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夏田氏网,传承田氏文化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栏目 - 田氏才艺
     
    南北朝时期北魏与中间地带蛮族合作探微——以北魏和桓诞、田益宗合作为中心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5152    添加时间:2014-4-13 19:18:28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汉、江淮地区的蛮族,表现得极为活跃。据《魏书·蛮传》:“(蛮)在江淮之间,依托险阻,部落滋蔓,布于数州。东连寿春,西通上洛,北接汝、颍,往往有焉。其(蛮)于魏氏之时,不甚为患,至晋之末,稍以繁昌,渐为寇暴矣。自刘石乱后,诸蛮无所忌惮,故其族类,渐得北迁。陆浑以南,满于山谷。”又据《南齐书·蛮传》:“蛮,种类繁多,言语不一,咸依山谷,布荆、湘、雍、郢、司等五州界。”可知蛮族的分布十分广泛,而且它自西晋末年以来,大规模北迁从而大量分布于“东连寿春、西通上洛”的南北政权交接地区即本文所谓“中间地带”①。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二十年后,又因刘宋泰始之乱而占淮北及豫州淮西之地。北魏为巩固黄河以南地区而不断拓展南疆,南北争夺的中间地带,南移至义阳淮水一线,这一线的中、西部正是蛮族聚居之地,北魏与蛮族的合作遂成为南北政权争夺中间地带的重要一章。众所周知,南朝蛮人北附(北叛)在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仅据《魏书·蛮传》统计,自延兴二年(472年)至正光(520—525年)中,南朝境内的蛮族就有十三次蛮民附魏,总数约有八十万余人。②笔者拟就桓诞,田益宗两个著名蛮族首领北附并与北魏政权的合作进行个案分析。
    一 桓诞(节选)
     《魏书·蛮传》云:“延兴(471—475年)中③,大阳蛮酋桓诞拥沔水以北,滍、叶以南八万余落,遣使北属。高祖嘉之,拜诞征南将军,东荆州刺史,襄阳王,听自选郡县。”据《魏书·韦珍传》,桓诞归附时,魏廷派韦珍为使,“与诞招慰蛮左。珍自悬瓠西入三百余里,至桐柏山,穷淮源,宣扬恩泽,莫不降附。……凡所招降七万余户,置郡县而还”。桐柏山地毗邻东荆州治所沘阳(今河南泌阳),看来,桓、韦深入桐柏山蛮区,置郡设县,在于扩大对蛮区的控制与统治。
    《南齐书·陈显达传》载,永明五年(487年),“荒人桓天生自称桓玄宗族,与雍、司二州界蛮、虏相扇动,据南阳故城”。南阳盆地为战略要区,关系南北战局。桓诞借助雍、司二州蛮的力量,得以占据南阳故城,大大震撼了南朝。萧齐面对如此严峻形势,“遣丹阳尹萧景先出平阳,护军将军陈显达出宛、叶”⑤。陈显达出宛、叶,抗击桓诞。萧景先出平阳,则是为了防止北魏军故伎重演,趁机进犯义阳。据《南齐书·萧景先传》,萧景先到义阳后,“屯军城北,百姓乃安”。通过努力,萧齐最终挫败了桓诞的攻势,稳定了南朝疆界。桓诞此次南下开始之所以能得到成功,除了他利用了桓玄宗族与蛮族首领的双重身份影响雍、司蛮民外,还在于他的进攻点就选在了他北附前的活动区域,从而避免了曾在义阳一带无蛮响应的遭遇。①
    桓诞于太和十八年,被征召入朝,赏遇隆厚,不久去世。其子桓晖承袭东荆州刺史之职——北魏尊重蛮人首领世袭职位的惯例。与此同时,北魏于东荆州辖域内的鲁阳镇设荆州,分割了东荆州的实力,对东荆州蛮的控制相应地也有加强。景明初,桓晖死,赠冠军将军,蛮族刺史在荆州的统治结束,但桓氏家族的地位似乎并未进一步下降。
    时南朝梁国积极向北发动攻势,北魏对与梁相呼应的荆州、东荆州蛮大加挞伐。①大阳蛮首领桓氏未参与当时的反魏斗争。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北魏策略地维持了与桓氏的传统合作关系;二是桓氏为了保持自身的地位,活动中心依然在中间地带。《魏书·蛮传》云:“永平(508—512年)初,东荆州表□□太守桓叔兴前后招慰大阳蛮归附者一万七百户,请置郡十六、县五十。”延昌元年(512年)魏拜桓叔兴(桓晖弟)南荆州刺史,居安昌,隶于东荆州,延昌三年,梁雍州刺史萧渊藻遣蔡令孙等至南荆州之西南,沿襄沔上下,破掠诸蛮。“蛮首(萧)衍龙骧将军楚(樊)石廉叛衍来请援,叔兴与石廉督集蛮、夏二万余人击走之,斩令孙等三将。藻又遣其新阳太守邵道林于沔水之南,石城东北立清水戍,为抄掠之基。叔兴遣诸蛮击破之。”②襄沔一带蛮人当是两属,他们依违于南北之间,桓叔兴在蛮人“频请统率并为声势”之时,灵活处置,“给一统并威仪,为之节度,蛮人遂安”③。北魏通过桓叔兴加强了对襄沔蛮人的影响,稳定了中间地带的局势。
    桓叔兴统帅诸蛮独立击退梁军的屡屡进攻,足以证明其实力、作用。延昌四年,桓氏提出不隶于东荆州,得到北魏政府的同意。说明北魏不得不正视现实,提高桓氏的政治地位。桓叔兴的地位尽管与其父桓诞不可同日而语,但依然拥有一定的独立权力,因而继续努力为北魏效劳,“萧衍每有寇抄,叔兴必摧破之”④。当然,桓叔兴并不满足于这种“独立”,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六镇大起义爆发前夕,桓叔兴乘机南叛附梁,“驱掠城民”,造成“南荆荒毁”的境况。⑤
    二 田益宗
    光城蛮首领田益宗北附及北附后的经历与桓诞大致相似。据《魏书》田益宗传、蛮传,太和十七年(493年)四月,田益宗率部四千余户附魏。十九年,魏拜田为员外散骑常侍,都督光城、弋阳、汝南、新蔡、宋安五郡诸军事、任南司州刺史,所统守宰,任其铨置。后以田既渡淮水,不可仍为司州,立东豫州,以田为刺史。在田益宗“率户归国”时,孝文帝派杜纂前去“安慰初附,赈给田廪”⑥。由上所观,北魏对田益宗封官授爵,给予实权。光城等五郡,在南朝分属豫、司、郢三州,北魏予以田益宗一并统辖,迎合了蛮族首领建立自治区的愿望。
    北魏景明初,南朝齐梁交替之际,萧衍向魏发起攻出,遣将攻三关等地,为田益宗所败。趁此时机,田益宗上表魏廷,请求南伐:“窃惟萧衍乱常,群臣交争,江外州镇,中分为两。……无暇外维州镇,纲纪庶方。藩城棋立,孤存而已。不乘机电扫,廓彼蛮疆,恐后之经略,未易于此。且寿春虽平,三面仍梗,镇守之宜,实须豫设。义阳差近淮源,利涉津要,朝廷行师,必由此道。若江南一平,有事淮外,须乘夏水汎长,列舟长淮。师赴寿春,须从义阳之北,便是居我喉要,在虑弥深。义阳之灭,今实时矣。”②田益宗认为魏廷应趁南朝内乱,攻击义阳,抢占中间地带要地。《南齐书·州郡下》云:“(义阳)有三关之隘,北接陈、汝,控带许、洛。”义阳(今河南信阳)在军事地理上是南北必争之地。齐魏争夺时,以义阳为中心的南朝司州,西可威胁南阳盆地,北可压迫魏豫州、东豫州,东可凌逼光城郡,田益宗所督之地,均受义阳牵制。“义阳差近淮源,利涉津要”,北魏如取义阳,既可开辟南进通道,又可控制淮水中上游,巩固对寿阳的占领,确保河南地区的安全。田益宗则既可减轻来自南朝的严重威胁,又可藉此将势力扩展到东起寿春,西至淮水上游的蛮族分布区。因此当北魏进攻南朝义阳地区时,田益宗予以积极配合,景明四年(503年)十一月,“镇南将军元英大败萧衍将吴子阳于白沙(今河南光山县西南),擒斩千数”③。田益宗遣其子鲁生“领步骑八千,断贼粮运,并焚其钧城(不详,当在义阳附近)积聚。(萧)衍戍主赵文举率部拒战,鲁生破之”④。后田鲁生又与奇道显败梁军于蒙笼(今麻城市东南)。由于北魏与田氏的通力合作,正始元年(504年)八月,魏终占义阳。田益宗也“廓彼蛮疆”,势力范围扩展到北接淮汝,南连长江,西至义阳,宋安,东至举水、白露河的上游,今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一带。⑤
    魏永平元年(508年),义阳三关镇将反叛,豫州民白早生据悬瓠反,引梁将齐苟仁等人城,魏郢(治义阳)、豫(治悬瓠)诸城大部附梁,惟郢州刺史娄悦凭义阳孤守。时田益宗屯兵东豫州,居悬瓠之西,亦呈孤立之势,却地扼白早生与萧梁的联络通道。因此,事变伊始,宣武即诏抚田益宗,“悬瓠要藩,密迩崧、颍,南疆之重,所寄不轻。……知将军志翦犲狼,以清边境,节义慷慨,良在可嘉,非蹇蹇之至,何以能尔?深戢诚款,方相委托”⑥。梁武帝亦以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五千户郡公的优厚条件招诱田益宗,没有效果。梁仅以高官厚爵相诱而无更多的实利予田,且梁军若推进到悬瓠一线,田所据地区便处于梁的控制之下,这将危害田的利益。田益宗本传云:“当时安危,在益宗去就,而益宗守节不移,郢、豫克平,益宗之力也。”魏失诸城,然蛮地在田益宗控制之下,有力地保证了魏军平叛。田氏之所以“守节不移”,实与其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此事件说明田益宗与北魏合作在中间地带争夺中的相互作用。
    田益宗为东豫州刺史达二十年,实际上是在中间地带上,维持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蛮族自治区,但是他与魏的矛盾也源于这种“相对独立”。《魏书·田益宗传》载,田益宗兄田兴祖于太和末亦附于北魏,任郢州刺史。魏正始元年夺得义阳设郢州后,兴祖改治江州(麻城)。兴祖死后,益宗请以其长子随兴代治,魏廷不许,而把江州并入东豫州,由益宗本人统领。撤销江州而归于东豫州,此举表面上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魏廷实含有深意:若让随兴治江州,田家将有两个州刺史,且江州偏于南朝境,难以控制。北魏随后把田随兴调至腹地任东平太守,显然也是为了控制。北魏的控制意图即使在与田益宗充分合作时期也是如此。田益宗“拟守三关”,魏设军司监察①;义阳之役时,魏廷派征虏将军宇文福行豫州事,“与东豫州刺史田益宗共相影援,绥遏蛮楚”②;当白早生反叛时,魏主向田所下诏书宣扬魏军兵力强大,也当有警示田益宗之意。
    《魏书·田益宗传》云:“益宗年稍衰老,聚敛无厌,兵民患其侵扰。诸子及孙竞规贿货,部内苦之,咸言欲叛。”传中反映出魏廷对田益宗的不满与担忧。魏宣武帝以田鲁生在淮南横暴,“扰乱细民,又横杀梅伏生”为由③,征田鲁生入朝,这显然是北魏试图把田益宗所部纳入正规统治的重要步骤。在遭到田益宗的抵制后,北魏派三关别将李世哲袭劫田益宗。鲁生、鲁贤、超秀兄弟奔于关南,“招引贼兵,袭逐诸戍,光城已南皆为贼所保。世哲讨击破之,复置郡戍,而以益宗还”④。李世哲袭击田益宗,看似偶然事件,实是北魏政权同蛮族首领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魏书·肃宗纪》载,延昌四年,“萧衍定州刺史田超秀率众三千请降”。则田超秀南附后不久又谋降魏。《魏书·蛮传》:“(萧)衍定州刺史田超秀亦遣使求附,请援历年,朝廷恐轻致边役,未之许。会超秀死,其部曲相率内附,徙之六镇、秦陇,所在反叛。”田超秀谋复附魏时,魏竟“未之许”,其理由是“恐轻致边役”,这可能只是一个藉口,其深层原因恐怕还是对田超秀及所部无法施以有效控制,否则怎么会待田超秀死后,即把投附过来的田超秀部曲“徙之六镇、秦陇”呢?
    田益宗被李世哲挟持到洛阳后,没有遭到贬黜,仍然品位“崇重”,但田“犹以为恨”。史书说是因为田益宗“长生边地,不乐内荣”⑤,实际上是田益宗脱离了自己的盘踞地,受制于魏,心有所不甘。当初田益宗之所以投魏,在南朝不是没有地位,而是不愿“受制于萧赜”①。北魏明帝初,已七十余岁的田益宗,仍以招抚两子为名,求为东豫州刺史。魏廷准许他与其子联系,却以种种理由将他羁留京师。值得注意的是,田益宗被解除实权之后,仍得生享爵禄,死尽哀荣,此中缘由,当在田益宗子侄拥兵中间地带,田氏在豫州蛮民中,仍有相当的影响。豫州蛮的人心向背,对南北政权的中间地带,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北魏希望通过优容田益宗,使其子侄及蛮民仍为己所用,至少不对其边境构成太大的威胁。
    研究者一般认为,北魏是少数民族政权,蛮族也是少数民族,且社会发展阶段上两者相近,在对付南朝政权上又有共同的利益,这是他们进行合作的重要原因。笔者通过以上对桓诞和田益宗的个案分析,认为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北魏与蛮族首领的合作,不完全是为了共同利益而更是为了满足各自利益,他们合作的实质是相互利用。众所周知,蛮族的地域组织及其联合以部落组织为基础,部落组织之间不可避免地具有分散性,其首领各自称王称侯,有一定实力且有野心的蛮族首领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总是不择手段地扩大自己的势力与影响。在南北争夺与蛮族相关的中间地带之际,羁縻或流离于南朝政治系统的蛮族首领选择投奔北朝,确实是一个可提高威望的办法。北魏方面,通过招引沿边蛮民尤其是笼络著名的蛮首,在南下与南朝争夺中间地带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益处,得以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占有优势。正因为北魏与蛮族的联合不完全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因此双方的矛盾、斗争也就不可避免。
    同时,我们注意到,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界,北魏政权对中间地带蛮族的政策前后有明显的差别。前期,北魏急于南下夺取与稳定汉水中游、淮水流域,对蛮人采取“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策略,给北附的蛮人以比较优厚的待遇,以为其战略目标服务。②北魏对蛮族的政权基本上是出于打击南朝的军事目的。后期,北魏即对附从的蛮人从合作转为限制为主,甚至不惜以铁血手段削弱蛮族的力量,以使蛮族纳入政府的正规统治。北附蛮人最终往往被北魏所瓦解:或成为北魏统治的臣民,或被消灭,或再反叛南归。从这现象上看,北魏政权利用蛮族的功利主义政策与南朝政权异工同曲,③只不过是实行的时间有先后而已。究其本质,北魏对蛮族政策的变化是随着其封建化进程而变化的。北魏迁都之前,统治者虽已开始推行封建化,但基本上还是采用鲜卑族传统的统治方式,故对蛮族的政策比较单一。迁都之后,封建化日益加深,统治经验的日益丰富,统治者对蛮族的认识、管理与利用也较前大为成熟。因此,其采取的政策渐趋于与南朝一致。当然,南北对蛮族政策的接近,也是南北政权围绕蛮族及其所处中间地带长期争夺的必然结果。
    在此,我们顺便再关注一下中间地带蛮族的命运。南北朝时期,生活于中间地带上的诸蛮不可避免地成为南北统治者争夺的对象,因此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南北统治者的军事征伐。但正因为他们是南北争夺的对象,而当时南北对峙的总形势又决定谁也无力稳固地控制这一大片地区,过分的军事征伐反而会把争夺对象驱向对方。因此,为了赢得中间地带蛮人的支持,南北统治者都注意对蛮族拉拢与招抚——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争夺,结果“当两国相争之时,彼此咸藉蛮以为用。平时则资其捍蔽,战时则用为前驱,又或使其扰乱敌后,阻塞道路”①。蛮人在一定时期内造成附北则北强,留南则南强的局面。蛮族首领利用南北政权的敌对,回旋于南北之间,择善而从或者唯利(力)是从,中间地带成了其大展身手的空间。蛮族在这种南来北往中既保存了自己的实力,又无形之中抬高了自己的身价。唐人杜佑有言:“自后魏与宋、齐、梁之时,淮、汝、江、汉间诸蛮渠帅互有所属,皆授封爵焉”,“群蛮酋帅互为南北封爵”。②这种封授在很多时期其实只起羁縻作用,蛮族首领往往在形势有所变化时,去就任意,并不以封爵为自己的羁绊,如田益宗子侄南授官后仍有去就心,显示出一定的独立性。
    然而,由于中间地带深受南北政治、军事形势的影响,作为最终必须以依附南朝或北朝政权才可能存在的蛮族,其主动性不得不受这大气候的制约。如蛮人在发生叛附,有意向叛附一方境内迁徙、以图得到保护时,往往仍被安置在中间地带或其边缘地区,因统治者要利用他们作为境上捍蔽,并利用他们争取敌手境内的同族。而当蛮人希望留在中间地带时,政府又往往强制迁徙他们,因为政府需要有力地控制中间地带。因而,蛮族与政府矛盾一直存在,并可能发展到尖锐的程度。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06期 陈金凤 姜敏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宜春学院招生工作处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武陵田氏历史地图(二)       

    下一条信息: 北魏东豫州刺史田益宗传




    图片新闻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田普和许世友的老照片
    田普和许世友的老
    田慧中和他的“田氏脊柱骨刀”
    田慧中和他的“田
    田维华《贵州建制史新论》出版
    田维华《贵州建制
    【祭文】壬辰年华夏田氏祭祖祭文
    【祭文】壬辰年华
    郓城田氏返故土拜祖敬拜始祖仪式:田绪科宣读《拜祖文》
    郓城田氏返故土拜
    热门信息
    ·  《冯谖客孟尝君》原文、注释及译文
    ·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赏析
    ·  最新最全田姓名字
    ·  田氏香火神龛对联选录
    ·  田纪云:我是怎样步入中南海的
    ·  中国趣姓及人数最多和最少三个姓氏
    ·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  田氏 “紫荆堂”“三田哭荆”的来历
    ·  从副总理(田纪云)故居所想到的
    ·  国艺书画馆:田氏家族及其作品欣赏




    Copyright @ 2019-2020 华夏田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田氏谱务垂询:13616327059 家运   点此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13206324978@163.com   田氏家族微信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206324978          举报邮箱:mistertian@163.com 
     田氏网备案号:鲁ICP备15019233号
    田氏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