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夏田氏网,传承田氏文化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栏目 - 田氏才艺
     
    田世荣《欢喜学)》连载33《第五章 空是欢喜学的认识论(三)》20251125
    发布者:田氏网   供稿者:田世荣 访问量:1390    添加时间:2025/11/25 19:00:06
     

    十年创建华夏本土哲学

    共九章,50余万字


    欢  喜  学


    帅士象 著


    2016年5月——2025年5月


    ——谨将本作,献给我苦难慈祥的母亲侯桂珍!

    ——并致天下所有父母!


    三、否定二执的空观及空观的滥觞:三法印。

    三法印通过无物、无我的认知,让我们拥有空观的宇宙级智慧(伟大的空观或早在宇宙中的高智慧生命中存在了多少亿年)。

    1、产生空观的根源就是三法印:什么是三法印?诸形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灭)。

    2、空观的永恒正确性:原始佛学、龙树大乘、唯识学、禅宗等十大宗佛学都遵守空观。德国的一群哲学家尼采、黑格尔、叔本华、康德、海德格尔等,及欧美哲学家们对佛学空观的广泛认同:尼采的虚无主义,英国罗素的虚无主义(浪漫的忧郁)。空观的认识论才是大境界,解决一切烦恼的根本大法。

    3、诸形无常:无物

    1)万物没有永恒不变的,都因为有内、外的运动而最终会衰老毁灭消失;万物本是虚幻,你却以为是实,追求永生,追求奢侈万物,产生妄想心,求不得,而生万般烦恼。

    于晓非教授讲得清楚:我与桌子本来都不存在,是一场梦,可是你非要认为他们存在。

    2)生、住、异、灭:所有的生命分为四个阶段,一棵树与一个人一生最形象——产生、存在、变异生病虫啮、灭亡消失。

    3)成、坏、败、空:指的是事物历经的四劫。佛学之宇宙观认为,一个世界之成立、持续、破坏,又转变为另一世界之成立、持续、破坏,其过程可分为成、住、坏、空四时期,称为四劫。

    4)弱小与凶猛的结局都一样:树会枯死、再凶猛的野兽都会老死(大象、狮子、老虎、熊、豹子、鳄鱼、鲸鱼、鲨鱼、虎鲸)、同样一任何昆虫都会老死夏秋之交激烈的蝉鸣、山峰会坍塌、石头会成沙粒与泥尘,都会经历生、住、异、灭、成、坏、败、空。“枝不久生叶花果”的真理,前面已经讲过。

    5)城池会成麦地稻田与废墟:亚特兰蒂斯、姆大陆、苏美尔王朝、金字塔王朝、象雄古国、古格王朝、炎帝尝药山、轩辕丘、夏朝之都、殷墟、八百年周朝都城等,或沉入大海,或成了河床、废墟与麦地稻田。

    6)西域诸国成黄沙:月氏、安息、楼兰、大夏等几十个王国,都埋在了新疆南部一望无际的黄沙下。

    7)大禹九鼎安在?大禹一统天下,划分发九洲,铸造九鼎,冀为大鼎,而今安在?秦始皇的十二铜人在哪里?再坚固的金属最后都是尘土。或者一百万年内,大地裂开,火山爆发,十二级地震发生,千万座繁华城市一切都在炽焰中汽化或掩没几百米高的海啸与沉没海洋中。

    8)地球有生住异灭,无垠的宇宙同样也是,想一想我们内心马上全部是空的观念:地球在过去的三四十亿年中,文明极可能出现了几十次上百次,然后人为毁灭或被地球毁灭。50多亿年后,太阳终将毁灭,然后将太阳系的所有星球燃烧汽化或者吞啮;马斯克想到这里,作为世界首富,无奈又昂扬,但终归是地球上百年内微不足道的一点灰尘(创造1800个小马斯克也无用)。宇宙终将在130多亿年后重新洗牌,或无垠宇宙在过去几百亿几千亿几万亿年前,已经N次重新洗牌。

    则我们渺小短暂的生命值几何?

    这就是无物,诸形无常。

    诸形无常可以产生强大的空观,亿兆米高大的空观!

    4、诸法无我:无我

    世界的本质没有我,我只是个幻象,渺小的我本质上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相对的说法,从空间与时间上看,主要是说我们百斤左右的身体,和百年左右的寿命,在漫长的宇宙史上,渺小与短暂得根本不存在。

    苏美尔王表上的王们,据说他们从天上来。据王表上的石碑楔形文字上记载,有八位王平均在位的时间为3万年,八人共在位24万,当然有2万多年的,有4万多年的。他们的寿命平均为30万年。但即使是30万年的寿命,在不知百亿千亿万亿年的宇宙史上仍然短暂,仿佛不存在一样。何况人类的寿命,只在1个月到150岁之间(平均寿命因时代不同,饥饿瘟疫灾荒时代,怕只有20——30岁)。

    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城邦中演讲中说,人的寿命开始是八万岁,到现在的人只有一百岁。不论是彭祖八百岁,李八百、李真多兄妹的长寿,眼前普遍可见的百岁老人们,本质上是短暂的,比如闪电露珠,长度不及一皮米。所以《金刚经》上这样表述空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其实就是一个个独立的五蕴。所谓我这个人,不过是我身与我心,一个物质多个意识而已。这就是五蕴所说,色受想行识,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人给你一百年,你去世了,色不在了,想行识马上不在了——你的肉身与你的精神,都消失了。

    后天短暂之我,其实也有多个我:有红色的我、紫白黑橙灰绿蓝等颜色的我,它们代表我们内心多个我的状态——有有慈悲的我、高贵的我、仁慈的我、正义的我、公平的我、自由我的、勇敢的我、淫荡的我、卑鄙的我、狭隘的我、猥琐的我、罪恶我的我等。可以表示为正、邪两面。此生幸福的人,总是善压过恶、正压过邪;此生不幸福的人,总是贪婪大于给予。在一个平凡的状态下,一个人如果追求高贵、仁慈、优雅,他内心最后总是善压过恶、智压过识。

    虽然善通过几千年的圣贤们不懈教诲,已经普遍植根于乡村市井,但作为每一个个体的我,从进入懂事的时间开始,因为强烈的需要与占有欲,我总是性先恶——产生各种炽焰贪婪与恶行。所以我最后总是自造地狱,让我的人间变成地狱。我的人间不变成地狱,好像性先恶的人身上没有虱子咬,很不舒服一样。

    我最后所以无我(诸法无我),是在宇宙漫长的时空里,从境界般若的角度看,我们短暂得真的可以忽略不计:银河系只是一条白色星云带的一个小白点,太阳系只是这个小白点中更小的一个点。而在太阳系中,地质的总质量,只占太阳系的0.00029%。则我们这个人,是不是根本可以忽略不计?哪怕你可以活10万岁,100万岁,在漫长宇宙史中,所占的时间仅为0.00015%左右。何况我们普遍只有几十年,百岁老人如河滩中的金锭那么少,人的寿命可能仅占宇宙史0.0000001%这么短暂,与完全没存在过,没有差别。

    这种境界般若,是不是瞬间让我们产生空观?

    那么一个人有没有可能万世留名,或者与天地同寿,几亿年甚至二三十亿年他的姓名都在呢?

    只有一种可能才行:就是你的智慧或美德对这个世界有真的教诲与示范。有没有这种智慧?肯定有!

    如诸子百家的智慧:道家的智慧(道法自然)、儒家的智慧(仁义礼智信)、佛学的智慧(慈悲喜舍)、法家的法治、医家的阴阳五行雌雄不治已病治未病医者父母心、兵家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也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强大国器不是如两个小男孩一样爆炸而是止战(核心是不杀人)等等;一切有益无害的智慧,都会长久地存在

    如神农氏姜石年的尝吃百草、大禹治理河流的功德万世、都江堰的功德,我估计至少有五亿年只要人类不毁灭。都江堰的功德永在、大运河、南水北调工程、国家级世界级海港。

    慈悲、喜舍、八正道、善行、仁慈、仁爱、道法自然这些智慧,至少四五十亿年寿命,只要人类在,她们一定在。因为全都是智慧与美德的最高境界。

    从空观角度出发,这些智慧也不是永恒的,是相对的。但这是这些相对的大美智慧,进行一个境界高于一个境界的接力,让人类不断进步(至少要迅速摆脱现在的战争、霸权、资源掠夺、只为自己考虑的国家利益——有可能是损害其他许多弱小之国的利益而满足本国的利益),直到进步到未知的人类大美。

    苏东坡显然是很懂三法印的。他在深刻体验了沧桑人生,写出流传千古的《前赤壁赋》中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里就出现了三法印中的物(诸形无常中的生、住、异、灭)、我。于是顺理成章,就有了脍炙人口的这一句,“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物为我所用,物非我所有。用物利己利他,利他是最好的物为我所用,这是世尊所说的我的智慧的最高境界。

    万物渡我,我渡万物。这就是世俗之人的我与大哲学家们的区别。

    所以,诸法无我,无我,可以形成强大的空观!

    5、涅槃寂静

    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所非名非相谓,就是达到一种超越轮回与因果的恒久状态。

    所谓涅槃寂静,是超越因果与轮回,不是重生,不再在轮回中成为有情众生与无情众生,这才是涅槃寂静的重点。

    世俗之人所说的凤凰涅槃,并不是涅槃寂静的境界,而是一种轮回再受生命之苦的低境界。

    反复地轮回,下一辈子当官、投胎大富人家,其实就是反复受大苦(无法逃脱八苦或二十余苦)。这是世俗之人追求的,很低级的。

    如何才能超越轮回?成为四种圣贤或哲学家(阿罗汉、辟支、摩诃萨与佛)的境界都是如此:自我修行到圣贤境界(主要是要达到一乘——佛菩提)+法布施(成为人间的智慧之师,传播正道大智慧:缘起说与四谛说——特别是三十七觉支)。


    供稿:田世荣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田少锋赴成都与四川省田氏宗亲理事会共话家族振兴大计       

    下一条信息: 田世荣《欢喜学)》连载34《第五章 空是欢喜学的认识论(四、五)》20251126




    图片新闻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田普和许世友的老照片
    田普和许世友的老
    田慧中和他的“田氏脊柱骨刀”
    田慧中和他的“田
    田维华《贵州建制史新论》出版
    田维华《贵州建制
    【祭文】壬辰年华夏田氏祭祖祭文
    【祭文】壬辰年华
    郓城田氏返故土拜祖敬拜始祖仪式:田绪科宣读《拜祖文》
    郓城田氏返故土拜
    热门信息
    ·  《冯谖客孟尝君》原文、注释及译文
    ·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赏析
    ·  最新最全田姓名字
    ·  田纪云:我是怎样步入中南海的
    ·  田氏香火神龛对联选录
    ·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  中国趣姓及人数最多和最少三个姓氏
    ·  田氏 “紫荆堂”“三田哭荆”的来历
    ·  国艺书画馆:田氏家族及其作品欣赏
    ·  从副总理(田纪云)故居所想到的




    Copyright @ 2019-2020 华夏田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田氏谱务垂询:13616327059 家运   点此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13206324978@163.com   田氏家族微信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206324978          举报邮箱:mistertian@163.com 
     田氏网备案号:鲁ICP备15019233号
    田氏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