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夏田氏网,传承田氏文化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栏目 - 田氏才艺
     
    说说祠堂相关的事儿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5380    添加时间:2016-8-3 13:54:40
     
    说说祠堂相关的事儿
     
    田启礼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祠堂,是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字眼儿。说它古老,自汉代出现祠堂以来,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说它年轻,也是最近十多年新兴的事儿,建祠、修祠、敬宗拜祖之风盛行,但许多年轻人对祠堂还很陌生,对它的由来、功能、价值等不太了解,知之甚少,很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求光大弘扬。


        一、祠堂的历史演变
        祠堂,亦称“祠庙”或“家庙”。起源于氏族社会逐步解体之后,是由同一个祖先所生、自成系统的血缘亲属集团与地缘组织统一而成的宗族组织,在居室外独立建造的祭祖、尊贤、求神的场所。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家族观念非常深刻。往往一个村庄就生活着一个姓的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有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其中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祠堂有等级之限,按《礼记》规定,只有帝王、诸侯、大夫才能自设宗庙祭祖,民间不得建祠。到了明代,朝廷才开始允许民间老百姓联宗建“家庙”。后来,祠堂多建于家族聚居地或其附近。最早由于家族人丁不多,便置祠于室中,随着族丁的繁衍,便开始专门建起宗祠乃至支祠。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祠堂多数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有的旁边另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对联。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笃牌匾”。祠堂内的匾额之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资本。祠堂内,祖先神主的排列顺序也有讲究:始祖居中,始祖以下奇数辈为“昭辈”,偶数辈为“穆辈”,一般是“左昭右穆”。宋元时期,流行在寝堂里立先祖的塑像,明清时期流行挂画像,到了民国时期,开始流行挂照片。现在,各种形式均有之。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祠。旧时族规甚严,特别是外姓人,不能随便踏进一步,就是本族妇女和未成年儿童,平时也不得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祠堂在族人心目中的地位神圣庄严。

        二、祠堂的基本功能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每个宗族姓氏都有自己家氏的祠堂。祠堂可以理解为死去祖先的家,神灵所聚之地,祭祀祖神阴灵的场所。古人认为祭祀乃“国之大事”,列为“五礼”之首。“大凡祠堂之设,以祀其先祖”。因为祖宗神灵聚居于此,所以,祭祖是祠堂最重要的功能。祭祀很有讲究,一年之中,春秋两季各有一次规模较大的祭祀活动,全族聚会,齐集祠堂,设祭施礼,焚香烧纸,恭拜祖先。祭祀务在孝敬,真心正念,以诚报恩,十分讲究祭祀气氛的庄严与肃穆。从而可以看出,祠堂就是宗族祭祀的圣地,同时又是宗族团结的象征。通过对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整个家族成员联系起来,并形成宗亲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外,还有多种用处。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称之为宗族“小法庭”。古时候,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对国法的补充。家族里的族长,相当于家族里的法官,而祠堂就相当于法院。凡是违反族规、犯了错的族人,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挨杖责、罚金、笞罚等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族法在祠堂里实施,不仅是给活人看,也是为了拿不肖子孙来告慰先人。祠堂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
        此外,祠堂还是教育人才、宣讲礼法的地方,在此讲述祖先艰难创业的历史,学习家法、族规,宣讲劝诫训勉之辞和先贤语录。向族人灌输伦理道德,使族人了解家谱的内容,知道自己同他族人的血缘关系。加强家族团结,按照家法族规要求去规范族众的思想和行为。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祠堂也是家族人过年过节聚会、召开重要会议、商议族内重要事务、重大庆典活动的重要场所。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以及族人娱乐等,也会利用宽敞的祠堂。有的祠堂院内建有戏台,就是为唱戏娱乐用的。遭遇战乱,祠堂又会成为本族的“应急指挥中心”,由族内的权威人士商讨、决定全族人的前途命运。再者,祠堂还是珍藏家谱等文字资料和修谱的重要场所。具有多种功能。宗族通过祠堂尊祖敬宗的功能来体现封建宗法的根本原则,显示宗族至尊的族权。

        三、祠堂的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宗族社会,祠堂是一个宗族的精神家园。祭祀祖先,教育后人,追远溯本,莫重于祠。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从而充分说明祠堂的重要价值。
        祠堂作为宗族这么重要的场所,一般是村子里规模最大、最坚固、最豪华、风水最好的建筑,有着不菲的价值。它的价值,不仅仅表现在物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文化价值。古老的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千秋功过,于祠堂可见一斑;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祠堂文化作为地方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祠堂文化繁荣的侧面反映了这个历史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具体体现。这门博大精深的传统知识体系,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育与发展。宗祠谱牒文化和我国编年国史、各地方志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文化。祠堂文化所表达的内涵,其实就是先民的传统生活中的一种记录形式,它的主题是祭祖、尊贤,是对这种思想精神的思考、理解和信仰的过程,它是包容并蓄汇纳百川,又滋润万物化成一体的知识体系。其中谱牒文化里的一些优秀的家训、家乘、家礼等文献中,有关立志、勉学、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训诫和爱家、爱族、爱国思想,在普及传统文化,规范人们生活和行为方式,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整齐家风,以致协调社会稳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祠堂文化,说到底主要是以“忠孝仁义”为本的儒家文化,体现在祠堂建筑、雕饰、塑像、牌位、堂号、楹联、碑记等诸多方面。这些是集文化艺术、书法艺术、雕刻艺术、装饰艺术、建筑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彰显一个家族的厚重文化底蕴。这里就拿堂号和楹联来说:堂,本指正房、堂屋;号,即名称。堂号就是说一个家族或家族中一支(即一房)的名称。堂号的来历不尽相同,各有千秋,或有一番不平凡的来历,或在讲述一则故事,但都与这个家族最荣耀的事迹分不开。有的堂号与地域息息相关,比如,有的以郡望、重要地名为堂号;有的堂号是对先人的缅怀,有的以先人的官职、名号(包括书名、斋名、封号、谥号等)、美誉、嘉言懿行等为堂号;有的堂号是为了教育后人,以训诫后人的格言、传统的道德准则、祥瑞吉兆、良好祝愿为堂号;还有别致的,以特殊的组合形式为堂号等。多以书法名家题写,悬挂在大堂正中门上方,为匾额。牌匾面积不大,字数不多,但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审美观念,对社会有教化和引导作用。这里举一个例子:华夏田氏的通用堂号为“紫荆堂”,就来源于“三田哭荆”的典故。而归德田氏祠堂没有使用华夏田氏共同的“紫荆堂”堂号,而另立堂号“荆槐堂”。因归德田氏为华夏田氏的一个分支,既取“紫荆堂”紫荆之意,又加上“三公”为“槐”之内容。归德田氏八世祖田珍与沈鲤、宋纁同为“三公”,故堂号为“荆槐堂”。祠堂建筑中,匾额往往与楹联结合在一起。所谓楹联者,是指楹柱上的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的文学样式,其内容多为姓氏发祥地、祖先居住地、名号、官位、家族信仰、道德伦常、仁义礼让、正直清廉、修身养性、教诫后人、倡导节俭、和睦团结等,这些富含伦理教化的楹联,不仅熔铸了历史、哲学、文化艺术,也表明家族的治家理念和对后世子孙的希望寄托。它以书法为载体,主要是由政府官员、社会名流、文人雅士和书法大家题写,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内容,因而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一般有木刻、铜铸、瓷烧、镶嵌等,做工考究,以永其传。让人们领略到中华书法艺术的神韵,也使人们体会到古代装饰艺术的魅力。因此,许多匾额、楹联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这也是祠堂文化价值之所在。
        祠堂是地方经济和民俗文化的代表,从民俗家的角度看,祠堂是“用自己存在的方式诠释时代文明”。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同宗同族为代表的祠堂文化是获得文化归属感与共享感的直接媒介,对于海外移民与祖国家乡的关系,对于海峡两岸的文化认同和归属,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我国目前经济建设大潮中,传统的祠堂文化应该与其它传统文化一样,受到保护、继承和弘扬。特别是对这种文化进一步去发掘研究,弘扬光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陆川沙坡北安田氏宗祠)田家祠赋       

    下一条信息: 天下田氏一家亲




    图片新闻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田普和许世友的老照片
    田普和许世友的老
    田慧中和他的“田氏脊柱骨刀”
    田慧中和他的“田
    田维华《贵州建制史新论》出版
    田维华《贵州建制
    【祭文】壬辰年华夏田氏祭祖祭文
    【祭文】壬辰年华
    郓城田氏返故土拜祖敬拜始祖仪式:田绪科宣读《拜祖文》
    郓城田氏返故土拜
    热门信息
    ·  《冯谖客孟尝君》原文、注释及译文
    ·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赏析
    ·  最新最全田姓名字
    ·  田氏香火神龛对联选录
    ·  田纪云:我是怎样步入中南海的
    ·  中国趣姓及人数最多和最少三个姓氏
    ·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  田氏 “紫荆堂”“三田哭荆”的来历
    ·  从副总理(田纪云)故居所想到的
    ·  国艺书画馆:田氏家族及其作品欣赏




    Copyright @ 2019-2020 华夏田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田氏谱务垂询:13616327059 家运   点此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13206324978@163.com   田氏家族微信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206324978          举报邮箱:mistertian@163.com 
     田氏网备案号:鲁ICP备15019233号
    田氏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