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5月生,安徽蒙城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共产党党员。1981年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84年南京大学信息物理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先后任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助教和助理研究员。
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所长助理、副所长、常务副所长、所长等职,
2002年后任所长兼党委书记。
2008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局长。
2003-2008年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8年3月起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2011年11月被任命为国家保密局副局长(兼职)。
2011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日免去田静的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局长职务。
现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科技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声学与振动学会(IIAV)会士、理事,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学会(I-INCE)理事,《声学学报》和《Applied Acoustics》副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环境物理分会主任委员。
1982年2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声学专业, 获理学学士学位;1984年11月在南京大学信息物理系获硕士学位;1984-1987年留校参加工作,先后任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助教与助研;1991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所工作,1992年起任副研究员,1995年起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受邀赴香港科技大学和澳大利亚西澳大学、Flinders大学等单位进行合作研究。
学术任职
现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局长。中国声学学会会士、常务理事、理事长;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环境物理分会主任委员;《声学学报》执行主编。国际声学委员会(ICA)委员,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学会(I-INCE)理事,国际声学与振动学会(IIAV)荣誉会士、理事,《Applied Acoustics》副主编等职。
学术研究
长期从事声学及相关学科研究与科研管理工作,在有源噪声与振动控制、声学微机电器件与传感网、声学材料、交通噪声预测及其传播模型、高声强及其工业应用等方向,先后承担或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973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重大、国际交流以及其他的企业横向等研究课题40余项,学术期刊论文96篇,重要学术会议论文116篇,其中会议邀请报告20篇(含大会报告12篇),授权专利28项,完成重要的研究技术报告30篇,培养硕士18名、博士11名。 曾主持完成多项国家重大和重点工程项目。1999-2001年间,主持完成了世界最大礼堂——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改造工程音质设计任务。采用了厅堂音质计算机仿真设计、微穿孔材料吸声设计、吸声体预成型等新技术。礼堂音质改善效果显著,得到了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使用者认可。2002至2008年间,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艘大型小水线面双体科学考察船“实验1”号的建设任务。负责项目论证和全船设计建造的全过程管理,主持了减振降噪、动力总成等主要性能的总体方案和技术指标论证,提出应用了多层减振、弹性支撑等具体的技术措施。该船“整体性能良好,减振降噪效果优良,是我国科考船建设和海洋科考研究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2000年获杜连耀声学二等奖。2004年9月进入由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联合举办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国家级人选。2010年,鉴于田静研究员“在噪声与振动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和学术造诣”,被国际声学与振动学会授予“荣誉会士”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