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夏田氏网,传承田氏文化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栏目 - 田氏名人 - 古代名人
     
    清代女杰田张氏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5863    添加时间:2011-7-29 0:00:01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她精通文史,才识过人,不仅用双肩托起了3位进士,还用她博大的胸怀养育了明末清初的5位田氏诗人,形成了连自己在内多达6人的田氏诗人群,创造了德州历史上罕见的文化奇迹

      我曾说,“不知田张氏,枉为德州人”。这话听起来让人感觉有点新奇,但你了解了田张氏的生平、才学以及贡献后,你肯定会觉得此言不虚,也许你会比我更加崇敬和赞美她;你只有了解了这位土生土长的德州女性,你才会知道德州田氏家族的来龙去脉,你也才会清楚明清德州科第蝉联的原因所在;你也许只有认识了这位伟大的女性乡贤,你才会知道德州历史曾经的辉煌,你才会更加喜爱德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那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最该记住但已被逐渐遗忘的德州名人吧。



      尝尽酸辣苦甜咸


      田张氏(1615-1691),即德州名士田雯的母亲,田绪宗的妻子。她出生在德州城内一位处士之家。父亲张祯饱学多识,长于经史;母亲也是位文化素养极高的大家闺秀,这使她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学熏陶。再加上明中期以后的德州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学子成才创造了较好的人文环境。张氏虽然生活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但她向往知识,从小在父母那儿学到很多私塾里才能够学到的系统知识。 《清史稿》说她“通《诗》、《春秋传》,能文”。她的长子田雯说她“善读书,年七十余,手不释卷。精通经史,以及佛氏诸子,无不探索其要旨,明晰其疑义。每发表议论,全合乎古圣贤之道,并能多所阐明”。

      田张氏18岁时,由父亲保媒嫁入田家,开始了她为人妻为人母的事业。先是在明末与丈夫田绪宗一起,在吴桥办私塾授徒。丈夫在学馆时,田张氏负责洗衣做饭,操持家务。丈夫外出,则由她来代替丈夫给学生上课。田绪宗43岁时,在她的支持和鼓励下考中清顺治九年(1652)进士,实现了多年的从政愿望。顺治十一年(1654)二月,田绪宗带着次子田需赴浙江丽水赴知县任。到任后的田绪宗,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但由于水土不服,加上他本人不注意保护身体,结果因患急性肠炎在任所内去世。得到丈夫重病消息的田张氏,带着年仅19岁的长子田雯,急速赶到浙江丽水田绪宗的官衙。虽然未能聆听到丈夫的遗言,但她冷静而果断地接管了县衙内所有丈夫经手的账目和处理过的有关文书。娘俩费时两天两夜,强忍悲痛理清了田绪宗半年来所经手的账目。在知州监视下,田张氏代丈夫与代理县官进行了工作交接,赢得了当时社会的一片好评。

      回到德州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原打算通过资助田绪宗做官而谋实惠的亲戚朋友,看到田绪宗上任才半年就撒手人间,怕借给他家的钱打了水漂,就纷纷急着上门逼债,一时把田张氏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将家中的田产变卖了许多进行抵债。个别豪强还趁机欺凌这家孤儿寡母,以种种理由强行霸占田家的土地。这一时期,田张氏与她的子女们陷入重重困境。但田张氏毕竟读过圣贤书,是位有胆有识的强势之人,她满有信心地把家庭振兴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3个儿子身上。她一方面通过诉讼应付豪强的欺凌,争取家庭的正当权力;一方面四处筹措钱粮,用以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为了不使正在读书阶段的儿子们分散精力,硬是天大的事情由自己扛着,不让孩子们知道家中的变故。有时甚至是关门谢客,以图让孩子们安静读书。她在纺线织布的同时,难免也会情不自禁地哭泣,以发泄心中的怨恨。秋天,有时还会独自坐在堂屋内,偷听孩子们读书。在她看来,秋天夜晚婉转悠长的蟋蟀叫声和他儿子们的读书声,是同样的美妙动听,是她劳作一天来的最大的幸福和满足。这样的苦日子,整整过了十年,她的大儿子田雯终于考取进士,使这个残破的家庭又重新焕发出生机。又过五年,她的二儿子田需也考中进士,使这个家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三儿子田 虽然没有考取进士,但后来也成为山东乃至全国有名的布衣诗人。她的孙子田肇丽、重孙田同之,都从她身上吸取了丰厚的营养,不仅成为对人民有贡献的官吏,而且均成为著名诗人。田张氏因此多次受到清廷的覃恩奉赠,先后六次被封为太孺人、太宜人、太恭人、太夫人。在她70岁时,她的子女和亲朋张罗为其祝寿,她以寡妇过寿不符合封建礼仪为辞予以谢绝,再次彰显出她的与众不同。她晚年主要寄养在大儿子田雯的官署,早晚吃斋念佛,多半时间读书吟诗。


      传世诗作《茹荼吟》


      田张氏写的诗作较多,但大都是写完即毁,不愿意后世诸女孙模仿。作为诗界名流的田雯,深知母亲诗作的意义,又不敢违背老母不留作品于世的意愿,只好把见到和听来的诗句偷偷记录下来。后经整理,得诗30首,冠名《茹荼吟》。这为我们后人了解这位伟大的女性乡贤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茹荼吟》所收的30篇诗作,全部为七言绝句。从诗的风格上看,用词清丽秀雅,读时朗朗上口,清初诗坛领袖王渔洋曾给予极高的评价。从内容上看,可分为教子篇、喜儿成就篇、读史有感篇、交游写景篇、节日或时令有感篇。如在教子篇中,有《闻长儿调抚黔中》,诗曰“鬼方万里是黔州,儿子啣恩汗漫游。愁尔音书天未隔,蛮烟瘴雨不须愁”。这是她听到田雯调任贵州巡抚时,担心儿子到贵州会遇到语音不通的障碍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但处于国家大局的考虑,还是嘱其下决心克服困难,反映出这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对儿子的殷殷之情。

      在节日时令有感篇的《戊戌(1658)元旦》,“桃符爆竹满门前,眼底春光意惨然。愁病交深经五载,难闻笑口贺新年”。记载了她和她的家庭最困难的日子,一家人连过春节都高兴不起来,读来使人阵阵心酸。在《庚子(1660)喜长儿秋捷》中,“六年辛苦事难陈,拚作支离憔悴人。今日寒门大侥幸,喜心到极泪沾巾”。在《丙午(1666)喜次儿秋捷》中,高兴的心情更是溢于言表。 “得意秋风八月槎,门多好事仕喧哗。老人静拥诸孙坐,细看庭前双桂花”。在田氏家族最辉煌的时刻,也就是田张氏儿子们成就最显赫的时刻,朝廷覃恩加封不断,使老人心花怒放,如《受覃恩纪事》,“两子功名次第逢,六年之内喜重重。何妨画锦名堂额,黄帕香盘接诰封”。由辛苦到甜蜜、由奋斗到荣耀的过程,就是田张氏率领儿女们走过的真实轨迹。


      养育田氏诗人群


      就是这样一位柔弱的女性,由于精通文史,才识过人,不仅用双肩托起了3位进士,还用她博大的胸怀养育了明末清初的5位田氏诗人,形成了连自己在内的6人田氏诗人群,创造了德州历史上罕见的文化奇迹。

      长子田雯(1635-1704),字纶霞,号山姜,晚号蒙斋。自幼聪明伶俐,智力超群。在母亲的教导下,五岁即能背诵《孝经》并入塾读书,以父为师。顺治十七年 (1660)考中举人,康熙三年(1664)考中进士。曾历官中书舍人、户部主事、工部郎中、按察使司佥事、光禄寺少卿、大理寺丞、鸿胪寺卿、江宁巡抚、贵州巡抚、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殿试读官、户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康熙十六年(1677),诗坛盟主王士祯在京选刊《金台十子诗》,当时田雯就名列其中。康熙十八年(1679),皇帝诏内外大臣荐举学鸿之人,入选者95人,田雯在其内。康熙十八年(1679)七月,因地震,田雯自北京万里桥边迁居崇门外,作山姜《移居诗》一篇,京城和其诗者百余首。他在诗坛的地位,有的说与王士祯并声驾,有的说仅次于王士祯。田雯留下的著作甚丰,有《古欢堂文集》12卷、《古欢堂诗集》15卷、《长河志籍考》10卷、《黔书》上下两卷、《幼学编》4卷、《诗传全体备议》8卷,皆入《四库全书》。还著有《楚储密议》、《观水杂记》、《游太室、桐柏山、少林寺、司空园记》、《宝泉记》、《黔苗蛮记》和《苗俗记》等。

      次子田需(1640-1704),字雨来,号鹿关。康熙五年(1666)乡试中举,十八年(1679)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1681)御试第一,改官编修,授文林郎。二十四年(1685)参与纂修《明史·职官志》;二十五年(1686)正月,分修《幸鲁盛典》;三月担任《大清一统志》纂修官,分修《山西志·一卷》。二十六年(1687)春,因病归里。归田后,田需在卫运河东岸筑一茅屋,构“鹿关”精舍,贮书其中。年65岁而卒。著有《水东草堂诗》一册,约收诗百余首。其诗意境幽深,其词典雅华丽,与田雯的风格相近。

      季子田 (1653-1730),字子益,号乐园,又号香城居士,晚号菊隐,是有清一代著名的布衣诗人。年少时,虽家境贫困,但苦读诗书,颖悟绝人,甚有奇才。清康熙八年(1669)入州学,后作为拔贡,入国子监为太学生。他从王士祯学诗,师法神韵,在神韵派诗人中可称宗匠。与兄田雯、田需诗格迥异。康熙二十六年(1687),34岁的田 由拔贡生授山东聊城堂邑县教谕不赴,归乡卧室田园,以城隅竹竿巷为宅。晚年**养菊,建“数帆亭”,编篱为界,“香城”二字榜于门。人以“香城先生”称之。著有《鬲津草堂诗集》、《三韵摭言》、《南游稿》、《菊隐集》等。

      长孙田肇丽(1662-1735),字念始,号小霞,一号苍崖,田雯长子。生而聪明,自幼勤奋好学,5岁入墅读书,《四书》、《尔雅》读一两遍就能背诵如流。 15岁补博士弟子,后恩荫入官,历任户部司务、刑部江南司主事、户部江南司郎中。康熙五十年(1713)三月十八日,覃恩加一级,授朝议大夫。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八月因病归里。雍正十三年(1735)十一月卒,享年75岁。田肇丽一生专嗜读书。著有 《忍冬诗集》、《忍冬文集》、《砚北犹存录》、《扈从纪程麻衣消寒录》等,《四库全书》收录了他的《有怀堂诗文集》。

      重孙田同之(1677—1756),字在田,一字彦戚,晚号西圃,系田肇丽长子。幼时聪颖,才思敏瞻,有 “小山姜”之称。康熙五十九年(1720)考中举人。雍正五年(1727)科举时,考中明通。雍正七年 (1729)分校江南,九年(1731)赴京肄工部学习,乾隆二年(1737),补国子监学正,乾隆十三年(1748)冬,辞官归里。乾隆二十一年(1756)冬,年届八旬的他坚持天天抄书,竟以微疾而端坐长逝。著有《诗竹堂汇稿》、《砚思堂诗文集》6卷、《二学亭文涘》4卷、《晚香词》3卷、《西圃诗词说》8卷、《各体临书》4卷、《西圃丛辨》、《安德明诗选》等,后被收入《四库全书》。田同之的诗,既有田雯的精伟富丽,又含王士祯的“神韵”气骨。

      德州人杰地灵,代代不乏名卿贤士。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决不是历史的偶然和巧合。田张氏的事迹也许就在这方面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她应该是德州历史上众多女性人物的代表和写照,是支撑德州文化繁荣兴盛的真正脊梁。   张明福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江津松树湾宗显世系图二       

    下一条信息: 大学生田强捐献干细胞获8000元营养款转捐病人




    图片新闻
    一个将军世家的三代传奇--田兴恕、田应诏、田景祥
    一个将军世家的三
    清白宰相田从典-“清谨公方”
    清白宰相田从典-“
    载入清史的阳城田氏仨廉臣
    载入清史的阳城田
    田叔 汉代名士
    田叔 汉代名士
    贵州教育先贤田秋
    贵州教育先贤田秋
    战国贤士 田子方墓被发现     一段历史之谜水落石出
    战国贤士 田子方墓
    热门信息
    ·  一个将军世家的三代传奇--田兴恕、田
    ·  大田县田氏古代名人
    ·  田氏古代名人辑录(增加中)
    ·  帝王国君:田因齐 田辟疆 田地
    ·  田姓始祖--田完(敬仲)
    ·  田氏古代人物(贵州名人)
    ·  明末兵部尚书田仰
    ·  田兴恕:清代贵州提督兼巡抚
    ·  印江部分近代田氏人物简介
    ·  田弘遇:明朝游击将军




    Copyright @ 2019-2020 华夏田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田氏谱务垂询:13616327059 家运   点此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13206324978@163.com   田氏家族微信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206324978          举报邮箱:mistertian@163.com 
     田氏网备案号:鲁ICP备15019233号
    田氏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