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世光先生创作的《和平颂》与齐白石、何香凝、陈半丁等集体创作的《和平颂》无独有偶的是,两件作品的主体都是15只象征和平的鸽子,紧扣主题。6只飞姿各异,展翅翱翔在五彩缤纷的百花丛中与壮美的松石和溪流之间,其余9只形态各异地散落在地面的和平鸽,有的在花丛草地之上,有的在草地巨石之间,错落有致。这些和平鸽或觅食、或休闲、或嬉戏。这种轻松、优雅的环境氛围的营造,正体现了爱好和平的人们所向往的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主题创作是铸就代表作的契机,在20世纪艺术史中许多艺术家的代表作就是在这样一个契机下创作完成的。这些艺术家所着力营构的作品也往往成为了这批艺术家的代表之作。因为种种契机,这些大尺幅的作品倾注了艺术家最多的时间与汗水,也是用力最勤,用功最深的作品。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中有不少的经典之作出于这样的契机,也因为艺术家的不辞辛劳而创造奇迹。
1955年6月为庆祝世界和平大会召开,响应美国著名画家安东·里弗勒吉尔的建议:“全世界进步艺术家应通过他们的艺术而对世界和平大会作出贡献”,我国14位著名画家共同绘制了一幅彩墨国画《和平颂》。画长398厘米,高201厘米,这14位画家是:齐白石、陈半丁、何香凝、于非闇、汪慎生、李瑞龄、马晋、徐燕荪、杨敏、王雪涛、吴一舸、张其翼、田世光和段履青(顺序按年龄大小排列)。这年世光先生38岁。“和平颂”三字由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郭沫若题写。画是1955年6月在美协创作出的,前后历时10天,其中和平鸽部分是由于非闇和田世光共同完成的。
据目前所知的资料,此件于中国匡时2013春拍中以1897.5万元高价成交的《和平颂》大约是上世纪50年代末期由田世光先生独立创作完成,并于50年代末由工艺美术大师周金秀等人精心制作成湘绣作品,并作为第一批湘绣藏品陈列于人民大会堂。由此可见此件《和平颂》可视为这一绘画主题的延续,其时田世光先生正值壮年,精力旺盛,才情充沛,也可以说是创作的黄金年龄。
田世光先生号公炜,祖籍山东乐陵,1916年生于北京,一生居于海淀区柳浪庄(六郎庄)。自幼喜爱美术,才华早露。1933年考入北京京华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教于赵梦朱、吴镜汀,于非闇,齐白石等诸位名家。1937年毕业后考入“北平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任研究员、助教、讲师。在该馆研究八年,主攻宋元画派工笔重彩花鸟画及宋元山水画,在研究馆期间更受到著名画家、理论家黄宾虹先生教导。30岁时又拜中国画大师张大千门下,成为入室弟子,深得大风堂真传。从此,先生的绘画艺术达到了更高的境界,深受徐悲鸿先生及艺术前辈们的热烈推崇和好评,青年时代即在北平(北京)画坛享有盛名。
此幅《和平颂》的描绘主体为三,即白鸽、玉兰、牡丹。玉兰与牡丹的组合来自中国古代传统花鸟画的重要母题之一,“玉堂富贵”(此母题多描绘玉兰花、海棠花、牡丹花的组合)。因寓意吉祥,这一母题历代花鸟画家多有描绘。田世光的花鸟画艺术根源于传统,然而通过增添新的物象,在新时代中赋予了这两种象征富贵吉祥的花卉以新的含义。
牡丹花取春之花、夏之叶、秋之干而成,用笔刚柔相济,着色艳丽而不俗,既能远观,又可近赏。技法上以细劲的笔双勾出轮廓,花叶与花片层层晕染,再以饱醮色彩的笔点出花蕊等细节,将牡丹的神情意态描摹得淋漓尽致。
玉兰枝干线条粗犷却不粗糙,以衬托出花瓣的娇柔,笔势稳重结实,皴擦细致,辅之淡赭色的渲染,颇有立体效果。枝干与花朵、花苞的穿插避让井然有序,盛放的白色玉兰花轻盈洁白,令观者有立于玉兰树下一之感,沁人的清香透过纸面扑面而来。层层晕染的花瓣丰满滋润,予人以恬淡宁静之感,与牡丹的华丽雍容构成对比与意境上的补充。
白鸽作为和平的象征,由来已久,西班牙的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就曾画过白鸽以反对战争,祈祷世界和平。田世光笔下的白鸽或两只静卧于花石上、或群嬉、或独飞,形态上皆可从早期经典绘画中寻到根源,以此组中一幅俯冲直飞而下,冲向牡丹花丛的和平鸽为例,此幅无论是构图,还是鸽子俯飞的姿态,都无疑受到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明代宫廷画家吕纪所作的《残荷鹰鹭图》之影响。由此可见田世光对中国花鸟画传统领悟研究之深刻。鸽子的羽毛极尽变化之妙,用笔之细,敷色之妙,则可见田氏艺术功力之深厚。
每一个时代都有特殊的文化符号,上世纪50年代又是一个符号性特别强的时代,万象更新,百废待举。今天我们依稀可以听到老人们对于那个时代的迷恋和怀念,不那么富裕,但是人的精神却多是积极向上的。如同一首歌曲唤醒的是一个时代的回忆。田世光的《和平颂》恰好是这样一张画,阳光与和平的记忆牢牢的印在人们的脑海中。
转自:http://www.china.com.cn/guoqing/2013-07/30/content_29567926_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