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康近代史上,有一位国民党军中将,他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以自己独到的见解,撰写兵学专著《国防建设刍议》,此书获得不少中外军事家的赞誉,时任国民政府东北边防司令长官,陆海空军副司令张学良为此书题字“借著运筹”。后来,我党新闻事业的开拓者范长江也给予高度评价,称这是一部“谋定后动”的军事巨著,作者就是保康历史名人田西原。
时隔78年,曾收藏在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的《国防建设刍议》再次被忆起。11月5日,该军事专著经保康县史志研究者复印抄录,回到田西原的家乡保康,成为历史文物得到珍藏。
出生于马良镇一知识分子家庭
田西原,字应贞,1900年出生在保康县马良镇曾家垭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21年,田西原从湖北省立第二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交通大学经济部铁道管理科,后毅然改行从军。1924年冬,田西原在陕西胡景翼部服役时,被选送到河南陆军训练处学习军事技术。在那里,他利用半年学习时间,掌握了不少军事知识。回部队后,他将书本知识贯通于战斗实践中,勇谋兼备,屡立战功,由排长功升为连长,又由连长功升为营长。
在战争实践中,田西原深感军事理论的重要。1926年秋,北伐军进入武汉。国民党中央为加速北伐军军事政治人才的培养,决定将黄埔军校政治科迁到武汉。田西原果断辞去营长头衔,以进入前十名的优异成绩考进国民党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当时的黄埔军校由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北伐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兼任政治科主任,教员中不少是共产党员,其中,恽代英为主任政治总教官,学风十分浓厚。田西原在那里接受了革命洗礼,并决心把军事理论作为自己研究的方向。
任杨虎城部少校参谋
1927年,尚未毕业的田西原在河南开封与杨虎城将军的参谋张依中会面,经张依中介绍,他结识杨虎城,并担任了他的少校参谋。此后,杨虎城招收300名中学生成立军部学兵营,命田西原兼任营长,三个月后,学兵营人数猛增,扩充为学兵团,又令田西原兼任团长。于是,他在带兵演习实践中,讲授兵学,开始了短暂的军事教育生涯。
1928年秋,当时的最高军事学府北京陆军大学(简称陆大)招考第9期学员。为攀登军事技术高峰,田西原辞去学兵团团长的要职,进京赶考,如愿以偿被北京陆军大学录取。
该校教学内容以国防用兵的战略战术为主,在课程安排上,90%以上为兵学。但本国军事教官奇缺,主要课程的教官由外国军人担任,这种反常现象促使他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也从另一个侧面激励着田西原奋发图强。
三年时间写作《国防建设刍议》
于是,田西原日以继夜地刻苦学习,多方面掌握军事知识,并开始以《国防建设刍议》为题,著书立说,这是一部以国防建设为中心,研究用兵之策的书籍。他认为“谈到国防,中国必须统一,必须富强,必须工业化”。对于外国与中国的关系,他也是以“国防”二字作为划线定位标准,即“它对于中国国防有利,就是朋友,它对于中国国防有害,就是敌国”。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他将日本帝国主义定为中国的假想敌,全书共分七个篇目四十一个章节,不仅对国防方针、建设、趋势有明确的阐述,而且还绘制了《列强环攻下之中国危险万状要图》、《海防江防配置要图》等二十一种图表,全书近二十万字。《国防建设刍议》经过三年时间的写作,于1931年8月14日脱稿,离日本发起“九一八”事变,相隔一个多月。
历史与该书如此巧合,很多事实被田西原言中。他在“出版弁言”中指出“为正当自卫之建设,以维世界之和平,不使日本之坐大,亦世界之所同情者矣……袍泽之讨论,合者取之,不合者去”。该军事专著出版后,引起了军界的高度重视。以张学良、邵元中、贺耀组等为首的28名军政要员为此书题字。
抗战时期任中将参议
“九一八”事变后,田西原经原陆军大学战术教官、南京首席顾问顾德威(德国人)提名推荐,被选送到国民党中央参谋本部高参室任上校参谋。后调至主管国防作战的第一厅任职,享受少将待遇。
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应参谋次长兼陆大校长黄慕松之邀,兼任了陆大的高级兵学教官。
1938年,陆大迁往长沙,需加速培训抗日高级干部,代校长周亚卫特请田西原前去任教。田西原应邀前往,再次担任了陆大的高级兵学教官。
任职期间,田西原担任了特三期高等司令部勤务演习指导官,还为特四期学员讲授了国防作战的战术课。
1940年至1941年,他应陆大特别班同学、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之邀,担任了该战区长官部的高级参谋。1943年至1945年,田西原在重庆军令部任中将参议,时任陆大校长陈仪又一次聘请他兼任高级兵学教官。
策动国民党军举行起义
抗战胜利后,田西原辞职赴上海经商,后加入民盟,1949年2月任鄂西北游击司令,与中共地下党取得联系,暗中进行策反工作,4月所部被解放军改编,任解放军江南地下第3军军长。1951年4月27日,田西原在湖北保康被错误处决,1986年8月予以平反,恢复起义人员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