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他不是香港最有钱的人,也不是捐款最多的人。
但他却是香港乃至全中国用自己的钱,捐款最高的慈善家。
他把自己百分之八十的个人资产捐献出来,用于中国的教育。
这就是田家炳,一位特别的知名人士。
当我们仰望星空时,一棵名叫“田家炳星”的小行星,会在你的心头划过,不管是否真的能够看见那棵星星,但一棵叫“田家炳”的星星会悬在你的天空上,那就是国际小行星中心,在1994年,将中国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于1965年发现的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人类用这样的方式纪念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地球居民。
时代,以这种方式,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田家炳。
当你漫步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之间,徜徉于川流不息的人行街道上时,“田家炳中学”或者“田家炳小学”或者“田家炳大桥”或者“田家炳艺术学院”等以田家炳命名的建筑映入你的眼帘,当你随意问起街上匆匆而过的人,拦下他,问道,你知道田家炳这个人吗?他会说,噢,田家炳,就是那个大慈善家,看,这个楼就是他出钱盖的,往前走,就是田家炳中学了,他不光赞助我们盖了楼,如果这里的学生考上大学,他还资助读完呢,田家炳,是个大好人。人们把他称为大好人。
当你随着人流,走出香港的地铁时,也许你会与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擦肩而过,也许你会给一个满头银发穿着朴素的老人让一座位,让你想不到的是,这位老人也许就是那个家身亿万的香港富豪----田家炳,如果你是一个内地的在香港的过客,略过你脑子的一定是“神经了?”“吝啬鬼?”这几个字。
当你知道他为了捐资助学,卖掉了自己居住了三十七年的豪宅,以八十六岁高龄时成为一个无壳蜗牛,租着一个一百三十平米的房子住,一个昔日曾经有着洋屋花园泳池的富豪,今日与百姓一起在街头漫步,把街头全当自己的花园时,你怎么能不划起一个又一个大大的问号!
就是捐,也不能把自己的享受都捐了吧,这是超出了平常人的平常心,可,这就是一个事实,摆在你的面前,让你为他的人生发出感叹之声!
这就是田家炳,他与祖冲之、张衡、袁隆平、陈嘉庚的名字一样,人类用天上的星星为他们彪炳史册,成为中华民族的英雄,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铭记着他们的名字,敬仰着他们的事迹。
第一章 钟灵毓秀
溪水恶名皆因鱼,
韩江流传由韩愈。
钟灵毓秀银滩村,
人人称颂田家炳。
源于福建西南部、广东东北部的一条大江,名叫汀江,浩浩荡荡,自北向南奔流,经广东大埔县三河镇与梅江及梅潭河汇合后,称为“韩江”。
这条称作韩江的水道,自古以来,其名多变:如员水、恶溪、恶溪水、恶水、鳄溪、鳄水、鳄波、意溪、溢溪、蔡家围、湫水、凤水、凤凰溪、鳄渚、韩江、韩水、韩溪、韩川、东江等二十多个。
员水是古韩江的本名,恶溪、恶水、恶溪水、鳄溪、鳄水、鳄波、鳄渚等“恶名”,是因当时韩江里有鳄鱼,这些鳄鱼,出没无常,为害人畜,“作恶多端”,这条江水也因鳄鱼之害而得恶名许多。
恶溪的恶名又一次被改了,这一次改名,至今没有再变。历史就是这么有趣,真是名人不幸鳄水幸。
唐朝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著名的散文家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 “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宪宗得表,龙颜震怒,要将韩愈处以极刑。幸亏宰相裴度和朝中大臣极力说情,韩愈才免得一死。死罪已免,活罪不饶,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这个鳄溪就在潮州,归韩愈所管理。
“鳄鱼们:如果你们识相的话,我奉劝你们:在潮州的南面,就是大海,那大海无边无际,无论巨鲸大鹏,还是小虾、小蟹和小鱼,都可以在那里栖身。那里有食物、有住处,凭你们的能耐,早上从潮州出发,晚上就可到达那个比这里肥美的地方。现在我与你们约定:以三天为期,尽快带着你们的这些丑类迁往南边的大海,赶紧避开朝廷派来的封疆大吏。如果三天时间不够,可以延至五天;五天还不够可以再延长到七天;七天的时间仍没做到,那就是要赖著不走,显然是不听剌史的话,眼中没有剌史了。在这里,本剌史郑重地宣布:凡是藐视天子派来的官员,不听从劝告,不肯迁徙回避,顽固不化仍继续为害百姓生命财产者,都在可杀之列。本剌史势将挑选派出州里有本事的吏员和百姓中技艺高强者,带著强弓毒箭,对你们这些作恶的鳄鱼进行围剿,直到把你们全部杀干净为止。先此奉告,千万不要后悔莫及呀!”
幼小的田家炳在父亲的怀里听得咯咯咯直笑,拍着小手。
“那些鳄鱼还真听韩刺史的话,乖乖地都搬家到南海去了,到大海里去吃小鱼小虾过活去了。这里人为了纪念这位驱逐鳄鱼的韩愈先贤,就把这条恶溪又改了名,叫韩江,从那以后,这条江的名字就再也没改过,一直叫韩江了。”
玉瑚公讲的就是韩愈到因反对唐宪宗皇帝耗巨资迎接取佛骨的事。韩愈被贬到潮州之后,得知恶溪里的鳄鱼为害百姓,“皆口恶溪有鳄鱼食民物产,民是以穷。”他亲自去观察后,写了一篇《祭鳄鱼文》,并叫他的部属秦济杀了一猪一羊,到北堤中段鳄鱼经常出现的地方,点上香烛,宣读祭文,限期叫鳄鱼徙归大海。当时,潮人倾城而出,人山人海,鸦雀无声。韩愈宣读完祭文之后,人们欢声震天。相传,当日拜祭了鳄鱼,当天晚上恶溪骤起暴风雨,雷鸣电闪。数日后,溪水尽退,鳄鱼不得不迁徙去大海。潮人崇祀韩愈,便把这恶溪改名为韩江。
田家炳听得似懂非懂,不过,他从小就知道,敢于跟坏东西作斗争的就是好人,父亲是让他长大做一个好人。
韩江两岸风景秀丽,堤边木棉挺拔,花红柳绿,渡船乘风扬帆,往来于韩江两岸,人们肩挑背扛,公平交易,民风纯朴。闲暇时,玉瑚公就抱田家炳散步于此,讲着这个地方的名人往事,以激励田家炳,作为一个人,就要做好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辱没田家的祖先。
田家炳就出生在韩江边上,由父亲玉瑚公一手带大。由于父亲玉瑚公晚年得子,田家炳出生时,玉瑚公已四十有八,且身体不好,家中一切事物,交由妻子处理,自己负担起扶养儿子的使命。在中国,孩子较少由父亲带大,大多由母亲或者祖母抚养,而玉瑚公,可以说,在教育孩子方面是比较认真的。
田家炳是在父亲的怀里长大的。父亲抱着他来往于韩江上下,将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讲给田家炳听,这些发生在韩江的历史故事,长在这里的历史名人,特别是田家的历史上的名人,田家炳从小就是耳濡目染的,因为玉瑚公,从田家炳能够记事时,就向家炳反复强调田氏家族的客家人身份:
“我们田姓是客家人,姓小丁薄,一定要自立自强。”
客家人,就是西晋八王之乱以后南迁的汉族人。公元311年即西晋永嘉五年,匈奴攻陷首都洛阳、掳走怀帝之事。
西晋初年,即发生了八王之乱,互相残杀,首都洛阳成为厮杀战场,加以天灾连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区,自称汉王。他派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随即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
经过曹氏父子经营了九十多年的繁华都城洛阳,成为人间地狱。于是,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衣冠仕族臣民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衣冠”是文明的意思,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迁,晋朝迁都至江东建康(今南京),自此史称东晋。中国由此进入了华族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灾难!五胡乱华! 入塞胡族中,羯、白匈奴、铁弗、鲜卑等九大石胡等部落主体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这些野蛮胡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兽性,其中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三族最为凶恶。公元304年,慕容鲜卑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为之断流。
羯族就简直可以称之为“食人恶魔”了。据史书记载,羯族军队行军作战从不携带粮草,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之为“双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可驱赶的性奴隶和牲畜。这些被他们抓住的汉族女子,夜间供士兵奸淫,白天则作为牲畜宰杀烹食。在羯族建立的羯赵政权统治下,曾经建立了雄秦盛汉的汉民族已经快到了灭族的边缘。
当时,西晋人口有2000万人,经过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中华”后,原汉人大概只剩下400万左右。慕容鲜卑占领邺城后,抓来五万名少女充作军粮。一个冬天就吃了个干净。邺城城外这五万名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小山……
中原汉族居民自西晋八王之乱、“五胡之乱”、唐朝、宋朝等中原大战,民不聊生的情况下,抛弃世代居住的家园,大举南迁,他们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居民体系。这些南渡避难的汉人为了与当地土著居民区别,不忘祖居之地,不忘民族迁徙之灾难,于是他们自称为“客家人”,以表示我们这些人只是在此地的客人,一有不忘本之意,二是可能安慰当地人吧,表示我们是客人,以后还要北归,希望与你们和谐相处。一个“客”字,多少辛酸泪!是苦难造就了一个“客家人”体系,他们属于汉族,却不同于汉族,因此,客家人才有“东方犹太人”之称。
客家人主要居在梅州(清嘉应州)、赣州、龙岩(清汀州府)、惠州,此外还有河源(清属惠州府)、韶关(清韶州府含英德)。其中梅州、赣州、汀州、惠州,称为客家四州。 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华南各省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人在南迁的过程中,经历的苦难,不是我们现在人能够想象的。
客家母亲河以梅江、汀江、赣江、东江水系为主。按河流的流域而言,梅江、汀江都属于韩江流域。所谓客家母亲河,韩江流域独占其半,而韩江流域的客家代表城市梅州、龙岩,更是客家文化之重点所在。汀江源头所处的长汀县、宁化县是客家祖地,是各地客家人族谱上都会记载的祖先原居之地(指宁化县);梅江流域的梅县话,是现代客家方言标准的代表,梅州地区是世界各国最大多数客家帮华侨的祖籍地,梅州是客家侨乡文化的首要代表城市。韩江、东江、赣江是客家人民的母亲河,在客家发祥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闪耀着令人瞩目光芒!
千百年来,客家人的母亲河,孕育了客家人的优秀儿女,客家人在历代的政治家、军事家中,唐代的郭子仪,宋代的文天祥,明代的袁崇焕,清代的刘永福,有现代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张九龄、欧阳修、朱熹、王阳明、黄遵宪这些我们耳详能熟的名字,都是这里的客家人。由于客家人在当地属于外来人,生存空间狭小,因此,客家人便以居住地为祖居,面向海外求发展,这些到了海外的客家人,更是艰苦创业,凭着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有的人成为富豪,有的取得了显赫的政治地位,如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原暹罗国国王郑昭,马来西亚首任国王叶莱,吉隆坡开埠功臣叶阿来,前缅甸总理温奈等。
田家炳就是生韩江岸边,长在客家。从家炳记事时起,玉瑚公就经常教育他,一定要爱惜身体,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做继承先贤遗烈,再创伟绩,造福百姓,彪炳千秋。尽管,田家炳对客家先贤的事迹,父亲的殷殷教诲,牢牢地扎在幼小心里。
1994年,田家炳先生在家乡大埔“1994年度田家炳三十九项工程剪彩奠基庆典大会上说:
我们的桑梓大埔,自明朝嘉靖五年即公元1526年设立县治迄今,人才辈出,代有英贤。例如:明清科举时代在功名方面杨家的一腹三翰院,饶家的父子双进士,成为当时传颂一时的佳话。爵位方面:中国第一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公,台北知府林达泉公,都是功勋显赫的人物。在商业方面:早年经商马来西亚的戴芷汀公,对清廷曾作多项世额捐献,获得晋见慈禧太后免跪的礼遇和种种异宠殊荣。在当时英荷属发迹的张弼士公,是当时英、荷政府最受尊敬的一位华人。为整顿中国的海军,他一次捐献过三百万两白银,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轰动的一笔捐款,被封为商务大在臣,派赴各国考察商务。
他的行动,他的殊荣,朝野震惊,他独资创办的烟台张裕酒公司,规模宏大,业务鼎盛,产品金奖白兰地至今仍驰誉国际市场,历久不衰。民国以后,追随孙中山东先生致力于革命的邹鲁公,一生为国为民建立殊勋。九一八事变后,最高当局觉得国难日迫,特受命出长中山大学十余年,至今仍然受尊崇与怀念。罗卓英、吴奇伟、范汉杰三位抗战时屡建殊勋的总司令,于大战结束后,同时分别被委任为广东、湖南、热河的省主席,全国二十二个行省中,竟有三省的主席是大工业埔籍,成为政坛上空前盛事。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领导人民建立新加坡国,成为全世界最出色的政治家。其他历代经文纬武、正气磅礴、功业彪炳的先贤,更是难以一一赘述。
就是这样,田家炳一生都是以这些乡贤的事迹来勉励自己,不能给家乡丢脸。田家炳先生说:
我们常常会在宣扬客家精神的同时,再加上一项所谓大埔精神,来互相勉励鞭策。由这点可以说明我们是何等珍惜先贤遗留下来的可贵而无形的资产----“人文精神”。
在这二十世纪后期的我人,生活比先贤舒服,创业条件比先贤优越,所受教育平均也比先贤多,理应更好地做个好国民,把客家精神、大埔精神和先贤的光辉事迹,继往开来地加以发扬光大,才对得起我们的先贤。
田家炳先生时刻把自己是各家人,只要在重要场所,他就会宣讲客家人的文化,以期不忘先人。1997年,田家炳先生在大埔县田家炳捐助的广播电视中心落成时,说:
客家人是中州望族,经过不天灾人祸,以坚忍拼搏的精神,在恶劣的环境下,几度迁移才到大埔。五六百年前的祖先辈们披荆斩棘开疆辟土的困难,应该经我们现在大几十倍。在我几十年的人生过程中,也曾遇到不少难以抗拒的困难,但想到先贤们的创造精神,自己的困难马上作了大大的折扣,视为微不足道的小钉子,鼓起勇气应付,终于化险为夷,逢凶化吉,安然渡过。今日我能小有成就,端赖坚守丰客家先贤遗留给我的传家之宝:勤、俭、诚、朴四字。童年时先父曾一再提示我,这四个字的好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是,即不怕人偷抢,也不会因大意而丢掉或遗失,而且不受任何地区、时代、法例、风俗的影响而失去它的价值,这是解决生活困难的最好随身之宝。可惜不少现代青年都以为这是不合时宜的古老落伍思想,一味好高骛远,不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按部就班去做,甚至有些曲解了人无横财不富,马无野草有肥的俗语,不惜冒犯法纪,冒险求财,终至身败名裂,这是一项非常令人痛心的怪现象。
这就一个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情感,对客家人的情感,对祖国的一片拳拳之心,一心想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诫后人,不忘的是天恩祖德,时时告戒自己的是“宁可实而不华,而不能华而不实”,财富只占我们生活的一环,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不负于人,无愧于已,保持着纯洁的高尚人格,这才是最的财富与幸福。
第二章 田氏先祖
家风客纳三千众,
炳积城归七十余。
齐田血统远追陈,
氏族三迁为客居。
韩江有一条银光闪闪的小支流,叫银溪,自西向东而来,在银江镇的河口与韩江汇合,向南流去。银溪是银江镇的小溪,据田家炳先生讲,银江曾因开探银矿而得名。据说当时曾有运银船在银潭沉没而得名。后因河水浅了,改称银滩,但文字记载一直沿用银潭。自河口沿韩江而下约四里,有一个小村,叫银滩。银滩原名银潭,后来因溪水浅了,就被改为“银滩”。
村中,有个小地名叫“圳下”,建有一院民居,坐南朝北,前屋后楼,名为“拱辰楼”,取自《论语》“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拱辰楼建筑古朴,装饰典雅。进了大门,是一个宽敞的长方形天井,天井后面,是一座大厅,厅里挂着黑底金字的漆木书法,满壁文彩生辉,一派书香气息。
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二十日,阴历九月二十八,田家炳就出生在这里。田氏家族世居银滩村已经十七代了。
银滩村田氏一族,原籍是山西省平阳府吉州县,唐代避战乱,迁居江西兴国,宋代再避战乱,迁到福建汀州。
汀就是水边上的平地,汀州,也就是水草绿茵之地,南迁的客家祖先选择了这块远离市嚣,水草丰美,沟壑纵横、山重水阻之地作为新的祖居之地,成为汀州人,依然传承古中原的千年文明。经过近千年的发展,汀州人创造的汀州文化是中华文化重中之重。汉语方言之一的“汀州腔”,依然保留较多古汉语音韵。有着博大的中原文化传承。畲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生活传统主要集中在服装、灶台、山歌等文化,相对较为“小气”。而汀州人群体庞大,传统文化的气势宏伟博大,品位较高,如功名文化、宗祠文化、婚嫁文化、祭祀文化等,这些文化的精神内涵就是“崇文报国”,这也是客家人几千年的优秀传统,因为,他们用自已切肤之痛总结出,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那么,他的人民就会被奴,象“两脚羊”一样被外族宰割!不辱祖先,报效国家,是客家人的一个传统。
从古自今,客家人考取功名千万,古代的进士、状元、举人,现代的硕士、博士不胜枚举。孙中山、廖仲恺、朱德、叶挺、叶剑英、******、泰国总理他信、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郭沫若、文天祥、张九龄等,都是客家人的骄傲。客家人有大丈夫之胸怀,黄氏峭公历为江浙两广军务统辖、工部尚书等职,辞官隐退,创建和平书院,发教育后人。这种延续千年的崇文报国传统一直激励着汀州人开创基业。
田氏一族在客家人中不属于大姓。在南迁中形成的客家大姓主要是李、胡、白、林等,而田姓却是姓小丁薄,小姓受到不公待遇,甚至是大姓欺负小姓,那是常有之事,这一点,也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吧,正是由这种生存环境,才使得田氏一族更时时以家族荣誉为重,崇文报国,不辱先人,成为田氏一族生存发展的动力。
宋朝时(约公元1200前后),南迁田氏先祖大郞公讳宅中字镇纲钦点翰林院,出任福建汀州府知府,居任九载,政肃民安,皇上御赐匾额“民歌善政”予以高度表扬,当时民从土沃,大郞公遂定居汀州府宁化县胜道乡,祖屋位于枫阴寺侧。
为梅州及大埔开基祖。
每到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的新贴对联以“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为最多,可见,中国人对“传家、继世”的重视和渴望,因此,身为华夏民族的子孙,都非常重视和敬仰自己的祖先,数典祭祖。
田氏家族也不能例外。
上溯田氏远祖,真是令人击掌感怀。
田氏家族的远祖战国时代田氏齐国始祖陈完的后裔。陈完则是春秋时代陈国始封君胡公满的裔孙,胡公满,则是帝舜的裔孙。帝舜没有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商圴,而是传给了治水英雄大禹,大禹把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从此,中国的公天下一变而为家天下,舜的子孙后代或失或继,多为平民。但是,百姓都纪念着舜帝的伟绩,纪念舜为百姓造福的日子,这些荫泽华夏的事迹在民间代代口耳相传,尊舜帝为中华始祖之一。周武王伐纣后,“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 太史公司马迁说:“舜的功德可以说是达到极点了,他把帝位让给了夏禹,仍能在经历夏、商、周三的长时间里,享受到子孙的祭祀,就是楚国灭了陈国,他的后代田常仍能执常齐国的政权,终于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真是百代不断,子孙绵延众多,有封地的还真不少呀。(《史记陈杞世家》),千年前的司马迁就对田氏一族的光荣历史发出敬佩的感叹,这绵绵不绝的田氏一族,代有才人,激励后代。
田家炳族谱记载,田氏家炳一族的始祖田完公,即《史记》中记载的陈完。
《史记 田敬完世家》:“ 陈完者,陈厉公他之子也。完生,周太史过陈,陈厉公使卜完,卦得《观》之《否》:“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而在异国乎?非此其身也,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四岳(四岳是皇帝之时四位有名的大臣)之后。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这段话说的是:陈完是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出生那天,正好周天子的太史路过陈国,陈厉公就请他为陈完占卜一下未来,周太史为陈完占卜后得卦是由《观》卦变为《否》卦,周太史说,这是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难到他是代陈而有国吗?难到是不在陈国而在异国代而有国吗?物不可能两头都大,难道是陈国衰亡后,这个孩子能够使陈国复兴吗?这个就是不他自身的事了,应该在他的子孙吧,如果是在异国兴盛的话,必定是姜姓。姜姓,是四岳的后代。周太史竟然给陈完及其后代算出了他所代的国家必姜姓,而且,不是陈完的自己要代人国而兴起,而是代四岳之姜姓,姜姓为齐国。
陈的父亲陈厉公去世后,由陈他的兄长陈鲍继承了王位,为桓公。桓公与陈他是异母兄弟。陈他的母亲是蔡国人。陈桓公病了,蔡国人就为陈他杀桓公陈鲍和太子陈免,立陈他为国王。桓公的小儿子陈林怨恨陈他杀了他的父亲和兄长,就密令蔡人杀了陈厉公。陈林自立为王,就是陈庄公。所以,陈完不得立为国王,只能做为陈大夫。
陈庄公去世后,立了他的弟弟杵臼,是为陈宣公。宣公二十一年,杀他的太子御寇。而御寇与完关系很好,陈完害怕祸及于已,于是,陈完逃到了齐国。齐桓公早就听说陈完贤达,想拜陈完为上卿。陈完婉谢说:“羁旅之臣幸得免负檐,君之惠也,不敢当高位。”桓公便命陈完为工正。齐懿仲想把女儿嫁给陈完为妻,进行了占卜,卜辞曰:“是谓凤皇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卦辞,于是,齐懿仲就把女儿嫁给了陈完。
“完卒,谥为敬仲。仲生徲孟夷。敬仲之如齐,以陈字为田氏。”就是说,田姓是陈完奔齐后改为“田”。这就是田家炳田氏一族的最早的渊源了。
战国时约公元前380年,自陈完改为“田齐”后,下传七代,直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田虏齐王田建,田氏贵族为避战祸,纷纷他迁及改姓,秦吞齐田后向各地迁徙,至汉隋唐已分布到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宋时为避天灾战乱,辗转南迁至福建、广东等地。又据贵州遵义编撰田氏宗谱雁门紫荆卷第三章始祖原流第三十七页及报刊记:敬、法、靖、尝、薛、文、威、王、穰、陆、黄、孙、车、胡、庹、申等姓都是由田改姓的。另据记载,战国时齐王将田氏宗族分八批至河南分别用第一到第八为姓,他们的始祖也是齐田。
银潭田氏族谱记载着自陈完后各先祖之事迹:
田氏先祖宅中公,为钦点翰林,曾任汀州知府,政和民安,御赐匾额“民歌善政”。宅中公生五子:曰宗甫、曰政、曰教、曰德、曰道,五子皆登科。宅中公的生平事略,田氏族谱内记录他辞世后葬在坜林坪塘肚,坟如龟形,上坟葬祖考,下坟葬祖妣,称为大龟躐小龟。每年享受田氏后人的祭祀,至今未断,也是奇迹,田家炳年幼时,曾与银滩族人参加秋祭。
宅中公的长子宗甫,字复兴号梅坡,在宋朝时,出任梅州教谕(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取余姓之妻,定居汀州所属的布心塘面,为梅州田氏的开基祖。
梅坡公生三子,曰万八郞、曰万九郎、曰万十郞。
梅坡公长子万八郞取周姓之妻,生五子,曰居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
居仁公娶俞姓之妻,生两子,长子名曰余,即十二郞公,在元明交代之际(约为公元1368年前后),迁居当时属潮州府饶平县辖的现称大埔县的三洲坑,成为大埔县开基一世祖。
十二郞公娶瞿姓之妻,生三子,长子名曰祐全,中子曰金,幼子曰玉,玉移居惠州。
祐全公娶罗姓之妻,生六子:曰贵、曰秉、曰森、曰园、曰岗、曰源。
五子岗,号陵如,其妻张氏守故土,余皆他迁。
陵如公育有两子,长子藩、次子荣和,由三洲坑迁往党溪(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家乡)枫树下。
藩养公娶徐姓之妻,生两子,长子曰永茂,号隐德,次子永林,号龟塘。
隐德公深爱踞自己居住地步行仅二十分钟的银滩村,银滩村的山岳气象,形如飞凤,有屏有嶂,山气霖严,深得隐德公之心,自此,他决定定居银滩,开基繁衍,他是银滩田氏一族的开基祖。由大埔开基十二郞公下传第四代定为银滩田氏五世,到了田家炳这辈已排至十八世。
田氏大埔银滩开基祖隐德公生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岁次壬戍,卒于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3)岁次癸亥,迁居银滩后至今(2011年)约563年,下传已二十代,即田家炳十四世高祖峻亭公长子下传的第二十五世明字辈(现已十余岁)共二十代,平均二十八年一代。
田家炳十四世高祖峻亭公,字振多,生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岁次丁巳(公元1737年),卒于道光已丑(公元1829年),享寿九十三岁,生七子,生平行善积德,事业有成,子孙满堂,被称为“财丁两旺,富贵双全”的难得“万富”,峻亭公年九十岁时与第三位田氏祖妣黄太安人生田家炳曾祖父百畴公,被当地传为佳话并载入《大埔县志》,是大埔史上的人瑞。
十五世曾祖百畴公生于1826年,未足四岁丧父,其他兄秭已子孙满堂。他深体母亲青年守节育子之苦,幼年即立志发奋做人以慰慈母。他聪明机警,胆识过人,年未弱冠,初试未酬,因感从科举功名筹谋进取太久,年二十一岁往山西,河南考察,并留居河南开封,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及捻军(由捻党转化的农民起义军)围攻开封,城中高官弃城远走。百畴公以百姓安危为重,振臂高呼,保城有责,倡办团练抗贼,城中青年闻风响应,公身先士卒,卒保城退贼,民赖以安。
咸丰十一年(1861年)奉河南巡抚严树森(四川新繁人)奏奖其功绩,咸丰授予河南府经历钦加六品,敕授儒林郞。同治元年(1862年)随钦差大臣胜保(字克斋,道光20年举人)军营负责前敌文案,是年冬告假回原籍侍亲凡十有六年。黄太安人卒于光绪戊寅四年(1878年),享寿八十九岁,惜无文字记载,仅凭民间传说及数项景物印证而已,光绪年次辛丑(1901年)百畴公卒于原籍,享寿七十六岁。这在百年算是很高寿的了。
每位田家儿女,自发蒙之日,就一代一代地听着“田家的故事”长大成人,修身立品,好好做人,争取多做好事,为田家争光。
田家炳,正是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族系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他的慷慨助学之义举,我们也能找到一点源头了。
客家人向来有慎终追远的传统,对祖居、祖坟敬爱无比,视如神圣,可是,在遇到公与私时,田家炳毅然废私存公,让人泪湿衣襟。
1995年,大埔县政府计划在大麻镇韩江东岸新修一条沿韩江的公路,测定的路线要从田家炳祖父蔚如公的墓地上通过,大埔人民出于对田家炳先生的敬仰,上书镇政府,请求在修路时绕过田家的祖坟,镇政府接受了群众的意见,修改了公路的线路,公路绕个大弯,以便保护蔚如公的坟墓。田先生得知此事,立即给族侄写了一封信,并请管理田氏祖坟的族侄转告田家各亲属,表明:不能因私废公,并希望每位田家儿女籍此起个带头示范作用,树立起现代文明的社会风气:
秋远贤侄台鉴:
本月一日大函及年先日前电话,备悉此次迁移先稻香婆、蔚如公及蔚如婆一并安葬桃仔輋事,蒙侄台不避,力负巨及为我等节省金钱,事事要求做到圆满完善,费尽心机。我等忝为稻香公海外裔孙,未能稍尽绵薄,既感且愧。
我个人对祖先怀念至深,每以田家姓小丁薄,希望每一位田家儿女,都要修身立品,好好做人,争取多做好事,为田家争光,犹忆十余年前致函银滩族人,曾用“祖德正长,愿各勉之”与大家共勉,希能精诚团结,共谋族人福利。我平生做事处世,只重内心至诚,不拘外表形式。忆自********年至今,回埔超过十次,但登先父母坟仅两次,形式亦甚简单,每次均必泪沾衣襟,一切年先知之甚详。先父母坟本有崩破,我未花分文修理,纯为避免在风水方面花钱,自认绝非不孝(此种做法是否正确,那是另一问题)。此次接受蔚如公迁坟地事,乃因不拟“因私废公”,并希望籍此做点带头示范作用,引起广大群众共识。这些完全为公众利益着想,绝无哗众取宠歪念。稻香婆、蔚如公、蔚如婆骸骨,希分不同日期设法挖取后同时送上桃仔輋坟内安葬,千祈不可先放在廻厅底“农间”,然后择安葬。请人录相(像)事,未必一定需要,自备照像机多照几帧照片已足,无谓多花人力财力。
各事如有适合年先或其他稻香公裔孙奔走者,希随时吩咐协助。以此顺笔嘱咐拱辰楼儿女尽力为自己祖先做出无条件协助为要。
田家炳缅怀祖德,热爱宗亲,但是他认为为宗族争光的行动应该是“修身立品,好好做人,争取多做好事。迁坟之事,不能因私废公。这对一个广东省的客家人来说,是一件多么难的事呀,中国人向来重视风水,特别是先祖之坟,那是件大事,是孝的直接表现。田家炳向来重视自己的祖先,对父母怀念之情至深,事亲至孝,但却从不在修坟、祭礼上下功夫。为公益事业,他可以亿计捐资,而从不为父母修坟花过分文,在这封家书中,可以看出田家炳先生有胸怀和人格。
每当田家炳先生谈起大埔的客家先贤以及田氏的先辈时,就会情不自禁,潸然泪下。他总是说:
正因为我们天然条件较差,才培育起我们客家人刻苦耐劳、艰苦创业、诚实敦厚、朴素勤俭的美德。家家重视教育,人人讲礼义廉耻。
客家人是中州望族,经过不少天灾人祸,以坚忍拼搏的精神,在恶劣的环境下,几度迁徙才来到大埔,在我几十年的人生过程中,也曾遇到过不少难以抗拒的困难,但想到先贤们的创业精神,自己的困难马上作了大大的折扣,视为微不足道的小钉子,鼓起勇气应付,终于化险为夷,安然渡过。今日我能小有成就,端赖坚守着客家先贤遗留给我们的传家之宝:“勤、俭、诚、朴”四个字!
走到哪里,田家炳都不忘自己是客家人,不断地告诫自己和乡亲父老,做为和个人,一定要为各家人争光,1994年,在梅州举行的“田家炳星”命名大会上,田家炳激动地说:
梅州市是我们客家人聚居的地区,正气磅礴,功业彪炳的客家先贤,无法尽述。清代爱国诗人黄遵宪 、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商务大臣张弼士,当代曾任全国人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元帅,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先生,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先生等都是我们梅州市的客家人。他们对家社会都有极突出的贡献,深受世人敬仰,使每一位客家尤其是梅州市人都感到无限光荣。这说明了每位客家人的荣、辱、誉、成、败、兴、衰,都是我们共同关注的。所谓有“荷包是各人的,纲常是大家的。”深愿我们都能共同维护及珍惜客家先贤遗留给我们的传家之宝:勤、俭、诚、朴等美德,发奋图强,洁身自爱,弘扬客家精神,共同建设好我们的梅州故乡,争取各人更大的成就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曾为田家炳的家承赋辞《望海潮》:
虞舜血统,胡公枝胤,田敬仲完传人。溟渤扬尘,泰华为砺,江河尽属嬴秦。帝胄变平民,世家成黎庶,依旧王孙。兵乱中原,徙居岭表,起山河村。壮哉客籍胸襟,幸辰辉焕彩,拱璧炳麟。千载葆天真,百代留淳朴,源远根深。始信周坤至语,积善有余芬。
本文节选自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254/27838.html
|