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夏田氏网,传承田氏文化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栏目 - 田完学会
     
    【贵州田应光】朗溪田氏渊源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13316    添加时间:2014-4-11 2:58:32
     
    朗 溪 田 氏 渊 源
     
    贵州省朗溪田氏谱务理事会 田应光
     
    一、黔南田氏世系概述
    清康熙八年(1669年)田泰遇《续光裕宗谱序》,开宗明义阐明了黔南田氏渊源:“田氏世族于黔南也,自隋文开皇间,黔太守之宗显祖始。”“其肇自虞姚,实大舜之苗裔。于陈姓妫,奔齐改田,凡三易姓始定。至若居国也,乃数迁焉。分茅于陈,自周王也。食采于田,自桓公也。移徙于西安者,则汉高之世。而刺守于黔中,又在隋文之朝也。”
    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敕封田宗显为黔中太守,知黔州事(《贵州通志·前事志》卷一218页引《隋书》)。率陕西、山西、陇西张杨邵安李,何冉谢朱覃十大姓开黔。“任久未迁。民夷率服,兹土大治。有太平,尽属乐。”田宗显即为田氏入黔始祖。
    黔中郡及其历史建置沿革如下:《史记》载:“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两郡(卷一202页)。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黔中郡为武陵郡。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重置黔中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黔中郡为黔州。武德二年(619年)置务州。唐贞观四年(630年)改置思州。
    在唐宋时期,田氏历代先祖南征北战,开疆拓土。代有忠臣良将。唐武德九年(626年)萧铣纠众大叛,逼陷台省,唐太宗命我二世祖田惟康出辰州路趋江陵,夜渡贼营,兵如水淹,力斩萧铣于马下。田惟康升授潭州(今湖南长沙)都督,加黔潭二州节度使。三世祖田阳明,于唐高宗显庆五年庚申(660年),同长孙无忌杀贼有功,授兵部尚书,都督府大总管。四世祖田克昌卜筑思州(今务川)。数年,朝廷因父功擢用,就令掌一方事,为大首领。因能以恩威振服南边夷人,暹罗国(今泰国)进贡皆公之力。上嘉之,褒授义军兵马使。五世祖田道元,于唐睿宗景云二年辛亥(711年),以武功征服黄土坡革獠有功,授义军兵马使。六世祖田公荣,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己巳(729年)八月初八日,进贡马匹方物,授义军兵马使。二十三年乙亥岁夏四月,靖难有功,加思州节度使,升中书侍郎。七世祖田载龙,于唐代宗大历八年癸丑(773年)授义军兵马使,以武功靖边疆,官至都巡检使。八世祖田时丰,授义军兵马节度使。唐元和十三年(818年)兼领思州节度使。九世祖田佐禹,承袭祖职,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授义军兵马节度使,仍领思州节度使。十世祖田凤翔,授义军兵马使。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以威摄服苗夷,远近闻风知畏,加定蛮威武将军。后因征剿黑苗,加武略郎,太镇都巡检使。十一世祖田承文,授后唐义军兵马使兼节度指挥使。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庚戌(1010年),奉敕安定交趾(今东南亚)。加义勇将军都指挥,右仆射平章事。十二世祖田正允,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秋八月,收服南边叛寇王贵千、傅事鲁等,初授义军兵马使,加都指挥使,封武略将军。十三世祖田士儒,于北宋神宗僖甯五年壬子(1072年)正月命定广元之乱,加都指挥使。元丰元年戊午(1078年)秋八月,命讨卢南叛寇。累加都指挥使,封义勇武略将军。
    宋大观元年(1107年),宋徽宗诏我十四世祖田佑恭入朝,领旨黔南路(《贵州通志》卷一353-363页)。同年,佑恭祖建思南州治,始有印信。升武功大夫,知思州军民事,加团练观察使。绍兴三年(1133年),以累大功升通侍大夫赐奉宁军承宣使,知思州军民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公以疾薨于正寝,赠正任保康军承宣使,祀以两郊大礼,恩赠开府仪同三司少师思国公。
    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到宋大观元年(1107年),田氏以黔州为基地,在大西南东部,川鄂湘黔滇桂间广大区域,抚民剿贼,定国安邦。经十四代,历时525年。正所谓“黔山纪时著之功,青史有光昭之誉。”
    明嘉靖《思南府志》载:“《宋史》:建炎二年(1128),剧贼王辟等破归州。……,调思州田氏兵讨之,大破贼众,保安蜀境。玺书嘉劳。自此,田氏世为思州守。”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佑恭祖首修《黔南田氏宗谱》,以五百多年来田氏列祖列宗的祖德宗功,赢得了御赐“黔南第一世家”的盛誉,钦赐十字宗派的荣光。
    从宋大观元年(1107年)我佑恭祖领旨黔南路,至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思州宣慰田琛、思南宣慰田宗鼎。以二州地设八府四州,始设贵州布政司。田氏世守思州、思南历十四世,计306年。
    朗溪田氏为黔南田氏二十三世祖茂能公后裔。宗支分派情况如下:二世祖惟康、惟善分派;惟康公位下,三世祖阳明、昭明分派;阳明公后裔,九世祖佐禹、佐舜、佐尧分派;佐禹公后裔,十一世祖承文、承武分派;承文公后裔十四世佑恭、佑祥分派;佑恭公位下,十五世汝端、汝弼、汝庆、汝泽分派;汝端公位下,十六世祖衡、祖律、祖常(尚)、祖严、祖信、祖周、祖格分派;祖衡公后裔,二十世应丙、应寅分派;应寅公后裔,二十二世儒锭、儒铭分派;儒铭公位下,二十三世茂文(湖南凤凰县五寨司一支)、茂武(湖南凤凰县竿子坪一支)、茂弼(贵州省松桃县平头司一支)、茂良(重庆市秀山县验洞司一支)、茂能分派。
    二、茂能公受封朗溪司
    我二十二世祖田儒铭(1318-1401年),于元至正间征十五峒有功,敕封昭信校尉、定蛮威武大将军、敦武侯。任沱江(今湖南凤凰)宣抚使。明洪武元年(1368年),儒铭祖奉调助剿周文贵,于鄱阳湖凯旋。朗水十五峒四十七寨,罗、吴、杨、石、龙、王、乜、游、胥九姓苗民反叛朝廷。朝廷调派田儒铭带兵征剿。儒铭公率文武弼良能五子出征。于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初八夜进兵,一战获胜,后招安复业。仍转沱江镇守。
    明洪武五年壬子(1372年),朝廷以田儒铭助剿周文贵于鄱阳湖有功,并招服中林验硐、筸子、五寨、朗溪、平头、都平、万山等处蛮夷。克服长蛮,招降夷峒,开通云贵大道。敕赐三品服色,榜文一道。诰封忠顺大夫、任沱江宣抚使。五子从征,俱各有功。奉敕封五子世爵,各隆印信承袭。我二十三世祖田茂能敕封承直郎,朗溪蛮夷长官司正长官世职。
    三、朗溪司历史沿革与境域
    朗溪司位于今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脉中部主峰梵净山西麓。今大部属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本境在秦以前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永宁县。晋属涪陵郡万宁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朗溪县,属叙州谭阳郡。”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思王县(治所在今朗溪镇),隶思州(明嘉靖《思南府志·沿革》)。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黔州为黔中郡。改思州为宁夷郡。思王县隶属宁夷郡。唐至德二年(757年),废宁夷郡,复置思州。领思王、多田、思邛三县,州治务川。五代时属黔州地。宋建隆二年(961年)废思王县,改为朗水峒,设峒官,自理其政。元泰定元年(1324年)废朗水峒,改设朗溪蛮夷长官司。(《印江县志》第10-11页、第63页、第68页,参见《后汉书》《旧唐书》《新唐书》《贵州古代史》)
    明初,朗溪蛮夷长官司隶乌罗府。正统四年(1439年),乌罗府废,复隶思南府,直至清末。民国四年(1915年),以朗溪司于思南地属瓯脱,划隶印江县。
    我茂能公受封朗溪司世职后,因仍随父在外征战,未赴朗溪任。洪武十九年(1386年),仁泰公袭。因奉命招抚冶古答意长官司叛苗三十八寨,并驻扎镇守。亦未赴朗溪任。宏高公1408年,代父赴朗溪任。正统七年(1442年),宏高公袭朗溪司世职。明成化五年(1469年),祖丰公袭;弘治三年(1490年),宗稷公袭;正德三年(1508年),庆嘉公袭;嘉靖二年(1523年),兴邦公袭;隆庆元年(1567年),应芃公袭;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儒胜公以孙袭祖职;崇祯六年(1633年),养民公袭;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仁寿公袭;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宏鼎公袭;雍正十二年(1734年),祖爵公袭;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宗启公袭;嘉庆十六年(1811年),兴德公孙袭祖职;咸丰十一年(1861年),应朝公袭;光绪元年(1875年),景庠公袭;至儒煓公,政治维新,土司制度裁废。朗溪田氏承袭土司,肇自明初,终于清末。历事廿六君,经时五百四十三载。共传承20世,一十八任。
    从茂能公受封朗溪至今640年来,茂能公后裔在此繁衍生息,瓜绵椒衍。朗溪田氏后裔现分布在黔渝川鄂湘滇桂数十县市,总人口约15万。
    明代朗溪司所辖境域,据“明嘉靖《思南府志·疆域》”记载:“东抵乌罗司界三十里,又六十里至司;西抵印江界五里,又十里至县;南抵铜仁府提溪司界四十里,又六十里至司;北抵沿河司界一百里,又百里至司。东西广一百里,南北袤一百四十里。”明《朗溪司舆图公据》明确记载了朗溪司四至界限。朗溪司所辖境域,大致包括今印江县朗溪镇、合水镇、木黄镇、缠溪镇、永义乡、新业乡、罗场乡全境,新寨乡南部,天堂镇东北部,峨岭镇峨岭关村,以及松桃县、江口县各一部,总面积约1500多平方公里。
    四、朗溪田氏宗祠
    朗溪田氏于乾隆十七年壬申(公元1752年)仲秋月祭祖时,公议决定新建田氏宗祠。公推田儒位、田茂阡为总理。四房各推首领一人。“各房照户记名登簿。随即收领银钱,约集族众,和同会议。选请良工,登山采办木料,搬运以至司城。安排制度,精细起造。”“历经十余载,为首诸公,费尽艰难,厥功告成,纪名勒石。”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岁(1762年)季秋月竣工。
    朗溪田氏宗祠基址原为土司衙门基址。宗祠坐东向西,共有三进。宗祠头门为牌楼式,三重檐四柱三层,砖石结构,两翼有围墙。头门外约有300平方米空地,外侧是朗溪大堰水渠(水渠至今仍尚存)。大门对面水渠边建有照壁,左右各有石拱桥一座,与街道联通。大门上部正中书“田氏宗祠”四个大字,旁书“汗马功垂麟阁古,紫荆花发雁门奇”楹联一副。大门楹联为“率十姓以开黔立德立功在昔铭历朝竹帛,控百蛮而袭爵世宦世守于今重五土衣冠”。进头门即为宗祠花园。花园南北宽约40米,东西长约60米。有围墙围护。临近二门左右各有紫荆树一株。树胸围一人难以合抱。
    宗祠二门为牌楼式,三重檐六柱三层,砖石结构,位于宗祠主体建筑的西面,通面阔约40米,通高约12米。大门为石库门,宽约3米,高约4.5米。大门上部正中书“庙貌维新”四字。石门柱上书楹联:“—袭太交思易学,木秉春旺见荆花”,两旁抱柱上书二副楹联,内为:“三田德茂家声古,五土荣封世泽长”;外为:“绩著鼎彛勋豪笔,威昭黔楚创历天”。
    进二门,南侧有耳房两间,北侧为仓房一间,仓房后面是楼梯间,通戏楼和厢房遛廊。进二门过耳房,背座为戏楼。戏楼下部是通道。戏台高度约3米,通面阔约15米,通进深约10米。戏楼前檐柱上书楹联一副:“听丝竹管弦之音今乐犹古乐倾耳处真好声腔不啻鸣球击石允足恰和祖宗,看衣冠文物之胜前人教后人过眼前许多角色居然拜相封侯长堪程式子孙”。
    正殿、戏台东西相向,与南北厢房构成“天井”。天井系料石镶砌,约25×25米。南北厢房各有六间,有石阶沿,地基比天井约高60厘米。南北厢房各占地约200平方米。二层有遛廊可通耳房及戏楼。过天井迎面上13步石阶即是正殿。
    正殿为五间,中间三间为敞殿,房檐下迎面上悬三幅匾额。正中为御赐匾额“黔南第一世家”,左边为“荆荣奕叶”、右边为“绩厚流光”。正殿正中神龛上供奉宗显祖、佑恭祖、儒铭祖、茂能祖、仁泰祖神位牌。正殿檐柱上书楹联一副:“肇黔自开皇三十五世冠裳远,守朗源洪武四百余春锦绣长”。正殿木柱均用合抱以上原木,挑檐、川枋均为宽约40厘米、厚约10厘米的木枋,雕花、油漆、彩绘装饰。青石鼓形雕花石柱础。正殿地坪比天井约高2.5米,用六角地砖铺砌。左右稍间分别是会客室、图书室,木地板装置。正殿通面阔约40米,通进深约18米。
    正殿后面有石天井一个,约5×25米。左右各有厢房一间。过天井即是寝殿。寝殿为五间,房檐下有匾额三幅,中间为“武圣祠”,左右分别为“绳其祖武”、“公侯世胄”。寝殿正中一间为武圣殿,左右四间分别供奉四房祖宗神位。
    宗祠南北两面有封火墙,高约8-15米。二门牌楼、南北两面封火墙与寝殿后墙,共同围护宗祠成整体建筑。通面阔约40米,通进深约65米,占地约2600平方米。头门及花园占地约2400平方米。宗祠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朗溪田氏宗祠因失火毁于1974年12月12日,存世仅212年。宗祠的建筑风格与装饰已无图片和资料可考。
    朗溪田氏还有燕子岩田氏宗祠、落佑田氏宗祠、大田田氏宗祠三处分祠。(前二处宗祠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朗溪田氏字派
    《黔南田氏宗谱》由我十四世祖佑恭公于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首修。其时,天下大族盛行编定“字派”,从而有南宋高宗钦赐我族十字宗派:“祖宗庆兴应景儒茂仁宏”之举。此时,佑恭祖已是七十八岁高龄,其子汝端辈均已成年。因此,“十字宗派”当从十六世祖衡辈起开始使用。
    自二十六世起,本当还祖字派轮回。但从二十六世起至今,田氏字派发生了三种变化。一是仍然保持十字,但将“祖”字派改为“大”字派、“太”字派,将“儒”字派改用“维”字派、“士”字派。二是把十字宗派从祖字派开头,改为从仁字派开头。即“仁宏大(太)宗庆兴应景儒(维)茂”。三是有的支系认为十字太少而新续字派。如二十字:“仁宏大(太)宗庆兴应景儒(维)茂时丰(亨)荣贵永世裕(代)德泽长”;二十五字:“文全宏太守幼汝祖宗庆兴旺佐朝廷时丰荣贵永世裕德泽长”(如沿河县中界坝一支,从三十七世起改为二十五字)等等。以致形成字派越添越多越杂,同一宗同一世而字派不同的现象。有鉴如此,为尊祖训,民国间朗溪田氏续修族谱时,即规定统一按钦赐十字宗派入谱。
    六、朗溪田氏续修宗谱概略
    关于《田氏族谱》的续修情况,由于年代久远,现有族谱版本有限,现依据现存族谱版本和族谱序言,做简单概述。
    佑恭祖于南宋公元1153年首修族谱。126年以后,南宋灭亡,历史进入元代。元代百余年间,战乱不断。其间兴隆祖、应丙祖、应寅祖、景珍祖、景贤祖,三代均是武将,长期四处征战。直至二十二世祖儒铭公“挂冠林下”之后,“肃振朝钢,六宇奠安”之时,才能“谨仿先代少师公旧谱,续修其后”。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第一次续修。其间已传承八世,计219年。
    明正德十五年庚辰(公元1520年),二十八世孙田庆懿任四川犍为县(今叙永县)主薄,求赐进士及第云南按察司佥事前南京监察御史姚雾峰先生为《田氏族谱》作序,即《田氏谱序》。修谱才求序,此次当为第二次续修《田氏族谱》。其间已传承六世,计148年。但今未见其版本留存。
    据清康熙八年己酉岁(公元1669年),三十三世孙田泰遇(丙午科举人)《续光裕宗谱序》记述。丙午(1666年)会试归来,即续修《光裕宗谱》。此为第三次续修族谱。距第二次续修族谱,相隔五世,计146年。
    清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三十三世孙田茂颖《续修家谱叙》,详细记述了续修族谱始末,据此可以断定当时曾续修过族谱。康熙六十一年壬寅(1722年)督黔学使张大受在“恭谒少师田公祠”,并阅田氏宗谱后,有感而作《田氏宗谱序》。此序可以佐证茂颖公续修族谱属实。此为第四次续修族谱。距茂遇公续修族谱,相隔38年。
    茂遇公与茂颖公都生活在清康熙时期,将《续光裕宗谱序》与《续修家谱叙》两相对照。茂遇公是风华正茂时修谱,茂颖公是颐养天年时修谱。其间相隔41年,而后者竟有“历四十八年竟未举行”之语。可见茂遇公所修族谱采访范围、流传范围均有限。以致二公同时代却先后两次修谱。
    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有由“朗水田普续订诸缙绅先生鉴订”,广州官板刊行:“乾隆六年辛酉年新镌《雁门郡田氏光裕谱》”。书中有《跋》一篇,介绍了续订及付梓始末。此谱为朗溪田普采集,交由时任广东乐会县知事田宏祚出资刊行。(宏祚,字丕业,朗溪村上坝人,康熙五十九年庚子(1720年)举人,授文林郎广东乐会县。)此谱未能详记各支世系。仅记朗溪司长房至三十五世;应丙祖一支记至二十八世;佑祥祖一支记至三十五世。此版族谱与茂颖公修谱仅隔34年。但是现存唯一官版刊行版本。(三十三世茂本公迁綦江邓家田之后裔田兴钰保存有此谱原件。)
    民国间,应鋆(号士珍)先生从湖南凤麻清剿指挥官任上归来,被公推为朗溪田氏族长,主持祠堂事务。遂于民国三十二年秋(1943年)与庆美等发起续修宗谱。应鋆任修谱总理,庆美为副总理。应鋆先生于1946年正月病故。二月,公推应铣先生(陆军少将衔,曾任安龙县县长)继任总理,宗颢先生任总篆,兴齐、儒珪、儒志、庆鸑诸先生任编辑。又经两年多编辑整理、刻板印刷,于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岁(1948年)修成《田氏族谱》共三十三卷(含首卷)。
    七、朗溪田氏民族识别与变更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聚居在湘鄂川(渝)黔毗邻的武陵山一带的居民,具有独特的民族语言、民族文化、民族特征。1956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认定为单一的少数民族——土家族。1958年湖南省设立湘西土家族自治州。
    土家族“来源于楚、秦灭巴以后,定居在湘鄂川黔接壤地区的巴人”。(见《土家族简史》)“……战国以后定居在湘鄂川黔接壤地区的巴人是土家族的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之接近来往密切的一些民族成员被其同化,成为土家族的组成部分。”(见《湖南省志·民族志》)
    隋文帝开皇二年,田宗显率十大姓兵丁从陕西到黔中郡,抚化夷民,便在此定居。1000多年来,十大姓兵丁后裔,在此地繁衍生息,与原有土著巴人融合共生,相互同化,即形成了土家族这一独特民族。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1981年底,国务院人口普查小组、公安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发出了《关于恢复或更正民族成份的处理原则的通知》。1982年4月,国家民委转发了《关于湘鄂川黔四省边境邻近地区部分群众恢复土家族成份工作座谈会纪要》(1982民政字第240号),1983年3月,贵州省民委召开“贵州省民族识别工作汇报会”,布置黔东北地区恢复土家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成份的工作。
    根据国家民委和省民委的部署,同年4月,印江县成立“印江县民族识别领导小组”。在全县范围内开始民族识别普查工作。进行了大量的调查采访,进行现实特征整理。重点考察了朗溪田氏、板溪任氏、印江张氏、洋溪杨氏等土司遗址和文字史料。搜集民族文物320余件。查阅方志60余部,族谱15部,考察碑碣、宗祠、庙宇、土司衙门遗址、古营盘等2668处,写出调查报告30多篇。从居住、服饰、婚姻、节日、习俗、信仰、禁忌、丧葬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对照国家民委240号文件列举的民族特征,按照“五条标准”、“四条原则”进行民族识别工作。1984年2月24日,中共印江县委、印江县人大常委、印江县人民政府以《关于恢复部分土家族苗族成份的报告》,上报铜仁行署及贵州省政府。经国务院批准。全县共恢复土家族141036人。其中,田、张、严、任、冉姓为印江县土家族旺族。自此,朗溪田氏人口绝大部分民族成份变更为土家族。
     
    2012年壬辰岁仲春月于印江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山西田万寿、田金太】田氏代齐文化与现代社会文明       

    下一条信息: 【四川田兴甫】成立华夏田完文化研究会复兴弘扬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精神




    图片新闻
    《百年中兴》之枣庄八大家——田家史料采编会召开
    《百年中兴》之枣
    首届华夏田氏企业联谊会总结报告
    首届华夏田氏企业
    中原田氏宗亲会成立大会小结
    中原田氏宗亲会成
    河南焦作孟州田氏祠堂落成典礼贺词(田广生)
    河南焦作孟州田氏
    华夏田完文化研究会宗亲在中原田氏宗亲会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华夏田完文化研究
    【候选人名单】华夏田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副会长、理事及各部门候选人等名单
    【候选人名单】华
    热门信息
    ·  《晏子春秋》原文、注释、译文
    ·  明初迁自山西洪洞的田氏(附部分更正
    ·  史记·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附 注释、译
    ·  田氏各朝代郡望
    ·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译注
    ·  《百年中兴》之枣庄八大家——田家史
    ·  齐国历代君王及在位时间
    ·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第四》(附 注释
    ·  首届华夏田氏企业联谊会总结报告
    ·  黔南第一世家——田宗显家族总述




    Copyright @ 2019-2020 华夏田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田氏谱务垂询:13616327059 家运   点此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13206324978@163.com   田氏家族微信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206324978          举报邮箱:mistertian@163.com 
     田氏网备案号:鲁ICP备15019233号
    田氏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