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朗溪田氏土司特点
田氏土司在朗溪司进行长达五百多年的管理,必然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是与上级政府的隶属关系和思南宣慰司的关系,下面就其进行简单的分析。
1、朗溪土司的隶属关系
朗溪早在元朝就已经是一级行政单位,《新元史》载:“张家洞朗溪洞 施秉前江等处至元二年置。”[21]朗溪洞最早是隶属思州宣抚司。元泰定元年,废朗溪洞改为朗溪蛮夷司。“洪武十年(1377),朗溪蛮夷长官司改今名,隶思南宣慰司,永乐十六年(1418)改隶乌罗府,正统四年(1439)废乌罗府改今属。[22]”可见,洪武时属于思南宣慰司,思南宣慰司废除后,把原来的思南之地改为思南、镇远、铜仁、乌罗四府,朗溪长官司隶属乌罗府。正统三年,因为乌罗府所管的治古、
答意司长官反叛,被下令废除治古、答意两长官司,乌罗府只剩下朗溪和平头著可两长官司,乌罗府并入铜仁府,朗溪司又并入思南府,“革贵州乌罗府。其所属治古、答意二长官司先经作耗(乱),官军剿捕,残民无几,亦并革之。惟存乌罗府平头、著可二长官司以隶铜仁府。朗溪蛮夷长官〔司〕以隶思南府。从贵州巡按监察御史及都、布、按三司会奏也。[23]”一直到明朝结束,朗溪司均隶属思南府。
清朝,基本沿袭明朝的做法,没有改变朗溪司的隶属关系,一直是思南府下的一个长官司。至道光十年(1830)废除朗溪土司,把朗溪司所辖的地方并入印江县。但是还保留了长官司之职,已无实权,一个空的头衔而已,彻底结束是在民国四年(1916)。
其隶属关系共有四次变化,元朝属思州宣抚司管辖。明朝建国,洪武早期由思南宣慰司管理,因思州宣抚司和思南宣慰司战争,两司土官被废,原来两司的地盘也分为思南等八府,朗溪司改隶乌罗府。明朝正统年间,乌罗府内两土司叛乱,乌罗府废除,朗溪司划归思南府,一直到清朝结束,朗溪司都由思南府管理。民国四年划归今天的印江县管辖。
2、与思南宣慰司的关系
朗溪土司是由沱江宣抚使田儒铭分封的,在《征蛮实录》中载田儒铭征讨朗溪等地后,大封其有战功的部下包括自己的儿子,后向朝廷请求封赏,并声称此举乃赶苗托业。可见早期朗溪土司并不隶属思南宣慰司,而且该土司可以使说是田儒铭趁西南战乱之际,霸占地盘的一种手段,自己把土地分给部下后才向朝廷请求封赐,求得到朝廷的认同,使之合法化。当时明朝建立不久,根基尚未稳固,所以对地方势力也只得采取这种措施,只有他归附中央王朝。因此可知早期朗溪土司并不属于思南宣慰司,也不是由思南或是思州宣慰司封授的。这与其它土司不同,其它地方的土司都是宣慰司分封,他们为宣慰司建功立业,或是随明朝进
军贵州,在征讨中有功,然后得到赏赐,封长官司,如在《万山特区志》民族源流一章中载:“刘姓,刘贵后裔。刘贵,元末从征入黔,奉诏参加平定夜郎、水西之乱,洪武五年,以功授思州宣抚司同知,洪武八年升副使,其子道传于洪武八年授黄道司正长官兼理平溪卫。[24]”而朗溪土司是由田儒铭分给儿子的土地,后来明朝确立了在中原的统治,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军,使之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田氏鉴于此,向朝廷请封的,起初并不属于当时在今贵州土地上的思南、思州两宣慰司,相对于其它土司来说,它更具有独立性。
在思南宣慰使司未被改土归流时,朗溪司直接隶属于思南宣慰府管理,这符合明朝西南土司制度的特征,小土司受大土司的管理,值得注意的是朗溪土司是直接由思南宣慰司管理,中间没有宣抚司、安抚司,是越级进行的。朗溪土司与思南宣慰司同是田氏管理,且同宗,十九世祖田兴隆生二子,长子田应丙和次子田应寅。田应丙生子田景贤,田景贤任思州军民安抚司,田景贤之子田惟城袭父职,田惟城之子田茂安,原住镇远军民同知,因其不满侄子的统治,趁机占领思南之地。“田茂安不屑堂侄思州宣慰田仁厚管辖,割思南地方献与明玉珍,授思南宣慰使。”[25]田茂安开始任思南宣慰司,此后由其后人继职。田应寅之子田景珍任职思州宣慰司,田景珍之子田儒铭因征朗水十五硐有功,封沱江宣抚司,然后分封自己的儿子,第五子田茂能受封为朗溪蛮夷长官司长官,其后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承袭。从同时期思南宣慰司与朗溪长官司承袭人的辈分关系来看,是叔侄关系,田茂能任朗溪司长官时,田仁智任思南宣慰司。当田仁泰任朗溪司长官的第二年,田仁智的儿子田弘毅任思南宣慰司长官,但同年田弘毅去世,由其子田大雅任职,这时思南宣慰司与朗溪司长官的关系是祖孙。由于思南宣慰司继承人在职时间短,朗溪司长官继承人在职时间长,从田大雅开始这种祖孙关系打破,辈分上出现了更远的亲属关系。根据资料整理情况如表:
|
思南宣慰司(任职时间)
|
朗溪长官司(任职时间)
|
20世
|
应丙(田兴隆长子)
|
应寅(田兴隆次子)
|
21世
|
景贤(思州军民安抚司)1278年- ?
|
景珍(思州宣慰司)1325年- ?
|
22世
|
惟城(思州军民安抚司)1275年- ?
|
儒铭(沱江宣抚司)1372年- ?
|
23世
|
茂安(思南宣慰司)1362年-1365年
|
茂能(朗溪司长官)1372年-1391年
|
24世
|
仁智(思南宣慰司)1365年-1387年
|
仁泰(朗溪司长官)1386年-1422年
|
25世
|
弘毅(思南宣慰司)1387年(同年卒)
|
宏高(朗溪司长官)1422年-1469年
|
26世
|
大雅(思南宣慰司)1387年-1395年
|
祖丰(朗溪司长官)1469年-1490年
|
27世
|
宗鼎(思南宣慰司)1395年-1413年
|
宗稷(朗溪司长官)1490年 (同年卒)
|
28世
|
庆钊(思南府同知、辽东总兵)1426年
|
庆嘉(朗溪司长官)1490年-1523年
|
思南宣慰司改土归流后,思南府设置流官统治,而正统年间,朗溪司回到了思南府的管理之下,朗溪长官司是流官统治下的土司。至此,开始了流官统治朗溪土司的命运,直到民国四年,土司的最终废除。
结 语
本文主要是对朗溪土司世袭传承历史进行简单的论述,介绍了朗溪田氏土司的传承演变情况,而朗溪土司的影响和特点是全文的重点,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方面论述朗溪土司的影响,通过朗溪土司的隶属关系和与思南宣慰司的关系介绍了朗溪土司的特点。但是由于资料及个人原因,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不够深入仔细,这是本文存在的缺点。因资料的缺乏,田氏长官的事迹方面介绍不够详细。
注释:
[1] [21](民国)柯劭忞:《新元史》,北京:中国书店,1988:第259页。
[2](道光)郑士范:《印江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4月:第3~4页。
[3] 黄透松:《思州田氏世系初考》,《贵州文史丛刊》,1991年第1期。
[4] [22]黄家服、段志洪主编:(嘉靖)《贵州通志》载于《中国地方志集成 贵州府县志辑》,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4月:第229页。
[5]贵州省地方志编委会:《贵州省志·民族志》(下),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年10月:第979页。
[6]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明实录·世宗实录》卷20:第573页
[7] 田敏:《土家族土司兴亡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9月:第175页。
[8]贵州省志民族志编委会:《民族志资料汇编》(土家族),贵阳:1989年4月:第327~328页。(内部资料)
[9] 贵州省志民族志编委会:《民族志资料汇编》(土家族),贵阳:1989年4月:第330页。(内部资料)
[10]黄家服、段志洪主编:(嘉靖)《思南府志·地理志·风俗》载于《中国地方志集成 贵州府县志辑》,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4月:第39页。
[11] 段超:《古代土家族地区开发简论》,《江汉论坛》,2001年第11期。
[12] 黄家服、段志洪主编:(嘉靖)《思南府志》载于《中国地方志集成 贵州府县志辑》,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4月:第514页。
[13]铜仁地区地方志编委会:《铜仁地区志·政权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 第59页。
[14] 黄家服、段志洪主编:《思南府续志·卷之七·列女》载于《中国地方志集成 贵州府县志辑》,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4月:第256页。
[15] 贵州省志民族志编委会:《民族志资料汇编》(土家族),贵阳:1989年4月:第361页。(内部资料)
[16]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志编委会:《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第335页。
[17] (清)张廷玉:《明史·贵州土司》,北京:中华书局,第8194页。
[18] 黄家服、段志洪主编:(嘉靖)《思南府志》载于《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4月:第490页。
[19]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明实录·孝宗实录》卷51,第2676页。
[20]宋仕平:《土家族古代社会制度文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6月:第110页。
[23] 贵州民族研究所:(《明实录》贵州资料辑录),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60页。
[24] 贵州省万山特区地方志编委会:《万山特区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81页。
[25] 贵州省志民族志编委会:《民族志资料汇编》(土家族),贵阳:1989年4月:第358页。(内部资料)
参考文献:
[1](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
[2](近代)赵尔巽:《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
[3]王燕玉:《贵州史专题考》,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0年1月。
[4]周春元、王燕玉、张祥光、胡克敏:《贵州古代史》,贵阳:贵州人民出版,1982年1月。
[5]贵州省民族研究所:(《明实录》贵州资料辑录),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年。
[6]思南县志编委会办公室:《思南六百年大事集》,思南:思南县志编委会办公室,1986年。
[7](民国)柯劭忞:《新元史》,北京: 中国书店,1988年。
[8]贵州省志民族志编委会:《民族志资料汇编》(土家族),贵阳:1989年4月。(内部资料)
[9]王承尧、罗午:《土家族土司简史》,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年。
[10]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志编委会:《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志》,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
[11]张羽琼:《论明代贵州民族教育的发展》,《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
[12]《贵州通史》编委会:(《贵州通史》明代的贵州),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
[13]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民族志》,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年。
[14]黄家服、段志洪主编:(嘉靖)《思南府志》载于《中国地方志集成 贵州府县志辑43》,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4月。
[15]铜仁地区地方志编委会:《铜仁地区志·政权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
[16]宋仕平:《土家族古代社会制度文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6月。
[17]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点校:《贵州通志·土司土民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年。
[18]莫代山:《历史时期土家族地区土司的社会控制》,重庆: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19]田应光等:《朗溪田氏族谱》(手稿)(内部资料)。
成果申明
本人郑重申明:本人所写的学位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成果属指导老师和作者所有,版权属贵州民族大学所有。除文中已经特别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括其它任何个人或集体的已有成果。
签名:
日期:
致 谢
本文在选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指导老师叶成勇的帮助,为我提供了参考资料,在此表示感谢。同时是我写作此论文的过程中,叶老师及其它老师对我的论文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感谢他们的指导。还要感谢为我提供参考资料的学者。
【注:本文转自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dd69eb040740be1e650e9a6a.html 版权属于作者所有】
贵州朗溪田氏土司历史简论(蒋茂琴) 【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