面上讲,古老的祠堂,虽然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产物,在当今有其新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它渐渐淡化和脱离过去“宗族主义”的负面作用与影响,已成为寻根问祖、缅怀先辈、激励后人、增强团结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田老家古祠的重建,意义也在于此。
       古村、古树、古祠,融汇在一起,浓缩成一本厚重的典籍,记载着让田老家村乃至归德田氏族人难以忘怀的乡愁和情怀。田老家,归德田氏难以割舍、永远爱戴的家。
      
                                           (摄影配图:田绪科)
     
    ★★★★★★★★★★★★★★★★★★★★★★★★★★★★★★★★★★★★★★★★★★★★★
     
     
       作者简介:田启礼,河南商丘人,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商丘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商宋文化》主编,荣获“中国散文精英奖”等多种奖项,著有散文集《列车向南》《黄河不能断流》《泱泱大商》《感恩岁月》诗集《习诗小札》等。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诰命夫人田母陈老孺人之墓碑傲然面世       

    下一条信息: 归德田氏在王朝大酒店召开丁酉年终总结暨戊戌新年工作布置动员会




    图片新闻
    麻阳田氏
    麻阳田氏
    武陵田氏历史地图
    武陵田氏历史地图
    《黔南田氏族谱》资料
    《黔南田氏族谱》
    妫姓之王的得姓过程:从胡公满到田完再到田安
    妫姓之王的得姓过
    思州田氏土司顶袭宗图更新(附解说文字)
    思州田氏土司顶袭
    高平良户田氏:山西泽州府高平县良户村蟠龙寨
    高平良户田氏:山西
    热门信息
    ·  田姓分布
    ·  项城田氏家族
    ·  思州、思南(贵州)田氏
    ·  洪洞大槐树移民在山东地区的详细分布
    ·  田文科与山东西霞口
    ·  麻阳田氏
    ·  田姓:迁徙分布 郡望堂号
    ·  武陵田氏历史地图
    ·  湖北蕲春田桥田姓的由来
    ·  妫汭五姓及田姓的分支




    Copyright @ 2019-2020 华夏田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田氏谱务垂询:13616327059 家运   点此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13206324978@163.com   田氏家族微信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206324978          举报邮箱:mistertian@163.com 
     田氏网备案号:鲁ICP备15019233号
    田氏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