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州田氏列祖—田子方
历史上的汾阳、孝义、文水、平遥、灵石、交口等古西河郡属县民间都盛行三贤崇拜。汾阳曾经有三贤阁、三贤庙等著名文物,宋代碑文记载汾阳城内有三贤坊,其他各县都有相应的建筑。三贤者谁?战国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也。
卜子夏: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寓居汾阳二十余年,创立西河学派,成为三晋儒学泰斗,中华儒学宗师。卜子夏设教讲学,效法孔子广招门徒名声由此大振。弟子众多,西河之民一度将子夏认为是孔子再生而尊敬之,并呼其为丘,有诗赞日:宜尼生不到西河,圣化难沾觖望多。商也天教生独晚,为分一脉阐文科。他的知名弟子有魏文侯、段干木、吴起、禽滑黎等等。接受了卜子夏教育的魏文候,文治武功,从善如流,开创了战国七雄之一魏国伟业,强秦畏惧,韩赵斌从。文侯师子夏,友子方,客段干木的故事成为历史美谈,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郡主。
汾阳古村文侯村有记载的历史已经一千多年,可能魏文侯就生于汾阳文侯村。魏文侯的少年时期则可以肯定是在汾阳度过的,所以文侯到子夏室做学生应该是在其少年期,西河设教早于魏文侯元年。文侯少年求学的时侯恰好应该是卜子夏40-60岁之间。
卜子夏对汾阳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自古以来汾阳、孝义一带无一例外的将男孩叫做“侯厮儿”这是一种特有的方言,也许起源于魏文侯小名侯厮。生个儿子盼子成龙,显然“侯厮儿”的潜台词是“生子当魏文侯”。
田子方追随卜子夏的足迹来到西河,受到魏文侯的礼遇,曾经是魏文侯帐下的谋士之一。史书中流传着许多田子方劝谏文侯的优美的寓言故事。如《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田子方赎老马》等。田子方是一个神秘人物,他的籍贯史书中没有记载,只知道他是卜子夏同学子贡的学生。子贡是卫国人,所以田子方的故乡当靠近卫国。孔子曾称赞子贡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而田子方的才能与子贡有些相同。其次,《史记》中记载:“东得卜子夏、田子方”,田子方也当来自东方,所以肯定不是晋国太行山以西人。其三,田子方曾经和魏文侯谈到他的故里和老师,谈到他故乡的两个人邻居溪工,老师东郭顺子。东郭顺子是田子方的同乡老师,战国时代东郭氏聚居齐国,那么田子方为齐国人的可能最大。第四,田子方后来离开魏国回到了卫国朝歌,《史记?魏世家》:“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於朝歌”。后来还到齐国担任要职。从这四方面来看,田子方应该是齐国人。
汾阳三贤之田子方,相对于其他两位在汾阳的文化遗址较少,但是中国多数《田氏族谱》将汾州列为地望之一,代表人物有田绍斌。
汾阳田氏民间族谱尊田子方为列祖,汾阳段家庄村民家谱相传就是田子方的后裔,据吕梁人民艺术家侯丕烈先生讲孝义田志成家的老家谱上还有“实子方后也”的文字。清代《汾阳县志》收录的《参政苍崖田公家传》明确记载:“其先出自田子方,世居汾阳,为望族”。这是汾州田氏列祖田子方的谱牒依据。国史中记载的汾州田氏首见于晋代,《晋书·刘牢之传》里提到晋将“西河田洛”。说明早在三国两晋时期,当时的西河国即后来的汾州己经成为田氏地望。南北朝东魏孝静帝时期的汾州田氏,是最辉煌的时期,根据汾阳古村落田村《东魏田达造像》所刻的人名来看,汾州田氏几乎掌握了东魏高齐全国的政权,大小官员100多人名,其中州刺史13位,太守16人,县令几十。根据官名升迁变化来看,捐官的可能性小,多实权派人物。
那么田氏居汾阳地区,始于何时?刻写于宋太宗十年(公元986年)的汾州田村《重修祖茔记》碑记载:“惟田氏之居汾阳远有世系”,“汾城之民,世居汾阳”。碑文中提到了宋代汾阳田氏留有家谱,可惜宋代家谱我们看不到了,只能借助于民间传说了。
明清以来西河田氏人才辈出,迁往全国各地,著名的河北唐山琉璃世家田氏家谱记载:“田氏始祖田时宽,肇基山西汾州府内,寄居在介休司东村中,传家既久……爱及永乐二年,转徒永平迁居滦郡,社选曹口,完卜缸窑。”中国琉璃在山西,山西琉璃在介休,介休琉璃则始于汾州田氏。
看来田子方虽然离开西河,但是还是有家人定居西河了,而形成汾州田氏。苍崖公的后人田震、田周即为汾阳田氏家谱人物,说明汾阳田氏为真正田子方传人。
摘自《汾上访古》作者 吕世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