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在岁月里的九龙山
田柏瑶
九龙山位于鼎城区双桥坪镇往东约四公里处,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令人神往的神秘面纱笼罩其间。
山呈东西走向。自东往西有晓曦湾、朱氏湾、竹溪湾、静影溪、月湾溪。由北至南则有皇家湾、台子湾、云溪湾及九龙湾等九条溪流环绕其间,形似九龙戏珠而得名。特别是东边的静影溪与月湾溪两边的山坡上,分别植有成片的竹林、松树与杉木林。据老辈人回忆说,解放前夕,位于晓曦湾的溪水出水口的山腰上还建有一个木质结构的望月亭。上面有一副楹联倒是很有气势也绕有雅趣:“龙吟虎啸九龙山,静影沉璧望月亭。”依稀彰显着九龙山昔日的辉煌!
山的东边还有一座面积不大的水库,又名皇家台子水库。每当暮霭雾帘的时候,两岸竹影林屏、倒映水中。
据传,每当夜阑人静之时,九龙山东边的水库里不时会有阵阵“嘭嗵”的怪声传来,使人毛骨悚然。特别是在那月黑风高、阴雨绵绵的午夜,更是有人能听到隐隐有女子凄凉的哭声,如泣如啜、哀鸣不绝。吓得当时守夜的护林员大气都不敢出。从那以后,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大队林场才不得不后撤并搬到了野猪岭。
有好事者基于九龙山的神奇传说,请来一风水先生,先是煞有介事地察看了一番九龙山的地势,然后故作神秘地说:“此乃九龙戏珠又名九龙朝阳的风水宝地”。前有龙虎祖山、后有朝阳案山;左有麒麟护山、右有凤雀屏山,居中更有龙庭地脉相佐。可谓龙吟虎啸、藏风蓄水之地。
爷爷在世时曾提起去湖北三斗坪挑盐时,当地人会问及“常德北门外九龙山”。说明九龙山早已盛名在外。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九龙山盛名远播于四方呢?说它是古迹,然而查遍方志野史却又一无所获。说它是皇陵,但常德九龙山并非昌都大邑亦非闹市华阙;但仔细察看九龙山地貌,虽不似风水先生神侃胡诌之玄,但又确实不像自然地质形成的山坵。其外表似乎确有人工修凿、堆砌甚至还有人工夯土的痕迹,又分明掩映着一种王者的霸气、昭然着一种人杰的风范,更是隐逸着一段穿越时空岁月而不为人知的千古秘密!
仔细察看我们田家那早已泛黄的《田氏族谱》及《明史本纪》,据谱载:“明洪武十三年,田氏先祖必富公之胞弟必贵迁北京永平府(即今河北卢龙县)”。另据《明史本纪》载:“城破。上旨三皇子褐衣褴褛混迹于难民,遂不知所终”。那么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可能,当年李自成破城后,也就是崇祯17年(公元1644年)3月18日,时年12岁且系田贵妃所生的三皇子永王朱慈炤随逃难的难民一起南下而来到离京城数千里之外的常德避难并最终崩殁安葬于此呢?至少目前尚不能排除这种情况存在的可能性。如果假设田贵妃恰好就是出自于田氏族谱所载迁居北京永平府的那支田氏,那么三皇子受封为永王就极有可能与其母妃出生地永平府有关。既然如此,他们根据族谱也一定知道千里迢迢之外的常德还有着一支与他们系同祖同宗的骨肉宗亲。尤其是田妃的父亲、永王的外公田弘遇就更有可能指使其外甥南逃武陵。此外自京城破城、崇祯帝自缢煤山后,北方已被后金占领也绝无生路。相反而在南方各省却先后有三个南明政权相继举起抗清大旗。特别是桂王朱由榔的永历政权曾一度建都湖南永州府邵阳武冈并改名奉天府,作为南明永历朝的临时都城。这也是促成永王别无选择只得南逃的外界因素。如果果真如此,那一切也就真相大白了。同时九龙山之史迹不见于任何经史方志、典章轶事,甚至就连那些野史杂记也都未能找到其任何有关的蛛丝马迹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免杀头灭族的株连之祸。
原来,穿越了三百余载风雨时光的九龙山,极有可能是末代大明王子永王朱慈炤的长眠之地。翘首百年回眸、聆听千年一叹!当年帝王将相、皇权霸业的历史烟云早已散逝殆尽。可叹大明钟声犹闻而帝王霸业不再,当年松竹虽在却峰火狼烟远逝。沉睡的九龙山似乎始终浸染着大明末代王子的无奈与萧煞的悲凉之气!松涛作伴、竹海为伍;九溪幽回、群山环抱,仿佛诉说着皇子永王随大明王朝一并崩殒离析、九龙山逐渐衰微沉寂的辛酸往事。也许这就是湮没在失落岁月的九龙山的秘密所在!
来源于:http://cdrb.cdyee.com/html/2012-09/15/content_313307.htm?div=-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