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启义
“双八”是8月8日演绎出的双八村、双八镇的冠名用词,与1958年8月8日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视察商丘县道口乡黄楼村中华高级合作社密切相连。这一日,给商丘人带来出人意料的惊喜,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使商丘人步入耐人寻味的思索空间。我虽然不是“双八”人,但有幸六进“双八”,其中重新回味毛主席视察的往事和亲历“双八”丢而复得的过程,就有三次。
1983年春,中央要求将人民公社体制改成乡(镇)体制,我作为地委工作组成员之一,到商丘县双八公社进行公社体制改革。对我而言,还另有一门心事:去双八公社所辖的双八大队(黄楼村),搜集毛主席视察时的往事。
毛主席视察黄楼村时,我正读小学。我们家乡距黄楼村近百里,那时传媒不通达,又正值暑假,没能像今天这样通过电视屏幕,以目睹领袖风采。秋季开学,语文课增加乡土教材———《毛主席视察黄楼村》,通过学习课文,才了解毛主席视察黄楼村的详情,文中两件事一直沉浸在我的记忆中。
一是毛主席视察红薯试验田。红薯试验田边,立着一块介绍红薯丰产田的牌子,牌子上写着亩产1万公斤,毛主席在牌前驻步。合作社社长动手扒一穴红薯给毛主席看,用秤一称,只有8两重。随行的当地干部感到薯块太小,想动手再扒一穴,被毛主席制止。
再一件事,是描写没能见到毛主席的黄楼村的一位老大娘。老大娘因事外出,回村后,毛主席已经离开,感到十分失望,只好在毛主席视察的红薯地头转来转去。突然,她发现毛主席留下一只完整的皮鞋鞋印,立即用手保护起来,并让她的孩子回家拿来脸盆,盖住鞋印保存下来,好让和她一样没能见到毛主席的人,看一下她寻得的皮鞋印,去分享毛主席视察黄楼村时给老百姓带来的幸福。
毛主席视察25年后去“双八”,与群众一起谈视察的往事。他们坦诚地告诉我:“扒红薯的事是真的,薯块不大和毛主席制止也是真的,但是,老大娘保护毛主席鞋印的事没有。”还解释说:“即使能达到1万公斤,在公历8月初,麦茬红薯刚栽上一个多月,薯块也长不大,何况当时的红薯一亩地只能产五百多公斤呢。”
扒红薯的事为真,但产量不能达到,老大娘感情真挚,但此事实为乌有。一实一虚的两件事,用20世纪80年代的眼光去看,都近乎荒唐。荒唐归荒唐,群众已不再多论,以实际行动干出样子来,让毛主席放心,才是“双八”人真正的心思。群众告诉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之前,他们的生产也不错,每年上缴的公粮数,是全公社总任务的一半。为使粮食就近入库,粮管所在双八大队建了专储库,至今粮库还在。我暗自佩服:20多年如一日,不容易啊!“那你们不吃亏了吗?”我脱口而出地问。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交的粮食是给国家作贡献,我们不认为吃亏。”
由8月8日演绎的“双八”,是一个难以割舍的用词。1958年毛主席出京视察的路上,发出了“还是办人民公社好”的号召,毛主席视察黄楼村后,道口乡立即成立人民公社,按当时的做法,应命名为道口人民公社。出于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热爱和敬仰,特命名为“双八人民公社”。黄楼村中华高级合作社,命名为“双八大队”。到人民公社改成乡时,要求不能再用“虚名”(如:“双八”、“大有作为”等),用乡政府所在地的实际村、镇名冠乡名。心上如刻上“双八”俩字的群众,与体改政策出现不和之音,纷纷到地委试点工作组驻地,强烈要求改称双八乡。工作组向省有关部门多次请示,其结果,像单相思一头热的恋人,未能如愿,只好将双八人民公社定名为道口乡。
时隔一年,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市搞农村小城镇建设试点,地委又将道口乡作为小城镇试点乡,我再次作为地委工作组成员进驻,参加小城镇试点工作。乡名改镇名,是试点工作任务之一。将道口乡的“乡”字换成“镇”字,是既简单又顺理成章的事,但是,因人民公社改乡时丢掉“双八”而耿耿于怀的全乡干群,将道口乡改成双八镇的呼声,如干薪碰上明火,烈烈燃烧起来。虽如此,但仍与公社改乡时一样,“双八”只能是镜中之饼,不解眼前之饥。
一则消息,像一股春风吹开关闭的窗扇,透出一束希望之光。豫北滑县县城所在地的城关镇,为突出当地知名特产———道口烧鸡,将城关镇更名为道口镇(滑县县城所在地原名叫白家道口)。我们就以镇与镇不宜重名为由,给上级主管部门找出一架向我们倾斜的天平,借机将道口乡改成双八镇,使“双八”重新回到毛主席视察过的地方———道口乡。消息传开,当地干群像毛主席视察黄楼村时一样,奔走相告,兴奋无比。
毛主席视察商丘48周年初冬的一天,我怀着对毛主席极度思念的情结,又一次来到双八镇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纪念馆大厅里,悬挂着毛主席当年站立在红薯试验田介绍牌前的巨幅照片,毛主席的巨照,仿佛将人们带到1958年的那一时刻,扒红薯的尴尬及以后付出的努力、作出的贡献,如一幕幕的电影画面,有序地浮现我面前,敬仰、冲动、欣慰一齐涌向心头。毛主席像前的我,像是当年给毛主席汇报情况的高级社社长。但此次我要向毛主席汇报的红薯产量,不再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产量,而是地地道道的实际产量,但又是远远高于“跃进高产”的产量。
向毛主席汇报红薯丰产田的事,使一向老实巴交的商丘人,总感到不安。特别是商丘研究红薯的专家,更想尽快拿出高产,弥补毛主席视察时的缺陷。经过10年的努力,商丘的红薯产量,达到丰产牌上标出的1万公斤。又经过15年的努力,商丘红薯试验田里再创高产,亩产达到1.8万公斤。奇迹,奇迹!商丘黄土地上的红薯产量,几乎是“大跃进产量”的两倍,我想让毛主席知道的还远不止这些,小麦高产,玉米高产,果树高产,蔬菜高产,都是1958年的十多倍。昔日的商丘市市区,已扩大20多倍。街道宽敞,楼房漂亮,交通四通八达,车辆川流不息。毛主席来双八时乘坐的美式吉普,早已不复存在,各种高级轿车比比皆是,机关有,企业有,包括不少个人也都有。我要向毛主席汇报的喜事、大事、好事太多太多,一句话,商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来源于商丘报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